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反射镜阵列在光束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杜猛 邢廷文 袁家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0-1214,共5页
在激光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利用光束整形技术将激光器的输出光束调制为期望的光强分布。微机电系统的发展为光束整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采用微反射镜阵列,实现了激光光束的整形。基于随机化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分析了算法在不同单... 在激光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利用光束整形技术将激光器的输出光束调制为期望的光强分布。微机电系统的发展为光束整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采用微反射镜阵列,实现了激光光束的整形。基于随机化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分析了算法在不同单元数目和不同噪声水平下的表现,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最后,建立了实际的光路模型,进行了光线追迹,给出单模高斯光束以及考虑噪声情况下的仿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微反射镜阵列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输入下的激光光束整形,并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为光束整形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整形 微反射镜阵列 仿真
下载PDF
IR-CRT与微镜型红外场景产生器应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惠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55-357,共3页
利用红外场景产生器技术进行复杂红外成像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实验已成为趋势。报道了国内使用较多的IR-CRT与微镜两种红外场景产生器的情况及现状。介绍了它们与不同类型红外成像系统的图像匹配情况,对分辨率、对比度、灰度级等主要图像... 利用红外场景产生器技术进行复杂红外成像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实验已成为趋势。报道了国内使用较多的IR-CRT与微镜两种红外场景产生器的情况及现状。介绍了它们与不同类型红外成像系统的图像匹配情况,对分辨率、对比度、灰度级等主要图像性能参数及在不同工作波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两种红外场景产生器技术方案的应用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场景产生器 IR-CRT 微镜
下载PDF
微反射镜阵列器件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剑良 孙琼 刘玉杰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8年第3期76-80,共5页
概述了微反射镜阵列器件的分类、其主要驱动方式,以及现有商用阵列器件的情况。就4种驱动方式,介绍了其机电特性和工艺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选择驱动方式应依据应用的性质、工艺集成难度和成本效益原则。总结了微反射镜阵列器件在5... 概述了微反射镜阵列器件的分类、其主要驱动方式,以及现有商用阵列器件的情况。就4种驱动方式,介绍了其机电特性和工艺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选择驱动方式应依据应用的性质、工艺集成难度和成本效益原则。总结了微反射镜阵列器件在5个方向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微反射镜阵列器件技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射镜阵列 微执行器 应用
下载PDF
深紫外光刻照明系统的微反射镜阵列公差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尹超 李艳秋 +2 位作者 闫旭 刘克 刘丽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4-150,共7页
为满足45 nm及其以下节点光刻技术对照明系统的需求,将深紫外光刻照明系统的光束整形单元所采用的微反射镜阵列(MMA)作为关键器件,以实现满足光源-掩模联合优化(SMO)技术需求的任意照明光源。根据MMA结构参数和加工制造调整特性,分析MM... 为满足45 nm及其以下节点光刻技术对照明系统的需求,将深紫外光刻照明系统的光束整形单元所采用的微反射镜阵列(MMA)作为关键器件,以实现满足光源-掩模联合优化(SMO)技术需求的任意照明光源。根据MMA结构参数和加工制造调整特性,分析MMA角度误差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公差分析法模拟实际加工制造调整的过程,通过分析微反射镜角度误差对曝光结果的影响,制定了满足曝光要求的角度公差。结果显示,当MMA在正交方向上的角度调整公差和加工角度公差分别在(±0.04°,±0.06°)、(±0.04°,±0.04°)范围内时,系统曝光得到的特征尺寸误差(CDE)在98.1%的置信概率下小于0.3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公差分析 微反射镜阵列 深紫外光刻
原文传递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2-DOF Micromirror Array Based on Electro-Thermal Actuators
