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超 王波 +3 位作者 韩建一 李珍珠 史怀璋 李泽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均以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并结合微导管到位情况及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稳...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均以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并结合微导管到位情况及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稳定性判断塑形效果。结果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中微导管均精确到位,导管头端稳定,动脉瘤栓塞致密。10例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1例Hunt-Hess分级Ⅴ级患者术后死亡;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考虑可能为麻醉诱导过程中破裂;1例术前再破裂出血。结论 3D打印辅助精准塑形微导管,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顺利到位且保持稳定,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微导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权 张绪新 +1 位作者 李彦钊 邓东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未破裂经行头颈部CTA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60例,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未破裂经行头颈部CTA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60例,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塑形微导管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照组采用传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较2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试验组术前微导管均达到精准塑形,介入栓塞过程顺利,预后良好,术前准备时间(1.837±0.404)h,术中操作时间(30.700±2.680)min,住院天数(6.970±1.450)d,mRs评分为1[0,2]分.而对照组中2例微导管未到位,栓塞失败,1例栓塞时间超过60min,1例患者因出现肺内感染、右肺大量胸腔积液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导致住院天数超过30d,术前准备时间(2.323±0.261)min,术中操作时间(49.530±4.297)min,住院天数(9.500±4.049)d,mRs评分为2[0,5]分.2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住院天数以及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塑形微导管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不仅便于精准塑形,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能促进神经外科教学模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原文传递
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杜世伟 李静伟 +4 位作者 陈健 刘洋 孙力泳 李桂林 张鸿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塑形 后交通动脉瘤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利用3D打印技术体外模拟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东 伍雪晴 +3 位作者 崔艳峰 徐浩 高志康 沙俊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经脑动脉造影术提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术者利用3D-DSA数...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经脑动脉造影术提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术者利用3D-DSA数据制作动脉瘤模型,通过术前模拟,术中辅助微导管塑形。对照组术者通过术中观察3D-DSA图像,凭借临床经验塑形微导管。比较两组术中微导管体外反复塑形的次数、微导管末次塑形后从指引导管至到达动脉瘤腔的时间、首次塑形微导管后微导管抵达动脉瘤腔的成功率、术中单根微导管塑形综合评分以及术后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试验组微导管体外反复塑形的次数为(1.30±0.47)次,微导管末次塑形后从指引导管至到达动脉瘤腔的时间为35.00(20.00,67.50)s,首次塑形微导管后微导管抵达动脉瘤腔的成功率为70%(14/20),术中微导管塑形综合评分为(3.15±0.99)分。对照组微导管体外反复塑形的次数为(1.75±0.64)次,微导管末次塑形后从指引导管至到达动脉瘤腔的时间为82.50(46.25,108.75)s,首次塑形微导管后微导管抵达动脉瘤腔的成功率为35%(7/20),术中微导管塑形综合评分为(2.25±1.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个月mRs评分为(0.60±0.6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m Rs评分为(0.90±0.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微导管塑形方式,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可减少术中微导管反复塑形次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微导管抵达动脉瘤腔的成功率和微导管塑形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颅内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5
作者 李奔 付星星 叶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微导管塑形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岗勤 张坤 +4 位作者 蔡栋阳 杨博文 赵同源 薛绛宇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 探讨根据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塑形方法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CFD模拟脑血流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介... 目的 探讨根据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塑形方法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CFD模拟脑血流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介入栓塞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微导管到位成功率、稳定性及动脉瘤栓塞效果。结果 7例患者7枚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体外模型试验微导管均能顺利到位且稳定成功;微导管头术中稳定、支撑力良好,无导管脱出等。术后即刻6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枚瘤颈少量残留。术中无栓塞导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基于CFD模拟脑血流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导管塑形精准,到位成功率高,稳定、支撑力良好,大大降低了导管塑形难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
下载PDF
