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Hastelloy-X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ed joints:Effects of filler metal thickness and holding time
1
作者 A.MALEKAN S.E.MIRSALEHI +2 位作者 M.FARVIZI N.SAITO K.NAKASHIMA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548-1558,共11页
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bonding was investigated in Hastelloy-X samples with different filler metal thicknesses(20,35,50,65,and 100μm)and holding time(5,20,80,320,and 640 min)to obtain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M... 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bonding was investigated in Hastelloy-X samples with different filler metal thicknesses(20,35,50,65,and 100μm)and holding time(5,20,80,320,and 640 min)to obtain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s using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show that the central eutectic phases present in the athermally solidified zone(ASZ)are Ni_(3)B,Ni_(2)Si,and CrB,and the precipitates formed in the diffusion-affected zone(DAZ)are MoB,CrB_(2),and Mo_(2)B_(5).According to the results,decreasing the filler thickness as well as increasing the holding time helps realize the completion of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density of precipitates in the DAZ,leading to a joint with more uniform properties.Diffusion of boron and silicon to longer distances with increasing holding time causes the removal of Cr-rich borides in the DAZ and the formation of Mo-rich silicide at the joint interface.Decrease in hardness of ASZ and DAZ due to the elimination of brittle phases in these zones during long holding time causes more uniform hardness distribution in the joint area.The best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the sample joined with the 35μm-thick filler metal for 640 min hold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stelloy-X 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bonding microstructure filler metal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
下载PDF
热轧Ti-IF钢析出物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景财年 王作成 +2 位作者 韩福涛 衣彦宏 张文平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Ti-IF钢经铁素体区热轧、退火后,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析出物的尺寸、形貌、分布等特征和析出方式。讨论了析出物的析出机制和脱氧产物对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区轧制与传统轧制方式的析出物相同;析出物多在晶内析出,少... Ti-IF钢经铁素体区热轧、退火后,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析出物的尺寸、形貌、分布等特征和析出方式。讨论了析出物的析出机制和脱氧产物对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区轧制与传统轧制方式的析出物相同;析出物多在晶内析出,少量在晶界上析出,析出方式以单独析出为主,存在TiN-TiC和TiN-A l2O3的复合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IF钢 析出物 电子探针 析出机制
下载PDF
超轻元素铍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最佳条件探索:以绿柱石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文兰 车旭东 +3 位作者 王汝成 谢磊 李晓峰 张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205-3216,共13页
金属铍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特点,是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金属材料.然而,由于缺乏铍元素微区无损定量分析技术,制约了诸如铍元素在矿物中赋存状态、铍超常富集机制等相关基础研究和找矿勘查技术的发展.虽然电子探针具有矿... 金属铍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特点,是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金属材料.然而,由于缺乏铍元素微区无损定量分析技术,制约了诸如铍元素在矿物中赋存状态、铍超常富集机制等相关基础研究和找矿勘查技术的发展.虽然电子探针具有矿物微区定量分析的优势,但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对超轻元素Be的分析技术.本研究.选择日本电子两种不同型号的电子探针(JEOL JXA-8800和JXA-8100),配置不同分光晶体(LDEB和LDE3H),对绿柱石中铍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以加速电压10kV、束流20 nA、分光晶体为LDE3H、Base=1,win-dow=5、slit为open、微分模式(differential)、峰位测量时间为50s、背景测量25s、标样为金属Be为最佳条件.该方法测试绿柱石中Be的检测限低于250ppm(1ppm=1μg/g),BeO的标准误差σ==0.52wt%.此外,对造成铍测试困难的原因、分析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条件设置等,在理论上进行了剖析.这不仅为同行电子探针测试Be元素提供了较成熟的测试经验,而且也为铍资源的相关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定量分析 超轻元素铍 绿柱石 分析条件 吸收效应
原文传递
天然水晶中常见的固态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萍 李国昌 +1 位作者 孙丰云 张秀英 《珠宝科技》 CAS 2003年第5期39-43,共5页
天然水晶中最为常见的固态包裹体为针状、纤维状晶体。利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对这些天然水晶中固态包裹体进行系统的光学观察和成分分析 ,并确定了这些天然水晶中各种针状、纤维状包裹体以及“面包渣”状包裹体的物相组成。
关键词 天然水晶 固态包裹体 电子探针分析 晶体化学式 光学观察 成分分析
下载PDF
