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絮凝拦截沉淀处理低温低浊水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春生 曲久辉 +2 位作者 李大鹏 孙成彦 汤鸿霄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拦截沉淀池是根据水中微絮体的凝聚沉淀特性,用一种特殊材料设计构造的以接触凝聚和拦截沉淀为主要功能的新型沉淀池。以北京市第九水厂原水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拦截沉淀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平流及斜板沉淀池进行了对比... 拦截沉淀池是根据水中微絮体的凝聚沉淀特性,用一种特殊材料设计构造的以接触凝聚和拦截沉淀为主要功能的新型沉淀池。以北京市第九水厂原水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拦截沉淀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平流及斜板沉淀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拦截沉淀池有优异的拦截聚沉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处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平流沉淀池而接近于斜板沉淀池,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拦截沉淀 低温低浊水 沉淀池
下载PDF
深床过滤颗粒截留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瑾珑 孟军 +2 位作者 李桂平 栾兆坤 汤鸿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
对深床过滤过程中颗粒物与滤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 ,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对微絮凝深床过滤进行了中试研究 ,考察了 1~ 1 0 μm粒径颗粒在 5 0 0cm滤床中的截留情况 ,并连续 65h监测滤柱水头损失的变化 ;在滤... 对深床过滤过程中颗粒物与滤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 ,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对微絮凝深床过滤进行了中试研究 ,考察了 1~ 1 0 μm粒径颗粒在 5 0 0cm滤床中的截留情况 ,并连续 65h监测滤柱水头损失的变化 ;在滤速为 2 4m/h情况下 ,计算了 1~ 1 0 μm粒径颗粒所受的水流剪切力 ;利用理论分析 ,分别讨论了表面电位为 -2 5mV及 -1 2 5mV、粒径为 1~ 1 0 μm的颗粒与滤料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力 .理论计算值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很好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深床过滤 物理化学作用 颗粒截留
下载PDF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水中的腐殖质 被引量:5
3
作者 曲久辉 雷鹏举 杨日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 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 N T U 以下的模拟低浊...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 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 N T U 以下的模拟低浊水,适宜的纤维堆密度为74 .4g/ L,滤床高为1 .2 m .在此条件下,当过滤速度为30 m /h 、原水浊度约9 N T U 、聚合氯化铝( P A C) 投加量1 .75 m g/ L 时,对水中2 m g/ L 的 F A 平均去除率约75 % ,工作周期( 浊度小于0 .3 N T U 、水头损失小于1 .8 m ) 在24 h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纤维过滤 低浊水 腐殖质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管道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常规矿井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福勤 高珊珊 +2 位作者 薛甜丽 豆硕超 何绪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针对现有矿井水处理技术存在投药量大、处理时间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对常规矿井水进行管道微絮凝-超滤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矿井水性能良好,出水浊度均在0.07 NTU以下,去除颗粒物主要依靠超滤膜的筛分... 针对现有矿井水处理技术存在投药量大、处理时间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对常规矿井水进行管道微絮凝-超滤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矿井水性能良好,出水浊度均在0.07 NTU以下,去除颗粒物主要依靠超滤膜的筛分作用,微絮凝混凝剂种类、加药量、管长、管径等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随着投药量的增加,Zeta电位逐渐减小并接近零点,随着运行时间的进行膜比通量衰减程度逐渐减小;当投药量为6 mg/L膜比通量J/J_(0)值下降最小。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膜比通量的下降速率逐渐缓慢,管长在20~30 m,对应反应时间约20~30 s,较合适。流速对反应效果和超滤影响较大,流速在0.9 m/s左右较佳。随着运行压力的增大,产水率增大,膜比通量呈降低趋势。物理污染(颗粒堵塞)是矿井水对超滤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最佳清洗方式为水力冲洗;微絮凝器管径4 mm,管长20 m,PAC投加6 mg/L,超滤跨膜压差为0.18 MPa时,过滤30 min膜比通量J/J_(0)为0.815,产水率为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超滤 聚瓷膜 矿井水 膜通量
下载PDF
含悬浮物矿井水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溪彧 董书宁 +2 位作者 王锐 王淑璇 金鹏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230,共9页
针对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核晶凝聚诱导造粒理论,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方法,开展矿井水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研究。首先,通过药剂投加与水利条件调节,诱导悬浮颗粒与絮凝剂形成共聚物,形成絮体沉降时间曲线,通... 针对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核晶凝聚诱导造粒理论,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方法,开展矿井水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研究。首先,通过药剂投加与水利条件调节,诱导悬浮颗粒与絮凝剂形成共聚物,形成絮体沉降时间曲线,通过最优参数选取完成絮体造粒致密化;其次,选择石英砂、人造沸石、活性炭、风积沙4种过滤介质,考察不同介质类型及粒径对污染组分脱除效率的影响,分析固-液界面产生的物理作用及化学反应;最终,选取典型矿井开展现场试验,验证该工艺对于不同污染组分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微絮凝阶段采用200 mg/L的聚合氯化铝及200 mg/L的硅藻土联合投加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沉降时间;(2)在多级过滤阶段1~2 mm石英砂对于浊度去除率可达97.9%,而4种过滤介质中人造沸石对于无机离子脱除效果最优,对于SO_(4)^(2-)、HCO_(3)^(-)、Na^(+)去除率分别达到25.5%、44.1%、69.9%。通过研究成果形成的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可以大幅度降低矿井水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固液分离效率,在此基础上选用天然硅藻土作为成核剂替代聚丙烯酰胺还能有效抑制丙烯酰胺单体的生成,可降低环境风险。该工艺对于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微絮凝 多级过滤 核晶凝聚 过滤介质
