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界面电磁学的新型相控阵天线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帆 许慎恒 +5 位作者 刘骁 杨雪 潘笑天 王敏 肖钰 李懋坤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界面电磁学是电磁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对于新型微波和天线器件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对界面电磁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学科定位,以及关键研究内容.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界面电磁学的相控阵天线设计新思路,并... 界面电磁学是电磁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对于新型微波和天线器件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对界面电磁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学科定位,以及关键研究内容.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界面电磁学的相控阵天线设计新思路,并给出了多个相控阵天线设计实例,包括采用旋转式电磁表面的微马达相控阵、采用电调数字表面的超大口径相控阵(10 240单元)、超高频率相控阵(96GHz)和透射式相控阵.最后介绍了新型相控阵在微波/毫米波安检成像系统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证明了全电调快速空间成像的可行性与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电磁学 人工电磁表面 超构表面 相控阵天线 波束扫描 微波成像系统
下载PDF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秋花 马菲 张文英 《控制工程》 CSCD 2008年第S1期220-222,共3页
以卫星红外微波成像仪扫描控制系统为应用背景,给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图形语言编程软件LabVIEW的无刷直流电机测控系统设计方法。该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单个DSP控制两台直流无刷电机,并通过上位机的LabVIEW软件监测电... 以卫星红外微波成像仪扫描控制系统为应用背景,给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图形语言编程软件LabVIEW的无刷直流电机测控系统设计方法。该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单个DSP控制两台直流无刷电机,并通过上位机的LabVIEW软件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实验表明,应用该方法设计的测控系统能够实现测控分离,具有较好的实时测控效果和友好的软件交互界面,在直流无刷电机调试和控制应用中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仪 无刷直流电机 DSP LABVIEW 测控系统
下载PDF
相参脉列去卷积高分辨微波成像系统
3
作者 周军 王颖 +2 位作者 方大纲 盛卫星 孙锦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6-288,共3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相参脉列去卷积高分辨成象系统。该系统把检测频率范围扩大到信号3dB带宽以外,并应用时分鉴相技术使得简单的单通道接收机测量相位成为现实。该系统结构简单、代价低,但仍可满足高分辨成像的要求。
关键词 微波成像 雷达系统 去卷积 高分辨成像
下载PDF
8mm微波反射成像系统准光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兆 蒙林 王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7-1250,共4页
微波反射成像(MIR)是等离子体湍流扰动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注重于测量高时空分辨力的二维/三维分布,实现等离子体空间湍流结构的可视化实时观测,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物理信息。针对等离子体诊断要求,结合托卡马克HL-2A装置的参数,对具... 微波反射成像(MIR)是等离子体湍流扰动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注重于测量高时空分辨力的二维/三维分布,实现等离子体空间湍流结构的可视化实时观测,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物理信息。针对等离子体诊断要求,结合托卡马克HL-2A装置的参数,对具有准光结构的8mm微波反射成像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设计,设计出一套准光系统,为指导微波反射成像的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诊断 湍流扰动 微波反射成像 准光结构
下载PDF
综合孔径干涉辐射计系统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建 甘体国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9-843,共5页
为预测实际综合孔径干涉辐射计(synthetic aperture interferometric radiometer,SAIR)的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信号流图的SAIR系统仿真技术,通过计算信号路径上各节点信号的均值和方差,生成高斯分布随机视函数集,采用离散傅里叶... 为预测实际综合孔径干涉辐射计(synthetic aperture interferometric radiometer,SAIR)的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信号流图的SAIR系统仿真技术,通过计算信号路径上各节点信号的均值和方差,生成高斯分布随机视函数集,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算法重构视场内的亮温分布,经过两点法校准得到最终的SAIR图像。利用该技术仿真了T型天线配置、每臂30元的SAIR系统在不同积分时间下对均匀背景上热点源的成像,仿真图像的信噪比与理论值吻合良好。仿真了同样天线阵配置,不同基线误差、通道幅相误差和不可分幅相误差水平下非理想SAIR系统的成像效果和亮温误差。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仿真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源成像 系统仿真 信号流图 综合孔径干涉辐射计(SAIR)
下载PDF
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技术发展综述
6
作者 王安乐 王党卫 余岚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4,232,共9页
随着隐身化、无人化以及微型集群化目标的快速发展,精确获取目标形状和形态的情报需求,对微波成像雷达提出了大带宽和多频段的现实要求。得益于微波光子技术的低相噪、大带宽、宽调谐等显著优势,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隐身化、无人化以及微型集群化目标的快速发展,精确获取目标形状和形态的情报需求,对微波成像雷达提出了大带宽和多频段的现实要求。得益于微波光子技术的低相噪、大带宽、宽调谐等显著优势,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对微波光子成像雷达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其典型系统架构和主要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进一步结合系统能力优势给出了主要应用方向和相关成像实验结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仍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成像雷达 典型系统架构 高分辨成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GPM卫星探测新疆区域降雪敏感性及云结构特征研究
7
作者 王智敏 汪会 +3 位作者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700,共15页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同产品对新疆区域降雪的敏感性及三类降雪云(深厚、浅薄和近地表)的宏微观特性差异,利用等频率高度统计方法,分析了四次新疆不同下垫面降雪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浅薄降雪云出现频率超过60%,而深厚降雪云对降雪量的贡献最大,三类云的液水路径(LWP)和冰水路径(IWP)集中在80~450 g·m^(-2)和100~380 g·m^(-2),回波顶高、LWP、IWP与近地表降水率总体上呈正相关;四次典型降雪系统分别发生在阿勒泰山区(A个例)、伊犁河谷(B个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C个例)及昆仑山北麓戈壁地区(D个例),其中A、B个例主要为冰云,C、D个例多为冰水混合云,在GMI中166 GHz高频通道对降雪的敏感性较好,亮温分布在200~275 K;雷达反射率因子(Z)集中在16~25 dBz,对应高度为0.75~4.65 km,A、B和D个例云团存在“左倾”结构,Z集中在云体中上部,属于发展阶段,C个例的Z主要位于云体下部,云团处于成熟阶段。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 m)和粒子数浓度(dB N w)在1.00~1.22 mm和33~35产生的降雪量较大,降雪强度不仅与冰晶和过冷水粒子大小有关,还受到粒子数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提升新疆地区降雪监测水平,深入认识该地区降雪形成机制及评估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增雨(雪)潜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DPR) 微波成像仪(GMI) 降雪系统结构 粒子谱分布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MI and AMS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with Argo near-surface temperatures over the global oceans 被引量:1
8
作者 CHEN Xingrong LIU Zenghong +1 位作者 SUN Chaohui WANG Haiy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2-59,共8页
Satellite-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microwave imager(TMI) and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AMSR-E) we... Satellite-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microwave imager(TMI) and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AMSR-E) were compared with non-pumped near-surface temperatures(NSTs) obtained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over the global oceans. Factors that might caus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were examined, including wind speed, columnar water vapor, liquid cloud water,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MI and AMSR-E SST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Argo NSTs; however, at low wind speeds, they are on average warmer than the Argo NSTs. The TMI perform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AMSR-E at low wind speeds, whereas the TMI SST retrievals might be poorly calibrated at high wind speed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ndicate a warm bias of the TMI/AMSR-E when columnar water vapor is low, which can indicate that neither TMI nor AMSR-E SSTs are well calibrated at high latitudes. The SST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 has higher variability than in the Kuroshio reg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tellite-retrieved SSTs and the Argo NSTs is lower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during spring. At low wind speeds, neither TMI nor AMSR-E SSTs are well calibrated, although the TMI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AMS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microwave imager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