粤东莲花山断裂带韧性剪切的温压条件及其对钨锡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约束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军 汪礼明 +4 位作者 公凡影 王艳 王成明 卜安 朱沛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1-1932,共12页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分布有棉洋-双华(Ⅰ)、北山嶂-九龙嶂(Ⅱ)、五指嶂-锅子嶂(Ⅲ)、梅陇-鲘门-观音山(Ⅳ)4条韧性剪切带,呈巨型构造透镜体沿北东向展布。已有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与本区钨、锡、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控制着矿床...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分布有棉洋-双华(Ⅰ)、北山嶂-九龙嶂(Ⅱ)、五指嶂-锅子嶂(Ⅲ)、梅陇-鲘门-观音山(Ⅳ)4条韧性剪切带,呈巨型构造透镜体沿北东向展布。已有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与本区钨、锡、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控制着矿床的空间分布,是重要含矿、控矿构造。按照变质程度和矿物组成,区内韧性剪切带由核部至边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透镜体→石榴子石(堇青石)糜棱岩→糜棱片岩→片岩→原岩等;通过对其中的石榴子石、黑云母等典型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EPMA),并利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压计估算了4条韧性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它们分别为484~526℃/4.92~7.72kbar、458~469℃/2.17~2.67kbar、536~551℃/1.28~1.67kbar、512~516℃/4.38~4.87kbar,与区内变质岩野外地质变形、变质特征相吻合,且火山岩为主的地区变质压力明显高于花岗岩为主的地区。研究显示,变质条件对区内变质分带和多金属成矿作用有明显的控制,棉洋-双华和梅陇-鲘门-观音山韧性剪切带的压力条件相对较高,金属成矿以钨、锡多金属成矿为主;而北山嶂-九龙嶂和五指嶂-锅子嶂韧性剪切带的压力相对较低,金属成矿则以铜、铅、锌成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多金属成矿作用 电子探针分析 地质温压计
下载PDF
南北极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成分特点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耿红 李屹 +1 位作者 张志敏 卢铁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61-1367,共7页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分别测定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地区(78 55′N、11 56′E)和南极乔治王岛(62 13′S、58 47′W)极昼天气下PM10大气颗粒物样品.结果表明,北极和南极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分别测定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地区(78 55′N、11 56′E)和南极乔治王岛(62 13′S、58 47′W)极昼天气下PM10大气颗粒物样品.结果表明,北极和南极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北极的颗粒类型中,"反应的海盐"和"矿物尘"分别占颗粒总数的44%和27%,"新鲜海盐"所占的比例不到10%,"反应的海盐"中以含硝酸盐的颗粒为主,反映了外来物质或人为污染对该地气溶胶影响较大;南极的颗粒类型中,"新鲜海盐"占总数的74%左右,"反应的海盐"占19%,反应的海盐全部含硫酸盐、未发现含硝酸盐的颗粒,推测与海盐反应的含硫物质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二甲硫醚(DMS)及其降解产物,而与人为污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大气气溶胶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单颗粒
下载PDF
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文俞 牟善斌 +1 位作者 秦麟卿 张清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表明 ,木兰山蓝片岩中存在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界面区Fe、Al元素的线扫描曲线研究表明 ,(Fe,Al)类质同象替代为连生体界面共晶膜的形成机制。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 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表明 ,木兰山蓝片岩中存在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界面区Fe、Al元素的线扫描曲线研究表明 ,(Fe,Al)类质同象替代为连生体界面共晶膜的形成机制。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说明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可有效确定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均相近的微细粒连生体的组成矿物 ,其结果对认识木兰山蓝片岩的变质演化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 连生体 界面形成机制 电子探针 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电子探针中的Map图在矿物出溶体中的应用——以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出溶体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文霞 胡育贤 +3 位作者 廖成竹 江丹 李雪梅 杜金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97,共3页
以中国苏鲁石榴石橄榄岩和瑞士Arami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中针状出溶体的研究为例,运用电子探针中的Map分析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图像与成分的对应性问题,使得测试结果真实、可信。为矿物出溶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矿物出溶体 epma MAP图 石榴石橄榄岩 橄榄石
下载PDF
云冈石窟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单颗粒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磊 耿红 +6 位作者 张润平 朱继浩 赵云鹏 张世杰 刘玉斌 史旭荣 卢铁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3,182,共7页
定量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具有采样时间短、测量所需的样品量少、既能观察颗粒物的大小、形貌,又能获得元素定量组成的优点,是进行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有力工具。该文在详细介绍该技术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云冈石窟景区... 定量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具有采样时间短、测量所需的样品量少、既能观察颗粒物的大小、形貌,又能获得元素定量组成的优点,是进行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有力工具。该文在详细介绍该技术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云冈石窟景区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的研究,通过对20110918-20110921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测定结果表明:粒径大于1μm的颗粒主要含铝硅酸盐、碳酸钙、石英等初级矿物尘,反应或老化的矿物尘很少,二次颗粒基本未检出;粒径小于1μm的颗粒以有机碳和元素碳为主,且元素碳的相对丰度大于有机碳。以上结果说明在采样时段内当地以土壤尘、沙尘、煤尘以及燃烧产生的颗粒为主,SO2、NO2、有机物质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 大气细颗粒物 单颗粒分析 云冈石窟
