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三甲基胆蒽诱发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葛淑芬 盐田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9-321,共3页
应用20—三甲基胆蒽进行小鼠颌下腺肿瘤的诱发实验。实验动物20只,其中有5只在给药第10周后陆续发生肿瘤,观察时间为3.5个月。诱发的肿瘤光镜下由大小不等、分化不良的细胞构成,间质成份缺乏。电子显微镜下未见到上皮肿瘤... 应用20—三甲基胆蒽进行小鼠颌下腺肿瘤的诱发实验。实验动物20只,其中有5只在给药第10周后陆续发生肿瘤,观察时间为3.5个月。诱发的肿瘤光镜下由大小不等、分化不良的细胞构成,间质成份缺乏。电子显微镜下未见到上皮肿瘤细胞结合装置的桥粒连接,提示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为纤维肉瘤。该实验为深入研究口腔颌面部纤维肉瘤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胆蒽 纤维肉瘤 颌下腺 口腔凳面部肿瘤
下载PDF
颌下腺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长路 刘学军 +4 位作者 曹选平 张云汉 郝志芳 张红新 赵庆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60-62,共3页
为了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采用化学致癌物———三甲基胆蒽对46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产生肿瘤34例,其中鳞状细胞癌4例,平滑肌... 为了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采用化学致癌物———三甲基胆蒽对46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产生肿瘤34例,其中鳞状细胞癌4例,平滑肌肉瘤30例。提示:三甲基胆蒽可诱发大鼠颌下腺产生肿瘤,并以肉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胆蒽 颌下腺肿瘤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恶性转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业增 唐秋灵 +4 位作者 陈秋蓉 赖秀蓝 邱晓燕 郑泽鑫 李伟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320-3325,共6页
背景:根据体外培养的成体干细胞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肿瘤干细胞理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异,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因此,建立健全的体外安全性检测程序,将在干细胞临床应用上起积极推动作用。目的:探... 背景:根据体外培养的成体干细胞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肿瘤干细胞理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异,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因此,建立健全的体外安全性检测程序,将在干细胞临床应用上起积极推动作用。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致瘤性机制及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利用3-甲基胆蒽促使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通过形态学观察,裸鼠成瘤实验进行验证,成瘤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原代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3-甲基胆蒽处理后形成恶性转化细胞,呈恶性生长,细胞核型呈非整数倍体改变,注入裸鼠体内后能形成恶性肿物;(2)经荧光定量PCR检测,恶性转化后肿瘤细胞(实验组)相比二甲基亚砜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3)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包括形态学变化及表观遗传学层面改变,DNA甲基化转移酶可作为预防干细胞移植后成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甲基胆蒽 细胞转化 肿瘤 DNA甲基化 组织工程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转化 DNA甲基化转移酶
下载PDF
鳞癌相关抗原在诱发性肺鳞癌癌变过程中动态监测的研究
4
作者 杨飞 陈德基 +6 位作者 喻伦银 刘铭球 邹祖玉 夏东 凌长明 江曼 胡雪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过程中血清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15 3(CA15 3)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 (MCA)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别于灌注后第 2 ...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过程中血清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15 3(CA15 3)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 (MCA)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别于灌注后第 2 0天、4 0天、50天、60天、70天、80天分批处死动物并取血清。从经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各阶段的动物模型组中各选取 3~ 7例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试验技术 (MEIA)测定血清中SCCAg、CEA、CA15 3的水平。结果 在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阶段 ,三种标志物均无改变 ;但在早期浸润癌阶段 ,SCCAg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CEA、CA15 3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清SCCAg在肺鳞癌早期即升高 ,表明SCCAg是肺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肺肿瘤 鳞癌相关抗原 癌胚抗原
下载PDF
3-甲基胆蒽对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的诱导作用
