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锦灿 方超 +3 位作者 郑榕辉 张玉生 王克坚 薄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255,共14页
水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为了评估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本研究在广泛查阅并分析微(纳米)塑料相关毒理学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 水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为了评估微(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本研究在广泛查阅并分析微(纳米)塑料相关毒理学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方法对其中5门10科11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理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对应的5%危害浓度(the 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of the species,HC5)和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s,PAF);计算了相应的急性生态效应阀值(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acute),并比较了各类水生生物对微(纳米)塑料的敏感性及其所受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目前已有数据中微(纳米)塑料对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的生态风险最大,对朱氏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i)的生态风险最小;基于Reweibull模型对水生生物数据所推导的PNECacute为0.185μg·L^-1,约为当前微(纳米)塑料在水体环境中浓度的30%。利用SSD来预测微(纳米)塑料不同暴露浓度下对水生生物的PAF,发现当微(纳米)塑料暴露浓度小于10μg·L^-1时,水生生物所受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当暴露浓度达到1000μg·L^-1时,将有26%的物种受到微(纳米)塑料的危害。此外,利用Rurrlioz软件估算了世界典型淡水与海水水域表层水体中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PAF值,发现其PAF预测值都为0;将各水域微塑料浓度与急性生态效应阀值PNECacute比较后发现,除太湖外,其他水体环境中微塑料浓度都低于PNECacute,说明如果只考虑微塑料本身的影响,目前世界典型水域表层水中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程度大部分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水生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Steam disinfection enhances bioaccessibility of metallic nanoparticles in nano-enabled silicone-rubber baby bottle teats,pacifiers,and teethers 被引量:1
2
作者 Yu Su BinWang +4 位作者 Xin Tong Shuchuan Peng Sijin Liu Baoshan Xing Rong J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Nano-enabled silicone-rubber articles for feeding or chewing could be a source of metallic nanoparticles(NPs)directly exposed to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However,the impact of steam disinfection on release of NPs an... Nano-enabled silicone-rubber articles for feeding or chewing could be a source of metallic nanoparticles(NPs)directly exposed to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However,the impact of steam disinfection on release of NPs and the related potential risks to children's health are unknown.Here,we investigated contents and form of Ag and Zn in 57 nano-enabled silicone-rubber baby bottle teats,pacifiers,and teethers of seven countries and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steam disinfection on in vitro bioaccessibility(IVBA)of Ag and Zn in the articles.Nearly 89%articles had a mixture of Ag-and Zn-containing NPs and the teethers had relatively high Ag and Zn contents(up to 501 and 254μg/g,respectively).Steam disinfection caused rubber decomposition into micro(nano)plastics(0.54-15.7μm)and NP release from the interior of bulk rubber and micro-sized plastics,thus enhancing the IVBA of Ag and Zn by up to 5.5 times.The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for NP release by steam disinfection.Though oral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suggested low health concerns on individual metal release,our study points out the ne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child co-exposure to metallic NPs and micro(nano)pla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e rubber Metallic nanoparticles micro(nano)plastics BIOACCESSIBILITY Children's health
原文传递
种养循环系统中典型有害物质对动物的危害研究进展
3
作者 常潇 韩宇杰 +1 位作者 尚丽元 钟荣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81-4093,共13页
种养循环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系统要素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纳米塑料以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等有害物质在这一系统中的累积和迁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对... 种养循环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系统要素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纳米塑料以及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等有害物质在这一系统中的累积和迁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对生物体的危害效应日益引起关注。众多研究揭示,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当前种养循环系统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典型有害物质对动物生理代谢及健康的危害,旨在为开展种养循环系统中有害物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系统 农药残留 重金属 微/纳米塑料 抗生素及抗性基因 生物危害性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娇 陈大岭 +2 位作者 陈玉立 吴恩荣 卢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塑料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塑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不断地释放至环境中。在多种环境过程的作用下,塑料会发生降解、转化,形成微米甚至纳米塑料。近年来,微纳米塑料作为新污染物,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安全构成了潜在... 塑料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塑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不断地释放至环境中。在多种环境过程的作用下,塑料会发生降解、转化,形成微米甚至纳米塑料。近年来,微纳米塑料作为新污染物,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引发的健康风险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微纳米塑料能够经过多个途径进入人体,并对不同器官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因此,笔者将重点提供关于微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这一新兴主题的文献概述,系统阐述微纳米塑料对人体肠道、肝脏、肺部以及生殖系统方面的毒性效应以及其分子水平上的致毒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纳米塑料的理化性质对其毒性效应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未来微纳米塑料人体健康风险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Ps 人体健康 综合毒性 健康风险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生物体内微/纳米塑料的定量分析方法
