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常晓赞 张磊 +5 位作者 李子付 许奕 黄清海 刘建民 杨鹏飞 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34/48)vs 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7,16)分vs 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下载PDF
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张雪娟 赵琨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4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 目的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n评分预测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价值,比较不同Tan评分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结果未通组Tan评分<2分、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比例和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再通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再通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4.318,95%CI:2.405~8.276)、发病至入院时间(OR=1.076,95%CI:1.025~1.1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0,95%CI:1.081~1.395)为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Tan评分≥2分(OR=0.316,95%CI:0.160~0.627)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an评分预测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9(95%CI:0.783~0.901)、77.17%、85.94%。Tan评分<2分患者mRS分级≥3级比例高于Tan评分≥2分患者(P<0.05)。结论Tan评分与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有关,可作为溶栓未通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静脉溶栓 侧支循环 Tan评分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峻 资文杰 +30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岳成松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王力 邱涛 石强 时忠华 杨世泉 濮捷 万跃 吴志林 杨树 周志明 张新江 刘勇 温昌明 黄华锰 林敏 赵文龙 胡伟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帅杰 杨清武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65例)和非血管内治疗组(38例).观察血管内治疗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8 h急性再闭塞率及血管穿孔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死亡率、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中57例患者血管再通良好,血管再通率为87.7%,48 h内血管急性再闭塞率为7.7%,血管穿孔发生率为1.5%.两组90 d mRS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88).两组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与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侧枝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瑞杰 《山西中医》 2020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连服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两组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MCA M1段闭塞同侧ACA、P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益气通络联合rtPA能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疗效,且有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 气虚血瘀 益气通络 RTPA 大脑中动脉 侧枝循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