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分水岭分割算法的致密荧光微滴识别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聪 董文飞 +3 位作者 蒋克明 周武平 张涛 黎海文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3-790,共8页
基于数字微滴图像检测法的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检测时获取的荧光微滴图像呈密集分布、具有低亮度、低对比度等特点,导致其识别正确率较低。为了实现对密集分布的荧光微滴的正确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分水岭分割算法的荧光... 基于数字微滴图像检测法的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检测时获取的荧光微滴图像呈密集分布、具有低亮度、低对比度等特点,导致其识别正确率较低。为了实现对密集分布的荧光微滴的正确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分水岭分割算法的荧光微滴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直方图均衡化和高斯滤波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局部自适应阈值分割从背景中提取目标,降低对图像灰度信息的依赖,最后结合微滴形状类圆、尺寸较均匀的特点定义微滴黏连度函数,降低了分水岭分割中的错误分割比例。对比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基于距离变换分水岭分割法相比较,本文算法的正确率为97.34%,高于对照方法的85.9%,验证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图像识别 局部自适应阈值分割 分水岭分割
下载PDF
低温保护剂微液滴在液氮表面的Leidenfrost效应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胥义 王婷 +4 位作者 邓笑 杨婷婷 王聪 曹吉芳 方丽萍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借助红外摄像和图像分析技术,并结合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微量低温保护剂溶液在液氮表面的Leidenfrost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微水滴的相变温度最高(约273K),最大结晶度变化率达到3×10^(-2),最大运动... 借助红外摄像和图像分析技术,并结合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微量低温保护剂溶液在液氮表面的Leidenfrost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微水滴的相变温度最高(约273K),最大结晶度变化率达到3×10^(-2),最大运动速度值为100~130mm/s,但其Leidenfrost时间最短;随着低温保护剂浓度的增大,其相变温度降低(20%和50%甘油分别约为250和225K),结晶变化率显著减小(20%和50%甘油分别约为1.4×10^(-3)和7×10^(-7)),其最大运动速度值也会降低(20%和50%甘油分别为90~120和85~105mm/s),且Leidenfrost时间会随着浓度增大而增长;Vs55的相变温度最低(约158K),结晶度变化率最小(约2.8×10^(-16)),最大运动速度值降低到75~95mm/s,且其Leidenfrost时间最长(约是水的2~3倍);微液滴体积越大,其Leidengfrost时间越长,但对低浓度溶液(水和20%甘油)最大运动速度的影响不大,而对于高浓度溶液(50%甘油和Vs55)则是呈现出"体积越大,速度越快"的变化趋势.这些结论对于微液滴玻璃化保存生物样本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低温保护剂 玻璃化保存 Leidenfrost效应 液氮
原文传递
数字化微混合反应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丽 侯丽雅 章维一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设计了一种数字化微混合反应器,对不同流体通过数字化微喷射生成微液滴,利用液滴间的碰撞和聚合实现试样与试剂间的微混合与反应。该微混合反应器由玻璃微流体器件拉制仪拉制的微管道进行粘接组合而成,内部无可动件,无需复杂的微加工技... 设计了一种数字化微混合反应器,对不同流体通过数字化微喷射生成微液滴,利用液滴间的碰撞和聚合实现试样与试剂间的微混合与反应。该微混合反应器由玻璃微流体器件拉制仪拉制的微管道进行粘接组合而成,内部无可动件,无需复杂的微加工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进行了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混合反应实验,实验证明该混合反应器可以用于微混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反应器 数字化微喷射 微液滴 碰撞和聚合 玻璃微管道
下载PDF
蒸汽冷凝过程中团簇及微液滴尺寸分布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威 兰忠 +2 位作者 彭本利 温荣福 马学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4-777,共4页
将瞬态团簇尺寸分布模型引入蒸汽冷凝体系,通过求解描述团簇增长的动力学方程,模拟研究了特定冷凝条件下团簇及微小液滴尺寸分布的演化特征。模型结果表明,核化过程中,团簇/微液滴尺寸分布迅速从单调递减式分布转变为近似正态分布特征... 将瞬态团簇尺寸分布模型引入蒸汽冷凝体系,通过求解描述团簇增长的动力学方程,模拟研究了特定冷凝条件下团簇及微小液滴尺寸分布的演化特征。模型结果表明,核化过程中,团簇/微液滴尺寸分布迅速从单调递减式分布转变为近似正态分布特征。随着时间延长,尺寸分布的峰值向团簇/微液滴尺寸增加的方向移动。在壁面冷凝过程中,核化生成的最小液滴也具有一定分布,进一步完善了经典冷凝理论中对初始冷凝过程液滴分布和演化过程的描述。同时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微米级液滴生长演化趋势相似,表明较大尺寸液滴分布特征是核化阶段团簇/微液滴尺寸分布特征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揭示了冷凝过程液滴尺寸分布演化的微观物理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核化 团簇 微液滴 瞬态尺寸分布