下载PDF
BAF-微絮凝工艺用于印染废水回用预处理 被引量:5
6
作者 董佳 黄瑞敏 高武龙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8年第5期45-47,52,共4页
针对以活性染料为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印染废水,采用BAF-微絮凝作为其回用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AF不仅可高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浊度、SS,对废水中残余的复杂活性染料也有一定的脱除效率,当进水CODCr、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 针对以活性染料为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印染废水,采用BAF-微絮凝作为其回用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AF不仅可高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浊度、SS,对废水中残余的复杂活性染料也有一定的脱除效率,当进水CODCr、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60mg/L,色度为40倍时,BAF对CODCr、SS、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6.8%、85%、25%,微絮凝处理后废水中CODCr、SS、色度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70%、97.5%、55%,出水完全满足后续深度处理系统的进水要求,且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曝气生物滤池 微絮凝 预处理
下载PDF
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晓如 薛英文 邹安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39,共2页
针对机电和机械加工行业排水中含油废水的特性 ,提出了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法处理工艺。通过实验 ,肯定了其良好的除油效果 ,并对影响除油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
关键词 含油废水 微絮凝 双层滤料过滤
下载PDF
微絮凝与滤布滤池组合工艺在城市景观用水水质提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巨拓山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7期55-57,共3页
为了提高城市景观用水水质,项目采用微絮凝与滤布滤池组合工艺对京杭运河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微絮凝与滤布滤池组合工艺能够显著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在PAC投加量为6 mg/L时,原水SS从52 mg/L降至9 mg/L,去除率为82.7%;TP... 为了提高城市景观用水水质,项目采用微絮凝与滤布滤池组合工艺对京杭运河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微絮凝与滤布滤池组合工艺能够显著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在PAC投加量为6 mg/L时,原水SS从52 mg/L降至9 mg/L,去除率为82.7%;TP从0.32 mg/L降至0.16 mg/L,去除率为50%;浊度从49.2 NTU降至4.6 NTU,去除率为90.7%;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水质感官品质改善明显。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工艺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因而适宜于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的提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滤布滤池 景观用水 水质提升
下载PDF
微絮凝过滤法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晓如 杨开 张艳萍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95-98,共4页
针对机电和机械加工行业排水中乳化油的特性,提出了微絮凝过滤法处理工艺.通过试验,肯定了其良好的除油效果,并对影响除油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含油废水 乳化油 微絮凝 过滤 废水处理
原文传递
纤维束直接过滤微絮凝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国正 张显球 《化学工程师》 CAS 2004年第12期19-21,共3页
采用纤维束滤料对微絮凝的中浊度原水进行了直接过滤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原水浊度为 2 0~ 4 0NTU ,PAC投加量为 18mg·L-1,滤速为 2 0~ 30m·h-1时 ,纤维束滤料直接过滤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过滤水头损失小、截污量大。
关键词 直接过滤 微絮凝 原水 水浊度 滤料 投加量 水头损失 出水水质 PAC 截污
下载PDF
Study on enhanced filtration for the 2-methylisoborneol removal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11
作者 郜玉楠 李伟光 +1 位作者 白宇 刘水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0年第6期812-818,共7页
