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薄涛 季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4-521,共8页
内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时可引起水体黑臭,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外源污染是内源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环保工作者在重视外源污染控制的同时,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以实现... 内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时可引起水体黑臭,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外源污染是内源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环保工作者在重视外源污染控制的同时,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以实现对内源污染的控制。文章对内源污染定义、污染物种类及危害、污染现状、各控制技术定义及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未来各技术可能的研究方向。主要结论如下:(1)底泥疏挖能有效移除污染底泥,但存在引发二次污染和破坏底泥生境的风险;(2)底泥覆盖能减少污染物向水体扩散,但存在不能移除污染物和随时间推移覆盖层遭破坏等问题;(3)化学修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但化学药品可引起二次污染和其他污染物异常释放,其更适用于应急处理;(4)生物修复具有费用低、管理简单、环境友好、有效时间长等优点。但受动植物耐受性影响,动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在重污染环境适用性较差。相较于物理和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是较有潜力的内源污染控制方式。最后,依据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以生物修复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底泥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底泥自我净化,减少人为干预的内源污染控制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耿雅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1期262-265,共4页
为了掌握目前河流重金属污染分析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更加深入地进行河流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和治理研究做准备,对近20年来的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细致地综述和分析。结论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空间范围... 为了掌握目前河流重金属污染分析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更加深入地进行河流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和治理研究做准备,对近20年来的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细致地综述和分析。结论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空间范围广,测定方法较成熟,但是每种测定方法都有很多的局限性,并且对河流重金属的污染的治理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成熟方法。最后,提出对已有的河流重金属污染应该加强研究,采用绿色、经济的生物修复技术来进行水环境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重金属污染 形态分析 评价方法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峰 《化工管理》 2021年第19期51-53,共3页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石油污染不断加剧,对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研发高效环保的石油污染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着重对土壤石油污染及水体石油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相比于传...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石油污染不断加剧,对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研发高效环保的石油污染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着重对土壤石油污染及水体石油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治理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技术因其效率高、经济环保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单一的修复技术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处理效果不理想,因此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法联合使用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修复法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中菲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钱翌 梁昌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菲是多环芳烃中的代表性物质,具有"三致"效应,而且菲的蒸汽压小,辛醇-水分配系数高,生物可利用性低,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受菲污染的土壤越来越多,研究菲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的再利用具有重要意... 菲是多环芳烃中的代表性物质,具有"三致"效应,而且菲的蒸汽压小,辛醇-水分配系数高,生物可利用性低,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受菲污染的土壤越来越多,研究菲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的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污染土壤中菲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针对各种修复方法,阐述了其原理、修复条件、实例应用和优缺点,重点论述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方法的降解机理和应用,分析了微生物性质,包括氧、营养物、温度、土壤理化性质、共存污染物等环境因素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由于溶解性的菲有较好的迁移转化能力,因此表面活性剂的助溶作用适用于各种修复方法,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在各种修复技术中,物理修复是通过物理技术实现菲的解吸与富集,无污染,但是去除率低;化学修复是使用氧化剂将菲氧化分解成无毒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通过添加化学淋洗剂增加菲的溶解性,提高迁移转化能力,用时短,但是引入其他试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实现菲的修复,尤其是植物的根际环境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微生物修复以菲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为基础,在分解酶的作用下实现菲的降解,但是生物修复周期长,可利用的生物少,而且可能生成毒性更高的中间代谢产物。因此,寻找合适的修复物种,采用基因技术提高生物的修复能力或多法联用、取长补短可提高修复效率。最后,在共降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共存时,一种物质的存在对另一种物质的降解有促进作用,提出了协同降解的概念,寻求对多种污染物有协同降解或共降解作用的修复方法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修复方法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共降解
下载PDF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旭 《环保科技》 2020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对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力求找到廉价、环保、高效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处理达标的废水已广泛使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微生物修复法 改性天然材料 植物修复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石油对环境污染及治理办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廖翔鸿 《科技视界》 2013年第20期149-149,155,共2页
全球石油污染的严重化,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石油污染的环境范围越来越广,它给自然界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在治理石油污染上采取了很多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修复法等等,特别是生物修复法在近几年来备受关注。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化学法 物理法 生物修复法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治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霞 刘云彪 李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情况调查发现,石油污染土壤程度在平面上,以油井为中心,污染程度向四周减轻;在纵深上,土壤表层污染较重,往下随深度递增而呈减轻的趋势。因此,基于土壤污染程度分布情况,各区域的治理方法也不同,污染土壤严重区域(油... 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情况调查发现,石油污染土壤程度在平面上,以油井为中心,污染程度向四周减轻;在纵深上,土壤表层污染较重,往下随深度递增而呈减轻的趋势。因此,基于土壤污染程度分布情况,各区域的治理方法也不同,污染土壤严重区域(油井附近)采用土壤置换法,轻微区域(外围)采用植物修复技术,中等区域(介于前两者之间)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了提高综合修复质量,在中等和轻微污染区域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试验,结合试验效果,合理利用该技术最终可达到治理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土壤置换法 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
原文传递
铅锌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黎红娟 刘宇 《绿色矿冶》 2023年第6期81-85,共5页
铅锌冶炼活动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亟待治理修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铅锌冶炼场地土壤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然后探讨了物理化学修复法、生物... 铅锌冶炼活动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亟待治理修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铅锌冶炼场地土壤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然后探讨了物理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联合修复法等常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最后提出联合修复技术是未来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场地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和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修复技术,需要继续加强修复技术的基础创新,探索多种修复技术协同高效治理模式,提高修复技术的效率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场地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物理方法 化学技术 生物技术
下载PDF
生物修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邹维维 张漫淩 +3 位作者 熊小兰 杜松原 李嘉欣 潘树林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76-480,共5页
为阐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岷江二桥旁建筑工地到某酒厂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蛇形布点、随机采样法进行采样,将风干、过筛的土壤样品经浸提法测定pH后进行微波消解,通过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汞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为阐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岷江二桥旁建筑工地到某酒厂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蛇形布点、随机采样法进行采样,将风干、过筛的土壤样品经浸提法测定pH后进行微波消解,通过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汞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铬、锌、铅、镍含量,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镉含量。根据该地区各重金属含量选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等级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存在重金属Cu、Pb、Cd、Hg和Zn污染,其中,土壤Cd污染最严重。对此,根据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合相关的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修复提出相应的改善与修复措施。岷江二桥下农用地1号可采用大豆甜高粱套种,田埂边种植黄花达到对铜、铅、镉、汞和锌重金属的去除;某酒厂厂区2号可适当种植观赏性蒲公英针对土壤中镉的去除,种植麻风树作为行道树增加对汞的富集,种植狼尾草去除铜,适当引入蚯蚓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增加植物对土壤中锌和铅的吸收;居民居住小区3号适当增加乔木类麻风树,草本类种植莎草和蒲公英作为观赏性植物增加汞和镉的去除;岷江二桥旁建筑工地4号种植狼尾草增加对铜的去除,可适当增加麻风树的种植,莎草和蒲公英的套种增加汞和镉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累积指数法 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 修复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