5
作者 王堃 仲来福 +2 位作者 SHINDOH Hideto-shi INOUE Tomoa-ki HORII Ikuo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研究 3 甲基胆蒽 (3 methylcholanthrene,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 ,并探讨其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原位 2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 ,并用不... 目的 研究 3 甲基胆蒽 (3 methylcholanthrene,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 ,并探讨其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原位 2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 ,并用不同剂量的 3 MC诱导肝细胞 2 4h或 48h。乙氧基试卤灵 (ethoxyresorufin,EOR)为CYP 1A酶活力探针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试卤灵 (resorufin,RSF)浓度。结果 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 3 MC诱导组的RSF均可被检测 ,与对照细胞相比 ,除 0 0 0 5μmol L的 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EROD无显著诱导作用外 ,其余剂量 (0 0 5 ,0 5 ,5μmol L)的 3 MC均明显诱导酶活力 ,酶活力分别被上调至对照组的 5 0 8,2 3 3 ,33 6倍 (P <0 0 1 ) ,3 MC的诱导作用在 2 4h达最强 ,而其在 48h的诱导作用与 2 4h相似。3 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3 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CY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胆蒽 大鼠 细胞色素P4501A 诱导作用 原代培养肝细胞 高效液相色谱法 剂量依赖性
下载PDF
实验性肺癌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粟多顺 杨勤 +1 位作者 谢汝佳 杨国雄 《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建立肺癌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蛋白激酶C(PKC)α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在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致癌物碘油溶液诱发大白鼠肺癌的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KCα在肿瘤组织、... [目的]建立肺癌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蛋白激酶C(PKC)α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在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致癌物碘油溶液诱发大白鼠肺癌的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KCα在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结果]诱发的肺部肿瘤均为肺鳞癌,诱癌率达77.8%;肺鳞癌组织中PKCα表达明显增高,在诱癌组对侧肺组织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分别为(24.08±2.93)%,(5.00±2.10)%,(1.96±0.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KCα的异常高表达提示致癌剂可能通过活化PKCα介导的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而参与了肺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蛋白激酶C 大鼠 甲基胆蒽
下载PDF
超氧物歧化酶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对诱发性大鼠肺鳞癌癌变过程中作用的探讨
7
作者 刘铭球 喻伦银 +7 位作者 朱润庆 邹祖玉 郭广松 夏东 王敏 陈道平 刘晓翌 吴天鹏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应用超氧物歧化酶(SOD)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分别在甲基胆蒽(MCA)碘油诱发 Wistar 大鼠肺鳞癌的过程中应用,以探索 SOD,DDC 与发癌之间的关系。发现 DDC组14只大鼠,在35d 诱癌过程中,出现2例肺鳞癌.2例支气管上皮呈不典... 应用超氧物歧化酶(SOD)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分别在甲基胆蒽(MCA)碘油诱发 Wistar 大鼠肺鳞癌的过程中应用,以探索 SOD,DDC 与发癌之间的关系。发现 DDC组14只大鼠,在35d 诱癌过程中,出现2例肺鳞癌.2例支气管上皮呈不典型增生,而正常对照组11只仅出现1例不典型增生。SOD 组14只大鼠中未出现肺癌及不典型增生。结果表明,DDC 与化学致癌物质 MCA 诱癌有协同作用,并使诱发性肺癌提前发生.SOD 可能有抑制肺癌发生的作用。最后还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胆蒽 肺肿瘤 超氧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建立大鼠周边型肺鳞癌模型的方法和体会
8
作者 王登顺 仇玉福 史景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13-315,共3页
本文用甲基胆蒽(MCA)十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化油溶液诱发100只Wistar大鼠周边型肺鳞癌。方法上主要是利用气管插管给药后,再灌以0.2ml空气,将致癌剂送至深部气道。系列活杀动物观察结果表明,致癌剂引起的末梢肺组织病变在经历了上皮... 本文用甲基胆蒽(MCA)十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化油溶液诱发100只Wistar大鼠周边型肺鳞癌。方法上主要是利用气管插管给药后,再灌以0.2ml空气,将致癌剂送至深部气道。系列活杀动物观察结果表明,致癌剂引起的末梢肺组织病变在经历了上皮的立方化、复层化后,发展为浸润性鳞癌。电镜观察结果示这类鳞癌可能起自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文中还就本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动物模型 实验肿瘤
下载PDF
肿瘤发生受免疫监视么?
