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辅助与外路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霄雅 王瑞雪 +1 位作者 丁文君 卢亚楠 《眼科》 CAS 2022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比较内窥镜辅助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EATT)与外路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合并角膜混浊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EATT... 目的比较内窥镜辅助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EATT)与外路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合并角膜混浊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EATT手术的PCG患者16例(20)眼及MAT手术者17例(21眼)。EATT组及MAT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0.4±26.9)个月和(38.3±29.0)个月。方法回顾患者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的病历资料,记录各时间点眼压、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无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用时眼压<21 mmHg,条件成功定义为联合局部降眼压药物时眼压<21 mmHg。主要指标眼压、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EATT组术后12个月时眼压(15.8±3.1)mmHg,低于术前的(36.3±7.0)mmHg(Z=-3.408,P=0.001);MAT组术后12个月时眼压(17.2±3.7)mmHg,低于术前的(35.5±6.2)mmHg(Z=-3.519,P<0.001)。两组内各个时间点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1);EATT组与MAT组间各个时间点眼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12个月的手术完全成功率EATT组71.4%,MAT组68.8%,条件成功率EATT组85.7%,MAT组81.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88,0.748)。两组间在术后前房出血及一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003,0.344,P=0.317,0.558)。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本研究随访12个月的小样本量研究结果显示,EATT与MAT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P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EATT为伴有角膜混浊的PCG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内路手术选择方式。(眼科,2022,31:334-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辅助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 外路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激素性青光眼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仁杰 张文静 +1 位作者 黄雪桃 祁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SIG)患者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岁明确诊断为SIG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AT治疗并完成36...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SIG)患者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岁明确诊断为SIG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AT治疗并完成360°小梁切开手术。术后随访不少于12个月,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15例18眼,其中男8例(53.3%,9眼),女7例(46.7%,9眼),患者手术时年龄为11~39(25.7±9.6)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2~15(12.9±0.9)个月。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IOP为(14.44±3.10)mmHg(1 kPa=7.5 mmHg),较术前基线IOP(38.41±9.69)mmHg显著降低(P<0.0001)。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的中位数由术前的3(1~4)种降至0(0~1)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CVA(logMAR)为0~5.0(1.12±1.31),与术前0~5.0(1.54±1.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4)。术后12个月时,患者手术的条件成功率为100.0%,完全成功率为88.9%。术后18眼(100.0%)均发生一过性前房积血(0~II级),4眼(22.2%)发生一过性浅前房,1眼(5.6%)发生一过性低IOP,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MAT治疗年轻SIG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远期降IOP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激素性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怀洲 胡曼 +3 位作者 辛晨 石砚 李猛 王宁利 《眼科》 CAS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标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5例(86眼),手术时年龄2个月~11岁,平... 目标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5例(86眼),手术时年龄2个月~11岁,平均(3.7±2.8)岁。方法术后3、6、9个月以及1、2、3、4、5、6年进行随访。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或手术失败时)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术后不使用降眼压药物,且眼压≤21 mmHg为绝对成功;术后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主要指标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远期手术干预。结果平均随访(46.3±9.9)个月(36~72个月)。35眼为初次手术,51眼具有抗青光眼手术史。术前平均眼压(32.5±6.4)mmHg,平均应用(2.8±0.6)种药物;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6±7.9)mmHg,平均用药(0.4±1.0)种,二者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术后1、3、5年累积绝对成功率分别为90.7%、86.0%、68.8%,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0.7%、88.3%、76.9%。随访至术后5年,累积绝对成功率既往无手术史者(94.3%)比有手术史者(60.2%)高(P=0.04)。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长期安全有效。抗青光眼手术史会影响远期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六个月的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石砚 王怀洲 +4 位作者 尹鹏 辛晨 万月 梁新童 王宁利 《眼科》 CAS 2019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27例(30眼)。方法患者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根据术中全周切... 目的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27例(30眼)。方法患者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根据术中全周切开和次全周切开,以及是否有既往手术史分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1.5±6.1)mmHg,用药中位数3种(1~4种);术后末次随访眼压(15.7±3.6)mmHg,用药中位数0种(0~3种)(P均<0.001)。全周切开组(17眼)及次全周切开组(13眼)的术前眼压及术后末次眼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全周切开组的降眼压幅度为(54.7%±10.1%),明显大于次全周切开组(37.5%±16.8%,P=0.002)。初次手术组(16眼)与多次手术组(14眼)术前眼压、术后末次眼压及降眼压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早期均有前房积血,6眼(20%)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角膜透明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外路微导管辅助的360度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怀洲 辛晨 +2 位作者 石砚 李猛 王宁利 《眼科》 CAS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JOA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JOAG患者22例(26眼)... 目的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JOA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JOAG患者22例(26眼),平均年龄(25.2±4.5)岁;POAG患者11例(14眼),平均年龄(46.3±5.1)岁。方法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1、3、6、12个月随访。术后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且眼压下降幅度≥20%为成功。主要指标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JOAG组术前平均眼压(30.6±7.5)mmHg,平均应用(3.5±1.0)种药物;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8±3.3)mmHg,平均应用(0.5±1.0)种药物,眼压降幅为44.9%±18.0%。POAG组术前平均眼压(25.4±6.2)mmHg,平均应用(3.4±0.9)种药物;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9±3.2)mmHg,平均应用(0.3±0.6)种药物,眼压降幅为35.8%±15.6%。JOAG组、POAG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6.0%、78.6%。两组降眼压幅度和成功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122、0.855)。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JOAG和POAG均具有较好的短期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眼科,2021,30: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娜 刘建荣 +2 位作者 王伟伟 王双梅 杨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评估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8/2019-11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行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20例22眼。随访12mo,观察手术... 目的:评估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8/2019-11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行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20例22眼。随访12mo,观察手术前后眼压、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角膜直径、视神经杯盘比、并发症。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33.4±9.1mmHg,末次随访时为14.4±5.2mmHg(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为2(2,4)种,术后12mo为0(0,2)种(P<0.001)。角膜直径术前为13.34±0.89mm,术后12mo为13.27±0.78mm(P>0.05)。术前视神经杯盘比为0.85±0.17,术后12mo为0.84±0.1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眼压
