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粒径对Cu/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解挺 江凯 丁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离散元方法对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摩擦副建立滑动摩擦模型,重点探讨了填充质量一定时,Cu颗粒粒径对Cu/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滑动摩擦过程中,在45钢表面形成一层转移颗粒层,转移颗... 利用离散元方法对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摩擦副建立滑动摩擦模型,重点探讨了填充质量一定时,Cu颗粒粒径对Cu/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滑动摩擦过程中,在45钢表面形成一层转移颗粒层,转移颗粒层的形成可以降低PTFE基复合材料的磨损;随着Cu粒径的增大,摩擦转移量呈增加趋势,说明一定范围内,较大粒径的Cu填充PTFE基复合材料更加有利于转移颗粒层的形成;滑动摩擦系数随着Cu粒径的增大呈减小趋势;PTFE基复合材料的磨损量、磨损率均随Cu粒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PTFE基复合材料 粒径 转移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采用DDA方法分析非球形粒子辐射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阮立明 齐宏 王圣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3-418,共6页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计算了三种几何形状、不同尺度参数、不同复折射率的非球形粒子随机取向时的衰减因子、反照率和散射相函数等辐射特性参数,并与等体积球形粒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非球形粒子的辐射特性与等效球形粒子的...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计算了三种几何形状、不同尺度参数、不同复折射率的非球形粒子随机取向时的衰减因子、反照率和散射相函数等辐射特性参数,并与等体积球形粒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非球形粒子的辐射特性与等效球形粒子的辐射特性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随着粒子的形状、尺度参数和复折射率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存在一个临界尺度参数,此时非球形粒子与等效球形粒子的辐射特性差别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 非球形粒子 辐射特性 尺度参数
下载PDF
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鋆冲 何杰 +1 位作者 赵红玉 刘苏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7-99,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酯(PC)基光扩散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PC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方法,散射体粒子的研究现状及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并展望PC基光扩散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 聚合法 共混法 散射体粒子 折射率 粒径 散射体浓度
下载PDF
超细BTF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6
4
作者 曾贵玉 聂福德 +4 位作者 刘晏 田野 姚宏 秦德新 陈娅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分别采用溶剂 /非溶剂结晶法和机械研磨法探索了超细 BTF粒子的制备。目前采用溶剂 /非溶剂结晶法还难以使 BTF粒子粒径细化至微米级 ;采用机械研磨法获得了平均粒径 0 .74 4 μm、比表面积 19.95 m2 / g的亚微米级超细
关键词 超细BTF粒子 超细粒子 颗粒粒径 起爆药 苯并三氧化呋咱
下载PDF
一种纳米颗粒粒度分布的非接触测量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董学金 苏明旭 +2 位作者 蔡小舒 呼剑 韩晓林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研究了基于高频宽带超声衰减谱非接触式方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浊液中颗粒相粒度分布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选择ECAH模型作为反演计算的理论模型.以1%()的纳米银水悬浊液作为实验样品,采用标称中心频率为50MHz的超声换能器和变声... 研究了基于高频宽带超声衰减谱非接触式方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浊液中颗粒相粒度分布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选择ECAH模型作为反演计算的理论模型.以1%()的纳米银水悬浊液作为实验样品,采用标称中心频率为50MHz的超声换能器和变声程脉冲回波法进行了非接触测量,获得了可利用的高频宽带(10~50MHz)超声衰减谱,结合理论模型和最优正则化算法反演出纳米颗粒的粒度分布.实验结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和高速离心沉降法的测定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可测量悬浊液中纳米颗粒粒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非接触 衰减谱 纳米颗粒 粒度分布
下载PDF
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粒径的同步测量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蓉 潘科玮 +2 位作者 杨斌 平力 蔡小舒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108,共7页
基于多波长消光法和图像法颗粒测量原理,提出了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粒径同步测量方法,建立了亚微米-十微米尺度颗粒粒径消光光谱反演算法及十微米以上尺度颗粒粒径图像处理算法;采用分光棱镜,搭建了消光光谱与背光图像同步测量装置,利用5... 基于多波长消光法和图像法颗粒测量原理,提出了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粒径同步测量方法,建立了亚微米-十微米尺度颗粒粒径消光光谱反演算法及十微米以上尺度颗粒粒径图像处理算法;采用分光棱镜,搭建了消光光谱与背光图像同步测量装置,利用500 nm^76.9μm粒径范围内的10种标准颗粒配成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样品并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开展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粒径同步测量时,亚微米-十微米尺度颗粒消光光谱与十微米以上尺度颗粒背光图像的相互影响可忽略,可同步测量得到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粒径;利用消光法和图像法分别开展亚微米-十微米、十微米以上尺度颗粒粒径测量,与标准颗粒粒径相比,相对误差均小于8%,且测量重复性较好,这为跨微米尺度混合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粒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多波长消光法 图像法 跨微米尺度 混合颗粒 粒径测量
原文传递
压缩式雾化器雾滴粒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浩书 彭激文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9-673,共5页