5
作者 沈佳琦 张智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7-1187,共11页
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可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以及医疗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为研究其进入生物体后的转运、蓄积及清除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可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以及医疗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为研究其进入生物体后的转运、蓄积及清除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特异性的生物介质中微纳米塑料定量分析方法。然而,由于微纳米塑料组成元素与生物体相近,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准确定量生物体内微纳米塑料方面遇到挑战。目前发展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微纳米塑料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另一类针对微纳米塑料内部或表面标记的荧光基团、放射性同位素或掺杂的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包括荧光分析、核探测技术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等。对这些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了较,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体 微纳米塑料 定量方法 新型污染物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纳塑料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家铭 丁钰祥 +2 位作者 李卿 陈汉清 吴申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8-1196,共9页
塑料由于其重量轻、可塑性强、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降解产生的微/纳塑料(Micro/Nano-Plastics,MNPs)颗粒也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为此,发展高效且可靠的MNPs检测技术迫... 塑料由于其重量轻、可塑性强、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降解产生的微/纳塑料(Micro/Nano-Plastics,MNPs)颗粒也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为此,发展高效且可靠的MNPs检测技术迫在眉睫,拉曼光谱技术在MNPs检测方面具有良好潜力。通过对拉曼光谱技术在MNPs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RS)是一种通过检测样品中分子振动并直接观察其振动的空间分布以确定待测样品化学结构、物相、结晶度和分子相互作用等信息的技术。随着诸如SERS、TERS、SHINERS和CARS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拉曼光谱技术与显微镜等辅助技术或算法的结合,以拉曼散射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使MNPs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并在生态环境、人生活环境和生物样品MNPs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微/纳塑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 生物样品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污染防控面临的挑战
7
作者 陈鸣 金辉 +2 位作者 陈璿 马溢轩 黄娟 《环境科技》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微(纳米)塑料因其可在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危害生态环境,且在环境中难降解的特性已成为一种新污染物。根据国内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分布、来源和生态毒性效应的相关研究发现,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 微(纳米)塑料因其可在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危害生态环境,且在环境中难降解的特性已成为一种新污染物。根据国内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分布、来源和生态毒性效应的相关研究发现,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繁杂,直接来源主要包括个人护理品、工农业制备、各类垃圾不当处置等;间接来源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地表径流、原始塑料的风化降解等。微(纳米)塑料的生态毒性组成复杂,除其本身对于生物体的生化胁迫外,还易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交互效应。因此,研究治理地表水环境微(纳米)塑料污染已刻不容缓,本文可为地表水环境中微(纳米)塑料污染防控和生态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微(纳米)塑料 环境分布 污染防控
下载PDF
纳微米塑料的聚合铝铁强化混凝去除及铝残余特征
8
作者 汪绮萱 田晨浩 冯成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9-267,I0006,共10页
微纳塑料作为一种典型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效应.混凝作为胶体和悬浮颗粒物去除的关键技术,主流铝铁絮凝剂对于微纳米塑料的去除效率相对较低,症结是对相关机制仍不明晰.为此,本研究通过预水解制备多种聚合... 微纳塑料作为一种典型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效应.混凝作为胶体和悬浮颗粒物去除的关键技术,主流铝铁絮凝剂对于微纳米塑料的去除效率相对较低,症结是对相关机制仍不明晰.为此,本研究通过预水解制备多种聚合铝铁絮凝剂,研究铁含量和预水解过程对微纳塑料去除效果的影响,解析微纳塑料絮体形成机制和混凝机理.结果表明,絮凝剂铁含量的增加对微米塑料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但对纳米塑料的去除有抑制作用.铝铁物质的量的比为9∶4的聚合絮凝剂对微纳塑料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微米塑料的去除以网捕卷扫为主,而纳米塑料的去除以电中和为主.预水解过程可以增强双金属絮凝剂对纳米塑料的吸附电中和能力,同时有效抑制铝残留.本研究从絮凝剂优化角度解析了微纳塑料的混凝去除机制,可为强化混凝高效去除微纳塑料同时控制铝残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聚合铝铁絮凝剂 去除机制 铝残留
原文传递
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的相互作用及对鱼类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晨 宋杰 +2 位作者 闫瑾 王慧利 钱秋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73,共18页
中国是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由于过度使用和废水处理设施的限制,大量的抗生素和微(纳米)塑料进入水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微(纳米)塑料可以作为载体通过多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吸附抗生素并将其转移到... 中国是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由于过度使用和废水处理设施的限制,大量的抗生素和微(纳米)塑料进入水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微(纳米)塑料可以作为载体通过多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吸附抗生素并将其转移到生物体内,对水生生物的肠道、肝脏、神经和生殖系统等造成损伤,并且通过食物链富集和转移,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鱼类的危害,对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的联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的环境风险研究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抗生素 联合暴露 相互作用 毒性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介导下多环芳烃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沙沙 杨越 吴静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微(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污染物,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疏水性,可与多环芳烃(PAHs)发生相互作用,改变PAHs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总结了微(纳)米塑料对PAHs的吸附-解吸行为及作用机制,阐述了微(纳)米塑料介导下PAHs的... 