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stall flow control using a microsecond-pulsed plasma actuator
1
作者 徐泽阳 武斌 +2 位作者 高超 王娜 贾天昊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To alleviate the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dynamic stall of a wind turbine airfoil,the flow control by a microsecond-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MP-DBD) actuator on the dynamic stall of a periodicall... To alleviate the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dynamic stall of a wind turbine airfoil,the flow control by a microsecond-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MP-DBD) actuator on the dynamic stall of a periodically pitching NACA0012 airfoil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Unsteady pressure measurements with high temporal accuracy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and the unstea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undary layer were investigated by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and the moving root mean square method based on the acquired pressure.The experimental Mach number was 0.2,and the chord-based Reynolds number was 870 000.The dimensionless actuation frequencies F+ were chosen to be 0.5,1,2,and 3,respectively.For the light dynamic regime,the MP-DBD plasma actuator plays the role of suppressing flow separation from the trial edge and accelerating the flow reattachment due to the high-momentum freestream flow being entrained into the boundary layer.Meanwhile,actuation effects were promoted with the increasing dimensionless actuation frequency F+.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deep dynamic stall were to delay the onset and reduce the strength of the dynamic stall vortex due to the accumulating vorticity near the leading edge being removed by the induced coherent vortex structures.The laminar fluctuation and Kelvin-Helmholtz(K-H) instabilities of transition and relaminarization were also mitigated by the MP-DBD actuation,and the alleviated K-H rolls led to the delay of the transition onset and earlier laminar reattachment,which improved the hysteresis effect of the dynamic stall.For the controlled cases of F+=2,and F+=3,the laminar fluctuation was replaced by relatively low frequency band disturba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harmonic responses of the MP-DBD actuation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econd-pulsed plasma actuato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flow control dynamic stall wind turbine wind tunnel experiment
下载PDF
电穿孔过程中细胞膜电导率变化条件下的跨膜电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成祥 孙才新 +3 位作者 姚陈果 米彦 周玮 熊正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1,共6页
基于经典球形单细胞五层介电模型,并考虑电穿孔过程中细胞膜电导率的变化,对微秒脉冲电场作用下的细胞内外膜跨膜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及脉冲电场诱导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凋亡的实验研究。仿真分析发现,随着细胞穿孔程度的加剧,细胞膜... 基于经典球形单细胞五层介电模型,并考虑电穿孔过程中细胞膜电导率的变化,对微秒脉冲电场作用下的细胞内外膜跨膜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及脉冲电场诱导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凋亡的实验研究。仿真分析发现,随着细胞穿孔程度的加剧,细胞膜电导率增加,内、外膜跨膜电压的比值不断增加,表明外加脉冲电场对内膜的影响不断增强,其作用靶点逐渐透过细胞膜进入胞内细胞器。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随着脉冲电场场强不断增加,微秒脉冲电场所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率随之增加,从而间接证实了仿真分析的结果。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微秒脉冲电场的作用靶点为细胞外膜,本研究关于微秒脉冲电场对细胞内膜作用的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膜电导率 微秒脉冲电场 生物学效应 跨膜电压