5
作者 蒋剑良 HILLERINGMANN Ulrich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6年第2期211-215,共5页
With surface- and bulk-micromachining, an 8 × 8 mirrors array is designed, fabricated and tested, which is based on electro-thermal actuators and can be addressed individually. The micromirror is square shaped, 4... With surface- and bulk-micromachining, an 8 × 8 mirrors array is designed, fabricated and tested, which is based on electro-thermal actuators and can be addressed individually. The micromirror is square shaped, 4-corner-actuated. Its dimension is 200 μm × 200 μm. The substrate below it is caved away to ensure a tilt at an angle as large as possible. To protect the etch-sensitive features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wafer undamaged during wet deep silicon etch on the backside, the wax protective coating process is used. Mirror actuated by powering an alternative pair of heaters will tilt in 2-DOF. If its 4 cantilevers/heaters are powered synchronously, it will move in a piston mode. The effective arrays are more than 80% out of the three finished wafers. When the ramp voltage frequency applied to a pair of neighboring cantilevers is 5 Hz at 10 V, the average tilting angle can be ±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mirror array electro-thermal actuator MICROFABRICATION chemical wet etch
下载PDF
一种用于激光屈光术的新型激光光斑调制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龙波 李正佳 朱长虹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5,共2页
提要:激光光斑调制装置包括—高分辨率的微镜阵列,后者由许多独立编址并且可移动的微镜构成。微镜在打开位置反射部分光束到角膜,在关闭位置反射光束偏离角膜。针对一系列的预定模式进行编程后,计算机可控制某些微镜移动到打开位置,而... 提要:激光光斑调制装置包括—高分辨率的微镜阵列,后者由许多独立编址并且可移动的微镜构成。微镜在打开位置反射部分光束到角膜,在关闭位置反射光束偏离角膜。针对一系列的预定模式进行编程后,计算机可控制某些微镜移动到打开位置,而其它的微镜处于关闭位置、每个消融模式叠加起来构成矫正角膜折射率偏差的形线。并且由于微镜阵列的高分辨率,此形线非常平滑。这对减轻激光屈光术后的角膜浑浊程度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屈光术 激光光斑 调制系统 微镜阵列 角膜
下载PDF
32×32微镜阵列的ANSYS模拟和制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悦 赖建军 +3 位作者 陈坦 史锡婷 易新建 余建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29,共2页
基于ANSYS软件模拟设计了单元镜面面积为60×60μm2的32×32元微反射镜阵列,其工作频率可达到30KHz,最大扫描偏转角度为±10°,响应时间少于30μs。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薄膜工艺的加工方法,成功制作了该32×32... 基于ANSYS软件模拟设计了单元镜面面积为60×60μm2的32×32元微反射镜阵列,其工作频率可达到30KHz,最大扫描偏转角度为±10°,响应时间少于30μs。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薄膜工艺的加工方法,成功制作了该32×32元的微镜阵列,并进行了初步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镜阵列 ANSYS模拟 化学镀 表面工艺
下载PDF
数字微镜器件动态红外场景投影技术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建华 朱明 黄德天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年第4期325-336,共12页