下载PD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e Upper Permian Quartzose Sandstone(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Insight from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被引量:2
10
作者 Dawei Lü Zengxue Li +4 位作者 Jitao Chen Ying Liu Zengqi Zhang Jipo Liang Haiyan Li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ermian quartzose sandstone (Kuishan sandstone in Shihezi Formation of Upper Permian) in the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basin is controversial. In order to test the previou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ermian quartzose sandstone (Kuishan sandstone in Shihezi Formation of Upper Permian) in the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basin is controversial. In order to test the previous hypotheses, we analyzed sedime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uishan sandstones in outcrops and boreholes, and carried out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analysis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Three lithofacies were recognized, including normal-graded conglomerate (Cng), trough and planar cross-bedded coarse sandstone (CStpc), and planar cross-bedded medium sandstone (MSpc). Normal-graded conglomerate (Cng) formed in the meandering river or deltaic distributary channels. Trough and planar cross-bedded coarse sandstone (CStpc) formed in meandering river or distributary channels of near-source deltaic plain. Planar cross-bedded medium sandstone (MSpc) formed in the siliciclastic beach with highto moderate-energy conditions. By the petrology and trace elements analysis, three relatively large-scale transgressions were revealed. Each transgression was reflected by the lower content of Ba and ratios of Fe/Mn, and the high content of B and ratios of B/Ga. The ratios of Ni/Co of all samples are all lower than 2, suggesting oxygen-enriched shallower water en- vironment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Kuishan sand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ishan sandstone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RANSGRESSION regression.
原文传递
铜阴极电解的EMD的电子微探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竹原尚夫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4-215,共2页
对EMD的电子微探分析(EPMA),发现有Cu的浓缩点存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析值为0.8×10-4%。通过EPMA,可以对EMD进行微观解析。
关键词 EMD 铜阴极电解 电子微探分析(epma)
下载PDF
先进表征技术在锆合金显微组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李明阳 杜艳华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48-260,共13页
锆合金具有良好的核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核工业、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泛。深入了解锆合金显微组织对于掌握其性能和性质至关重要,其显微组织(如第二相、氧化膜、氢化物等)在加工和服役... 锆合金具有良好的核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核工业、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泛。深入了解锆合金显微组织对于掌握其性能和性质至关重要,其显微组织(如第二相、氧化膜、氢化物等)在加工和服役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对性能影响正得到材料科学、核工程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先进表征技术,如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电子探针显微技术、原位表征技术及原子探针分析技术等已被应用于锆合金显微组织研究。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可对锆合金包壳的第二相、氢化物和氧化膜的显微组织特征进行表征,为锆合金包壳材料性能的优化改进提供支持。电子探针显微技术(EPMA)是高分辨率显微技术,可对锆合金的微观结构及表面特征进行分析。原位表征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辐照技术、原位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原位拉伸实验和原位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辐照技术,可用于研究锆合金在辐照条件下的行为及辐照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原位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用于研究锆合金在腐蚀过程中的阻抗模量及氧化膜厚度的变化;原位拉伸实验,可实时观察锆合金的变形行为;原位拉曼光谱,可用于检测锆合金成分及结构的变化。原子探针分析技术,可对锆合金中元素偏聚现象、氧化过程、氢的分布及纳米尺度下原子分布情况的表征。综述了先进表征技术在锆合金微观组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锆合金显微组织的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锆合金的微观结构提供了参考,深化了对锆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显微组织 先进表征技术 应用进展 电子显微分析 电子探针 原位表征技术 原子探针
