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总石油烃污染(TPH)的微生物降解与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马强 林爱军 +3 位作者 马薇 CHOI Derek SHIM Hojae 朱永官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微生物降解和修复是处理土壤中总石油烃(TPH)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论文阐述了土壤TPH污染的产生、危害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的各自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方法,论述了土壤中TPH在微生物表面的吸附、转运,在微... 微生物降解和修复是处理土壤中总石油烃(TPH)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论文阐述了土壤TPH污染的产生、危害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的各自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方法,论述了土壤中TPH在微生物表面的吸附、转运,在微生物体内的降解以及相关降解酶及基因;详细介绍了电子受体、温度、pH、营养元素等外界因素对微生物修复TPH污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土壤TPH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总石油烃(TPH)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烃在非均质包气带中的吸附作用及迁移规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镇坤 左锐 +3 位作者 王金生 陈敏华 孟利 靳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8-1036,共9页
为深入分析强非均质性污染场地中石油烃的运移规律,探究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场地中的吸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潮白河上游为典型研究区,受冲洪积扇条件控制,区域内包气带非均质性强,地下水埋深较大.采集污染场地包气带介质样品,分别装... 为深入分析强非均质性污染场地中石油烃的运移规律,探究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场地中的吸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潮白河上游为典型研究区,受冲洪积扇条件控制,区域内包气带非均质性强,地下水埋深较大.采集污染场地包气带介质样品,分别装填原状土(0~20 mm)、细颗粒(<2 mm)和粗颗粒(>4 mm)3种介质迁移柱,通过土柱淋滤试验表征石油烃在典型介质中的迁移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微生物降解试验识别石油烃迁移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多要素作用条件下的石油烃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细颗粒和粗颗粒这3种介质迁移柱出水中石油烃浓度均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3种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过程均呈现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快吸附阶段发生在试验0~15 h内,完成了吸附的70%~80%;慢吸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吸附总量缓慢增加.固液比、温度和pH等要素对3种介质石油烃吸附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微生物降解是慢吸附阶段石油烃浓度呈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且在整个石油烃垂向迁移过程中,吸附作用对石油烃去除的贡献率为80%,微生物降解的贡献率为20%.研究显示,相对于微生物作用而言,强非均匀介质在石油烃类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吸附和迁移过程中起关键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石油烃 包气带 迁移 吸附作用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砂土中柴油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陆泗进 王红旗 姚治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8,共5页
从加油站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比较研究菌株及菌群降解柴油的差异,探讨植物苜蓿和芥菜对菌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菌株Q18和菌群对砂土中柴油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菌群对柴油的降解率明显高于菌... 从加油站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比较研究菌株及菌群降解柴油的差异,探讨植物苜蓿和芥菜对菌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菌株Q18和菌群对砂土中柴油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菌群对柴油的降解率明显高于菌株Q18.菌株Q18和菌群在5 d内对柴油的总降解率分别为40.29%和54.15%.与菌株Q18降解柴油相比,菌群主要是强化了中、长链烷烃化合物的降解.②在砂土中,苜蓿和芥菜都能显著地强化菌株Q18对柴油的降解,但苜蓿强化菌株Q18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芥菜.5 d内菌株Q18-芥菜和菌株Q18-苜蓿复合体系对柴油总降解率分别达到60.05%和56.68%.③菌群和苜蓿及芥菜复合体系降解柴油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但芥菜强化菌群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苜蓿.5 d内菌群-芥菜和菌群-苜蓿复合体系对柴油总降解率分别为75.53%和7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柴油 菌株 菌群 植物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磺隆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炎 陈晨 +2 位作者 韩亮 李明梅 王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3期4443-4446,共4页
针对现阶段微生物降解磺隆类除草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磺隆类除草剂效率的各项因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为农药合理使用、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 针对现阶段微生物降解磺隆类除草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磺隆类除草剂效率的各项因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为农药合理使用、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隆类除草剂 微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下载PDF
天津某化工厂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1,2,3-三氯丙烷和苯监控自然衰减与环境修复建议
5
作者 李卉 钱永 +5 位作者 韩占涛 孔祥科 张威 马丽莎 张先富 田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6-1459,共14页