9
作者 张香月 李志广 秦志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93-1099,共7页
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胸腺来源的T淋巴细胞是否能够识别并特异地清除体内随机出现的恶变细胞,对肿瘤的发生行使“免疫监视”,长期以来一直是免疫学界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敲除小鼠的问世,人们发... 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胸腺来源的T淋巴细胞是否能够识别并特异地清除体内随机出现的恶变细胞,对肿瘤的发生行使“免疫监视”,长期以来一直是免疫学界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敲除小鼠的问世,人们发现T淋巴细胞及其产物γ-干扰素等的缺陷可以导致机体对化学致癌物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MCA)的敏感性增强.这使一度受到冷漠的肿瘤免疫监视理论再度“复兴”,并孕育出肿瘤的“免疫编辑”假说.然而,亦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在甲基胆蒽致癌过程中,机体反应的靶子很可能是异物甲基胆蒽而不是肿瘤细胞,要证明肿瘤免疫监视理论,尚缺乏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监视 甲基胆蒽
下载PDF
鳞癌相关抗原在诱发性肺鳞癌癌变过程中动态监测的研究
10
作者 胡雪峰 杨飞 +4 位作者 陈德基 夏东 邹祖玉 江曼 凌长明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发展过程中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 (CA15 3)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有意义的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别于灌注后第 2 0...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发展过程中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 (CA15 3)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有意义的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别于灌注后第 2 0d、40d、5 0d、6 0d、70d、80d分批处死动物并取血清。从经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各阶段的动物模型组中各选取 3~ 7例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试验技术 (MEIA)测定血清中SCCAg、CEA、CA15 3的水平。结果 :在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阶段 ,3种标志物均无改变 ;但在早期浸润癌阶段 ,SCCAg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CEA、CA15 3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清SCCAg在肺鳞癌早期即升高 ,表明SCCAg是肺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肺肿瘤 甲基胆蒽 监测
原文传递
鳞癌相关抗原、癌胚抗原及糖链抗原15-3在诱发性肺鳞癌癌变过程中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飞 喻伦银 +6 位作者 刘铭球 陈德基 夏东 邹祖玉 江曼 胡雪峰 凌长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发展过程中血清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 15 3(CA15 3 )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有意义的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MCA)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发展过程中血清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 15 3(CA15 3 )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有意义的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MCA)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别于灌注后第 2 0、40、5 0、60、70、80天分批处死动物并采取血清。从经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各阶段的动物模型组中各选取 3~ 7例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试验技术 (MEIA)测定血清中SCCAg、CEA、CA15 3的水平。结果 在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阶段 ,三种标志物均无改变 ;但在早期浸润癌阶段 ,血清SCCAg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CEA、CA15 3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清SCCAg在肺鳞癌早期即升高 ,表明SCCAg是肺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抗原 肺磷癌 甲基胆蒽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
下载PDF
肺肿瘤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与组织类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玫 成志强 +1 位作者 单军 陈灼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肺肿瘤多阶段进展中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与组织类型间的关系 ,为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乙酰胆蒽诱导小鼠得到不同组织学类型肺部病变 2 92个 ,其中良性 (增生性病变、肺泡细胞腺瘤、乳头状腺瘤 )病变 2 37个 ... 目的 探讨肺肿瘤多阶段进展中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与组织类型间的关系 ,为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乙酰胆蒽诱导小鼠得到不同组织学类型肺部病变 2 92个 ,其中良性 (增生性病变、肺泡细胞腺瘤、乳头状腺瘤 )病变 2 37个 ,恶性病变 (乳头状腺癌 ) 5 5个。检测Maclurapomiferaagglutinin(MPA)、花生凝集素 (Arachishypogeaagglutinin ,PNA)、蓖麻凝集素 (Ricinuscommunisagglutinin ,RCA)和麦胚凝集素 (wheatgermagglutinin ,WGA)辣根过氧化物酶凝集素与正常呼吸道上皮及各型病变的亲和性。 结果 增生性病变、肺泡细胞腺瘤与 4种凝集素均保持高度亲和性 ,乳头状病变尤其是乳头状腺癌细胞则基本失去了对MPA、PNA和RCA的亲和性 ,仅保留与WGA的结合力。在良、恶性病变的比较中 ,MPA、PNA和RCA的亲和性均有显著性差异 (χ2 =46.89,P <0 .0 1;χ2 =36.77,P <0 .0 1;χ2 =5 2 .87,P <0 .0 1) ,WGA与良、恶性病变均有较强的亲和性 (χ2 =0 .0 9,P >0 .0 5 )。结论 由于不同类型肺部病变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残基的差异 ,良、恶性病变与MPA、PNA和RCA的亲和性明显不同。检测细胞与不同凝集素的亲和反应 ,有助于肺部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膜 糖复合物 乙酰胆蒽 凝集素 小鼠
