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除铜的新型铁炭材料的研制
1
作者 曾江楠 梁殿欣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22-23,共2页
本文以还原性铁粉和活性炭为原料,在铁炭微电解材料中添加膨润土、甲壳素等材料,并将其制成球状体,通过马弗炉烧制后制得新型铁炭材料,使其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铁炭比、膨润土和甲壳素添加量、烧制时间及温度... 本文以还原性铁粉和活性炭为原料,在铁炭微电解材料中添加膨润土、甲壳素等材料,并将其制成球状体,通过马弗炉烧制后制得新型铁炭材料,使其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铁炭比、膨润土和甲壳素添加量、烧制时间及温度等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对含铜废水中铜离子的去除作用,以期研究新型铁炭材料处理含铜废水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铁炭材料 微电解技术 含铜废水 还原性铁粉 活性炭
下载PDF
聚氨酯掺杂铜粉涂层的电磁特征及其涂层织物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梦欣 刘让同 +2 位作者 李亮 李淑静 刘淑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2,共7页
将掺杂了不同含量微米铜粉的聚氨酯(PU)涂料通过涂层工艺涂敷在棉织物上制成吸波涂层织物,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试了不同铜粉含量聚氨酯涂层的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磁损耗等电磁性能,同时还探讨不同铜粉... 将掺杂了不同含量微米铜粉的聚氨酯(PU)涂料通过涂层工艺涂敷在棉织物上制成吸波涂层织物,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试了不同铜粉含量聚氨酯涂层的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磁损耗等电磁性能,同时还探讨不同铜粉含量涂料对涂层织物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3 GHz的频段范围内,随着涂层中铜粉含量增加,涂层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均增大,铜粉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对电磁波产生介电损耗;铜粉不属于磁损耗材料,对电磁波产生磁损耗较小;当铜粉的含量较低(3%,质量分数,下同)时,涂层材料的吸波与电磁屏蔽性能较弱,当含量由5%增加至11%时,在9.0、10.5、12.8 GHz处反射损耗最低分别为-20.4、-28.3、-25.6 dB,有效吸收带宽分别为0.2、1.3、1.1 GHz,电磁屏蔽效能分别由12.24、16.59、21.1 dB增加至25.9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涂料 微米铜粉 棉织物 介电常数 磁导率 反射损耗
下载PDF
异相晶核法液相制备纳米TiO_2包覆微米级Cu粉
3
作者 闫军 崔海萍 +1 位作者 王彬 杜仕国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0-434,439,共6页
以SnCl2.2H2O为锡源,用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胶溶晶核法在微米级Cu粉表面制备了TiO2涂层。XPS分析表明包覆Cu粉的表面存在Cu2+、Ti4+、Sn2+,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约100nm的TiO2覆盖在Cu粉表面形成复合粒子,样品的拉曼光谱显示负载于Cu... 以SnCl2.2H2O为锡源,用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胶溶晶核法在微米级Cu粉表面制备了TiO2涂层。XPS分析表明包覆Cu粉的表面存在Cu2+、Ti4+、Sn2+,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约100nm的TiO2覆盖在Cu粉表面形成复合粒子,样品的拉曼光谱显示负载于Cu粉表面的TiO2为锐钛矿相。分析了SnCl2.2H2O在包覆粒子制备中的作用,认为Sn2+能够在Cu表面形成异相晶核,诱导TiO2在异相界面形成包覆。TG-DTA分析表明,原始Cu粉在200℃开始氧化,而包覆Cu粉在400℃以后才开始氧化,氧化温度提高了200℃。Cu粉在酸性介质中的耐蚀性通过测定腐蚀溶液的Cu2+浓度来衡量,试验结果表明包覆Cu粉的腐蚀失重远低于原始Cu粉。紫外光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证实TiO2对Cu粉具有显著的光阴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Cu粉 TIO2 抗氧化性能 光阴极保护
下载PDF
直接还原法制备片状超细铜粉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钟莲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氨水为络合剂 ,制备了片状超细铜粉 (粒径 1~ 10 μm)。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最佳反应温度、氨水的用量和五水硫酸铜的浓度 。
关键词 片状超细铜粉 导电填料 制备 化学还原法 抗坏血酸 氨水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双向微槽道多孔复合结构沸腾传热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述璋 孙玉丽 +2 位作者 陈妍 胡雪冰 吴小锋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8-23,115,共7页
目的 研究出新型的表面结构,以提高沸腾传热强化。方法 在紫铜板上烧结铜粉多孔层,然后利用线切割对多孔层进行开槽。研究槽道参数包括槽数、槽宽、槽间距和槽向等对沸腾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 开槽增大了传热的表面积,有利于气体逸出,... 目的 研究出新型的表面结构,以提高沸腾传热强化。方法 在紫铜板上烧结铜粉多孔层,然后利用线切割对多孔层进行开槽。研究槽道参数包括槽数、槽宽、槽间距和槽向等对沸腾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 开槽增大了传热的表面积,有利于气体逸出,减少气体的逸出阻力,从而多孔表面开槽强化了沸腾传热效果,传热系数与光滑表面相比可提高2~3倍。与单向微槽道相比,双向交叉槽道有着更好的传热效果,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液体补充和气体逸出网络。结论 在多孔表面加工微型复合结构,能够大幅度提高沸腾传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微沟槽 铜粉粒径 沸腾传热
下载PDF
烧结多孔Cu-Zn合金的脱合金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研 杨卿 +1 位作者 孙少东 梁淑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6-1344,共9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微米多孔Cu-Zn合金前驱体,进而脱合金制备微纳米多孔铜。首先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前驱体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然后对比了不同前驱体在不同浓度盐酸溶液中脱合金后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最后分析了前驱体合金在脱合金过程...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微米多孔Cu-Zn合金前驱体,进而脱合金制备微纳米多孔铜。首先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前驱体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然后对比了不同前驱体在不同浓度盐酸溶液中脱合金后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最后分析了前驱体合金在脱合金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以粉末冶金法与脱合金法相结合,可制备出微纳米双级多孔铜。不同烧结温度会造成前驱体合金的物相含量和孔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其脱合金过程的显著差异。Cu_(30)Zn_(70)前驱体包含Cu_5Zn_8与CuZn_5两相,脱合金时CuZn_5相优先被腐蚀;而Cu_(50)Zn_(50)前驱体仅含CuZn相,腐蚀速率更慢。在0.1mol/L腐蚀液中,试样不能完全脱合金;腐蚀液浓度增大至0.5 mol/L时,前驱体中的Zn完全脱去,微米级韧带由纳米多孔结构构成,其微米孔孔径为3.02~3.68μm,纳米孔孔径为157~18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多孔铜 粉末冶金 脱合金 微观结构 腐蚀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