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6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及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
作者 宋健 刘东志 张天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介绍了微胶囊、微胶囊的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和纳米胶囊技术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微胶囊 微胶囊化 纳米胶囊技术 微型容器 囊壁材料 工业应用
下载PDF
相变储热微胶囊的研制 被引量:48
2
作者 王立新 苏峻峰 任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6-279,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材料A,制得相变储热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SEM、DSC和TG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及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光洁,...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材料A,制得相变储热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SEM、DSC和TG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及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光洁,具有很好的致密性和一定的强度。其中当乳化速度大于3500r/min、乳化时间为5min、壁材滴加速度小于0.5mL/min且系统调节剂为芯材的30%~40%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集中;DSC显示微胶囊包覆相变材料不影响其相变点,相变储热明显。此种微胶囊中由于含有相变材料,而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具有调温功能,应用于室内墙体材料中,可使墙体材料具有自调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储热 原位聚合法 微胶囊 调温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3
作者 何荣军 杨爽 +1 位作者 孙培龙 欧阳润棠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69,173,共5页
综述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理化性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及微胶囊化对包埋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胶囊 制备 控制释放
下载PDF
相变材料微胶囊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建平 张兴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相变材料微胶囊有许多优点,如增加了热传导的面积,降低了相变材料与外界环境的反应活性并在相变发生时可以控制蓄能材料体积的变化。介绍了可作为芯材的相变材料及其主要性质,重点总结了2002年以来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表征与材... 相变材料微胶囊有许多优点,如增加了热传导的面积,降低了相变材料与外界环境的反应活性并在相变发生时可以控制蓄能材料体积的变化。介绍了可作为芯材的相变材料及其主要性质,重点总结了2002年以来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表征与材料特点,同时讨论了国内外相变材料微胶囊在建筑节能、纺织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进展
下载PDF
石蜡为芯材的微胶囊的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43
5
作者 谢家庆 冯发美 +3 位作者 胡伟 毛华军 晏华 李慈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为囊芯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并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热稳定性、热焓值和壳结构。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粒径分布均...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为囊芯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并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热稳定性、热焓值和壳结构。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影响石蜡微胶囊相变潜热和平均粒径的主要因素包括芯壁材料比、搅拌速度、温度、系统改性剂PVA(聚乙烯醇)用量等;最佳工艺条件为囊壁比0.78:1,反应温度70℃,搅拌速率2500r/min,系统改性剂PVA用量0.26g,pH=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脲醛树脂 微胶囊 性能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一种蜜胺树脂为壁材的相变储热微胶囊致密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立新 苏峻峰 任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蜜胺树脂包覆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热为225 5J/g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的致密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微胶...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蜜胺树脂包覆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热为225 5J/g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的致密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微胶囊在密度为0.79g/mL乙醇中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压力法观察微胶囊在受压后的表面形貌,对其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变储热微胶囊呈均匀的球形,表面光滑且致密,平均粒径110μm;由于蜜胺树脂有大的交联密度,微胶囊在乙醇中渗透缓慢,证明芯材包覆效果好,同时发现双层壁材微胶囊的致密性优于单层壁材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0μm的优于平均粒径为1μm的;随着壁材用量的增大,渗透性减弱,但为了保证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储热效果,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以3为好。所制备的微胶囊可以承受1 96×105Pa的压力而不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原位聚合 相变材料 储热 致密性
下载PDF
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41
7
作者 冯建国 张小军 +3 位作者 于迟 陈维韬 蔡梦玲 吴学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综述了绿色环保农药剂型和助剂、农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农药剂型加工专业和人才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种衣剂等水基性剂型的推广以及聚羧酸盐... 综述了绿色环保农药剂型和助剂、农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农药剂型加工专业和人才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种衣剂等水基性剂型的推广以及聚羧酸盐类分散剂、绿色溶剂、有机硅等助剂的使用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激光粒度仪、流动电位仪、流变仪等先进仪器的出现使农药剂型加工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正朝着微观、量化、精准的方向发展;农药产品需求量和使用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国内农药剂型加工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农药企业的重视。随着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剂型加工将会对农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剂型加工 微胶囊剂 种衣剂 绿色溶剂
原文传递