下载PDF
矿物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广峰 张志杰 +1 位作者 李娆娆 宋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78-2282,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针对中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明了煅制对炉甘石中锌、铅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的改变,为后续水飞减除铅元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测试结... 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针对中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明了煅制对炉甘石中锌、铅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的改变,为后续水飞减除铅元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测试结果显示:21批次炉甘石(生品)中的锌元素以主矿物水锌矿[Zn5(CO3)2(OH)6]和杂质矿物异极矿[Zn4(OH)2(H2O)(Si2O7)]为主要赋存形态,偶见菱锌矿(ZnCO3);炉甘石(生品)的背散射电子图谱及元素分布数据显示:Zn和Pb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水锌矿,Zn和Si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异极矿,Ca和Mg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白云石,Ca元素单独分布区域为方解石。在炉甘石(生品)中,Pb主要分布于水锌矿中且分布相对均匀,Pb元素的分布与水锌矿中的Zn元素密切相关。大量水锌矿的微区点位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不同点位中的ZnO/PbO含量的比值趋于定值,Pb在水锌矿中呈统计式均匀分布,说明Pb在水锌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混入物的形式存在。但是炉甘石(生品)中的异极矿、方解石及白云石等杂质矿物中铅元素含量极低甚至检测不到。炉甘石煅烧后水锌矿晶格中的Zn和Pb分别生成了ZnO和PbO。Zn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锌(ZnO)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杂质矿物硅酸锌(Zn2SiO4)形式存在,呈较连续状态分布。Pb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铅(PbO)的形式存在,呈星点状分布,与Zn元素的分布未呈现相关性,说明Pb在炉甘石煅制品中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煅烧破坏了水锌矿的晶格结构,在改变锌、铅化合物形态的同时,更改变了锌、铅的分布特征,打破了炉甘石中锌、铅的共生状态,使水飞减除铅元素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甘石 煅制 X射线衍射 电子探针 赋存状态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软X射线质量吸收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玉华 刘志东 徐乐英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1-626,共6页
制备了厚度为25~225nm的C、Al、Ti、Cu、Nb、Mo、Ag、Ta和W9种纯元素薄膜样品,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薄膜的质量厚度pz,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软X射线CKα、BKα的出射强度几和穿过薄膜后的强度I根据X射线通过物质时的指数衰减定律:I/I... 制备了厚度为25~225nm的C、Al、Ti、Cu、Nb、Mo、Ag、Ta和W9种纯元素薄膜样品,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薄膜的质量厚度pz,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软X射线CKα、BKα的出射强度几和穿过薄膜后的强度I根据X射线通过物质时的指数衰减定律:I/I0=e-μpz得到了这9种纯元素对CKα、BKα辐射的质量吸收系数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吸收系数 软X射线 薄膜 质量厚度 电子探针
下载PDF
Acupuncture on Intracellular Ionic Distribution inMuscle Injury and Its Mechanism
15
作者 QU Zhuqing LU Dinghou WANG Yirun (36 years old, PhD. lecturer)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S2期35-42,共8页
While delayed structural alterations of muscles(DSAM) induced by strenuous exercises have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mmoest findings in sports-related muscle injuries,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unidentified. And although... While delayed structural alterations of muscles(DSAM) induced by strenuous exercises have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mmoest findings in sports-related muscle injuries,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unidentified. And although acupuncture at Ashi points has proved its efficacy in halting the progress of DASM and speeding up its recovery,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presents our work on these problems by using amphibian DSAM models created by electrostimulation, and such research tools as electromicroscopy, enzymology, the fluores cence indicator, Fura 2,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Our results indicate:1) As revealed by EPMA, cytoplasmic Ca continued to rbe,reaching 3.07 and 5. 