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药敏试验的评价 被引量:46
1
作者 金兰 蒋新良 张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Rosco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M 2 7 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 76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的药敏状况 ,并以 3株标准菌株作... 目的 Rosco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M 2 7 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 76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的药敏状况 ,并以 3株标准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 两种方法完全符合率是 90 8%未出现一种方法测得的敏感或耐药菌株 ,在用另一种方法检测中为耐药或敏感的严重错误。结论 Rosco纸片扩散法可以代替NCCLSM 2 7 A大量肉汤稀释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CO纸片扩散法 检测 酵母样真菌 氟康唑 药敏试验 评价
原文传递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原油为营养源的微生物筛选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廖广志 石梅 +3 位作者 李蔚 侯兆伟 韩培慧 杨振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63,共5页
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目前产油量已突破 107t/a,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尽管如此,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剩有50%的原油未被采出.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的物化... 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目前产油量已突破 107t/a,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尽管如此,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剩有50%的原油未被采出.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的物化环境,筛选出了以聚合物和原油为营养源增油的菌种.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单独微生物驱可提高采收率5%,微生物驱与化学驱结合可提高采收率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微生物驱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物理模拟 驱油实验 菌种 性能评价 采收率
下载PDF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及综述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凤娜 赵彬 杨旭东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6,115,共8页
通过文献调查和现场测试,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阐述了微生物污染与颗粒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通过生物颗粒评价空调通风系统污染对室内微生物污染影响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清洗、除污手段... 通过文献调查和现场测试,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阐述了微生物污染与颗粒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通过生物颗粒评价空调通风系统污染对室内微生物污染影响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清洗、除污手段实现污染源控制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微生物污染 颗粒污染物 评价 污染源控制
下载PDF
中药口服液微生物污染溯源分析及污染风险的评价与控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勃 刘艳 +1 位作者 孙铜 国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1-1315,共5页
本文以一起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药品召回事件为例,通过生产过程回顾、阳性样品分析、培养条件优化、污染菌株分析、生产过程采样、调查结果分析和制定解决方案等步骤,详细介绍调查和检测流程,建立中药口服液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程序... 本文以一起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药品召回事件为例,通过生产过程回顾、阳性样品分析、培养条件优化、污染菌株分析、生产过程采样、调查结果分析和制定解决方案等步骤,详细介绍调查和检测流程,建立中药口服液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程序和检测方法。通过有害微生物识别、有害微生物确认、关键区域控制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四个步骤,建立原料药微生物污染评价与控制方法。调查结果表明,召回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受到原料药携带的乳杆菌污染,而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本文建立的中药口服液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 原料药 微生物污染 评价与控制 乳杆菌
原文传递
以烃类为碳源的微生物驱油探索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培慧 石梅 孙凤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1-43,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油层的物化环境 ,从数百个含油污水中分离、筛选了 8株以烃类为碳源的兼性厌氧菌 ,并进行了系统的性能评价和长管填充油砂模型物理模拟实验驱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筛选的 8株菌种 ,在厌氧条件下 ,能以原油为唯一碳... 针对大庆油田油层的物化环境 ,从数百个含油污水中分离、筛选了 8株以烃类为碳源的兼性厌氧菌 ,并进行了系统的性能评价和长管填充油砂模型物理模拟实验驱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筛选的 8株菌种 ,在厌氧条件下 ,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 ,并具有降解原油 ,降低原油粘度 ,产生活性物质 ,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岩心驱替实验表明 ,微生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烃类 碳源 菌种 评价 物理模拟实验 采收率
下载PDF
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微生物安全与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明德 蔡云龙 白晓慧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33,共4页
介绍了我国集中式供水水源、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现状;分析了供水系统中水质微生物安全问题,介水传播主要微生物及氯化消毒在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时存在的问题和微生物检测方法对水质微生物安全评价的影响。
关键词 供水系统 饮用水 微生物安全 消毒 评价
下载PDF