下载PDF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妍 王怀洲 康梦田 《眼科》 CAS 2021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63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微... 目的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63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术后1、3、6个月,1、2、3、4、5年进行随访。以术后不使用降眼压药物,且眼压≤21 mmHg为完全成功,术后需要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分析术前与末次随访眼压情况与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者进行小梁切开术前是否有青光眼手术史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小梁切开术后的眼压和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主要指标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24.8±9.0)mmHg,术后末次复查的平均眼压为(16.9±4.7)mmHg(P=0.000)。术前用药(2.9±0.9)种,术后用药(0.7±1.0)种(P=0.000)。术后1、3、5年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2.1%、62.7%、41.2%、,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1.8%、88.1%、76.5%。术后早期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血,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波动。无严重远期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术前有无抗青光眼手术史患者的眼压分别为(18.1±5.1)mmHg和(15.7±4.0)mmHg,与术前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98)。结论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对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降眼压手术方式。术前有无抗青光眼手术史对手术的降眼压效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疗效
8
作者 刘伟伟 杨潇远 +5 位作者 马聪慧 卢跃兵 李海军 金鑫 任静 董良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4~16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例(28...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4~16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例(2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房角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其中完全切开16例(22眼),次全切开5例(6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80(0.00~2.00)和0.75(0.00~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57)。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分别为(30.4±4.8)mmHg(1 mmHg=0.133 kPa)和(14.1±4.5)mmHg,末次随访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14.11,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中位数为3(1~4),末次随访时下降至0(0~3)(Z=-4.35,P<0.001)。末次随访时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为302.5°(70°~360°)。所有患者中15例(21眼)手术完全成功,4例(5眼)条件成功,2例(2眼)手术失败,这3类患者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分别为330°(210°~360°)、205°(180°~225°)、85°(7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0,P=0.001)。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与眼压呈负相关(r=-0.82,P<0.001)。结论: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切开小梁开放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 眼压 房角 儿童
原文传递
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震宇 张维嘉 +3 位作者 胡曼 高传文 石砚 王怀洲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5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患... 目的探讨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27例(30只眼)。其中,男性18例(20只眼),女性9例(10只眼),年龄8月龄至20岁,平均(6.9±5.9)岁。全部患者行微导管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眼压和需用不同药物的眼数。其中,各时间点患者眼压的检测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需用药物的眼数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各时间点患者眼压的比较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需用药物眼数的比较使用广义估计方程法。计算各时间点的手术总成功率及完全成功率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35.97±7.67)mmHg(1 mmHg=0.133 kPa)、(14.83±6.54)mmHg、(16.40±5.01)mmHg、(17.90±4.97)mmHg、(17.53±4.13)mmHg及(18.00±3.34)mmHg。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眼压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2.75,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9,10.08,9.52,9.87,8.54;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患者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1.56,1.21,1.62,0.85,0.78,0.90,0.62,0.47,0.65;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需用药物0种、1种、2种、3种、4种及5种者分别为19例(22只眼)、3例(3只眼)、1例(1只眼)、2例(2只眼)、2例(2只眼)及0例(0只眼),18例(20只眼)、3例(3只眼)、2例(2只眼)、3例(3只眼)、2例(2只眼)及0例(0只眼),18例(20只眼)、4例(4只眼)、2例(2只眼)、3例(3只眼)、1例(1只眼)及0例(0只眼),17例(19只眼)、4例(4只眼)、1例(1只眼)、5例(5只眼)、1例(1只眼)及0例(0只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 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外路全周或部分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军 任静 +2 位作者 杨潇远 刘茜 董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比较外路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 assisted circumferential trabeculotomy,MAT)与Harm刀辅助部分小梁切开术(conventional partial trabeculotomy,CPT)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 目的比较外路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 assisted circumferential trabeculotomy,MAT)与Harm刀辅助部分小梁切开术(conventional partial trabeculotomy,CPT)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PCG患儿,按初次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MAT组与CPT组,术后随访均不少于2 a,观察眼压、并发症、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角膜透明度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4例(41眼)患儿,MAT组18例(22眼),CPT组16例(19眼),年龄(30.1±28.8)周,MAT组和CPT组术前基线眼压分别为(28.45±3.87)mmHg(1 kPa=7.5 mmHg)、(29.05±2.52)mmHg;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眼压分别为(15.80±5.69)mmHg、(19.28±7.65)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78.95%(Z=-1.93,P=0.847),MA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81.3%,CP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73.2%,采用K-M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示,χ^2=0.584,P=0.445。MAT组角膜直径术前(12.3±1.2)mm,术后降低至(11.4±0.9)mm(P=0.004),CPT组从术前(12.4±1.5)mm降为(11.9±1.1)mm(P=0.002),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术后MAT组角膜混浊率从54.55%降为40.91%(P=0.761),CPT组从52.63%降为42.11%(P=0.744),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术后所有患眼均发生前房积血,CPT组发生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各1眼,MAT组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白内障发生。结论MAT和CPT均能有效控制PCG患儿眼压,且MAT较CPT降压幅度更大,远期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 部分小梁切开术 先天性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