微(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污染物,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疏水性,可与多环芳烃(PAHs)发生相互作用,改变PAHs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总结了微(纳)米塑料对PAHs的吸附-解吸行为及作用机制,阐述了微(纳)米塑料介导下PAHs的生态毒性效应,两者可能产生的毒性包括协同、拮抗或无明显影响作用,这与PAHs的性质、微(纳)米塑料的种类和粒径大小等有关.概括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微(纳)米塑料对PAHs毒性作用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多环芳烃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雪松 许晴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3-99,共7页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在自然条件下,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以进一步被降解为纳米级别(纳米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粒径较小,很容易随着食物链富集,从而进入生物体内,甚至存在于人体内.微(纳米)塑...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在自然条件下,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以进一步被降解为纳米级别(纳米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粒径较小,很容易随着食物链富集,从而进入生物体内,甚至存在于人体内.微(纳米)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以及进入淡水生物体内或进一步进入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微(纳米)塑料 淡水生物 来源 毒性效应
下载PDF
食品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洁 蔡小芳 +2 位作者 袁航 王文娟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86-295,共10页
近年来,微(纳米)塑料成为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兴环境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及其附着的有害物质可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从而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已在多种食品中检出微(纳米)塑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近... 近年来,微(纳米)塑料成为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兴环境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及其附着的有害物质可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从而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已在多种食品中检出微(纳米)塑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食品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现状和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微(纳米)塑料对人源细胞的毒性及其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转运吸收等方面论述了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而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食品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食品 污染 分析 危害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对海洋渔业水域中重要饵料藻类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13
作者 章敏 薄军 +4 位作者 郑榕辉 高富龙 洪幅坤 陈锦灿 方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7-300,共14页
微(纳米)塑料(micro(nano)plastics,MNPs)污染已成为水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于有“海洋牧场”之称的海洋渔业水域,由于陆源性塑料垃圾排放、塑料渔具的大量使用以及海上航运等原因,MNPs污染日益严重。饵料藻类作为渔业水域中重要... 微(纳米)塑料(micro(nano)plastics,MNPs)污染已成为水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于有“海洋牧场”之称的海洋渔业水域,由于陆源性塑料垃圾排放、塑料渔具的大量使用以及海上航运等原因,MNPs污染日益严重。饵料藻类作为渔业水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污染物在水生食物链中传递的起点,并且响应污染物的毒性效应较为敏感。上述特征使饵料藻类成为开展渔业水域中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的理想生物。为评估MNPs对渔业水域中重要饵料藻类的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了其中4门9科12种常见饵料藻类的毒理学研究数据。进一步利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计算MNPs对上述饵料藻类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50),并运用Rurrlioz软件绘制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曲线。通过SSD曲线预测了不同环境浓度MNPs对饵料藻类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s,PAF),继而对全球13处渔业水域MN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墨西哥湾MNPs的PAF值超过50%;另有7处渔业水域MNPs的PAF值介于5%和20%之间。基于上述结果并考虑到当前海洋塑料垃圾数量有可能被低估,本研究认为未来需要加强对渔业水域中MNPs生态风险的关注。同时,本研究还揭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渔业水域中MNPs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饵料藻类 生态风险评估 渔业水域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污染现状、分析方法、毒性评价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瑾 李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0,共13页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是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微/纳米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很容易被直接吸入、经口食入或皮肤浸入至体内,造成毒害作用,危害健康.本文主要总结了环境中微/纳...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是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微/纳米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很容易被直接吸入、经口食入或皮肤浸入至体内,造成毒害作用,危害健康.本文主要总结了环境中微/纳米塑料在水、大气、土壤和食品中的污染现状,阐述了其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探讨了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微/纳米塑料的毒性效应和健康危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污染现状 分析方法 毒性评价 健康效应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飞 张超楠 +2 位作者 张焕民 张轶 朱俊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微纳米塑料(MN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MNPs因其数量多、粒径小,极易被鱼类误食对鱼体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阐述了鱼类对MNPs的摄食、富集和转运规律,分析了不同粒径的MNPs对... 微纳米塑料(MN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MNPs因其数量多、粒径小,极易被鱼类误食对鱼体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阐述了鱼类对MNPs的摄食、富集和转运规律,分析了不同粒径的MNPs对鱼类造成的不同危害,其次重点评述了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介绍了MNPs和其他污染物对鱼类的毒性效应,最后展望了MNPs对鱼类的研究趋势。