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综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春涛 黄焱羚 +4 位作者 王朝亮 刘志强 杨宜海 吴晶 何富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96-2010,共15页
为了探索汶川与芦山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的深部结构,探讨该地区的物质运移方式及动力学模式,评价区域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小组于2015年5月至今共开展了2期共约3年的地震观测.前期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地震空区两端应力状态差异显著... 为了探索汶川与芦山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的深部结构,探讨该地区的物质运移方式及动力学模式,评价区域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小组于2015年5月至今共开展了2期共约3年的地震观测.前期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地震空区两端应力状态差异显著,且存在沿断裂带的横向应力差;(2)接收函数分析发现一个平行于马尔康断裂的Moho面上隆,泊松比较高的条带状结构从地震空区延伸到龙日坝断裂,可能是下地壳撕裂和部分熔融的结果;(3)地震空区以下,上地壳速度相对偏低,在下地壳存在明显的部分熔融体,这可能是地震能量不能积累的原因之一;(4)地震空区完整性震级M_c=0.2以上的地震的活动性仍然很低;基于密集的监测台阵(约70台地震计)的走时定位也初步显示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空区段仍然很平静,但是其东边的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等以及一些隐伏断裂)上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判断这些断裂可能是该区域应力积累的主要断裂,值得进一步关注;(5)提出了地震空区产生的机制:空区北东—南西两端水平应力差导致空区地壳的撕裂,地幔物质上涌,产生部分熔融,空区地壳抬升以塑性形变为主,穿过空区段的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低,地表地形较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空区 接收函数 应力反演 微震监测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LOF的K-means聚类方法及其在微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德彪 李夕兵 +1 位作者 李响 尚雪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7,共7页
矿山微震事件集群是分析矿震的重要参考之一,其准确的划分对矿山微震分布特征和微震活动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1种基于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LOF)的K-means聚类算法并构建了综合SSE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LOF算法检测异常... 矿山微震事件集群是分析矿震的重要参考之一,其准确的划分对矿山微震分布特征和微震活动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1种基于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LOF)的K-means聚类算法并构建了综合SSE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LOF算法检测异常微震事件和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利用Krzanowski-Lai指数确定最佳聚类分组数;采用模拟计算比较了不同数据集大小的聚类效果。结果表明:基于LOF的K-means聚类方法评分最高,聚类结果最好;并利用该聚类方法分析用沙坝矿1649个微震事件的分布特征与微震活动性。实例表明,K=7为最佳聚类分组数,聚类簇的划分受断层滑移和矿山生产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微震 局部离群因子 K-MEANS聚类 微震活动性
下载PDF
含预制软弱带的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焦明若 张国民 +1 位作者 唐春安 傅宇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41,共7页
考虑到岩石脆性破坏过程中介质的不均匀性之特点 ,对岩石样品中含预制弱介质条带的岩石样品破坏过程进行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并对弱介质带的破坏贯通过程、新的断层的产生和有关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 .数值模型展示了岩石从变形、微观... 考虑到岩石脆性破坏过程中介质的不均匀性之特点 ,对岩石样品中含预制弱介质条带的岩石样品破坏过程进行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并对弱介质带的破坏贯通过程、新的断层的产生和有关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 .数值模型展示了岩石从变形、微观破坏到整体破坏的全过程以及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应力、应变和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变形的局部化和时空迁移等现象 ,这与实际地壳中所观测到的现象是一致的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 微震活动 数值模拟 有限元方法 预制软弱带 地震活动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地下流体注采诱发地震综述及对深部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贺娟 童荣琛 +3 位作者 侯正猛 窦斌 冒海军 黄广谭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6,共14页
大规模地下流体注采常诱发微地震,甚至是地面破坏性地震。为探讨多类型流体注采工程诱发地震发育位置、诱震时间、影响范围及触发机制,本文系统综述4类典型的流体注采工程(废水深井注入、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油气开采、深层地热能开发)... 大规模地下流体注采常诱发微地震,甚至是地面破坏性地震。为探讨多类型流体注采工程诱发地震发育位置、诱震时间、影响范围及触发机制,本文系统综述4类典型的流体注采工程(废水深井注入、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油气开采、深层地热能开发)诱发地震事件的案例;并重点针对深部地热能开发,总结诱发的最大地震震级的确定方法,以及降低诱发地震风险面临的挑战等。结果表明:中国的深部高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可利用多种观测手段(震法、电法、磁法等)获取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并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逐渐认识诱发地震主要因素和地震发育位置及大小的对应关系;可利用断层和隐伏断层识别技术或微地震监测技术等降低深部高温岩体地热增强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工程中诱发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在注采井的高效连通控制技术方面,可开发复合热储改造技术,即冷热水交替热刺激–化学腐蚀–水力压裂技术,并充分利用微震的监测解译数据,现场及时调整热储改造的方案。综上,需陆续通过开展一系列EGS示范工程,逐步攻克高温岩体开发关键技术,循序渐进地推进EGS工程安全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应力 微地震 水力压裂 能量耗散 断层识别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progressive failure on samples with a pre-existed weak zone during brittle failure