动态红外场景投影(DIRSP)技术是考察和评估红外成像测量跟踪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方法。本文回顾了国内外DIRSP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概述了几种主要的DIRSP技术及其特点。在详细介绍数字微镜器件(DMD)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的基础上,总结... 动态红外场景投影(DIRSP)技术是考察和评估红外成像测量跟踪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方法。本文回顾了国内外DIRSP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概述了几种主要的DIRSP技术及其特点。在详细介绍数字微镜器件(DMD)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的基础上,总结了灰度等级控制的方法及其特点。通过对3种数字光处理(DLP)显示系统投影原理的对比,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重点分析了基于DMD的DIRSP系统—微镜阵列投影系统(MAPS)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性能指标及技术优势,并讨论了将DMD应用于DIRSP所采用的6大关键技术。最后,结合DIRSP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器件 数字光处理 动态红外场景投影 微镜阵列投影系统
下载PDF
单光源双光路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余卿 余晓芬 崔长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6,共6页
针对传统激光并行共焦测量过程中存在的泰伯效应,提出将数字微镜器件(DMD)引入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系统来正确辨识正焦面的位置。采用了DMD作为光分束器件,从理论上验证了它是一种投影式的阵列光源,对激光分束后不会在光路方向上产生泰伯像... 针对传统激光并行共焦测量过程中存在的泰伯效应,提出将数字微镜器件(DMD)引入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系统来正确辨识正焦面的位置。采用了DMD作为光分束器件,从理论上验证了它是一种投影式的阵列光源,对激光分束后不会在光路方向上产生泰伯像;同时,考虑DMD不能对分束后的光线产生会聚作用,并非高效的并行光源分束器件,本文将DMD与微透镜阵列(MLA)结合构建了单光源双光路并行共焦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DMD光路探测正焦面位置,利用微透镜阵列光路进行精确的共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光路下的正焦面位置仅相差2μm,在一个泰伯间距范围之内,可以较好地克服泰伯效应对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的影响,进而保证较高精度的并行共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器件 微透镜阵列 泰伯效应 激光并行共焦测量系统
下载PDF
数字微镜器件用于并行共焦测量的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卿 余晓芬 +1 位作者 刘文文 程伶俐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9-233,共5页
数字微镜器件(DMD)可以控制其中每个微镜的偏转状态,相对于其他光分束器件,它可以构建出点光源大小可变、间距可调的柔性阵列光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理论上推导出该阵列光源可以用于并行共焦测量,改进了测量光路,并结合实际使用找到... 数字微镜器件(DMD)可以控制其中每个微镜的偏转状态,相对于其他光分束器件,它可以构建出点光源大小可变、间距可调的柔性阵列光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理论上推导出该阵列光源可以用于并行共焦测量,改进了测量光路,并结合实际使用找到了合适的阵列光源参数,获知了并行共焦测量系统的纵向分辨率与点光源大小的关系,最终通过对实物的测量较完善地阐述了基于DMD的并行共焦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数字微镜器件 柔性 阵列光源 并行共焦测量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MEMS技术的全光热成像芯片与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飞 焦继伟 +1 位作者 熊斌 王跃林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致冷光读出热成像芯片的设计 ,其核心部分是一个 m× n的可动微镜阵列 ,可动微镜是由双材料弯折梁及其所支撑的微镜面组成 .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 ,梁发生弯曲带动微镜面发生的位移变化对输出可见光的强度进行调制 ...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致冷光读出热成像芯片的设计 ,其核心部分是一个 m× n的可动微镜阵列 ,可动微镜是由双材料弯折梁及其所支撑的微镜面组成 .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 ,梁发生弯曲带动微镜面发生的位移变化对输出可见光的强度进行调制 ,即利用光调制原理完成光信号转换和增强 .采用体硅 MEMS技术 ,成功地制作出了 5 0×5 0的可动微镜阵列 .测试表明 :工艺一致性和残余应力对释放前后可动微镜表面粗糙度与平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 光读出热成像 可动微镜阵列 法布里-泊罗干涉仪
下载PDF
MEMS静电驱动微镜阵列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12