Security evaluation of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放 王博 +3 位作者 范春 杨基先 李百祥 刘艳滨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A new kind of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CMBF)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discuss its biological security, four groups of experiments, rat ac... A new kind of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CMBF)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discuss its biological security, four groups of experiments, rat acute toxicity test via mouth, salmonella assay in vitro, mouse micronucleus in vivo test and teratogenesis test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its general toxicity, genotoxicity and generative toxic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ype of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was a substantial non-toxic substanc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LD50 value was over 10 mg/kg. The results from salmonella in vivo test and mouse micronucleus in vivo test revealed that the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is a genetically non-toxic substance. Furthermore,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ll the rats, and any morphologic abnormal phenomenon hasn’t appe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ed microbial flocculant (CMBF) generative toxicity genetic toxicity secur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传统发酵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慧林 王永胜 李冲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92-197,共6页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产品质量的差异,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吉林省长春、黑龙江省桦南、黑龙江省宝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4个地区发酵豆酱样品(分别为ChangC、HuaN、BaoQL、HeiH)进行感官评价,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氨基酸分析技术测定其微生物...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产品质量的差异,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吉林省长春、黑龙江省桦南、黑龙江省宝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4个地区发酵豆酱样品(分别为ChangC、HuaN、BaoQL、HeiH)进行感官评价,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氨基酸分析技术测定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BaoQL感官评价最好。不同豆酱样品的菌群组成差异较大,菌群中优势细菌和优势真菌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其中样品HuaN和HeiH的优势细菌为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样品ChangC的优势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样品BaoQL的优势细菌为魏斯氏菌(Weissella);样品HuaN和HeiH的优势真菌为青霉菌(Penicillium),样品ChangC的优势真菌为unclassified-k-Fungi,样品BaoQL的优势真菌为曲霉菌(Aspergillus)。通过对其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性评价,可得东北不同地区传统发酵豆酱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样品BaoQL的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最高,样品ChangC次之,HeiH评分最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豆酱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的相关性可知,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对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从而影响豆酱的质量,其中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的细菌为Weissella,真菌为毕赤酵母菌(Millerozyma)和Aspergillus。本研究揭示了豆酱中游离氨基酸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相关性,为豆酱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酱 群落结构 游离氨基酸 微生物多样性 感官评定
下载PDF
生物发酵脱腥海带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红丽 梁璋成 +3 位作者 何志刚 林晓姿 林向阳 陈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5-303,共9页
目的:研究海带经微生物发酵脱腥后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风味。方法:以经热烫、预腌脱水、冷冻保藏未发酵的海带原料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37和酿酒酵母J4单菌、复合菌(R37... 目的:研究海带经微生物发酵脱腥后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风味。方法:以经热烫、预腌脱水、冷冻保藏未发酵的海带原料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37和酿酒酵母J4单菌、复合菌(R37+J4)发酵脱腥海带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其脱腥后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及结论:海带经发酵,醇类、醛类及酸类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加,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对海带藻腥味起主要作用的1,3-辛二烯、E,Z-3-亚乙基环己烯、正壬醇、正庚醛、碘代辛烷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经发酵其相对含量下降,甚至未检出;产生了β-苯乙醇、桃醛、十四酸乙酯、辛酸、E-2-壬烯-1-醇等多种对海带发酵香有贡献作用的呈味物质。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37发酵产生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有Z-2-庚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1-醇、β-紫罗酮、2-壬酮;酿酒酵母J4发酵产生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有β-苯乙醇、桃醛、十四酸乙酯、E-2-辛烯醛;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37和酿酒酵母J4复合发酵处理的海带兼具R37及J4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风味更协调,脱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生物脱腥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红茶菌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黎琪 王晴 +2 位作者 檀馨悦 李晓敏 张晓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67-274,共8页
为探究红茶菌中的优势菌群及其饮品风味与微生物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11个不同来源的红茶菌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并基于感官评价对物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红茶菌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均为葡糖醋杆菌属(相对丰度85.40... 为探究红茶菌中的优势菌群及其饮品风味与微生物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11个不同来源的红茶菌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并基于感官评价对物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红茶菌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均为葡糖醋杆菌属(相对丰度85.40%~99.56%),其次为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14%);而不同红茶菌样品中优势真菌表现不同,样品SD1、SD10、SX11和SY6中优势菌属为接合酵母属(相对丰度95.43%~99.99%),样品BJ4和GD9中优势菌属为假丝酵母属(相对丰度40.54%和97.40%),样品AH7、AH8、AJ2、BJ3和XJ5中优势菌属为酒香酵母属(相对丰度54.81%~74.09%)。非优势细菌和优势真菌不同程度地影响红茶菌的风味。扩增子测序技术较为全面准确地分析了红茶菌样品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为工业化生产红茶菌饮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红茶菌 微生物多样性 感官评价 葡糖醋杆菌属