下载PDF
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催化CH_4直接转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远 张帅 +3 位作者 刘峰 王瑞雪 汪铁林 邵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9,共9页
研究了微秒脉冲和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CH_4转化过程。对比了两种脉冲电源激励的CH_4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特性,考察了不同脉冲电源激励时重复频率、流速和输入功率对CH_4转化效率及气态产物分布的影响,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CH_4... 研究了微秒脉冲和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CH_4转化过程。对比了两种脉冲电源激励的CH_4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特性,考察了不同脉冲电源激励时重复频率、流速和输入功率对CH_4转化效率及气态产物分布的影响,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CH_4转化反应路径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发现,CH_4转化气态产物均以H_2、C2H_6为主,CH_4转化率和H_2产率随着重复频率的上升而下降,但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同重复频率和流速条件下,微秒脉冲电源激励时CH_4转化率和H_2产率较高,而纳秒脉冲电源激励时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的优势。在高重复频率、低流速条件下,在石英管内壁和金属电极上会产生更多的积炭和液态烃,因此导致反应的碳氢平衡降低。微秒脉冲电源激励时,随着输入功率的升高氢气和乙烷选择性下降,纳秒脉冲电源激励时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微秒脉冲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 CH4转化 氢气产率
下载PDF
脉冲参数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CH_4干重整特性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晓玲 高远 +3 位作者 张帅 孙昊 李杰 邵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9-1337,共9页
甲烷干重整(DRM)是一种将CH_4和CO_2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产品和清洁燃料的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非热等离子体(NTP)由于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热处理方法成本高、操作温度高、能耗高等问题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 甲烷干重整(DRM)是一种将CH_4和CO_2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产品和清洁燃料的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非热等离子体(NTP)由于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热处理方法成本高、操作温度高、能耗高等问题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本文研究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催化CH_4干重整过程,通过改变重复频率和脉宽,考察不同放电参数对重整反应转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主要气态产物为H_2、CO和C_2H_6。CH_4&CO_2的转化率和产物合成气的产率均随重复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重复频率下容易产生更多的积炭和液态烃,导致碳氢平衡降低。在电压和频率固定时,增大脉宽,发现在电压下降沿获得更高幅值的反向电流,意味着反向增压过程中增强了二次放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CH_4&CO_2转化成合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 甲烷干重整 合成气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炬离子/原子荧光光谱研究——稀土元素铕的离子/原子荧光光谱 被引量:12
5
作者 弓振斌 梁枫 +1 位作者 金钦汉 黄本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6-359,共4页
文中用微波等离子体炬作离子/原子化器,强短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作激发源,进行了稀土元素的离子/原子荧光检测。详细研究了系统对Eu检测时的最佳工作条件,对微波等离子体功率,空心阴极灯电流,观测高度等因素对Eu离子/原子荧... 文中用微波等离子体炬作离子/原子化器,强短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作激发源,进行了稀土元素的离子/原子荧光检测。详细研究了系统对Eu检测时的最佳工作条件,对微波等离子体功率,空心阴极灯电流,观测高度等因素对Eu离子/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测量了离子荧光和原子荧光谱的检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荧光光谱 铕离子 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
下载PDF
微秒脉冲电场对宫颈癌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成祥 孙才新 +3 位作者 姚陈果 米彦 张琴 熊正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1-1786,共6页