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对药物的缓释作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卢凤琦 曹宗顺 赵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7-249,共3页
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盐的尼莫地平微囊,并研究了它对药物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该微囊具有缓释作用。
关键词 微囊 尼莫地平 壳聚糖 缓释作用
下载PDF
微胶囊相变储能石膏基建筑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尚建丽 李乔明 王争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40-2144,共5页
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乙二醇(EG)为反应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以相变石蜡为囊芯聚氨酯为囊壁的微胶囊。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表观形... 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乙二醇(EG)为反应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以相变石蜡为囊芯聚氨酯为囊壁的微胶囊。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表观形貌及热性能,其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将微胶囊以掺量为20%质量比例与建筑石膏复合,制成轻质相变潜热材料,通过温度循环试验表明:微胶囊相变储热石膏基建筑材料具有显著的储(放)热能力和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法 微胶囊 潜热材料 耐久性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剂型毒死蜱对四种环境生物的毒性评价 被引量:34
10
作者 季静 肖斌 +2 位作者 李杨 于伟丽 刘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1-1686,共6页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测定了40%毒死蜱乳油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鱼类、鸟类、家蚕和蜜蜂4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斑马鱼LC50值(96 h)为0.68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C50为47.30 mg.L^-1;毒...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测定了40%毒死蜱乳油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鱼类、鸟类、家蚕和蜜蜂4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斑马鱼LC50值(96 h)为0.68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C50为47.30 mg.L^-1;毒死蜱乳油对鹌鹑的毒性LD50为7.45 mg.kg^-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D50为56.97 mg.kg^-1。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2-4龄家蚕幼虫LC50值(48 h,25℃)分别为0.82、1.87 mg.L^-1与4.35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2.48、4.22 mg.L-1与8.35 mg.L^-1;家蚕幼虫在药膜上爬行1、10、30 min与60 min后,毒死蜱乳油对3龄家蚕幼虫的LD50值(48 h,25℃)分别为3.18、0.68、0.41μg.cm^-2与0.38μg.cm^-2,其微囊悬浮剂LD50值分别为6.92、1.58、1.18μg.cm^-2与0.48μg.cm^-2;毒死蜱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蜜蜂48 h的LC50分别为0.53 mg.L^-1和2.32 mg.L^-1。上述结果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4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微囊悬浮剂 环境生物 毒性
下载PDF
阿维菌素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被引量:28
11
作者 韩志任 杜有辰 +2 位作者 李刚 慕卫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探讨了甲醛-尿素摩尔比(F/U)、溶剂、分散剂、消泡剂对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测定了阿维菌素微胶囊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当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75,甲苯∶氯苯=3∶4为...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探讨了甲醛-尿素摩尔比(F/U)、溶剂、分散剂、消泡剂对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测定了阿维菌素微胶囊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当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75,甲苯∶氯苯=3∶4为溶剂,分散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质量分数为1.5%,有机硅消泡剂X-10C质量分数为0.7%时,能够制备出形态良好、平均粒径4.07μm、包封率98.89%,贮存稳定性良好的阿维菌素微胶囊;红外图谱分析表明,阿维菌素被包封于脲醛树脂囊壁内;释放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阿维菌素微胶囊的t50是阿维菌素原药的3.4倍,说明阿维菌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阿维菌素 微胶囊 形态 粒径分布 缓释性能
下载PDF
毒死蜱微胶囊化及释放性能表征 被引量:30
12
作者 赵德 韩志任 +2 位作者 杜有辰 慕卫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53-2758,共6页
【目的】获得脲醛树脂制备毒死蜱微胶囊的配方,表征其释放性能,为优化该农药的使用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摄像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布仪研究了成囊促进剂、分散剂和添加氯化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表征毒死蜱微胶囊... 【目的】获得脲醛树脂制备毒死蜱微胶囊的配方,表征其释放性能,为优化该农药的使用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摄像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布仪研究了成囊促进剂、分散剂和添加氯化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表征毒死蜱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结果】配方中成囊促进剂选择SMA,质量分数为2.5%,分散剂为PAAS,质量分数为2.0%,添加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4%,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良好,平均粒径约10μm。气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前5d为初期快速释放阶段,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820),累计释放量达到37.32%;5~42d为匀速释放阶段,符合零级释放特征(R2=0.9927)。【结论】以该配方得到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有助于延长控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脲醛树脂 毒死蜱 微胶囊 释放性能
下载PDF
药用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27
13