雾化器雾滴粒径分布作为评价雾化器性能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对测量结果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采用Mie散射改进算法的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压缩式雾化器流量、雾化杯、检测载体、检测环境对雾滴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检测... 雾化器雾滴粒径分布作为评价雾化器性能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对测量结果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采用Mie散射改进算法的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压缩式雾化器流量、雾化杯、检测载体、检测环境对雾滴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检测环境和条件相同情况下,压缩式雾化器输出流量与雾滴粒径分布及占比呈正相关,与相同雾滴体积分布及占比前提下的粒径大小反相关;使用配套雾化杯更能保证有效颗粒集中分布;根据不同载体,只有合理设定粒径分布及占比参数,才能使雾化器的性能检测具有可比性;为避免外界光照环境干扰,应尽量在无外部光线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粒径检测方法 压缩式雾化器 激光粒度分析仪 Mie散射改进算法
原文传递
三维电极处理氰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永辉 姚迪 +2 位作者 张珊 田宇红 兰新哲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三维电极体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于二维电极,其传质效率高、能耗低、设备简单易操作且处理效果好。本研究以活性炭为粒子电极,采用三维电极体系处理氰化废水,重点研究了外加电压、处理时间、粒子投加量和粒子粒径对离子... 三维电极体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于二维电极,其传质效率高、能耗低、设备简单易操作且处理效果好。本研究以活性炭为粒子电极,采用三维电极体系处理氰化废水,重点研究了外加电压、处理时间、粒子投加量和粒子粒径对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电压为4 V、极距为10 mm、时间为4 h、粒子投加量为2 g和粒子粒径为1 mm时,处理过程以电沉积为主,溶液中CNT、Cu^(2+)、Zn^(2+)、CN^-和SCN^-的去除率分别为93.94%、95.22%、97.23%、99.38%和94.93%。外加电压的变化会导致离子去除方式的转变,当电压为2 V时,以电吸附为主;而电压达到3 V以上时,以电沉积为主,Cu^(2+)和Zn^(2+)在阴极和粒子电极表面析出,而CN^-和SCN^-在阳极被氧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废水 三维电极 废水处理方法 外加电压 处理时间 粒子投加量 粒子粒径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WET CHEMICAL PREPARATION AND REGULARITY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ZIRCONIA ULTRAFINE PARTICLES
9
作者 余家国 潘牧 张联盟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5期423-427,共5页
Zirconia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of transformation toughening. Consequently,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rity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a full realization of all forms of zirconia, and a deep investigation into... Zirconia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of transformation toughening. Consequently,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rity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a full realization of all forms of zirconia, and a deep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even dispersion of high purity ZrO<sub>2</sub> ultrafine particles (henceforth simplified as ZrO<sub>2</sub> UFP ) will undoubtedly sti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IA ULTRAFINE particles WET chemical method a CRITICAL particle size
原文传递
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析出相Al_2O_3晶型及分布
10
作者 李新 任凤章 +3 位作者 田保红 熊毅 魏世忠 马景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1254,共4页
Al含量为0.50%(质量分数)的Cu-Al合金薄板在900℃下内氧化25 h制备Cu-Al_2O_3薄板复合材料,并用富集萃取法提取Cu-Al_2O_3复合材料中的Al_2O_3相。利用TEM分析了Cu-Al_2O_3薄板中的Al_2O_3相的种类、分布、与Cu基体的界面关系,用X射线... Al含量为0.50%(质量分数)的Cu-Al合金薄板在900℃下内氧化25 h制备Cu-Al_2O_3薄板复合材料,并用富集萃取法提取Cu-Al_2O_3复合材料中的Al_2O_3相。利用TEM分析了Cu-Al_2O_3薄板中的Al_2O_3相的种类、分布、与Cu基体的界面关系,用X射线衍射和TEM研究了萃取粉末的组成。结果表明,Cu-Al薄板内氧化法所得的Cu-Al_2O_3复合材料的析出相主要为γ-Al_2O_3,有少量的α-Al_2O_3和θ-Al_2O_3相存在。析出相Al_2O_3颗粒弥散分布在Cu基体上,且析出相γ-Al_2O_3与Cu基体完全共格;Cu-Al_2O_3薄板复合材料从表层至深约0.5 mm处,Al_2O_3颗粒粒径逐渐减小,从14 nm减小到5 nm,颗粒间距逐渐增大,从10 nm增加到1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2O3复合材料 富集萃取法 Al2O3 颗粒粒径 颗粒间距
原文传递
纳米TiO_2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永茂 项金钟 +3 位作者 李茂琼 方静华 张学清 吴兴惠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9-21,共3页
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纳米TiO2 颗粒 ,用XRD、TEM、ICP等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给出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水解用水量 。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二氧化钛 平均晶粒尺寸 金属醇盐水解法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基于激光衍射的土壤粒径测定法的评价与校正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伟鹏 刘建立 +1 位作者 张佳宝 李晓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63-169,共7页
为比较与评价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土壤粒径分布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了23组来自中国13个不同省份或自治区土壤样本的粒径分布,将激光法与传统吸管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激光法测定参数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 为比较与评价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土壤粒径分布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了23组来自中国13个不同省份或自治区土壤样本的粒径分布,将激光法与传统吸管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激光法测定参数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1)与吸管法相比,激光衍射法低估土壤样品中的黏粒含量,其相对误差为36.33%;高估粉粒含量,其相对误差为36.51%;2)对吸管法与激光衍射法的实测结果进行线性关系分析表明,其中黏粒与粉粒的线性关系较好,决定系数分别为0.91,0.90;3)经过模型转换后,基于激光衍射法的土壤粒径分布结果的相对误差明显降低:黏、粉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至16.25%、12.83%,说明激光衍射法可以用于大规模不同类型的土壤粒径分析。该研究可为土壤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对比研究以及建立基于激光衍射技术的土壤质地划分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粒径 激光 激光衍射法 吸管法 土壤吸收系数 土壤折射系数 土壤粒径分布