对于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技术等治疗肿瘤的物理疗法而言,术后残存肿瘤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能否被抑制,是关系到能否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巩固和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问题。为探讨采用不可逆电穿孔... 对于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技术等治疗肿瘤的物理疗法而言,术后残存肿瘤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能否被抑制,是关系到能否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巩固和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问题。为探讨采用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时,所施加的μs脉冲电场对残存肿瘤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以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对象,采用固定脉宽100μs、频率1Hz、脉冲个数8个,电场强度分别为500、1000和1500V/cm的脉冲电场进行处理,通过基质胶的粘附实验、细胞体外侵袭和体外迁移实验,研究μs脉冲电场对肿瘤细胞上述3种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μs脉冲电场对Hela细胞的粘附能力、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脉冲电场的场强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研究证明了μs脉冲电场对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能力的作用,为进一步证实不可逆电穿孔治疗技术的优势及下一步的临床推广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s脉冲电场(弘sPEF) 不可逆电穿孔(IRE) 粘附能力 侵袭能力 迁移能力 HELA细胞
下载PDF
高灵敏度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系统的研制及测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硕 弓振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1,共2页
1引言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是一种选择性好、检测能力优异的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其仪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在各行业均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基础。因而,研发新型AFS系统,改善仪器检测性能,无疑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增加激发光源... 1引言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是一种选择性好、检测能力优异的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其仪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在各行业均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基础。因而,研发新型AFS系统,改善仪器检测性能,无疑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增加激发光源强度是提高AFS仪器灵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献[1~4]将ICP-AFS/IFS仪器的空心阴极灯(HCL)光源供电方式改变为安培级大电流微秒脉冲供电( HCMP),并成功改善了仪器对Cu, Ag, Zn, Al, Ca, Eu, Yb等元素的检出限。若将这种光源应用于目前广泛普及的氢化物发生( HG) AFS仪器中,则同样有望改善其对As, Se, Sb, Ge等元素的检测能力。本工作以HCMP-HCL为激发光源,研制了高灵敏度HG-AFS系统。以As, Se两元素为例,对系统性能的评估结果表明,此系统稳定好、灵敏度高,其检测能力较现有商品仪器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系统 原子荧光光谱法 高灵敏度 痕量元素分析 HG-AFS 仪器结构 测试 检测能力
下载PDF
脉冲火花放电裂解正癸烷的放电稳定性与转化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范喆 孙昊 +3 位作者 张帅 章程 韩伟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861-7870,共10页
低温等离子体裂解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启停迅速、工艺流程短、无碳排放等优点,适用于石油烃高效裂解制备氢气和乙炔等应用。该文选择正癸烷为石油烃模型化合物,研究鼓泡式液相脉冲火花放电裂解正癸烷的放电稳定性和转化规律。实验结... 低温等离子体裂解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启停迅速、工艺流程短、无碳排放等优点,适用于石油烃高效裂解制备氢气和乙炔等应用。该文选择正癸烷为石油烃模型化合物,研究鼓泡式液相脉冲火花放电裂解正癸烷的放电稳定性和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极不均匀电场、高电压、高脉冲频率、高载气流速有利于提升液相火花放电稳定性。随反应进行出现气泡内放电、微气泡放电、气相区域放电3种放电阶段,放电稳定性和产气速率依次增大。考察处理时间、载气流速对正癸烷转化的影响,最大产气速率为124.4mL/min,其中氢气含量为64.1%,乙炔含量为21.0%,产氢能耗为6.1kW∙h/m^(3)。液相火花放电光谱以C_(2)、H_(α)为主,气体温度约为3500K,电子密度约为1.15×10^(17)cm^(-3),推测主要反应过程为等离子体激发正癸烷逐步裂解脱氢。该结果对液相放电稳定性和石油烃高效转化等研究具有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放电 液相火花放电 放电稳定性 正癸烷裂解
下载PDF