研究MNPs对鱼类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有利于增进对MNPs的生态毒性的认识,为经济鱼类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鱼类 毒性效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对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翁丹 黄舒娴 张丹阳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由于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大量微纳米塑料颗粒被释放到环境中,其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大量研究报道了微纳米塑料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的检出情况以及对不同组织器官的潜在危害,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微塑料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微... 由于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大量微纳米塑料颗粒被释放到环境中,其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大量研究报道了微纳米塑料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的检出情况以及对不同组织器官的潜在危害,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微塑料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微纳米塑料进入人体的暴露途径,从不同层面综述了微纳米塑料对动物代谢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代谢 暴露途径 代谢综合征:代谢干扰
下载PDF
农田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美 刘金铜 +1 位作者 付同刚 高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237,共15页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次引入累积生态效应概念,总结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甚至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工作,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不断增加,受耕作、老化与降解等因素的影响残留地膜的大小、形状和状态不断改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也不断变化;残留地膜老化与降解过程会加重其累积生态效应,残留地膜类型不同、老化程度与降解过程不同产生累积生态效应的程度也不同;随着生物降解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多样化增加,而残留生物降解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普通残留地膜;残留地膜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总之,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研究多以短期的、静态的效应研究为主,对长期系统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展长期性、时空动态性的系统研究,并深化地膜残留累积生态效应机理与管控技术的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残留地膜 累积生态效应 潜在风险 农田土壤污染
下载PDF
环境中微/纳塑料的定量追踪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何晓杰 李菊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5-1143,共9页
微/纳塑料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国际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复杂环境介质中实现对微/纳塑料的精确量化分析对全面认识微/纳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富集与环境持留等行为和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鉴于此,该文... 微/纳塑料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国际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复杂环境介质中实现对微/纳塑料的精确量化分析对全面认识微/纳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富集与环境持留等行为和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鉴于此,该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复杂环境介质中微/纳塑料的定量追踪检测技术,包括金属探针标记法、荧光标记法及同位素标记法,同时从光谱法和质谱法的角度归纳了环境中微/纳塑料的仪器检测与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目前环境中微/纳塑料定量追踪检测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相关分析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建立微/纳塑料的标准检测方法和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分析检测 追踪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在微/纳米塑料分析检测中的新应用
19
作者 兰如意 李政翰 +3 位作者 陈志军 张晴 刘卓苗 孙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6-1136,共11页
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纳米塑料因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而备受关注,精准识别并鉴定复杂介质及生物体中的微/纳米塑料(以纳米塑料为主)已成为该领域深入发展的瓶颈。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前沿分析技术,能够对微/纳米颗... 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纳米塑料因其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而备受关注,精准识别并鉴定复杂介质及生物体中的微/纳米塑料(以纳米塑料为主)已成为该领域深入发展的瓶颈。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前沿分析技术,能够对微/纳米颗粒、生物大分子等进行非破坏性、多组分检测,提供目标样品的空间信息和光谱特征,实现精确识别和定量分析。由于该技术在生物体无标记原位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近年来在微/纳米塑料分析检测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总结了该技术在生态环境、生物医学等不同科学领域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重点分析了该技术在微/纳米塑料分析检测中的优势,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不同环境介质(如,水、大气)和生物体中微/纳米塑料检测的应用。最后,对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未来的功能开发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及展望,为建立并完善微/纳米塑料的精准识别与鉴定方法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显微成像 微/纳米塑料 无标记成像 光谱分析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微/纳塑料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艳 吴欣宜 +7 位作者 王全龙 巩一潮 黎刚 阴永光 裴志国 宋茂勇 谭志强 张庆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6,共10页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析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多数分析方法在提供环境样本中微/纳塑料的定性定量信息方面存在成本高、准确性差、时间效率低等问题,而具有无损、高效、操作方便等优点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不足。但采集的微/纳塑料光谱信号可能会受到环境样本中复杂成分的背景噪声干扰,亟需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机器学习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分析能力,准确性高、应用性广,适用于复杂光谱数据的分类和解析,将机器学习与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微/纳塑料分析的可靠方法。首先对常用的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进行综述,然后系统性地讨论了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生态毒理效应等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有望为环境中微/纳塑料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光谱分析技术 机器学习 环境赋存特征 环境行为和效应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