作者 胡钰玮 王俊铎 +3 位作者 单亚蒙 钱磊 于悦 沈文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准静态驱动微镜阵列(MMA)。相比于梳齿驱动,平行板电容式静电微镜更易于形成高占空比的阵列排布,有利于作为光开关矩阵应用在全光交换中。通过设计弹性系数小的“竖蛇...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准静态驱动微镜阵列(MMA)。相比于梳齿驱动,平行板电容式静电微镜更易于形成高占空比的阵列排布,有利于作为光开关矩阵应用在全光交换中。通过设计弹性系数小的“竖蛇形”双扭转轴结构,有效降低了微镜的驱动电压;并采用硅—玻璃阳极键合工艺来实现平板电容结构,将绝缘的玻璃作为电极基底与绝缘体上硅(SOI)硅器件层键合,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电隔离,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且能很好地与阵列扩展兼容。制备出的1×4微镜阵列可实现X/Y方向的二维(2D)准静态驱动,测试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微镜内、外轴可分别在26.5V和29.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达到±2°机械转角,微镜响应时间为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镜阵列 平行板静电驱动 阳极键合
下载PDF
采用数字微镜的共焦显微镜的研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运波 侯文玫 +1 位作者 郑继红 官志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0,共6页
研究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多路并行共焦显微镜。利用DMD产生特定的图案对光源进行调制,形成多路并行共焦检测工作模式,其作用相当于虚拟针孔阵列,可以代替现有的并行扫描方式。采用DMD作为共焦系统的并行横向扫描方式,在不损失分... 研究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多路并行共焦显微镜。利用DMD产生特定的图案对光源进行调制,形成多路并行共焦检测工作模式,其作用相当于虚拟针孔阵列,可以代替现有的并行扫描方式。采用DMD作为共焦系统的并行横向扫描方式,在不损失分辨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测量速度。系统中虚拟针孔的大小和周期等关键参数具有程序可控制性,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样品进行测量。解决了分光棱镜内表面反射作用对共焦成像造成的干扰问题。设计了DMD横向扫描策略。对样机进行了测试实验,取得了系统的深度响应曲线,并且成功还原了被测物表面的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检测 数字微镜器件 虚拟针孔阵列 并行扫描
下载PDF
高频压电MEMS微镜设计与仿真
14
作者 张浩 汪洋 武震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阵列化微镜设计可以实现微镜的高频工作。本文采用将驱动器隐藏在六边形镜面下方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微镜阵列单元的制备,减小了微镜尺寸。在镜面内部引入了柔性结构匀散应力,降低微镜应力断裂风险,提高了微镜的可靠性,采用六边形密排的方... 阵列化微镜设计可以实现微镜的高频工作。本文采用将驱动器隐藏在六边形镜面下方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微镜阵列单元的制备,减小了微镜尺寸。在镜面内部引入了柔性结构匀散应力,降低微镜应力断裂风险,提高了微镜的可靠性,采用六边形密排的方式可以实现大于90%的占空比。所设计的微镜可以实现倾斜、偏转和活塞3种工作自由度,工作频率达到了23 000 Hz以上,共振偏转角度可以达到6.5°。对比传统的微镜阵列设计,本文设计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致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压电驱动 微镜阵列 高频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多路频分复用荧光显微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云章 郑继红 +2 位作者 桂坤 刘悠嵘 王康妮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设计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荧光显微镜探测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对样品实现荧光成像,而且能探测不同区域样品激发荧光信号能量的实时变化。实验采用DMD快速加载多通道不同帧率的视频信息,实现了对激发光束的分割与频率调制。采用光电... 设计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荧光显微镜探测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对样品实现荧光成像,而且能探测不同区域样品激发荧光信号能量的实时变化。实验采用DMD快速加载多通道不同帧率的视频信息,实现了对激发光束的分割与频率调制。采用光电倍增管采集样品的荧光信息,荧光信息经模/数转换处理后再进行傅里叶变换、滤波和解调操作,得到了不同信道区域荧光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将DMD加入到荧光显微镜系统中可以加快集成多通道,且计算机可调控DMD通道,能有效提高荧光显微镜的探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数字微镜器件 频分复用 荧光显微镜 多通道
原文传递
微反射镜阵列角位置检测中的光斑串扰抑制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婷 胡敬佩 +3 位作者 黄立华 曾爱军 黄惠杰 Sergey Avakaw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54-160,共7页