微秒脉冲电场频率对氮化硼纳米片取向程度及复合材料电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米彦 刘露露 +1 位作者 葛欣 桂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348-3355,共8页
纳秒脉冲电场(电场强度大于200kV/mm)已用于诱导填料的取向排列,以制备高热导率的聚合物基薄膜(120~250μm)复合物。但由于需要极高的纳秒脉冲电压,因此对块状复合物的研究很少。该文采用脉宽1μs、电场仅为11.76kV/mm的微秒脉冲电压制... 纳秒脉冲电场(电场强度大于200kV/mm)已用于诱导填料的取向排列,以制备高热导率的聚合物基薄膜(120~250μm)复合物。但由于需要极高的纳秒脉冲电压,因此对块状复合物的研究很少。该文采用脉宽1μs、电场仅为11.76kV/mm的微秒脉冲电压制备厚度为1.7mm的块状复合物,研究频率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s)取向程度及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用断面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峰(XRD)表征纳米片的取向程度。结果表明,纳米片的取向度和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较高频率下其增加速率明显降低。当微秒脉冲电场频率为100Hz时,热导率为0.588W/(m·K),是未施加电场的复合材料的两倍以上。此外,测量了纯环氧树脂和复合材料的交流击穿场强,结果表明,微秒脉冲电场下制备的取向型复合材料的交流击穿性能优于纯环氧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电场 取向 环氧树脂 氮化硼纳米片 热导率
下载PDF
脉冲磁场幅值对制备聚硅氧烷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影响规律
10
作者 米彦 刘灿辉 +2 位作者 朱亚奎 陈勇 李政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49-3257,共9页
脉冲磁场已被证实通过诱导纳米粒子在基体中取向排列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然而脉冲磁场幅值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因此,采用脉宽为10μs、频率为50Hz的脉冲磁场诱导片状羰基铁(flaky carbonyl iron... 脉冲磁场已被证实通过诱导纳米粒子在基体中取向排列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然而脉冲磁场幅值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因此,采用脉宽为10μs、频率为50Hz的脉冲磁场诱导片状羰基铁(flaky carbonyl iron,FCI)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中定向排列,研究磁场幅值(0~0.7T)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纳米粒子的取向和排列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可以有效控制羰基铁的取向和排列,形成导电网络结构,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最终显著提高取向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脉冲磁场对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增强效果可达27%,达到的最高屏蔽效率为15.36dB。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证实了微秒级脉冲磁场在改善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方面的有效性。该研究制备的高性能柔性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具有应用于先进电子设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磁场 取向 聚硅氧烷 羰基铁 电磁屏蔽
下载PDF
微秒脉冲电场强度对BNNSs取向程度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米彦 葛欣 +2 位作者 刘露露 苟家喜 戴锦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3-1541,共9页
脉冲电场可以诱导绝缘高导热填料在基体中取向排列,使其在热流方向上形成高效热传导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因此,该文使用微秒脉冲电场诱导氮化硼纳米片(BNNSs)取向排列,研究不同脉冲电场... 脉冲电场可以诱导绝缘高导热填料在基体中取向排列,使其在热流方向上形成高效热传导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因此,该文使用微秒脉冲电场诱导氮化硼纳米片(BNNSs)取向排列,研究不同脉冲电场强度对BNNSs取向程度及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同时基于固化过程中BNNSs的受力情况,分析电场强度对填料取向程度和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BNNSs的取向度和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2kV/mm的高电场强度作用下,BNNSs平均取向角达到75.56°,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到纯环氧树脂的2.6倍。但电场强度对两者的影响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在较高电场强度下,BNNSs的取向程度趋于饱和,而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增加没有出现饱和现象。该研究是对微秒脉冲电场诱导填料取向以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初步研究,可以为低填充量下制备具有高热导率的复合材料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电场 取向 BNNSs 环氧树脂 热导率
下载PDF
铜阴极溅射辉光放电在强短脉冲供电时的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弓振斌 周振杨 +6 位作者 艹凡原 王小如 黄本立 任建世 马洪波 陈明 张功杼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75-179,共5页