5
作者 焦明若 张国民 +1 位作者 唐春安 傅宇方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1期39-46,共8页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echanical materials, seismicity during brittle rock failure under compressive loading on the sample with an original weak zone is simulated by using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c...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echanical materials, seismicity during brittle rock failure under compressive loading on the sample with an original weak zone is simulated by using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code (RFPA2D). The run-through process of weak zone, the forming of new fault and associated micro-seismicities are studied. The modeling demonstrates the total process of sourc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from deformation, micro-failure to collapse and the behavior of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cro-seismicities. The stress, strain and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cro-seismicities life-likely portrayed the phenomena of localization and temporal-spatial transitions, which i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our real crust. Also,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simulations are in agreement with or similar to the reporte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existed weak zone rock failure micro-seismic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西昌流动地震台阵微震观测
6
作者 王松 张振勋 房立华 《四川地震》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是川滇活动地块的东边界,该区域近年来一直被划定为地震重点监视区。为了加强这一区域的微震监测,研究断层深部的变形特征,自2013年1月以来,沿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带布设了32个流动地震观测点。初步监测结...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是川滇活动地块的东边界,该区域近年来一直被划定为地震重点监视区。为了加强这一区域的微震监测,研究断层深部的变形特征,自2013年1月以来,沿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带布设了32个流动地震观测点。初步监测结果显示,西昌流动地震台阵的监测能力明显高于区域地震台网,可对观测区内ML0.8级以上的微震进行有效监测。西昌地震台阵的建立明显提高了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带的地震监测能力,使监测能力由ML2.0提高至ML0.8。初步监测结果显示,地震主要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大凉山断裂分布,石棉附近的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安宁河断裂在石棉附近的震源深度存在明显差异,东侧较深,西侧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台阵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 微震活动
下载PDF
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顶板分区破断驱动机制与围岩区域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家臣 王兆会 +2 位作者 唐岳松 孙文超 冯云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15-3627,共13页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矿压显现剧烈程度逐年走高。为提高深部超长工作面围岩控制效果,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1213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等手段研究顶板微震活动规律,揭示顶板分区破断与动...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矿压显现剧烈程度逐年走高。为提高深部超长工作面围岩控制效果,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1213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等手段研究顶板微震活动规律,揭示顶板分区破断与动态迁移机制。结果表明: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支架阻力呈现“中间小、两端大”的谷形分布特征,顶板破断有异于常规采场的“O-X”模式;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破断引起的高能级微震事件位置在工作面长度方向上动态变化,表明基本顶破断存在分区和动态迁移现象;工作面中部高能级微震事件携带能量小于工作面两侧,造成中部动载冲击效应弱,与支架阻力谷形分布吻合;将超前采动应力大于基本顶初始屈服强度的区域定义为峰值影响区,区内应力集中驱动超前裂隙萌生,应力释放和应力旋转促进裂隙扩展,揭示了旋转性采动应力驱动超前裂隙发育机理;构建了基本顶分区破断与动态迁移力学模型,原生裂隙和采动裂隙改变了基本顶局部边界条件,引发基本顶分区破断现象,由中部峰值影响区至工作面两侧,基本顶极限承载能力降低,导致分区破断动态迁移现象;峰值影响区基本顶破断尺寸小于非峰值影响区,解释了121304工作面支架阻力呈谷形分布的原因;根据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基本顶分区破断与动态迁移模式,提出了工作面围岩区域化控制方法,中部峰值影响区液压支架采用成组协同移架方式,其他区域采用独立移架方式,提高了121304工作面围岩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超长工作面 顶板微震 分区破断 区域化控制
下载PDF
分层开采条件下内错巷道防冲数值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宁 窦林名 +2 位作者 张军伟 王小平 王利利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根据山寨煤矿1105工作面分层开采的现状,分析了下分层内错巷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利用FLAC2D软件模拟和讨论了不同错距条件下,煤柱内和下分层工作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当错距小于巷道开挖所引起的应力分布范围时,会引起... 根据山寨煤矿1105工作面分层开采的现状,分析了下分层内错巷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利用FLAC2D软件模拟和讨论了不同错距条件下,煤柱内和下分层工作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当错距小于巷道开挖所引起的应力分布范围时,会引起煤柱内应力叠加,造成应力变大。当错距大于巷道开挖的影响范围时,则主要受到巷道开挖的卸压作用。最终确定合理错距为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开采 冲击矿压 静载 内错巷道 错距 微震
