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后货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鹏 于弘弢 +3 位作者 李春媛 贾晓昱 薛友林 李江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6-194,共9页
为了明确微环境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0.5±0.3)℃]后进行的模拟家庭冰箱[(4.0±1.0)℃]贮藏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研究3种不同的气体微环境(mMAP1、mMAP2、mMAP3)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的调控能力,并且比较出不... 为了明确微环境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0.5±0.3)℃]后进行的模拟家庭冰箱[(4.0±1.0)℃]贮藏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研究3种不同的气体微环境(mMAP1、mMAP2、mMAP3)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的调控能力,并且比较出不同贮后货架时间蓝莓品质的差异。在贮藏及货架期间,mMAP1、mMAP2和mMAP3组的O;含量变化分别为11.6%~18.2%、8.8%~15.9%和1.5%~13.5%,CO;含量变化分别为2.3%~9.1%、4.5%~14.0%和8.8%~21.2%。与对照组相比,微环境气体调控延缓了蓝莓果实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花色苷和可滴定酸)损失和硬度下降,保持了较高的好果率和果霜覆盖指数,蓝莓果实品质排名为:mMAP3组>mMAP2组>mMAP1组。根据贮藏的各类品质指标对不同贮藏及货架天数的蓝莓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20、40、(20+7)、(20+14)、60、(40+7)、(60+7)、(40+14)和(60+14)d。进一步分析表明,O;含量维持在1.5%~13.5%,CO;含量维持在8.8%~21.2%的气体微环境对蓝莓贮藏的效果最佳,有利于蓝莓果实的长期贮藏。从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20+7)d与40 d、(60+7)d与(40+14)d的分值差距较小,说明(20+7)d与40 d、(60+7)d与(40+14)d的蓝莓品质相似。该研究可为蓝莓贮后货架保鲜方法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微环境气调 货架期 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藏期软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鹏 朱文月 +2 位作者 薛友林 贾晓昱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9-258,共10页
为探讨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藏期果实软化的影响,采用自发气调(mMAP)、1-甲基环丙烯(1-MCP)、微环境气调(mMAP+1-MCP)处理蓝莓,以未经处理的蓝莓为对照。将处理过的蓝莓置冰温库(-0.5±0.3)℃贮藏,分别于贮藏0,20,40 d和60 d时测定果... 为探讨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藏期果实软化的影响,采用自发气调(mMAP)、1-甲基环丙烯(1-MCP)、微环境气调(mMAP+1-MCP)处理蓝莓,以未经处理的蓝莓为对照。将处理过的蓝莓置冰温库(-0.5±0.3)℃贮藏,分别于贮藏0,20,40 d和60 d时测定果实硬度、细胞壁多糖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关键降解酶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果实的软果率(P<0.05),其中mMAP+1-MCP处理效果最佳。贮藏60 d时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维持较高的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半纤维素在贮藏前期高于其它处理,而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中前期保持较低水平。分析细胞壁降解酶,mMAP+1-MCP处理组贮藏40 d时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最低,贮藏60 d时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Af)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mMAP+1-MCP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性指标为Cx和β-Gal活性。对这两种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mMAP+1-MCP处理可有效延缓蓝莓贮藏过程中Cx和β-Gal基因表达量峰值的出现时间。结论:mMAP+1-MCP形成的微环境气调环境通过延缓Cx和β-Gal基因表达量出峰时间,抑制贮藏后期Cx和β-Gal活性,保持果实的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进而减缓果实的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微环境气调 贮藏 软化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1-MCP处理对枸杞鲜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江阔 何宇光 +3 位作者 刘玲 贾晓昱 李春媛 张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0-18,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温度下1-MCP处理对微环境气调包装枸杞冷藏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枸杞鲜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0℃和20℃下进行1-MCP处理24 h,然后在−(0.5±0.3)℃环境中进行微环境气调保鲜贮藏,探究不同处理方式(mMAP、常温1-MCP... 目的明确不同温度下1-MCP处理对微环境气调包装枸杞冷藏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枸杞鲜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0℃和20℃下进行1-MCP处理24 h,然后在−(0.5±0.3)℃环境中进行微环境气调保鲜贮藏,探究不同处理方式(mMAP、常温1-MCP+mMAP、低温1-MCP+mMAP)对贮藏期内枸杞鲜果腐烂率、果皮硬度、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色差和整体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低温1-MCP处理结合微环境气调保鲜技术能够减少枸杞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生命活动,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处理能够使果实在贮藏50 d时的腐烂率降低至16.42%,同时降低了呼吸速率降和乙烯生成速率,维持了果实的果皮硬度,延缓了果实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含量的上升和L^(*),a^(*),b^(*)的下降。