术前智能化微导管塑形模拟技术辅助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耿介文 胡鹏 +1 位作者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1-448,共8页
目的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前智能化微导管塑形软件技术辅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低年资医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行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通... 目的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前智能化微导管塑形软件技术辅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低年资医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行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辅助下进行微导管塑形,对照组由神经外科医师根据自身诊疗经验进行微导管塑形。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性终点(微导管一次到位率、5 min微导管到位率、微导管输送到位时间、微导管输送次数、优良率)和安全性终点(围手术期出血和缺血事件、术后6个月动脉瘤复发)。为分析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辅助不同操作经验神经介入医师的有效性,进一步对独立操作年限≤5年的医师操作弹簧圈栓塞手术的有效性终点进行分析。结果共10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4例被排除(2例入组时发生破裂,2例为外院复发动脉瘤),最终纳入9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纳入49例患者49个动脉瘤,对照组纳入47例患者47个动脉瘤。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瘤部位、规则动脉瘤、术者年限≤5年独立操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微导管5 min到位率、一次到位率、输送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98.0%(48/49)比66.0%(31/47),χ^(2)=14.735;98.0%(48/49)比68.1%(32/47),χ^(2)=13.992;98.0%(48/49)比68.1%(32/47),χ^(2)=13.992],而输送到位时间和输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34(17,51)s比200(123,478)s,Z=271.000;1(1,1)次比1(1,2)次,Z=804.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事件;试验组未发生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对照组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 不同操作经验 人工智能 栓塞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辉 杨呈浩 +2 位作者 陈立珂 赖挺 丁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0-803,共4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辅助微导管塑形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32例患者(32枚动脉瘤),评判微导管塑形效果及动脉瘤栓塞...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辅助微导管塑形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32例患者(32枚动脉瘤),评判微导管塑形效果及动脉瘤栓塞结果。结果 32例患者微导管塑形均满意,一次到位成功,无重复塑形患者。26枚动脉瘤采用回撤技术使微导管落入动脉瘤腔,6枚动脉瘤通过微导丝引导入动脉瘤腔。所有患者栓塞术中微导管形态保持稳定,无微导管脱出事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4枚,近全栓塞5枚,不全栓塞3枚。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0~2分29例,3~6分3例。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安全有效,有助于准确塑形微导管,顺利推进手术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技术 颅内动脉瘤 微导管 塑形 栓塞
下载PDF
不同微导管塑形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小龙 邓朋 +1 位作者 吴建东 丁志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67-872,共6页
术中微导管能否塑造成一个合适的形状,往往决定着能否成功超选动脉瘤,因此微导管塑形至关重要。实际临床应用中,动脉瘤朝向及位置、载瘤动脉形态、微导管型号等对微导管的塑形有直接影响。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不同位置及... 术中微导管能否塑造成一个合适的形状,往往决定着能否成功超选动脉瘤,因此微导管塑形至关重要。实际临床应用中,动脉瘤朝向及位置、载瘤动脉形态、微导管型号等对微导管的塑形有直接影响。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不同位置及朝向的动脉瘤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及不同微导管型号进行微导管塑形的方法,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微导管塑形 综述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脑血流在大脑前动脉A1近端后方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许岗勤 张坤 +4 位作者 蔡栋阳 杨博文 赵同源 薛绛宇 李天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微导管塑形方法在大脑前动脉A1近端后方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收治的8例大...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微导管塑形方法在大脑前动脉A1近端后方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1近端后方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术前均行全脑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然后依据3D-DSA数据打印1∶1透明树脂动脉瘤中空模型,应用CFD模拟动脉瘤血流流线并根据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体外使用动脉瘤模型验证微导管塑形的准确性;然后进行手术栓塞动脉瘤,并分析术中微导管的到位情况、成功率及稳定性。术后动脉瘤的栓塞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结果体外微导管到位验证试验显示,8例微导管均顺利到位,其稳定性良好。术中7例微导管一次性塑形顺利到位,1例动脉瘤因近端血管迂曲,行二次微导管塑形后顺利到位。所有患者术中导管头端稳定、支撑力良好,无导管脱出,均无动脉瘤破裂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DSA显示,7例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分级Ⅰ级),1例瘤颈少量残留(Raymond分级Ⅱ级)。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其中mRS 0分7例,1分1例。共6例进行了DSA随访,其中5例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分级Ⅰ级),1例瘤颈残留(Raymond分级Ⅱ级)。结论初步观察认为,基于CFD模拟脑血流流线塑形的微导管不仅到位成功率高,而且稳定、支撑力良好,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大脑前动脉 治疗结果 计算流体动力学 微导管塑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