原文传递
组装式微流控系统制备双重包裹微液滴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梅香 王勇 +2 位作者 张海峰 陈颖 何立群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介绍了一种组装式微流控系统制备单、双重包裹微液滴的方法。微系统中用三通接头构成T型微流体通道,使得分散相在连续相强烈的剪切力和压力差作用下断裂形成单个微米级液滴。在制备单个微液滴基础上,用毛细管将两个三通接头串联,通过调... 介绍了一种组装式微流控系统制备单、双重包裹微液滴的方法。微系统中用三通接头构成T型微流体通道,使得分散相在连续相强烈的剪切力和压力差作用下断裂形成单个微米级液滴。在制备单个微液滴基础上,用毛细管将两个三通接头串联,通过调控三相流量,可产生双重包裹液滴。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流体粘度比对液滴大小的影响,并得出液滴的尺寸与流量比之间的关系式,为制备不同尺寸的液滴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液滴的多分散性指数均小于3.2%,表明微液滴的高度均匀性。此外,通过调节三相液体的流量不仅可以控制内外层液滴的大小,还可以调节内层包裹液滴的个数。本文提出的制备方法,设备组装拆卸简便,不需表面亲疏水性处理,装置利用率高,产生的单、双重包裹微液滴可满足高通量的测量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液滴制备 双重包裹 液滴均匀性 尺寸可控性
原文传递
砂模增材制造精度控制中液滴飞行过程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白冰 郭为忠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
砂模打印是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新型无木模砂模造型技术,保障成型砂模的尺寸精度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归纳砂模打印成型机理及其误差来源,分析液态粘结剂由喷头喷射至原砂成型面的液滴飞行过程,建立起液滴飞行时间的数学模型以及误差计算模... 砂模打印是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新型无木模砂模造型技术,保障成型砂模的尺寸精度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归纳砂模打印成型机理及其误差来源,分析液态粘结剂由喷头喷射至原砂成型面的液滴飞行过程,建立起液滴飞行时间的数学模型以及误差计算模型,用于打印过程中的偏差补偿量确定,以减少或消除误差,提高成型砂模的精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模打印 误差源 微滴飞行过程
原文传递
均一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制备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付一凡 董伟 +1 位作者 李颖 谭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1,25,共6页
从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几种制备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方法,如雾化法、切丝或打孔重熔法、乳化法、均一液滴成型法、脉冲小孔喷射法。其中脉冲小孔喷射法制备出的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粒径均一可控,圆球度高,热履历一致,具... 从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几种制备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方法,如雾化法、切丝或打孔重熔法、乳化法、均一液滴成型法、脉冲小孔喷射法。其中脉冲小孔喷射法制备出的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粒径均一可控,圆球度高,热履历一致,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此外,介绍了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微米级液滴及粒子 脉冲小孔喷射法 均一液滴成型法
下载PDF
超声作用下圆板表面液滴铺展雾化特性
8
作者 李帅 李栋 赵孝保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6-679,共4页
对超声激励下圆板表面液滴铺展及雾化行为进行了可视化观测并基于ANSYS Workbench对超声激励下平板表面等效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等效应力分布特性分析了不同位置液滴雾化行为差异并归纳总结了液滴铺展雾化的三种典型行为,研究结... 对超声激励下圆板表面液滴铺展及雾化行为进行了可视化观测并基于ANSYS Workbench对超声激励下平板表面等效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等效应力分布特性分析了不同位置液滴雾化行为差异并归纳总结了液滴铺展雾化的三种典型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可使圆板表面液滴瞬间雾化且表面会形成与应力分布相一致的间隔交替的"雾化环带"和"微滴环带";液滴总是向着等效应力增加的方向铺展雾化;液滴在圆板上的铺展雾化行为包括单侧铺展雾化、两侧同时铺展雾化以及整体均匀雾化三种类型且雾化类型与所处位置等效应力梯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谐响应 微滴环带 铺展雾化 等效应力分布
原文传递
Y型微通道中两相界面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赵淼 刘丽昆 申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9-196,共8页