下载PDF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素鹏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255-256,254,共3页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可用于生产多种形貌、应用于多种领域的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形貌可控性制备是其发展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直接沉淀法制备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包括可溶性锌盐种...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可用于生产多种形貌、应用于多种领域的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形貌可控性制备是其发展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直接沉淀法制备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包括可溶性锌盐种类、沉淀剂种类、沉淀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锌离子初始浓度、pH值)、热解条件(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反应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直接沉淀法 纳米氧化锌 形貌 粒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伊辛 许凉凉 +1 位作者 尹雪雁 蔡程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243-248,共6页
目的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方法:以微粒粒径及径距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确定水飞蓟宾微粒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膜管孔径、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浓度、乳液与PVA溶液体积比、药物浓度与过膜... 目的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方法:以微粒粒径及径距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确定水飞蓟宾微粒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膜管孔径、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浓度、乳液与PVA溶液体积比、药物浓度与过膜压力中,筛选出对结果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即水相浓度、油相水相浓度与过膜压力。结果:通过均匀设计得优化工艺条件为,水相浓度为5%、油相水相体积比1:4、过膜压力0.2 MPa。本实验中水飞蓟宾微粒的平均值D(0.5)为3.22μm,平均span值为1.26,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微粒整齐、均匀。结论:通过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可得到粒径均一、可控的水飞蓟宾微粒,该工艺简单、快速、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不锈钢膜乳化法 微粒 粒径 径距
下载PDF
模拟颗粒凝并过程的快速Monte Carlo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祖伟 赵海波 +1 位作者 刘昕 郑楚光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7,共9页
对常规异权值Monte Carlo(MC)方法进行改进,基于强核函数思想,通过颗粒群单重遍历即可求得强核函数最大值,采用接受-拒绝法随机搜寻凝并对,并利用搜寻过程中拒绝和接受的所有凝并对的信息来估计凝并事件的等待时间(时间步长),从而避免... 对常规异权值Monte Carlo(MC)方法进行改进,基于强核函数思想,通过颗粒群单重遍历即可求得强核函数最大值,采用接受-拒绝法随机搜寻凝并对,并利用搜寻过程中拒绝和接受的所有凝并对的信息来估计凝并事件的等待时间(时间步长),从而避免颗粒群的双重遍历,以提高MC的效率.对典型工况的模拟结果显示该快速方法计算代价仅为O(Ns),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同时保持足够的计算精度,较好地协调计算代价与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群平衡模拟 凝并动力学 MONTE CARLO方法 异数目权值 粒颗粒尺度分布
下载PDF
基于后向散射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分布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帅帅 刘伟 +2 位作者 齐甜甜 仇文全 申晋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521,共6页
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法通常采集侧向散射进行纳米颗粒粒度分布的测量,由于多次散射的影响,利用侧向散射不能准确测量高浓度样品的颗粒粒度分布。针对该问题,对后向散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后向散射最佳光程的判断准则。... 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法通常采集侧向散射进行纳米颗粒粒度分布的测量,由于多次散射的影响,利用侧向散射不能准确测量高浓度样品的颗粒粒度分布。针对该问题,对后向散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后向散射最佳光程的判断准则。在不同样品浓度下,用侧向散射和后向散射方法对标称粒径分别为110 nm、220 nm的聚苯乙烯乳胶球颗粒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的待测样品,后向散射测量方法通过自适应调整光程,在最优光程处进行测量,能够有效得到高浓度纳米颗粒的粒径及粒度分布,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为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法 高浓度纳米颗粒 后向散射 多次散射 颗粒粒度分布
下载PDF
二步溶胀法制备大粒径共聚物乳胶粒子
17
作者 赵成安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2期39-40,共2页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在以水为溶剂的体系中以苯乙烯为单体制备出纳米级种子微球;然后利用二步溶胀法再分别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而制备出微米级的核壳型微球。运...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在以水为溶剂的体系中以苯乙烯为单体制备出纳米级种子微球;然后利用二步溶胀法再分别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而制备出微米级的核壳型微球。运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对粒子半径的进行表征,其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所制备核壳型微球粒子的半径为953 nm;以苯乙烯为单体所制备核壳型微球粒子的半径为80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步溶胀法 核壳型微球 大粒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