并发现贮藏期间2个处理组果实的香气成分差异逐渐减小,在贮藏30 d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温1-MCP处理能够保护微环境气调冷藏枸杞的口感、色泽,避免了果实的腐烂衰老,使果实在经过50 d的贮藏期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鲜果 1-甲基环丙烯 微环境气调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对蓝果忍冬贮藏品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江阔 高静 +1 位作者 张鹏 霍俊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59,共8页
该文以蓝果忍冬品种“蓝精灵”为试材,研究微环境气调对蓝果忍冬在低温贮藏期间果实感官品质、生理指标、营养成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MA能够有效维持蓝果忍冬果实自身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到贮藏期末期(6... 该文以蓝果忍冬品种“蓝精灵”为试材,研究微环境气调对蓝果忍冬在低温贮藏期间果实感官品质、生理指标、营养成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MA能够有效维持蓝果忍冬果实自身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到贮藏期末期(60 d)时,mMA处理后果实中的抗坏血酸、花色苷,黄酮、总酚含量分别为123.09 mg/100g、203.77 mg/100g、69.57 mg/100g和18.45 mg/g,分别为对照组的1.64、1.61、2.43和2.51倍。此外,mMA还能显著抑制果实自身呼吸强度的增强,维持果实的硬度水平。在抗氧化活性方面,mMA可以有效地延缓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及总谷胱甘肽(glutathione,T-GSH)含量的降低,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的增加,并抑制丙二醛的产生。结果显示,mMA对蓝果忍冬果实在贮藏期的各项生理、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延长蓝果忍冬贮藏保鲜时间15~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果忍冬 微环境气调 采后生理 贮藏品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蓄冷剂在葡萄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鹏 袁兴铃 +4 位作者 张鹤 谈应勇 赵紫君 马丽红 李江阔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5-84,共10页
目的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将蓄冷剂应用于葡萄模拟物流中,研究其作用效果。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于冷库中气调保存,分别在预冷24 h(记为0 d)和30 d时取出放入蓄冷剂,记为微环境气调箱(Microenvironment modified atmosphe... 目的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将蓄冷剂应用于葡萄模拟物流中,研究其作用效果。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于冷库中气调保存,分别在预冷24 h(记为0 d)和30 d时取出放入蓄冷剂,记为微环境气调箱(Microenvironment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MAP)+蓄冷剂组,不加入蓄冷剂的记为mMAP组作为对照,研究在3 d常温((25±1)℃)模拟物流过程中蓄冷剂的加入对微环境气调箱内温度及葡萄果实感官品质、营养品质、色泽、硬度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得分分析对2组葡萄状态进行打分,再以生理指标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分析蓄冷剂的加入对模拟物流过程中葡萄的影响。结果mMAP+蓄冷剂组箱内温度可低于mMAP组1~2℃,且mMAP+蓄冷剂组果实感官品质更佳,腐烂率、脱粒率及果梗褐变率更低,好果率更高,(30+3)d时可高于mMAP组12.61%,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叶绿素等营养物质流失速度更慢,色泽变化更小,硬度较高,主成分得分分析结果为mMAP+蓄冷剂组>mMAP组,且加入蓄冷剂后物流的果实相对电导率更低,呼吸作用及乙烯释放速率更弱,过氧化物酶活性更高,多酚氧化酶活性更低。结论蓄冷剂的加入可有效维持葡萄模拟物流过程中的品质,并可使0 d常温采后物流时长延至3 d,30 d常温采后物流时长延至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蓄冷剂 模拟物流 微环境气调
下载PDF
干旱绿洲区枣园冠层微环境调控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洪明 赵经华 +3 位作者 马英杰 穆哈西 游磊 王治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新疆干旱绿洲区,枣树花期常遇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坐果率低而导致红枣产量下降,增加灌水和人工弥雾等现有微环境调控技术易出现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将盛花期微喷弥雾技术与微灌技术一体化,在两树行... 