利用追踪运动界面的两相流模型数值研究对流Y型微通道中两相界面形貌变化特性。发现对流Y型微通道Y型角度、连续相毛细数、两相流量对液滴生成时间、速度、大小有重要影响。其中连续相毛细数与Y型角度越小,所生成的液滴体积越大,而随着... 利用追踪运动界面的两相流模型数值研究对流Y型微通道中两相界面形貌变化特性。发现对流Y型微通道Y型角度、连续相毛细数、两相流量对液滴生成时间、速度、大小有重要影响。其中连续相毛细数与Y型角度越小,所生成的液滴体积越大,而随着分散相与连续相流量比例的增大,其对液滴体积的影响变小,但流量比不能无限增大或减小,当比值大于0.5或小于0.05时,此时分散相只能以液柱或液丝的形式出现,无法产生液滴;当分散相流量越大,相应液滴的生成速度也几乎成比例增大,且分散相流量的变化对液滴长度的演变过程有更大的影响。此外随Y型角度的增加,液滴在形成过程中,填充时间变长,缩颈时间变短,液滴脱离机理主要是因为来自连续相正应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Y型微通道 微液滴 两相界面形貌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气腐蚀起始过程中的微液滴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际标 王佳 王燕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5期14-17,25,共5页
微液滴现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实验现象,当易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预先形成有腐蚀性主液滴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主液滴的周围有更小的微液滴出现并不断扩展。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与大气腐蚀起始过程密切相关。电化学极化结果显... 微液滴现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实验现象,当易被腐蚀的金属表面上预先形成有腐蚀性主液滴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主液滴的周围有更小的微液滴出现并不断扩展。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与大气腐蚀起始过程密切相关。电化学极化结果显示,大气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电流是微液滴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形成与扩展 腐蚀电流 大气腐蚀
下载PDF
大气中无机盐粒水解过程中的微液滴现象(英文)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际标 王佳 王燕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93-996,共4页
采用改变相对湿度, 无机盐/金属组合, 测定微液滴体系的pH 值和电位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微液滴形成和生长的特征. 结果表明, 微液滴的形成与大气腐蚀密切相关. 微液滴只在特定的盐粒/金属体系中出现, 微液滴区域具有较高的pH 值和较高的电... 采用改变相对湿度, 无机盐/金属组合, 测定微液滴体系的pH 值和电位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微液滴形成和生长的特征. 结果表明, 微液滴的形成与大气腐蚀密切相关. 微液滴只在特定的盐粒/金属体系中出现, 微液滴区域具有较高的pH 值和较高的电位分布. 此外, 微液滴形成和生长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 环境相对湿度应高于盐粒水解液滴液面的饱和蒸汽压;第二, 在水解液滴下的金属能被液滴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相对湿度 电位分布 大气腐蚀
下载PDF
基于流动聚焦结构的微液滴形成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丽 周围 +3 位作者 王学浩 程景萌 王媛媛 张思祥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6-580,共5页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4.3的两相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基于流动聚焦结构微通道内液滴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水平集方法考虑表面张力的影响,实现对油-水界面的追踪,获得了W/O液滴的形成状态,并对影响微液滴体积大小的关键因...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4.3的两相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基于流动聚焦结构微通道内液滴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水平集方法考虑表面张力的影响,实现对油-水界面的追踪,获得了W/O液滴的形成状态,并对影响微液滴体积大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液滴的形成分为液滴头部伸长和液滴颈部断裂两阶段,整个过程中连续相对分散相产生夹流聚焦效应;两相流速及连续相黏度是影响液滴体积大小的关键因素,分散相流速一定的情况下,连续相流速增大,液滴的体积减小;连续相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分散相流速增大,液滴的体积增大。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流速比越大,所生成的液滴体积越小;随着连续相黏度的逐渐增加,所形成液滴体积明显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聚焦 水平集 微液滴 数值模拟 连续相黏度
下载PDF