下载PDF
大鼠肺癌前病变及其γ-谷氨酰转肽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锐 罗贤懋 +3 位作者 丁濂 魏慧娟 冯益民 邢英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3-346,T021,共5页
用3-甲基胆蒽(3-MC)诱发大鼠肺癌前病变,并观察癌变过程中γ-谷氨酰转肽酸(GGT)的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支气管内1次灌注3-MC(3mg/100g体重)30d后,大鼠小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样增生与腺癌及鳞癌的发生率分别为88.2%、70.6%及17.7%,... 用3-甲基胆蒽(3-MC)诱发大鼠肺癌前病变,并观察癌变过程中γ-谷氨酰转肽酸(GGT)的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支气管内1次灌注3-MC(3mg/100g体重)30d后,大鼠小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样增生与腺癌及鳞癌的发生率分别为88.2%、70.6%及17.7%,60d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3.5%及38.9%,且上述病变均呈GGT染色阳性反应,提示GGT可作为肺癌前病变的标志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 转肽酶 癌前病变 肺肿瘤
下载PDF
3-甲基胆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选平 刘学军 +3 位作者 何巍 刘学杰 郝志芳 赵庆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30,I008,共4页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化学致癌物3-甲基胆蒽对40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肿瘤32例,其中鳞癌4例,平滑肌肉瘤2...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化学致癌物3-甲基胆蒽对40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肿瘤32例,其中鳞癌4例,平滑肌肉瘤28例。并对所诱发的两种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探讨了3-甲基胆蒽对大鼠颌下腺的致癌作用及所诱发肿瘤的组织起源。结论:3-甲基胆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肿瘤能成功地建立颌下腺肿瘤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胆蒽 大鼠 颌下腺肿瘤 化学诱癌
下载PDF
多环芳烃受体介导3甲基胆蒽诱导小鼠肝脏免疫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远祥 李斌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癌物质,而关于PAHs暴露引起的免疫毒性的机制还尚未明确.将ICR小鼠暴露于不同体重剂量的3-甲基胆蒽(3-MC)1,3,7d后肝脏中芳烃受体(AhR)相关调节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部分癌症相关基因和炎症相关基因...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癌物质,而关于PAHs暴露引起的免疫毒性的机制还尚未明确.将ICR小鼠暴露于不同体重剂量的3-甲基胆蒽(3-MC)1,3,7d后肝脏中芳烃受体(AhR)相关调节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部分癌症相关基因和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此外,为了分析AhR对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在3-MC暴露的同时皮下注射AhR抑制剂CH223191,发现1,3,7d后AhR相关调节基因和肿瘤蛋白P53基因的mRNA水平与单独的3-MC暴露相比出现明显下调,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也受到显著的抑制.结果表明:PAHs暴露能够诱导小鼠肝脏的免疫毒性,同时一些免疫因子的表达与AhR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3-甲基胆蒽 CH223191 炎症反应 小鼠
下载PDF
3-甲基胆蒽对斑马鱼组织病理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蓉 聂芳红 +3 位作者 孔庆波 谢英明 林红英 陈进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分别用25、50、100、200和400μg/L的3-甲基胆蒽(3-MC)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各染毒组和对照组活鱼的肝、鳃、心、肠和肾,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3-MC能导致肝细胞变性,胞浆内出现脂肪滴,严重时肝... 分别用25、50、100、200和400μg/L的3-甲基胆蒽(3-MC)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各染毒组和对照组活鱼的肝、鳃、心、肠和肾,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3-MC能导致肝细胞变性,胞浆内出现脂肪滴,严重时肝细胞坏死解体,界限模糊;心肌细胞萎缩坏死;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不整齐,有的脱落;鳃丝结构异常,鳃小片表面粗糙,上皮细胞不完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界限不清,管腔内均质红染。供试斑马鱼的病理组织变化与3-MC的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胆蒽 毒性 病理组织学 斑马鱼
下载PDF
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1A1人肝癌细胞系的建立
17