在新疆干旱绿洲区,枣树花期常遇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坐果率低而导致红枣产量下降,增加灌水和人工弥雾等现有微环境调控技术易出现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将盛花期微喷弥雾技术与微灌技术一体化,在两树行中间增加弥雾,架设高度0.5 m的雾化喷头,设置了弥雾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及滴水处理(T4),以常规滴灌处理(CK)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微喷弥雾对枣园冠层微环境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干旱绿洲区红枣园冠层中部在盛花期时的高温天气每日会出现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两段共计约14 h左右的不适于红枣开花坐果的时段,微环境调控空间很大;处理T1-T4冠层中部温度较周围环境和CK分别低11.0%,10.5%,12.5%,14.0%和2.3%,0.4%,2.6%,3.8%,湿度较周围环境及CK分别高23.7%,20.0%,21.2%,17.2%和5.3%,2.2%,3.2%,-0.1%,产量较对照分别高9.4%,6.8%,6.7%,10.2%,表明微喷弥雾具有一定的改善冠层微环境和增产的作用;干旱绿洲区枣园冠层中部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呈较好的负线性关系;微喷弥雾对红枣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考虑产量和果实品质,微喷弥雾30 min的处理最佳,建议微喷弥雾应在12∶00和16∶00分两个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树 微环境调控 微喷弥雾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包装对兰州百合采后衰老与防御酶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鹏 康丹丹 +3 位作者 魏宝东 贾晓昱 李春媛 李江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17-323,共7页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探究不同包装方式对百合采后衰老进程及酶促防御体系的影响。设置无气调元件的气调箱为CK处理,真空包装处理及带有气调元件的气调箱为微环境气调包装(mMAP)处理,检测了百合的感官品质、生理、衰老及防御...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探究不同包装方式对百合采后衰老进程及酶促防御体系的影响。设置无气调元件的气调箱为CK处理,真空包装处理及带有气调元件的气调箱为微环境气调包装(mMAP)处理,检测了百合的感官品质、生理、衰老及防御酶的指标。结果表明,贮藏前期真空包装的百合还原糖含量高、硬度大,较CK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感官评分迅速下降,乙烯生成速率增加,膜质氧化程度加剧,酶促防御能力降低,品质逐渐劣变;mMAP处理的百合在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最高,可溶性蛋白处于较高水平,贮藏后期还原糖得到累积,较真空包装的呼吸强度与乙烯生成速率低,抑制MDA增加(P<0.05)及POD活性增强,同时提高SOD、APX与CAT活性,相比真空包装促进了机体防御能力。综合可得,mMAP感官表现与生理品质最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百合衰老进程,提高百合的酶促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微环境气调包装 衰老 防御酶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贮藏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宝东 康丹丹 +1 位作者 张鹏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249,共9页
探究微环境气调(mMAP)结合相温贮藏对百合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材,将百合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分别置于冷库和相温库存放。设计为3个处理,分别为CK(无气调)+相温、mMAP+冷藏、mMAP+相温,每15 d记录箱体内气体成分含量变化... 探究微环境气调(mMAP)结合相温贮藏对百合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材,将百合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分别置于冷库和相温库存放。设计为3个处理,分别为CK(无气调)+相温、mMAP+冷藏、mMAP+相温,每15 d记录箱体内气体成分含量变化,检测百合硬度、感官品质、营养物质含量、生理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百合在O_(2)含量9.4%~15.6%,CO_(2)含量4.7%~10.8%的贮藏环境内可有效控制腐烂程度,维持硬度在较高水平。与mMAP+冷藏相比,mMAP+相温中CO_(2)含量较高,O_(2)含量较低,抑制了贮藏后期营养物质的流失,降低了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了醇类、酯类及烯烃类物质的挥发,促进了十二醛、己烯醛、(Z)-庚烯醛、(E)-2-辛烯醛等百合特征性醛类香气物质的释放。综合比较,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贮藏下百合的贮藏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微环境气调 相温贮藏 品质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精准相温结合mMA对杨梅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依侬 张鹏 +3 位作者 张鹤 李春媛 王毓宁 李江阔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精准相温结合微环境气调(mMA)贮藏下杨梅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贮藏效果的关系。方法将杨梅果实分别于0℃下预冷24 h后,装在气调箱内,并贮藏于冷藏、冰温库和相温库中,每隔5 d使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2... 目的研究精准相温结合微环境气调(mMA)贮藏下杨梅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贮藏效果的关系。方法将杨梅果实分别于0℃下预冷24 h后,装在气调箱内,并贮藏于冷藏、冰温库和相温库中,每隔5 d使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2种技术对杨梅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从而分析杨梅的主要整体气味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并评判杨梅的贮藏效果。结果电子鼻能够有效区分同一贮藏期不同贮藏方式的杨梅,表明不同贮藏方式下杨梅的整体气味差异明显;GC-MS结果表明,杨梅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醛类、醇类和烯烃类,这与电子鼻LA分析的结论相类似。杨梅最主要的风味物质醛类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精准相温组中醛类物质损失平均速率相对较慢,且最终相对含量(峰面积百分比)较高,约为最初的53%,可以作为评价杨梅贮藏品质的依据之一。结论精准相温结合微环境气调贮藏杨梅的效果明显优于另外2种方式,且电子鼻和GC-MS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杨梅贮藏时期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相温 微环境气调 杨梅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