原文传递
基于模板识别方法探测断层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梦羽 毛淑娟 +2 位作者 宁杰远 唐启家 蒋一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0-738,共9页
在模板识别和地震相对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探测断层结构的地震学方法。借用为了发现更多相似地震而在模板识别方法基础上提出的弱模板识别方法,探测与模板地震有空间位置差异的地震,然后根据波形互相关得到的到时差确定新识别出... 在模板识别和地震相对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探测断层结构的地震学方法。借用为了发现更多相似地震而在模板识别方法基础上提出的弱模板识别方法,探测与模板地震有空间位置差异的地震,然后根据波形互相关得到的到时差确定新识别出的地震相对于模板地震的空间分布。由于该方法对相似度要求较低,且因计算量小而可以扫描更长时间的地震记录,所以可以探测到更多能够比较精准地刻画断层细结构的微地震。利用渤海湾地区40天的地震波数据,初步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识别方法(MFT) 断层结构 地震定位 渤海湾 微地震
下载PDF
高承压水与深部应力耦合作用下顶板运移及应力显现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士康 REN Ting +4 位作者 冯海龙 窦林名 孙炳清 张涛 任康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基于彬长矿区高家堡矿4^(#)煤深部工作面上方存在洛河组砂岩含水层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含水层与动力灾害孕育的关系,介绍了彬长矿区4^(#)煤上方顶板含水层的形成原因和赋存状况;基于工作面涌水量数据,考证了工作面支架阻力与涌水量变化之... 基于彬长矿区高家堡矿4^(#)煤深部工作面上方存在洛河组砂岩含水层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含水层与动力灾害孕育的关系,介绍了彬长矿区4^(#)煤上方顶板含水层的形成原因和赋存状况;基于工作面涌水量数据,考证了工作面支架阻力与涌水量变化之间关系,阐述了涌水量变化与微震频次之间的时空关联特征,解释了微震与涌水之间时空关联及其产生机理。强调了工作面微震-涌水日报对防冲和防治水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涌水增加后承压水运动在工作面产生的动静载,提出应重点关注水量突增后工作面的动力灾害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灾害 承压含水层 顶板运移 应力显现 微震
下载PDF
A new approach t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urc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春安 傅宇方 赵文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4期1-10,共10页
By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echanical materials, the sourc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under compression boundary conditions is studied with a newly developed numerical method,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By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echanical materials, the sourc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under compression boundary conditions is studied with a newly developed numerical method,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code (RFPA2D). The process of fault forming and associated micro seismicities in a rectangle area with a inclusion but without any clea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original fault is modeled. The modeling demonstra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sourc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from deformation, micro failure to collapse and the behavior of tempo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cro seismicities. The stress, strain and the tempo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cro seismicities vividly depict the phenomena of localization, temporal transitions, dilatation or rise, elastic rebound and conjugate (X type) deforma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develop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icro seismicity seismic activity deformation localization
下载PDF
大岗山水电站边坡抗剪岩-洞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亚子 李连崇 +2 位作者 钟波波 马克 唐春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7-1354,共8页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较高,发育有辉绿岩脉、中倾坡外的断层、卸荷裂隙密集带等不利组合体,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将实际微震监测技术与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结合,对抗剪洞加固前、后的边坡稳定性以及岩-洞...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较高,发育有辉绿岩脉、中倾坡外的断层、卸荷裂隙密集带等不利组合体,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将实际微震监测技术与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结合,对抗剪洞加固前、后的边坡稳定性以及岩-洞两体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指出边坡开挖过程中岩体空间损伤劣化的微震活动规律和可能发生坡体失稳的潜在滑动面位置。研究发现抗剪洞起到了很好的加固作用,加固后潜在滑体产生的位移几乎不到加固前的一半、坡体的安全系数提高了36.2%及微震监测得到的微震事件降低了约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微震监测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抗剪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