作者 庞莉萍 崔景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方法:通过将人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表达质粒转染到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经G418抗性筛选得到稳定的克隆并扩大培养成系,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的表达...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方法:通过将人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表达质粒转染到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经G418抗性筛选得到稳定的克隆并扩大培养成系,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试验鉴定CYP1A1的多环芳烃类底物二甲基苯并蒽(DMBA)对Bel-7402/1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双核微核实验对Bel-7402/1A1细胞进行了遗传毒理的短期实验。结果:转染后筛选得到的Bel-7402抗性克隆,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有较高的CYP1A1蛋白表达。细胞暴露于DMBA时,Bel-7402/1A1与Bel-7402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双核微核试验表明Bel-7402/1A1细胞的微核率随DMBA浓度增高而显著增加,Bel-7402无明显变化。连续传代后仍有CYP1A1标志酶EROD的较高表达,该酶活性能被CYP1A1抑制剂α-萘黄酮抑制。结论:建立了一个新的稳定表达CYP1A1的1个肝癌细胞系(Bel-7402/CYP1A1),可代谢多环芳烃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该细胞系可用来筛选能被CYP1A1代谢的化合物,或能抑制CYP1A1活性的化合物,并可用来研究CYP1A1的催化性质及被CYP1A1代谢的化合物的毒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lA1 BEL-7402 稳定转染 3-甲基胆蒽 二甲基苯并蒽
下载PDF
山葵对肺癌组织hnRNP A_2/B_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陶然 李为民 陈文彬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7-109,115,16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癌模型,研究山葵提取液对肺癌早期分子标志物hnRNP A2/B1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山葵抗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肺癌模型组(对照组)和山葵治疗组(实验组)。按1mL碘油内含3-甲基胆蒽(MCA)50m...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癌模型,研究山葵提取液对肺癌早期分子标志物hnRNP A2/B1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山葵抗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肺癌模型组(对照组)和山葵治疗组(实验组)。按1mL碘油内含3-甲基胆蒽(MCA)50mg配制致癌质碘油。每只大鼠均用MCA碘油溶液0.1mL在左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诱癌。实验组于诱癌前1周开始胃饲山葵提取液至动物被处死,对照组于同一时间胃饲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第30、60及90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6只。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肺癌组织hnRNP A2/B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山葵提取液能降低肺癌组织hnRNP A2/B1的蛋白表达,在第30、60及90d的抑制率分别为51.0%、51.0%和45.1%。山葵提取液同时降低了hnRNP A2/B1 mRNA的表达,在第60和90d的抑制率分别为79.5%和58.0%。结论山葵提取液能降低肺癌早期分子标志物hnRNP A2/B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葵 大鼠 3-甲基胆葸 肺癌 HNRNP A2/B1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of rat brain and testis under the stress of phenobarbitol and β-methylcholanthrene
19
作者 THYAGARAJU K HEMAVATHI B +2 位作者 VASUNDHARA K RAO A.D DEVI K.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59-769,共11页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GST) in brain and testis after exposure of rat to phenobarbitol (PB) and β-methylcholanthrene (MC).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GST) in brain and testis after exposure of rat to phenobarbitol (PB) and β-methylcholanthrene (MC).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a family of multifunctional proteins are involved in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in detoxication of electrophilic xenobiotics by catalyzing reactions such as conjugation, isomerization, reduction and thiolysis. On purification, the yield of GST proteins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as 39% in testis and 32% in brain. The affinity purified testis GSTs were resolved by chromatofocusing into six anionic and four cationic isozymes, and in brain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were resolved into four anionic and three cationic isozymes,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isozymes with Yc, Yb, Yβ and Yδ in both of them. In testis and brain, these isozymes at identical pI values showed variable functions with a battery of substrates and the cationic isozymes of brain and testis showed identical properties in CHP (cumene hydroperoxide) at pH values of above 7.0. Substrate specificity studies and immunoblot