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喜 秦耀辰 +2 位作者 鲁丰先 张黛 姜向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513,共9页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是低碳经济研究从理论阶段向应用阶段转移的重要步骤,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及考核的标准体系,可为低碳经济发展和调控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参考D...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是低碳经济研究从理论阶段向应用阶段转移的重要步骤,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及考核的标准体系,可为低碳经济发展和调控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参考DPSIR模型,选取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2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PSIR模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省份(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1991-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上,研究区内各省份总体上是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在空间维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而山西省、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除压力子系统外,其他各子系统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或高度)的正相关。从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看,影响子系统、压力子系统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贡献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评价 时空变化 PSIR模型 黄河中下游
原文传递
黄河中下游四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简子菡 孟怡伟 丁志伟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39-152,166,共15页
基于微观经济视角,采取多种方法获取黄河中下游四省5491个镇域研究单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运用自然断裂点法、核密度估算法、冷热点分析法及变异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四省镇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 基于微观经济视角,采取多种方法获取黄河中下游四省5491个镇域研究单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运用自然断裂点法、核密度估算法、冷热点分析法及变异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四省镇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发展水平的整体格局看,自下游至中游地区呈下降趋势,自高到低依次为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从空间的不均衡分布看,高值与低值分布的对比性明显,尤其是东部与西北部地区呈现较大的差距.②从集聚核心区看,镇域经济在山东和河南内部形成"双核"高密度区,并由此向外集聚程度逐渐降低;西北地区集聚核心最小、集聚程度最低且在镇域尺度下碎片化明显.③从空间关联特征看,冷热点集聚区的极化现象较为显著,大体呈现出"山东热,山西冷"的格局.此外,河南省中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也有热点区分布,但其邻近扩散关联效应不明显.④从内部不均衡状态看,不同尺度下区域不均衡状态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山东、陕西镇域经济内部差异程度较低,河南次之,山西最大.⑤从GWR回归结果看,各影响因子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工业产值>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工业生产总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建成区人口/总人口>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从业人员.其中,山东、河南地区受人均工业产值、建成区面积占比及建成区人口占比的影响较大,陕西、山西地区受建成区面积占比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从业人员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镇域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黄河中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黄河中下游人口预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史佳 冀巨海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5-250,共6页
区域人口增长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系统问题,影响广泛,准确预测人口对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BP网络能主动学习和存贮大量复杂的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 区域人口增长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系统问题,影响广泛,准确预测人口对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BP网络能主动学习和存贮大量复杂的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根据2001—2011年黄河中下游人口统计数据,通过Matlab软件作出预测,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拟合度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人口数量的预测准确度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人口预测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三河与中国早期王都
4
作者 陈隆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1-28,共8页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称“三河”,是指今天流经山西、河南境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东位于今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早期约早出夏代一二百年,或当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陶寺中晚期已在夏代纪年范围之内,此时正是早期国家...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称“三河”,是指今天流经山西、河南境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东位于今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早期约早出夏代一二百年,或当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陶寺中晚期已在夏代纪年范围之内,此时正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河内即今太行山东南麓为古黄河所环绕的地区,历史上为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河南指晋、豫两省黄河以南,周公在此营洛邑,即成周与王城,是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河东、河南、河内三个区域既成相对独立区域,又以黄河相连接,为当时“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之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发展壮大都没有离开过古老的黄河流域,从这个角度看,夏、商、周三代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不仅是黄河与黄河文化的馈赠,同时也把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黄河中下游流域龙山时代形成的文化成果为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始原。龙山时代之后不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 黄河流域中下游 文化核心区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省区城市联系的空间格局分析——基于铁路、公路客运班次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正兵 丁敬敬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1期47-56,共10页
以黄河中下游省区66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铁路、公路客运班次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中的OD网络分析方法揭示黄河中下游地区城际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域城市的空间联系总体上分布不均,在河南、山东两省内城市对之... 以黄河中下游省区66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铁路、公路客运班次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中的OD网络分析方法揭示黄河中下游地区城际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域城市的空间联系总体上分布不均,在河南、山东两省内城市对之间的空间联系密集,呈现出向中心城市集中的特征;铁路客运联系强度较大的城市对主要集中在主要铁路干线上,在陇海-兰新线与京广线之间,形成了"一纵一横"格局,公路客运联系较强的轴线主要围绕各省的核心城市。省内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密集,而跨省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稀疏,跨区联系有待加强。研究政策启示在于,未来需要关注轴带发展、多层次空间组织及城市群空间互动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客运班次 GIS空间分析 黄河中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流域中下游绿色生产率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家涛 张坤鹏 苗长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视角考察黄河流域中下游各地市2003—2018年间的经济发展质量。首先,对GTFP进行测度并与传统TFP比较分析;其次,对GTFP增长率的内在动力进行解构;最后,采用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检验GTFP的收敛趋...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视角考察黄河流域中下游各地市2003—2018年间的经济发展质量。首先,对GTFP进行测度并与传统TFP比较分析;其次,对GTFP增长率的内在动力进行解构;最后,采用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检验GTFP的收敛趋势,并验证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GTFP较传统TFP表现出"中部塌陷"为特征的非均衡分布;(2)2003—2013年间,技术效率的提升是G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后技术前沿水平转变为主要动力;(3)在"追赶"效应下,各地市GTFP的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4)该区域GTFP的提高受产业结构、财政科技投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 黄河中下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