【研究目的】氯代烃、苯系物等有机污染物对中国地下水环境造成重要威胁,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在场地污染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监控自然衰减技术,有利于推动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某化工污染... 【研究目的】氯代烃、苯系物等有机污染物对中国地下水环境造成重要威胁,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在场地污染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监控自然衰减技术,有利于推动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某化工污染场地地下水中1,2,3-三氯丙烷(TCP)和苯3年的长期监测,对地下水污染物浓度、氧化还原电位(ORP)、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场地不同含水层TCP和苯的自然衰减特征,并采用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计算了污染源区TCP和苯自然衰减能力。【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TCP和苯的自然衰减;潜水及承压含水层地下水ORP值分别为-225~-57 mV和-182~-3 mV,为中—强还原环境,具备有机污染物厌氧生物降解基础环境条件;与非污染源区、承压含水层相比,污染源区、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微生物自然衰减作用更强,其中,污染源区MMW02监测井潜水含水层地下水TCP和苯的降解率分别为80.00%和77.88%;潜水含水层TCP和苯的衰减速率分别为0.0018 d^(-1)和0.0016 d^(-1),承压含水层TCP和苯的衰减速率分别为0.001 d^(-1)和0.0015 d^(-1)。【结论】针对地下水污染程度的不同,将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法、技术联合使用,是低成本、高效率修复该类工业污染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1 2 3-三氯丙烷 自然衰减 微生物降解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天津市
下载PDF
生物技术降解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分子研究现状
6
作者 聂小伟 何粉霞 +1 位作者 毕可海 张玉清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4期67-70,74,共5页
天然海带硫酸多糖分子量很大,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低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生物酶或微生物作为一种生命活性物质,对生物大分子降解选择性好、副产物少,为降解海带多糖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分析了国内外利用生物... 天然海带硫酸多糖分子量很大,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低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生物酶或微生物作为一种生命活性物质,对生物大分子降解选择性好、副产物少,为降解海带多糖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分析了国内外利用生物酶或微生物降解多糖的技术现状和可行性,并对生物降解海带硫酸多糖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酶降解 生物活性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七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邱立萍 李静 郭俊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5,共5页
七氯(Heptachlor)是一种很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七氯在处理七氯残留问题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了解七氯的微生物降解发展历程,对于同类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就微生物降解七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 七氯(Heptachlor)是一种很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七氯在处理七氯残留问题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了解七氯的微生物降解发展历程,对于同类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就微生物降解七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七氯微生物降解机制、降解菌种,重点归纳了七氯的好氧生物降解、厌氧生物降解以及其它降解方法,分析了农药本身和微生物本身特性及环境作用等因素对七氯生物降解的影响,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降解菌在分子水平上的机理研究以及微生物联合其它高级氧化技术等新型水处理技术来提高降解效率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氯 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肠道中苯并[a]芘降解菌BJ-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森楠 刁晓平 +1 位作者 王海花 龚莹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苯并[a]芘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肠道中的微生物有效降解苯并[a]芘,是当前对环境中苯并[a]芘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的新途径。本研究以苯并[a]芘(8 mg·L-1)作为唯一碳源对赤子爱胜蚓肠道... 苯并[a]芘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肠道中的微生物有效降解苯并[a]芘,是当前对环境中苯并[a]芘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的新途径。本研究以苯并[a]芘(8 mg·L-1)作为唯一碳源对赤子爱胜蚓肠道微生物进行胁迫培养5代,使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出1株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株BJ-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菌株BJ-1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菌株BJ-1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且在30℃,无机盐培养基中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8 mg·L-1的条件下,胁迫培养28 d后,菌液0D600 nm值增长至0.424,菌株降解率可达86.01%。研究表明:赤子爱胜蚓肠道中能筛选出有效降解苯并[a]芘的微生物,丰富了降解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的微生物资源,从而为环境中苯并[a]芘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Eisena fetida) 苯并[A]芘 微生物降解 假单胞菌属
下载PDF
巨威菌剂降解牛尸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民东 柴秀娥 +4 位作者 常志威 王苗苗 李晓慧 王玉福 任守爱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8期101-103,共3页