33 mmol/kg dry wt. 3 and 6hrs afterelectrostimlation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regions with variousstructural alterations showed rise of Ca concentration inparallel with severity of myofibrillar injury. Testing with Fura 2also demonstrated obvious increase of free Ca++ in cytoplasm 3 hrs after electrostimulation. All these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SAM and the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2)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ncrease of cytoplasmic Ca++ revealed two sources. During the initial rise of cytoplasmic Ca, a decline of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 content was found, sugges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 However, no further decline was noted despite continued rise of cytoplasmic Ca, which, then, could only be accounted for by extracellular contribution.3) In skeletal muscles after long-term exhaustive stimulation and in those with delayed structural alterations,the inereased cytoplasmic Ca was quickly lowered by acupuncture, down to lpretest level 10 minutes after acupuncture. Meanwhile,no marked change in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 content and in enzymic activity of Ca, Mg-ATPase was found, indicating no contribution on their part to the quick lowering of cytoplasmic Ca. But a rapid rise of cytoplasmic Na was found. And addition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DELAYED Structural Alterations of Muscle (DSAM)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Fura 2 Ca++ Calcium Pump Na-Ca Exchange 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
原文传递
粉末与大颗粒中和的EMD的电子微探分析(Ⅳ) 被引量:1
16
作者 竹原尚夫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对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粉末与大颗粒中和工艺进行了考察。电子微探分析(EPMA)结果表明:大颗粒中和的EMD粒子内部及粒子之间,存在Na含量的偏差。粉末中和EMD的Na含量,较大颗粒中和的EMD低30%~50%。大颗粒中和与粉末中和相比,需要较强的... 对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粉末与大颗粒中和工艺进行了考察。电子微探分析(EPMA)结果表明:大颗粒中和的EMD粒子内部及粒子之间,存在Na含量的偏差。粉末中和EMD的Na含量,较大颗粒中和的EMD低30%~50%。大颗粒中和与粉末中和相比,需要较强的中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二氧化锰(EMD) 中和方法 Na含量 电子微探分析(epma)
下载PDF
电子探针GZAF软件Windows版功能简介
17
作者 杨勇 肖少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GZAF电子探针分析和控制系统软件Windows版采用VB和VC自主开发 ,可运行于Win98等操作系统下 .具有较全面的电子探针分析和控制功能 ,主要有 :硬件系统设置、校正和驱动、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多种定性分析模式、大样品线扫描分析、大样... GZAF电子探针分析和控制系统软件Windows版采用VB和VC自主开发 ,可运行于Win98等操作系统下 .具有较全面的电子探针分析和控制功能 ,主要有 :硬件系统设置、校正和驱动、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多种定性分析模式、大样品线扫描分析、大样品面 /线自动 /手动布点定量分析及相应的图像生成和显示、X射线特征谱分析、薄膜厚度分析等 .分析报告方式有电子表格、数据库、文本文件、平面或立体图形和图像文件 .所有报告都可以直接在Of fice、WPS、Access、Photoshop等通用软件中引用和加工 .该软件移植性强 ,只要提供 32位标准的电子探针硬件接口 ,GZAF即可应用于任何厂家的电子探针上 .GZAF可以半脱机或完全脱机使用 ,灵活方便地为所有探针用户服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epma) GZAF软件 WINDOWS
下载PDF
EMD(Na、Co和Pb)的电子微探分析(Ⅲ) 被引量:1
18
作者 竹原尚夫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对EMD进行电子微探分析(EPMA),发现Na、Co和Pb有浓缩点存在。Na在EMD颗粒表面的浓缩浓度达百分之几,Co、Pb的浓缩浓度最高达0.01%。
关键词 电解二氧化锰(EMD) 不纯物 电子微探分析(epma)
下载PDF
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在古地磁重磁化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克樵 徐和聆 +1 位作者 马醒华 孙知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波谱定量分析和背散射 (或二次 )电子像、元素特征X射线像与元素面分析等分析技术 ,研究了导致华北盆地南缘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发生重磁化的磁铁矿交代 (黄铁矿 )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探针非常适用于深入研究... 采用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波谱定量分析和背散射 (或二次 )电子像、元素特征X射线像与元素面分析等分析技术 ,研究了导致华北盆地南缘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发生重磁化的磁铁矿交代 (黄铁矿 )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探针非常适用于深入研究古地磁重磁化问题 ,其多种分析技术不但能够提供包括假像磁铁矿、磁铁矿反应边和黄铁矿交代残余在内的一系列可靠交代证据 ,而且还能根据磁铁矿中TiO2 、Al2 O3、MgO、CoO、NiO、ZnO、MoO3含量和黄铁矿中Co、Ni、Zn、Mo、Tl、Te、Ag等指示元素的定量数据 ,获得有关它们的成因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重磁化 磁铁矿交代黄铁矿 交代证据 成因信息 古地磁
下载PDF
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测量钢中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皓 韩宗涛 +1 位作者 赵宪明 吴迪 《物理测试》 CAS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以典型的珠光体钢U75V重轨钢为例,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测定钢中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的方法。选择尽量垂直于珠光体片层的法线方向作为扫描路径,得到碳含量分布曲线为"波峰"+"波谷"的形状,两个"波... 以典型的珠光体钢U75V重轨钢为例,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测定钢中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的方法。选择尽量垂直于珠光体片层的法线方向作为扫描路径,得到碳含量分布曲线为"波峰"+"波谷"的形状,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即为一个珠光体片层间距,由于扫描路径长度已知,通过计算扫描路径上"波峰"或"波谷"的数量就可以获得该视场下珠光体的平均片层间距。此法直观、简单、计算量少,所测得的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更接近其真实平均片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epma) 测量 片层间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