针对微反射镜阵列(MMA)微反射镜集中度高、尺寸小,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相邻镜面反射光容易出现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反射镜阵列角位置检测的光斑串扰抑制算法。对照射到阵列中待测微反射镜及邻域微反射镜上的光强进行标定,通过求解... 针对微反射镜阵列(MMA)微反射镜集中度高、尺寸小,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相邻镜面反射光容易出现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反射镜阵列角位置检测的光斑串扰抑制算法。对照射到阵列中待测微反射镜及邻域微反射镜上的光强进行标定,通过求解光强矩阵方程获得每个微反射镜的角位置信息。仿真结果显示,在检测光斑尺寸大于单个微反射镜尺寸的串扰情况下,该方法的检测精度可保持10μrad以上,满足光刻机使用指标需求。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可有效解决MMA检测过程中的串扰问题,对光刻机自由光瞳照明模块的角位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自由光瞳照明 微反射镜阵列(MMA) 角位置检测 光斑串扰抑制算法
原文传递
一种数字微镜控制的近红外阿达玛变换光谱仪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凯 石磊 +1 位作者 曾立波 吴琼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33,共4页
使用高精度的数字微镜(DMD)阵列代替传统的阿达玛编码模板,使得阿达玛光学编码过程中没有任何机械运动部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光谱仪的抗震性和稳定性.利用FPGA和MSP430单片机控制DMD产生阿达玛变换编码模板,并按照特定的时序完成模板的移... 使用高精度的数字微镜(DMD)阵列代替传统的阿达玛编码模板,使得阿达玛光学编码过程中没有任何机械运动部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光谱仪的抗震性和稳定性.利用FPGA和MSP430单片机控制DMD产生阿达玛变换编码模板,并按照特定的时序完成模板的移动、模拟信号/数字信号(A/D)采样脉冲产生与筛选等工作.利用以该模板为核心部件的阿达玛变换光谱仪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性能优良,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模板 采样 阿达玛变换 数字微镜(DMD) FPGA
原文传递
光读出热成像芯片的优化设计与ANSYS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飞 焦继伟 +1 位作者 熊斌 王跃林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利用一种近似理论——悬臂梁理论对光读出热成像芯片进行了优化设计 ,所采用的 Al/ Si O2 双材料体系 ,其关键性能指标——热 -机械灵敏度可达 6 .6 0× 10 - 8m/ K,与之相对应的最优厚度比为 0 .6 .同时 ANSYS模拟表明 ,可动微镜... 利用一种近似理论——悬臂梁理论对光读出热成像芯片进行了优化设计 ,所采用的 Al/ Si O2 双材料体系 ,其关键性能指标——热 -机械灵敏度可达 6 .6 0× 10 - 8m/ K,与之相对应的最优厚度比为 0 .6 .同时 ANSYS模拟表明 ,可动微镜热 -机械灵敏度为 2 .80× 10 - 8m/ K.芯片实测热 -机械灵敏度为 2 .0 2× 10 - 8m/ K,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理论分析与 ANSYS模拟的结果 .理论计算表明 ,可动微镜热响应时间常数为 4 .4 5× 10 - 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 光读出热成像 可动微镜阵列 热-机械灵敏度 热响应时间常数
下载PDF
照明光瞳调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爱梅 盛乃援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1年第5期27-32,共6页
光刻机照明系统采用部分相干照明,通过对照明系统的光瞳调制改变照明模式和相干因子,能够进一步提高曝光分辨率和焦深。针对空间光阑滤波、变焦镜、轴锥镜、DOE衍射元件以及数字微镜阵列等多种光瞳调制方案开展研究,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特... 光刻机照明系统采用部分相干照明,通过对照明系统的光瞳调制改变照明模式和相干因子,能够进一步提高曝光分辨率和焦深。针对空间光阑滤波、变焦镜、轴锥镜、DOE衍射元件以及数字微镜阵列等多种光瞳调制方案开展研究,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论述了光瞳调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瞳调制 数字微镜阵列 相干因子 光刻照明
下载PDF
用于并行共焦测量的DMD控制方法研究
20
作者 余卿 崔长彩 +1 位作者 范伟 叶瑞芳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3,66,共4页
激光共焦测量采用并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测量效率,但用于并行共焦测量的光分束器件普遍存在制作困难、价格偏高的不足。从数字微镜器件的空间光调制机理入手,主要研究数字微镜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构建任意所需的点光源阵列,实现了并行共... 激光共焦测量采用并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测量效率,但用于并行共焦测量的光分束器件普遍存在制作困难、价格偏高的不足。从数字微镜器件的空间光调制机理入手,主要研究数字微镜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构建任意所需的点光源阵列,实现了并行共焦测量。结果表明,测量装置可根据不同的被测物便捷地更换点光源参数;测量装置具有很好的柔性,且测量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共焦测量 测量效率 数字微镜器件 空间光调制 点光源阵列 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