微液滴现象与大气腐蚀Ⅲ.干湿交替下微液滴的扩展行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际标 王佳 +1 位作者 王燕华 姜应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采用在线显微技术考察了25℃、相对湿度50%和90%的干湿交替作用下,有无外部极化时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没有施加外部极化,干湿循环次数对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影响不大。在极化状态下,随着干湿循环的进行,微液滴覆盖区交替... 采用在线显微技术考察了25℃、相对湿度50%和90%的干湿交替作用下,有无外部极化时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没有施加外部极化,干湿循环次数对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影响不大。在极化状态下,随着干湿循环的进行,微液滴覆盖区交替收缩和扩张,极化电流和极化电阻发生脉冲性变化,极大极化电流随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递增,极大极化电阻则随干湿交替的进行而减小。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微液滴的扩展与腐蚀电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干湿交替 电化学极化 大气腐蚀
下载PDF
微液滴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利花 王佳 姜晶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4-510,共7页
采用Kelvin探头和体视显微镜观察技术,研究了微液滴在金属表面液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金属表面电位分布特征和显微镜在线观察的结果表明,微液滴可以增强金属表面的润湿能力,促进液膜在金属表面的形成和扩展,并能促使金属表面不同部位的... 采用Kelvin探头和体视显微镜观察技术,研究了微液滴在金属表面液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金属表面电位分布特征和显微镜在线观察的结果表明,微液滴可以增强金属表面的润湿能力,促进液膜在金属表面的形成和扩展,并能促使金属表面不同部位的液膜的扩展和交联,形成大面积连续液膜,从而促进大气腐蚀过程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大气腐蚀 液膜扩展 电位分布
原文传递
溶液性质对微液滴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利花 姜应律 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48-2151,共4页
考察了金属表面液滴性质对微液滴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微液滴的来源.不同pH值液滴附近微液滴形成特征表明,高电位阴极区氧还原反应是微液滴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微液滴是由主液滴挥发的水蒸气经过气相“迁移”至主液滴附近... 考察了金属表面液滴性质对微液滴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微液滴的来源.不同pH值液滴附近微液滴形成特征表明,高电位阴极区氧还原反应是微液滴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微液滴是由主液滴挥发的水蒸气经过气相“迁移”至主液滴附近金属表面上重新吸附凝聚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大气腐蚀 极化 阴极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新型非接触式微液滴点样喷头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启焱 尤晖 +1 位作者 郑敏捷 黄哲 《仪表技术》 2017年第9期26-29,共4页
微阵列芯片在基因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制备微阵列芯片的的点样设备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点样需要频繁的清洗点样针头,非接触式点样设备则需要外界气泵或使用复杂的MEMS工艺制作。为了简化生物微阵列芯片制作过... 微阵列芯片在基因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制备微阵列芯片的的点样设备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点样需要频繁的清洗点样针头,非接触式点样设备则需要外界气泵或使用复杂的MEMS工艺制作。为了简化生物微阵列芯片制作过程中繁琐的取样、点样、清洗工作和降低点样仪器的成本,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储液式微液滴点样装置,具有无需清洗、成本低、制作简便的优点。该装置采用压电陶瓷双晶片作为动力驱动,通过双晶片在液体中的振动激发出水击波,传递至喷孔处使喷孔液面发生振动,从而激发出微液滴滴落。研制的储液式微液滴点样装置可以容纳1 mL的液体试剂,可得到体积为1 nL的微液滴,可重复上万次的点样而不需清洗。以储液式微液滴点样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制作了点样仪样机。根据实验测量,储液式微液滴点样装置所产生微液滴的直径为200μm,可以满足生物微阵列芯片的制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点样 压电陶瓷 生物芯片
下载PDF
无机盐沉积下7B04铝合金表面微液滴形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孟秋 蔡健平 +2 位作者 刘明 孙志华 张晓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模拟潮湿环境,实时观察水汽在沉积NaCl,Na2SO4,NaNO3的7B04铝合金表面上的凝聚过程,研究不同温度下三种无机盐对铝合金表面微液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无机盐的铝合金表面比洁净表面更易形成微液滴,诱发大气腐蚀...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模拟潮湿环境,实时观察水汽在沉积NaCl,Na2SO4,NaNO3的7B04铝合金表面上的凝聚过程,研究不同温度下三种无机盐对铝合金表面微液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无机盐的铝合金表面比洁净表面更易形成微液滴,诱发大气腐蚀的发生;同种盐沉积时合金表面形成微液滴的临界水汽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临界相对湿度降低;在研究的温度区间内(2~10℃),同温度下NaCl沉积时形成微液滴的临界相对湿度最小,最易为大气腐蚀发生创造条件,NaNO3次之,Na2SO4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扫描电镜 微液滴 临界相对湿度 大气腐蚀