为研究巨威菌剂降解动物尸体的效果,分别在夏季、冬季,使用用巨威菌剂与相应辅料,搭建成3个30 m^3的菌床,向每个菌床内投入体重约670 kg的牛尸体,实时记录牛尸体降解情况。结果显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牛尸体均需5 d即可完全被降解;牛... 为研究巨威菌剂降解动物尸体的效果,分别在夏季、冬季,使用用巨威菌剂与相应辅料,搭建成3个30 m^3的菌床,向每个菌床内投入体重约670 kg的牛尸体,实时记录牛尸体降解情况。结果显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牛尸体均需5 d即可完全被降解;牛尸体降解过程中,菌床中心温度范围分别为夏季62~74℃、冬季59~70℃。结果表明,巨威菌剂对牛尸体的降解效果显著,且降解效果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威菌剂 无害化处理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新建100m^3/h浓盐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华林 闫灿 +1 位作者 谢国华 王长喜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100 m^3/h浓盐水处理装置是为使反渗透浓盐水及酸碱中和水进行达标排放的装置,采用"臭氧氧化+MBBR(生物膜反应池)+活性炭"组合工艺,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臭氧氧化、生物降解和...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100 m^3/h浓盐水处理装置是为使反渗透浓盐水及酸碱中和水进行达标排放的装置,采用"臭氧氧化+MBBR(生物膜反应池)+活性炭"组合工艺,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臭氧氧化、生物降解和活性炭吸附,最终有效去除浓盐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使之达到排放要求。自2016年开工以来,装置运行逐渐平稳,2016年5月对该装置进行了技术标定。装置运行和标定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浓盐水中C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1.0%,61.8%,处理后的浓盐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天津市污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盐水 臭氧氧化 微生物降解 活性炭吸附 排放达标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非均质场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降解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镇坤 左锐 +3 位作者 王金生 陈敏华 孟利 靳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8-196,共9页
为探究冲洪积扇上游强非均质性石油烃污染场地中微生物降解作用强弱,深入分析场地微生物修复的可能性,选取潮白河上游某典型废弃加油站为研究对象。受冲洪积扇条件控制,区内非均质性强,地下水埋深较大。现场采集土样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 为探究冲洪积扇上游强非均质性石油烃污染场地中微生物降解作用强弱,深入分析场地微生物修复的可能性,选取潮白河上游某典型废弃加油站为研究对象。受冲洪积扇条件控制,区内非均质性强,地下水埋深较大。现场采集土样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装填土柱进行室内淋滤实验,开展微生物降解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受污染区域(T1)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imicutes),优势菌属为Paenisporosarcin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0.1%和34.8%;污染区域可识别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ius),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5.1%~52.2%和7.7%~16.8%,石油烃污染物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埋深和含水条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微生物降解对比实验表明,吸附作用是初始阶段石油烃污染物的主要去向,柱间出水石油烃浓度差值显示:0~200 h阶段微生物降解作用较为强烈,起主导作用,但去除量小于吸附作用。自然条件下,强非均质石油烃污染场地中石油烃降解优势菌的结构占比较低,数量较少,微生物降解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石油烃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慧杰 张虎山 《广州环境科学》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石油是海洋环境最为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而且其致癌物通过在海洋生物体内浓缩蓄积给人类也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严峻的海洋石油污染的现实已经使其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石油污染的治... 石油是海洋环境最为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而且其致癌物通过在海洋生物体内浓缩蓄积给人类也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严峻的海洋石油污染的现实已经使其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石油污染的治理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而倍受推崇。在海洋石油污染的原位环境中分离降解菌是关键环节,在目前的研究中许多菌属被分离得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降解基因及蛋白表达研究也成为了热点。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去除海洋环境石油污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石油污染 微生物降解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合成洗涤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云龙 张天宝 陈干 《绿色科技》 2014年第9期170-174,共5页
对合成洗涤剂的化学组成、环境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合成洗涤剂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详细阐述了有关微生物对合成洗涤剂的降解机理、途径,以及微生物在对合成洗涤剂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治理及其在环境保护措施中的利用,并对微生物... 对合成洗涤剂的化学组成、环境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合成洗涤剂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详细阐述了有关微生物对合成洗涤剂的降解机理、途径,以及微生物在对合成洗涤剂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治理及其在环境保护措施中的利用,并对微生物在洗涤剂业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洗涤剂 环境污染和防治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