Pilot plant studies on 2-methylisoborneol(2-MIB)removal in drinking water by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sand filter(BACSF)we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Th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was chosen from a BAC filter of a... Pilot plant studies on 2-methylisoborneol(2-MIB)removal in drinking water by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sand filter(BACSF)we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Th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was chosen from a BAC filter of an advanced treatment plant which has operated for 1 ye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SF worked effectively whe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IB in raw water especially in summer season.Most of the MIB was removed within 450 mm of the top packed media and the removal rate was 75.24%.The biomass on the surface of activated carbon increased to 103 nmolP/g carbon in August.In addition to MIB,turbidity,UV254 and DOC consumption value are also effectively removed by BACSF.The micro flocc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BACSF enhanced filtration test provided the evidence that the micro-flocculation made the contaminant in water forming the colloidal matter and it improved the BACSF removal ability of MIB.The optimum PACl dosage was 0.2 mg/L and the PACl contact time was 2-4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 enhanced filtration 2-methylisoborneol(MIB) micro flocculation
下载PDF
雨水处理不同工艺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鹏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以雨水回用处理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微絮凝过滤处理,结果表明:由轻质滤料组成的双重滤料与传统砂滤相比水力负荷高,工作周期长;采用轻质滤料与颗粒活性炭联用直接过滤也可收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稳定性较好;轻质滤料+砂滤工... 以雨水回用处理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微絮凝过滤处理,结果表明:由轻质滤料组成的双重滤料与传统砂滤相比水力负荷高,工作周期长;采用轻质滤料与颗粒活性炭联用直接过滤也可收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稳定性较好;轻质滤料+砂滤工艺单位产水量综合成本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双重过滤 处理效果 运行 雨水处理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微絮凝-微滤工艺
13
作者 牟彪 周宁玉 +3 位作者 谢朝新 刘坤 黄泽明 艾毅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提高微滤膜的水通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研究了絮凝条件对微絮凝-微滤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确定絮凝剂投加量范围,并借助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水通量、跨膜压差变化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求解确定了微絮凝-微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条... 为提高微滤膜的水通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研究了絮凝条件对微絮凝-微滤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确定絮凝剂投加量范围,并借助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水通量、跨膜压差变化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求解确定了微絮凝-微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条件:慢速搅拌速率为26r·min-1,慢速搅拌时间为6.09min,絮凝剂投加量为0.11mg·L-1。验证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微滤 水通量 跨膜压差变化率
下载PDF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在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中的研究
14
作者 邓国政 贺裕鹏 《太原科技》 2010年第3期57-58,共2页
研究了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去除煤矿矿井水中铁的方法,确定了混凝-超滤系统运行的最佳参数。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运行的混凝-超滤膜装置的组合工艺处理矿井水,铁的去除率高达99%,系统出水的其他各项指标也达到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微絮凝 超滤膜 高铁矿井水
下载PDF
自动投矾-微絮两级陶粒直接过滤净水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梁好 盛选军 +1 位作者 刘传胜 易路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7,共4页
采用自动投矾 -微絮两级陶粒直接过滤净水工艺 ,对增城中新低浊水源水进行试验。主要结论 :(1 )净水剂投加量增加 ,出水浊度减少。投加量为 3.8~ 6 .0 mg/ L〔以 Al2 (SO4 ) 3计〕时 ,出水浊度可降到很低 ,再增加投加量对浊度影响不大 ... 采用自动投矾 -微絮两级陶粒直接过滤净水工艺 ,对增城中新低浊水源水进行试验。主要结论 :(1 )净水剂投加量增加 ,出水浊度减少。投加量为 3.8~ 6 .0 mg/ L〔以 Al2 (SO4 ) 3计〕时 ,出水浊度可降到很低 ,再增加投加量对浊度影响不大 ,但会明显缩短制水周期 ;(2 )原水浊度越低 ,出水浊度越低。当原水浊度在 5 0 NTU以内 ,对出水浊度影响不大 ;(3)滤速越慢 ,出水浊度越低。滤速 30 m / h较适宜低浊水源水 ;(4 )水温对出水浊度影响不大。自动投矾 -微絮两级陶粒直接过滤工艺具有方便、实用、占地面积少并可节省净水剂用量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投矾 微絮凝 直接过滤 净水工艺 净水处理
下载PDF