下载PDF
用于养殖环境调控的微生物制剂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雷 刘梅 +4 位作者 王宝杰 蒋克勇 彭虹旎 万奎吉 万乃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共5页
为尝试建立对不同微生物制剂产品的客观评价方法体系,选择5种商品化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了菌数和主要组成种类等测定,并利用天然或人工模拟的养殖污水进行了不同微生物制剂对氨氮、亚硝酸态氮、COD等降解效果的比较,以及微生物制剂活化... 为尝试建立对不同微生物制剂产品的客观评价方法体系,选择5种商品化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了菌数和主要组成种类等测定,并利用天然或人工模拟的养殖污水进行了不同微生物制剂对氨氮、亚硝酸态氮、COD等降解效果的比较,以及微生物制剂活化增效后的效果比较等。结果表明,不同的商业化复合微生物制剂在有益菌含量和水质污染降解效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微生物制剂在海水和淡水中以及是否经过活化,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 水质污染降解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晓燕 施家威 +1 位作者 黎海涛 沈燕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36-2641,共6页
目的确定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对浙江省2017—2019年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确定评价食品微生物风险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对&... 目的确定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对浙江省2017—2019年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确定评价食品微生物风险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目标层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综合安全指数分析。结果评价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0.3670、铜绿假单胞菌0.3670、金黄色葡萄球菌0.1473、大肠菌群0.0641、菌落总数0.0545, 8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饮料0.2922、糕点0.2351、水产品0.1556、炒货坚果0.1146、水果0.0737、饼干0.0463、肉制品0.0421、调味品0.0404。结论影响食品微生物安全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综合分析各食品品类微生物安全风险,饮料、糕点的权重最高,水产品、炒货坚果次之,饼干、肉制品、水果、调味品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微生物安全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紫茎泽兰野外微生物堆肥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红军 杜如万 +6 位作者 吴叶宽 王剑 王勇 赵建 梁永江 张长华 袁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8,共8页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性,研究紫茎泽兰野外就地堆肥技术,评估腐熟效果,可为有效防除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通过接种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热解纤维梭菌...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性,研究紫茎泽兰野外就地堆肥技术,评估腐熟效果,可为有效防除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通过接种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热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sp.),同时添加尿素和硫酸钙以及覆盖农用薄膜研究紫茎泽兰生物堆肥效果,并评价紫茎泽兰发酵产物生物毒性。接种菌剂后,堆肥高温期(50.0℃~64.5℃)持续时间达22d,石油醚提取物从3.15g/kg降低至0.37g/kg,80d可充分腐熟紫茎泽兰。腐熟物料的pH、有机质、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符合NY/525-2011国家标准,腐殖酸含量为8.42%。动物毒性试验表明,浸提液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显著影响,心、肝、肾、肺等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变化。用生物堆肥浸提液浸种,促进小麦种子发芽率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高,分别比无离子水浸种提高了8.65%、28.79%和23.69%;在添加紫茎泽兰生物堆肥的土壤中,微生物碳氮和脱氢酶活性比不施肥和单施化肥显著提高。生物堆肥可野外就地腐熟紫茎泽兰,降解有毒物质,提供有机肥源,实现紫茎泽兰的经济、有效防除与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微生物堆肥 效果 毒性评价
下载PDF
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对中药穿心莲粉质量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韦岳正 熊春媚 +1 位作者 范桂红 赖一竹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44-146,132,共4页
目的:研究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对中药穿心莲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灭菌温度、灭菌时间为考察因素,对灭菌前后穿心莲粉的水分、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等几种穿心莲有效成分含量及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对中药穿心莲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灭菌温度、灭菌时间为考察因素,对灭菌前后穿心莲粉的水分、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等几种穿心莲有效成分含量及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测对比,并评价灭菌工艺对穿心莲粉质量的影响,为灭菌生产工艺提供参考。结果:穿心莲粉经过高温瞬时灭菌后,水分和菌落总数显著下降,鉴别项和有效成分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且0~12月稳定性考察结果也表明经过高温瞬时灭菌的穿心莲粉样品内酯含量稳定,微生物限度也无明显变化。确定最佳灭菌生产工艺为:灭菌温度185℃,灭菌时间15 s。结论:高温瞬时灭菌对穿心莲粉灭菌效果明显,且灭菌前后内酯含量等质量指标无明显差异,为高温瞬时灭菌在穿心莲粉灭菌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限度 高温瞬时灭菌 穿心莲粉 质量评价
下载PDF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丁玉菊 于中洋 于艳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4期17-20,共4页
分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选取青岛市即墨区中心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控制,观察组采用联合疾... 分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选取青岛市即墨区中心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控制,观察组采用联合疾控中心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样本检验质量和检验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度感染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引入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能够显著提升防控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程度,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联合防控 效果评价 检验质量
下载PDF
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及窖泥评价与养护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邹斐 叶力 +7 位作者 冯亮 郑晓卫 黄彪 夏冰 张无疾 陈晓园 方正国 孙玉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0-328,共9页