下载PDF
Splitting Regularities of Thin Ferrofluid Layer Manipulated by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被引量:1
18
作者 CHEN Fang LI 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of micro-droplets splitting from thin ferrofluid layer is systematic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s the layer is placed in a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In this work, the field is applied in an ...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of micro-droplets splitting from thin ferrofluid layer is systematic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s the layer is placed in a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In this work, the field is applied in an instant manner and a slow manner, respectively; the field strength is linear increased. With instantly raising the fiel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ferrofluid layer is split into several regularly distributed micro-droplets, and that the number of micro-droplets is linear to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layers. When the field is slowly increased, a liquid ring together with several micro-droplets appears from the ferrofluid layer splitting. A spatial drift of the micro-droplets is also observed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magnetic field. Our results are useful for manipulating the splitting regularities of ferrofluid layers by magnetic field, which may be used in non-contact segmentation, and magnetically manipulated drug carriers for targeting the therapy,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FLUID micro-droplets magnetic field SPLITTING
下载PDF
干湿交替微液滴模拟加速腐蚀试验装置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原徐杰 张俊喜 +2 位作者 吕小增 竺欢 马行驰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61-564,共4页
设计了一套模拟大气环境中微液滴形成薄液膜现象的装置,用于模拟和研究金属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过程和腐蚀机理,实现了在室内模拟外界大气环境、快速评价金属材料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的目的.
关键词 干湿交替装置 微液滴 腐蚀
下载PDF
微液滴制备及其在静止流体中的浮升过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世萌 邓朝俊 +2 位作者 何雄元 徐博雅 黄卫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3,共6页
采用自制微流控共轴流装置制备出粒径d_p=100~600μm且球形度良好的单一粒径微液滴,对大豆油及甲苯两种微液滴在静止流体中的浮升过程和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液滴的粒径d_p主要由微通道锥口直径Dt(40~450μm)确定;既定锥口直... 采用自制微流控共轴流装置制备出粒径d_p=100~600μm且球形度良好的单一粒径微液滴,对大豆油及甲苯两种微液滴在静止流体中的浮升过程和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液滴的粒径d_p主要由微通道锥口直径Dt(40~450μm)确定;既定锥口直径下,液滴粒径随连续相流量Q_c增大稳定减小,而增加分散相流量只改变液滴产生频率(生成颗粒群),对粒径影响微弱,建立了d_p与Q_c的关联式,关联度大于0.99.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导致微液滴具有弹性球行为,微液滴的液滴阻力系数C_D与雷诺数Re的关系与刚性颗粒一致;因尾流效应颗粒群中各颗粒在交替追赶中前行,导致颗粒群浮升速度高于单颗粒,颗粒群比单颗粒浮升速度高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液滴 制备 浮升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