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与无机混凝剂用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冬梅 金伟如 谭万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采用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质,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作主混凝剂或助凝剂,根据试验所得结果,讨论了无机混凝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的低温低浊水处理机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当水温t<4~5℃与浊度C0<... 采用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质,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作主混凝剂或助凝剂,根据试验所得结果,讨论了无机混凝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的低温低浊水处理机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当水温t<4~5℃与浊度C0<4NTU时,不宜单独采用无机混凝剂AS、PAC.而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作主絮凝剂或助凝剂,不仅能优化出水水质、延长滤程、提高产水量,且能显著降低药剂成本,减少污泥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 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 无机混凝剂 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 处理效果
下载PDF
微絮凝-砂滤保障再生水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17
作者 马天 《中国市政工程》 2023年第6期40-43,98,99,共6页
将微絮凝-砂滤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利用中试装置研究滤层厚度对砂滤池去除CODCr、TP、氨氮、SS的影响,并在昆山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絮凝-砂滤工艺的V形滤池中取样,研究滤层厚度对砂滤池去除总大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将微絮凝-砂滤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利用中试装置研究滤层厚度对砂滤池去除CODCr、TP、氨氮、SS的影响,并在昆山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絮凝-砂滤工艺的V形滤池中取样,研究滤层厚度对砂滤池去除总大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滤速度为5~9 m/h时,砂滤池对水中TP的截留主要发生在0~90 cm的滤层内,此时出水能够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微絮凝-砂滤工艺能有效保障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在絮凝反应和物理截留双重作用下,可将总大肠菌群数降低1~1.7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砂滤 滤层厚度 二级出水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定昌 邓志光 李国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5-38,共4页
介绍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措施及关键,并以某城市处理规模为30×104m3/d的水厂为例,进行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应用案例分析。该水厂以该市大(2)型水库水为水源,其水质具有低温、低浊、水体中胶粒电位高、微污染、处理... 介绍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措施及关键,并以某城市处理规模为30×104m3/d的水厂为例,进行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应用案例分析。该水厂以该市大(2)型水库水为水源,其水质具有低温、低浊、水体中胶粒电位高、微污染、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方案,介绍了相关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并针对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目前,该水厂已运行3年多,出厂水水质达标,其设计及运行可为类似水源地区的水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化处理 强化常规处理 强化混凝 高效沉淀 微絮凝过滤
原文传递
新型生物膜-微絮凝滤池与高密度沉淀-纤维转盘过滤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效能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柱武 杨龙斌 +4 位作者 李妍 裴炎炎 焦澄远 余海 侯立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63-2972,共10页
为进一步去除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氮、磷和悬浮污染物,对比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膜-微絮凝滤池与高密度沉淀-纤维转盘过滤联用工艺(以下简称组合工艺)的深度处理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膜-微絮凝过滤的出水TP质量浓度≤0.1 mg·L^... 为进一步去除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氮、磷和悬浮污染物,对比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膜-微絮凝滤池与高密度沉淀-纤维转盘过滤联用工艺(以下简称组合工艺)的深度处理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膜-微絮凝过滤的出水TP质量浓度≤0.1 mg·L^(−1)、PO^(3−)_(4)-P质量浓度≤0.05 mg·L^(−1)、SS质量浓度≤10 mg·L^(−1)、TN质量浓度≤2 mg·L^(−1)、NO^(−)_(3)-N质量浓度≤0.5 mg·L^(−1);出水水质对受纳水体的环境影响小,综合污染指数仅为0.731,远小于组合工艺的2.734。此外,新型生物膜-微絮凝滤池避免了频繁的反冲洗,降低了反冲洗能耗,水处理成本仅为0.207元·m^(−3),比组合工艺低0.039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膜-微絮凝滤池 高密度沉淀-纤维转盘过滤 污水厂尾水 对比实验
原文传递
微絮凝深床层过滤去除无机营养物及典型金属离子
20
作者 范荣桂 王会川 +1 位作者 邓岚 朱东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19-1824,共6页
在分析了微絮凝深床层过滤机理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以煤矸石燃后残渣为滤料的深床层对微污染矿井水中无机营养物及典型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矿井水中的NH3-N及COD的去除率仅有20%~40%;对可形成微絮凝体的磷的去除... 在分析了微絮凝深床层过滤机理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以煤矸石燃后残渣为滤料的深床层对微污染矿井水中无机营养物及典型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矿井水中的NH3-N及COD的去除率仅有20%~40%;对可形成微絮凝体的磷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对于矿井水中的铁、锰离子的去除率可达75%以上,而絮凝剂的适量加入,不会大幅增加出水中铝离子的含量;分析表明,煤矸石燃后残渣滤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截留作用;对溶解性NH3-N及COD的去除以吸附及生物作用,对铁、锰离子的去除则是以形成絮体沉淀为主,同时金属离子的水合作用、溶度积等对其去除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过滤 滤料 无机营养物 铁、锰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