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岩性组合及其成因和勘探意义——亚洲第一深井轮探1井突破的启示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天付 黄理力 +5 位作者 倪新锋 熊冉 杨果 孟广仁 郑剑锋 陈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8-940,共13页
作为紧邻中寒武统膏岩层的第一套白云岩地层,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及其成因认识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由"近源"转向"盐间和盐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夏特等野外露头为主,结合典型井位,梳理... 作为紧邻中寒武统膏岩层的第一套白云岩地层,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及其成因认识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由"近源"转向"盐间和盐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夏特等野外露头为主,结合典型井位,梳理了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储集空间类型,讨论了沉积相演化与储层成因,结果表明:(1)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以潮坪相为主,主要发育混积坪、云坪、膏云坪和颗粒滩沉积,对应岩性有含陆源碎屑泥质泥晶白云岩、泥质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粉晶藻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膏质白云岩等;(2)储层主要发育于藻相关的颗粒白云岩、粉晶藻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储集空间分别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微溶孔;(3)颗粒滩发育于潮坪背景下海进过程中的潮间高能带,叠加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形成粒间溶孔;(4)粉晶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云坪和膏云坪,微生物诱导的白云石调整和膏盐等易溶物质的溶蚀是晶间孔和晶间微溶孔形成的关键。综合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的构造高部位特征、膏盐潮坪背景、岩性组合及其成因等,指出环塔南隆起和牙哈-轮南凸起等周缘发育6个吾松格尔组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潮坪 微生物诱导 岩性组合 吾松格尔组 下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改善裂隙岩石防渗性能和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红卫 罗益林 +3 位作者 邓畯仁 伍礼杰 张亚南 彭述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42-3548,3558,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与环境反应形成的碳酸盐来修复岩土体。为了研究该技术改善含裂隙岩石防渗性能和强度的效果,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开展了裂隙黄砂岩的修复试验,并对修复后的裂隙黄砂岩进行了无侧限抗...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与环境反应形成的碳酸盐来修复岩土体。为了研究该技术改善含裂隙岩石防渗性能和强度的效果,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开展了裂隙黄砂岩的修复试验,并对修复后的裂隙黄砂岩进行了无侧限抗压、核磁共振和电镜扫描(SEM)等测试,分析了巴氏芽孢杆菌对裂隙黄砂岩的修复效果和修复机制。研究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裂隙黄砂岩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修复时间越长,巴氏芽孢杆菌的修复效果越好。修复42d后,裂隙黄砂岩的孔隙率下降36.41%,防渗性能提升94.62%,抗压强度增加30.52%。巴氏芽孢杆菌具有较好修复效果原因在于,其诱导产生的碳酸钙能够胶结填充物与试样,大幅降低试样的孔隙率,改善其内部孔隙结构的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 碳酸盐 矿体强度 防渗性能 修复机制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诱变菌最佳培养条件及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松 张兰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絮凝率在80%以上的菌一株。通过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测定,发现絮凝剂属于细胞代谢产物,用化学分析的部分分析方法对絮凝剂粗提物进行检测,发现其成分主要为糖。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定菌的诱变在培养72h以...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絮凝率在80%以上的菌一株。通过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测定,发现絮凝剂属于细胞代谢产物,用化学分析的部分分析方法对絮凝剂粗提物进行检测,发现其成分主要为糖。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定菌的诱变在培养72h以后进行。经过三代诱变,得到了稳定性好且絮凝率高的诱变菌。通过絮凝剂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的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化学成分 诱变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柞蚕模式识别受体βGRP的基因克隆及序列特征和诱导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凤娟 姜德富 +2 位作者 李喜升 王凤成 李文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5,共7页
