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反应器一步法连续合成苯甲醚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强 孙超 +1 位作者 王凯 骆广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55-6260,共6页
苯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工业生产主要以硫酸二甲酯和苯酚钠为原料,在搅拌釜中通过批次反应获得。该过程生产效率低、原料单耗高,同时存在硫酸二甲酯泄漏的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由微分散混合器和含有微小填料的静态混合器组合... 苯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工业生产主要以硫酸二甲酯和苯酚钠为原料,在搅拌釜中通过批次反应获得。该过程生产效率低、原料单耗高,同时存在硫酸二甲酯泄漏的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由微分散混合器和含有微小填料的静态混合器组合而成的微反应装置,以苯酚、氢氧化钠和硫酸二甲酯为反应原料,实施苯酚钠的形成和苯酚甲基化反应的耦合,实现反应过程的连续化和过程强化。实验考察了进料流量、物料配比、碱液浓度等关键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证明了微反应器内传递控制的反应机制。基于微混合器和静态混合元件的传质强化作用,在低于2min的反应时间内获得了98.5%的苯甲醚收率,硫酸二甲酯单耗较传统工艺降低10%,为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醚 微反应系统 连续合成 反应强化
下载PDF
微反应器中LaPO_4:Ce^(3+),Tb^(3+)纳米发光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宋雪霞 李耀刚 +1 位作者 石国英 王宏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487,共3页
以Ln(NO3)3·6H2O(Ln=Ce,Tb)及NaH2PO4·2H2O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在微反应器中合成了铈铽共掺杂磷酸镧(LaPO4:Ce3+,Tb3+)纳米发光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对LaPO4:Ce3+,Tb3+纳米发光颗粒... 以Ln(NO3)3·6H2O(Ln=Ce,Tb)及NaH2PO4·2H2O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在微反应器中合成了铈铽共掺杂磷酸镧(LaPO4:Ce3+,Tb3+)纳米发光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对LaPO4:Ce3+,Tb3+纳米发光颗粒的物相、微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aPO4:Ce3+,Tb3+纳米发光颗粒具有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形貌不规则,粒度为20nm左右、窄的粒度分布的纳米颗粒,并且颗粒分散均匀,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发光 LaPO4:Ce3+ Tb3+ 纳米颗粒 荧光性能
下载PDF
微反应器中LaPO4:Eu^3+纳米棒的制备及表征
3
作者 宋雪霞 李耀刚 +1 位作者 石国英 王宏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以Eu2O3、La(NO3)3.6H2O和NaH2PO4.2H2O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在微反应器中合成了铕掺杂磷酸镧(LaPO4:Eu3+)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对LaPO4:Eu3+纳米棒的物相、微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 以Eu2O3、La(NO3)3.6H2O和NaH2PO4.2H2O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在微反应器中合成了铕掺杂磷酸镧(LaPO4:Eu3+)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对LaPO4:Eu3+纳米棒的物相、微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aPO4:Eu3+纳米棒具有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形貌为长度100nm左右,直径10nm左右的针状纳米棒,并且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磷酸盐 纳米颗粒 荧光性能
下载PDF
我国在化工、生物与热动力微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宏亮 文振中 +4 位作者 林莹 解楠 于新海 栾伟玲 涂善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3,共8页
简述了我国在化工、生物与热动力微系统及相关微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由于具有小型化、强化传质、传热的优点,微反应器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反应中,这些反应主要包括液相、气相反应和纳米颗粒合成。微反应技术适用于一些高危反... 简述了我国在化工、生物与热动力微系统及相关微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由于具有小型化、强化传质、传热的优点,微反应器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反应中,这些反应主要包括液相、气相反应和纳米颗粒合成。微反应技术适用于一些高危反应或利用传统方法合成较困难或成本和价值非常高的反应。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生物分析与测试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分析仪器的体积仍未有多少改变,如何将相关仪器小型化对于将来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在微热动力系统领域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对微尺度下传热和传质的基础研究仍需加强。文中总结指出微技术如要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需要在微制造技术方面建立相应的标准。将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结合起来,有望能成为新的产业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工 微流控 微动力 微换热 微制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