全泥窖池固态发酵是浓香型与馥郁香型白酒的典型酿造工艺。窖泥作为窖池的功能载体,其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代谢活性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直接影响白酒质量。本文从传统培养技术与非培养技术下的窖泥微生物研究方法、基于空间与时间维... 全泥窖池固态发酵是浓香型与馥郁香型白酒的典型酿造工艺。窖泥作为窖池的功能载体,其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代谢活性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直接影响白酒质量。本文从传统培养技术与非培养技术下的窖泥微生物研究方法、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下的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窖泥功能菌株及其相互作用、窖泥质量评价方法构建与完善,以及以功能菌株为核心的窖泥养护与老熟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不同技术方法在白酒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沿革与应用现状,窖泥老熟过程中原核与真核微生物消长变化规律及窖池不同空间位置下原核与真核微生物分布的差异情况,己酸菌、丁酸菌、乳酸菌、醋酸菌和甲烷菌等窖泥核心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与相互依存关系,窖泥老化原因,窖泥质量评价标准从传统感官和理化分析等单一维度向综合评判体系方法和评价机制构建与应用的转变,以及基于核心菌株的功能化属性所开展的养护与老熟研究,旨在为后续学者针对窖泥微生物多样性评估、菌群代谢功能研究及窖泥养护改良工艺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窖泥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菌株 养护评价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全株玉米青贮感官评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盘道兴 李凡 +6 位作者 何鸿源 杨云 伍丽仙 汪兴富 张晓希 赵朝凤 钟正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1年第3期26-29,共4页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感官品质的影响,对5个玉米品种实施全株青贮,分别设置添加3种不同青贮发酵剂为3个处理组,不添加为对照组,60 d后对全株青贮玉米进行色泽、气味、结构、水分、pH值方面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3种不同...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感官品质的影响,对5个玉米品种实施全株青贮,分别设置添加3种不同青贮发酵剂为3个处理组,不添加为对照组,60 d后对全株青贮玉米进行色泽、气味、结构、水分、pH值方面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3种不同青贮饲料发酵剂对玉米青贮效果的影响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对pH值方面的影响,其中正大808青贮时添加菌剂Ⅰ、Ⅱ、Ⅲ的青贮效果综合评分均达到优质等级;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青贮效果也有差异,添加菌剂Ⅰ的正大808、文青2号青贮效果较优,添加菌剂Ⅱ的正大808青贮效果最佳。本次全株玉米青贮效果总体达到良好等级,综合而言,添加了微生物青贮发酵剂比未添加的青贮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 微生物菌剂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红树林人工修复区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庆赟 殷萌清 +2 位作者 陈淑文 周进 蔡中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红树林修复区的根际微生物结构,建立微生物区系与修复质量的相关性,为红树林修复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集4年、8年、10年红树林修复区以及原生红树林的根际微生物,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 Rest...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红树林修复区的根际微生物结构,建立微生物区系与修复质量的相关性,为红树林修复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集4年、8年、10年红树林修复区以及原生红树林的根际微生物,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α多样性分析法、文氏图、稀释性曲线等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样本间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并进行差异性对比。结果:通过分析不同修复年限间根际微生物的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测序结果,发现三个不同修复时间的红树林修复区和原生红树林根际微生物间均存在差异,10年修复区更加接近原生红树林,4年和8年修复区享有更加相似的微生物群落,且同原生红树林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修复区红树林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会逐步向着原生红树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但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加和式线性变化,而是存在复杂性和年份突变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修复评价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视角下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春雨 聂春梅 +4 位作者 殷亚杰 郎亚军 曲丽娜 岳华 丁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279-282,共4页
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协同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以微生物工程课程在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挖掘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集的方法,... 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协同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以微生物工程课程在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挖掘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集的方法,提出了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同向同行、“一体两翼”的融入路径,并构建了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期为推行其他专业核心课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工程 思政教育 思政元素 课程建设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评价体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永奎 周礼 +2 位作者 董丹 陈晓 姚英杰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研究了PO43-与Ca2+对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的影响。采用传统的烧杯实验,在未加入微生物絮凝剂情况下,仅投加PO43-与Ca2+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絮凝率随这两种无机离子的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超过7.0,PO43-浓度为0.04... 研究了PO43-与Ca2+对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的影响。采用传统的烧杯实验,在未加入微生物絮凝剂情况下,仅投加PO43-与Ca2+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絮凝率随这两种无机离子的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超过7.0,PO43-浓度为0.043 mmol/L,Ca2+浓度为4.0 mmol/L时,絮凝率超过80%;pH值达到8.0时,絮凝率最高达到91%。实验表明,培养基中PO43-浓度较高时,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会受到PO43-与Ca2+的影响,不能真实地表示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需要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絮凝剂 实验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