在昆虫的免疫防御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主导性作用。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柞蚕的模式识别受体——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基因ApβGRP(GenBank登录号:JN880424)。序列分析表明:ApβGRP含有1 47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 在昆虫的免疫防御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主导性作用。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柞蚕的模式识别受体——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基因ApβGRP(GenBank登录号:JN880424)。序列分析表明:ApβGRP含有1 47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0个氨基酸;ApβGRP属于分泌型蛋白质,N端有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βGRP保守性的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Glyco_hydro_1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pβGRP与家蚕的βGRP-3属于同一个分支,序列相似度为71%。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柞蚕蛹经4种微生物(革兰阳性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 Top10、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真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A)诱导处理后,ApβGRP在蛹体表皮、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均明显上调表达,但在生殖腺内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该基因在中肠内仅被革兰阳性菌及真菌诱导上调表达,并且该基因对真菌的应答表达最显著,显示ApβGRP经不同微生物诱导后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蛹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推测ApβGRP因具有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能水解病原体的多糖,所以可以通过与微生物表面相关分子模式的结合而识别多种微生物,并调控相关的免疫通路,在柞蚕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β-葡聚糖识别蛋白 序列特征 表达模式 微生物诱导
下载PDF
NBPT优化微生物固化尾砂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林峰 伍玲玲 +5 位作者 胡林 田亚坤 郭要辉 章求才 贺桂成 张志军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解决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过程中碳酸钙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用脲酶抑制剂NBPT优化MICP,即在微生物注浆加固过程中短期抑制目标区域生成CaCO_(3)的速率,使试样内CaCO_(3)的分布更均匀。与未加NBPT的试样对比,当添加1%的NBPT时,... 为解决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过程中碳酸钙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用脲酶抑制剂NBPT优化MICP,即在微生物注浆加固过程中短期抑制目标区域生成CaCO_(3)的速率,使试样内CaCO_(3)的分布更均匀。与未加NBPT的试样对比,当添加1%的NBPT时,巴氏芽孢杆菌生长迟滞期延长了8h;当抑制剂含量为1.5%、3%时,生长迟滞期分别延长了20h、48h。微生物注浆加固过程中添加NBPT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升了8.22%和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 微生物诱导 碳酸钙沉积 脲酶抑制剂 尾砂
原文传递
维吉尼亚链霉菌P450-105D1在大肠杆菌中自诱导表达和雄烯二酮的羟化活性
6
作者 张雁 韩毛振 +3 位作者 罗学才 王晶晶 周明辉 陈亚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1,共6页
雄烯二酮是甾体药物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其C9位羟基化产物9-羟基雄烯二酮也是多种重要甾体药物的合成前体,具有重要的临床药用价值。微生物转化生产9-羟基雄烯二酮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将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中svu005与pET28a质粒融合,导... 雄烯二酮是甾体药物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其C9位羟基化产物9-羟基雄烯二酮也是多种重要甾体药物的合成前体,具有重要的临床药用价值。微生物转化生产9-羟基雄烯二酮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将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中svu005与pET28a质粒融合,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使用优化的自诱导培养基诱导表达其产物细胞色素P450-105D1(CYP105D1)蛋白,以雄烯二酮等多种甾体作为底物进行微生物羟化。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svu00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使用ZYM培养基,自诱导表达的活性蛋白产量(0.0916nmol/L)显著高于传统的IPTG诱导方式的产量(0.0367nmol/L)。表达产物CYP105D1可以羟化雄烯二酮,经HPLC检测,产物为9-羟基雄烯二酮。发现了微生物转化合成9-羟基雄烯二酮的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羟基雄烯二酮 微生物转化 细胞色素P450-105D1 自诱导表达
下载PDF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的克隆、表达及微生物诱导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游山 赵萍 +3 位作者 董照明 邹勇 夏庆友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898-4908,共11页
【目的】鉴定新的家蚕蛋白酶抑制剂,探讨其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方面的功能。【方法】对家蚕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进行T-A克隆、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RT-PCR时空表达特征及微生物诱导分析。【结果】克隆、表达了1个新... 【目的】鉴定新的家蚕蛋白酶抑制剂,探讨其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方面的功能。【方法】对家蚕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进行T-A克隆、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RT-PCR时空表达特征及微生物诱导分析。【结果】克隆、表达了1个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命名为BmSPI37。时空表达特征分析表明,BmSPI37在家蚕5龄幼虫后期表达量很高,而且在中部丝腺中高量表达;在蛹向蛾的变态发育时期,BmSPI37在雌蚕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蚕。微生物诱导试验表明,BmSPI37在大肠杆菌、黑胸败血菌、球孢白僵菌感染后,强烈上调表达。【结论】推测BmSPI37与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病原微生物诱导 防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