本研究工作以强短脉冲供电和直流供电时辉光放电的伏安特性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强短脉冲供电时的电流、脉冲频率、脉冲宽度以及Ar气压力对原子线和离子线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HCMP 辉光放电 发射光谱 伏安特性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微秒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激发光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12-2419,共8页
利用实验室研制的大电流微秒脉冲(HCMP)电源对As,Se,Sb,Pb空心阴极灯(HCL)供电,研究了HCMP-HCL的发射光谱、电学性质、荧光光谱,评估其作为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激发光源的可行性。HCMP供电As,Se,Sb,Pb HCL可在脉冲频率... 利用实验室研制的大电流微秒脉冲(HCMP)电源对As,Se,Sb,Pb空心阴极灯(HCL)供电,研究了HCMP-HCL的发射光谱、电学性质、荧光光谱,评估其作为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激发光源的可行性。HCMP供电As,Se,Sb,Pb HCL可在脉冲频率100~1 000Hz、脉冲宽度4.0~20μs、最大峰值电流4.0A下维持稳定放电;研究了HCMP-HCL特征谱线发射强度与脉冲电流、供电电压、脉冲频率、脉冲宽度等供电参数之间的关系;与目前商品常规脉冲供电(CP)的HCL相比,HCMP-HCL的供电脉冲宽度更窄、峰值电流更高。在优化的HCMP供电参数下,As,Se,Sb HCL发射光谱中的原子线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可能用作HG-AFS新型激发光源,而Pb HCL发射光谱中的离子线强度增强、原子线强度降低,不适合做HG-AFS激发光源。以HCMP供电As,Se,Sb HCL为激发光源的HCMP-HCL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HG-AFS新型激发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 发射光谱 激发光源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下载PDF
强短脉冲供电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测定铜基合金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弓振斌 周振杨 +5 位作者 王小如 黄本立 任建世 马洪波 陈明 张功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4-68,共5页
文中所述的研究用实验室组装的强短脉冲供电辉光放电发射光谱(HCMSPGD-OES)实验系统,对铜基合金中的次要组分Ni、Al、Mn、S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辉光放电(GD)源在强短脉冲供电(HCMSP)时,原子线和离子... 文中所述的研究用实验室组装的强短脉冲供电辉光放电发射光谱(HCMSPGD-OES)实验系统,对铜基合金中的次要组分Ni、Al、Mn、S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辉光放电(GD)源在强短脉冲供电(HCMSP)时,原子线和离子线的发射得到增强。文中选用了Ni、Al、Mn、Si的次灵敏线作分析线,对影响分析线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几种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与样品的推荐值吻合较好。六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Ni2.66%,Al1.00%,Mn2.17%,Si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 发射光谱 组分 HCMSP 铜基合金
下载PDF
空心阴极灯激发的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离子荧光光谱研究——钙的原子/离子荧光光谱 被引量:3
15
作者 弓振斌 梁枫 +2 位作者 杨芃原 金钦汉 黄本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用强短脉冲供电技术的空心阴极灯作激发源、微波等离子体炬作原子 /离子化器 ,建立了原子 /离子荧光光谱实验装置。详细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功率、观察高度、空心阴极灯电流等因素对原子 /离子荧光信号强度的影响 ,测量了系统对Ca的原子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炬 离子荧光光谱 原子荧光光谱 检出限 空心阴极灯
下载PDF
碱土金属的强短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激发常规炬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荧光光谱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绍雨 弓振斌 黄本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1-335,共5页
初步研究了碱土金属Ca,Sr,Ba的强短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HCMP HCL)激发“常规短炬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荧光光谱(ICP IFS)。使用HCMP HCL激发光源和较大的ICP功率,在“常规短炬管”ICP中只观测到离子荧光信号,而没有观测到... 初步研究了碱土金属Ca,Sr,Ba的强短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HCMP HCL)激发“常规短炬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荧光光谱(ICP IFS)。使用HCMP HCL激发光源和较大的ICP功率,在“常规短炬管”ICP中只观测到离子荧光信号,而没有观测到原子荧光信号;在较低观察高度和较小ICP功率时,离子荧光信号较强。才常见的“加长炬管”ICP原子荧光相比,“常规短矩管”ICP中Ba的离子荧光光谱的检出限改善了50倍以L,而Ca,Sr则基本一致。实验中对Ca,Sr,Ba五条离子荧光谱线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1.4N(n=10,0.1~0.2μg·mL^-1)。实验中考察了K,Al,P等共存元素对Ca,Sr,Ba的离子荧光信号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共存基体元素对Ca,Sr,Ba离子荧光信号影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金属 强短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离子荧光 原子荧光