analysis of testis and brain proteins revealed that they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detoxication of phenobarbitol or β-methylcholanthrene. Expression of the isozymes in testis and brain on exposure to PB and MC indicated elevated subunit variation. In both testis and brain, Yδ of π class was expressed on PB treatment and Yc of α class and Yβ of μ class was expressed in MC treated testis and only Yc wa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MC treated brain. Thus these subunits expression is considered as markers for carcinogenesis and specific to chemical toxicity under phenobarbitol and β-methylcholanthren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TESTIS BRAIN Phenobarbitol β-methylcholanthrene
下载PDF
STUDY ON GLYCOCONJUGATE CHANGES ON CELL SURFACE I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TUMOR
20
作者 WANG Xiao - mei, SHAN Jun, CHEN Zhuo - huai(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20, Chin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enzhen People s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2年第2期77-82,89,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glycoconjugate changes on the cell surface of proliferative lesions and neoplasms of mice lungs at various stages of tumorigenesis,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mouse pulmonary t... Aim: To investigate glycoconjugate changes on the cell surface of proliferative lesions and neoplasms of mice lungs at various stages of tumorigenesis,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mouse pulmonary tumors and expression of cell surface saccharid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 - one male A/J strain mice at 5 weeks of age were trea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a single injection of 20 - methylcholanthrene (20 - MC), 292 pulmonary lesions including 31 hyperplasias, 145 alveolar adenomas, 61 papillary adenomas, 55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s and their combined type were obtained. The binding affinities of cells in normal respiratory epithelia and in proliferative lesions to four peroxidases - conjugated lectins, Maclura pomifera agglutinin (MPA), Arachis hypogea agglutinin (PNA), 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 (RCA), and 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 were examined. Results: Cells of hyperplasia and alveolar adenoma showed fairly strong affinity to all the four lectins. However, part of papillary adenoma cells and greater part of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cells lost their binding affinity to MPA, PNA, and RCA, but not to WGA. The bindings of MPA, PNA and RNA were detected predominently on the luminal surfaces of benign tumors but not on the luminal surfaces of malignant tumors. WGA might bind to varied typ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Pretreated with neuraminidase, the lesions enhanced the staining intensity for the four lectins, the binding sites of WGA to malignant tumor cells were numerou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lectin binding affinity between hyperplasia / alveolar adenoma/papillary adenoma and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was clearly shown( x2 = 46.89, P < 0.01, x2 = 36.77, P < 0.01 and x2 = 52.87, P < 0.01 ) in this experiment. The complex glycoconjugates on the cell surface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lesio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tumor were changed,malignant tumor cells differed from the surface of benign tumor cells, the levels of total sialic acid were higher in malignant tumor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凝血素 20-甲基胆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