作者 乔吉超 胡小玲 +2 位作者 管萍 赵亚梅 田威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用途广泛。本文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原理及方法,着重阐述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和溶剂蒸发法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沉析(S...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用途广泛。本文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原理及方法,着重阐述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和溶剂蒸发法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沉析(SAS)法和气体饱和溶液微粒制备(PGSS)法的特点,总结了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原理和溶剂蒸发法制备药物微胶囊的工艺研究现状,分析了药物微胶囊的表征方法及性能,并对今后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锐孔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显伦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锐孔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_2液为固化液,以植物油为心材,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锐孔法 微胶囊 工艺
原文传递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卢艳慧 李迎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文章介绍了微胶囊的基本组成,总结了得到微胶囊的方式,并且对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做了阐述,提出微胶囊技术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胶囊 微胶囊技术 食品应用
下载PDF
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显伦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9-34,共6页
研究了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植物油为心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阿拉伯胶和明胶水溶液浓度为1%,在pH4.4、温度40℃条件下、混合搅拌15min制备的微胶... 研究了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植物油为心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阿拉伯胶和明胶水溶液浓度为1%,在pH4.4、温度40℃条件下、混合搅拌15min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包埋率可达50%以上。干燥方法首次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脱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法 微胶囊 胶体生产技术
原文传递
纳米复合膜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时雨荃 蔡明健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相变微胶囊作为储能材料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提高相变微胶囊的强度和密封性以期延长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正十四烷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了TiO2纳米粒子填充壁膜相变微胶囊,用ICP,IR,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变微胶囊作为储能材料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提高相变微胶囊的强度和密封性以期延长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正十四烷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了TiO2纳米粒子填充壁膜相变微胶囊,用ICP,IR,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壁膜里加入纳米粒子后微胶囊机械强度和密封性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微胶囊 增强增韧 脲醛树脂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V_E微胶囊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冯岩 张晓鸣 +2 位作者 路宏波 贾承胜 夏书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54,共6页
采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VE多核微胶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之比为1∶1,选用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交联剂,以代替有毒的、不适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交联剂;选取壁材浓度(X1)、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X2)及pH值(X3)作... 采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VE多核微胶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之比为1∶1,选用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交联剂,以代替有毒的、不适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交联剂;选取壁材浓度(X1)、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X2)及pH值(X3)作为被优化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凝聚法制备VE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23%,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2.14∶1,pH值4.0,VE微胶囊的最高包埋效率为(92.78±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VE 转谷氨酰胺酶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山苍子油微胶囊的制备技术比较及其释放动力学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艳红 李湘洲 +1 位作者 周军 王晓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4,共7页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微胶囊的表面形态,IR(Infrared Spectrum)检测了上述技术对山苍子油的包埋效果,得出了喷雾干燥法对山苍子油的包合率要好于冷冻干燥法、饱和水溶液法及研磨法。研究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按照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分别对山苍子油微胶囊的释放进行拟合,获得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磨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零级模型,饱和水溶液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一级模型。喷雾法制备的微胶囊对山苍子油的保护效果最好,可为工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微胶囊 Β-环糊精 释放动力学
下载PDF
淡水鱼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储藏稳定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石燕 李倩 +4 位作者 李如一 涂宗财 王辉 李德俊 邱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以草鱼内脏提取鱼油作为微胶囊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分别与阿拉伯胶、玉米糖浆复配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淡水鱼油微胶囊。测定2种复合壁材制备的鱼油微胶囊的性质和微观结构,并根据氧化反应动力学预测鱼油及鱼油微胶囊的货架... 以草鱼内脏提取鱼油作为微胶囊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分别与阿拉伯胶、玉米糖浆复配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淡水鱼油微胶囊。测定2种复合壁材制备的鱼油微胶囊的性质和微观结构,并根据氧化反应动力学预测鱼油及鱼油微胶囊的货架期,气相色谱法分析微胶囊化前后鱼油和60℃储藏10d后鱼油及鱼油微胶囊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玉米糖浆为壁材制备得到的鱼油微胶囊包埋率高,货架期长,储藏稳定性好,可对淡水鱼油本身的功能性成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油 微胶囊 性质 储藏稳定性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