下载PDF
微秒脉冲激光钠导引星星群技术研究(特邀) 被引量:1
17
作者 卞奇 薄勇 +5 位作者 彭钦军 李敏 魏凯 张雨东 冯麓 薛随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激光钠导引星被称为人造恒星,用于探测和校正光波经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大幅度提高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成像质量。采用单颗钠导引星探测的有效视场范围有限,通过多束黄激光分别激发大气电离层钠原子产生多颗钠导引星,能在较大视场内... 激光钠导引星被称为人造恒星,用于探测和校正光波经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大幅度提高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成像质量。采用单颗钠导引星探测的有效视场范围有限,通过多束黄激光分别激发大气电离层钠原子产生多颗钠导引星,能在较大视场内获得更清晰的目标成像,在精密天文观测、空间目标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微秒脉冲激光钠导引星星群的产生,基于100 W级微秒脉冲激光,采用小角度精密偏振分光/并束调控的专利技术,在丽江天文台通过一台发射望远镜将四束20 W/束、重复频率kHz、脉冲宽度百微秒的钠激光发射到天空,在40"观测视场内生成四颗导引星,星群构型可调控,如线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正方形等,每颗钠导引星亮度约为V波段8等星,光斑大小约3.25"。利用脉冲同步控制技术,钠导引星回波信号可以避免瑞利散射光的干扰,从而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这为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多层共轭校正系统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钠导引星 激光钠导引星星群 微秒脉冲激光 偏振调制 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
下载PDF
纳/微秒复合脉冲提高细胞电融合效率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成祥 李新皓 +2 位作者 柯强 姚成 姚陈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2-1532,共11页
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技术通常采用持续时间为微秒级的短时高压电脉冲诱导细胞电穿孔来实现。然而,高幅值微秒脉冲在促进细胞电融合的同时易导致细胞过度穿孔而死亡,从而限制了细胞的融合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细胞电融合率,该文基于纳秒脉冲... 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技术通常采用持续时间为微秒级的短时高压电脉冲诱导细胞电穿孔来实现。然而,高幅值微秒脉冲在促进细胞电融合的同时易导致细胞过度穿孔而死亡,从而限制了细胞的融合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细胞电融合率,该文基于纳秒脉冲电场所诱导的“超穿孔现象”,结合常规的微秒脉冲电融合技术,提出纳/微秒复合脉冲协同诱导细胞电融合的方法。以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分析复合脉冲作用下细胞膜上跨膜电压与穿孔密度的分布,并进行初步的电融合实验,探究该融合方法对细胞融合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传统微秒脉冲作用下,细胞膜的两极与接触区域的跨膜电压均超过穿孔阈值,显著穿孔面积超过10%。而等剂量的纳/微秒复合脉冲作用下,跨膜电压仅在细胞接触区域达到较高值,电穿孔也集中于该区域。实验结果同样证明,该方法能够保证较低细胞死亡率(10%)的同时达到较高的细胞融合效率(75%)。该研究为细胞电融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纳/微秒复合脉冲 融合效率 跨膜电压 穿孔密度
下载PDF
强短脉冲辉光放电阴极溅射逐层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振 苏永选 +6 位作者 弓振斌 杨原 黄本立 任建世 马洪波 陈明 张功杼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9-92,共4页
利用强短脉冲供电电源和一种新型的辉光放电灯联用进行阴极表面溅射,发现它与在直流供电下有不同的结果.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得到样品溅射表面的扫描图。结果表明,该技术为金属或合金样品表面的逐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短脉冲供电 辉光放电 阴极溅射 HCMSP 逐层分析
下载PDF
钠信标激光技术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薄勇 卞奇 +5 位作者 彭钦军 许祖彦 魏凯 张雨东 冯麓 薛随建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0-446,共17页
地基光学望远镜对天观测时,大气湍流扰动引起星光波前畸变将导致其实际分辨率远低于物理极限,这是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采用钠信标激光激发海拔80~105 km大气电离层中的钠原子可产生高亮度的钠导引星,可作为信标探测大气对光波的扰... 地基光学望远镜对天观测时,大气湍流扰动引起星光波前畸变将导致其实际分辨率远低于物理极限,这是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采用钠信标激光激发海拔80~105 km大气电离层中的钠原子可产生高亮度的钠导引星,可作为信标探测大气对光波的扰动,再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进行校正,能使望远镜克服大气扰动影响,获得近衍射极限的分辨率。介绍了钠信标激光的特性与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钠D2线双峰谱型匹配的微秒脉冲钠信标激光器及其在大型望远镜上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钠信标激光 微秒脉冲激光 钠导引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