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冯虎元 程国栋 安黎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1-419,共9页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在大气中的含量达1.7×10-6m3·m-3,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115%,并以1%年增长速度稳定增长.甲烷吸收太阳远红外光的能力比CO2高20~30倍,对全球增温的贡献率达15%.多年来对大气甲烷的产生、转运和循...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在大气中的含量达1.7×10-6m3·m-3,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115%,并以1%年增长速度稳定增长.甲烷吸收太阳远红外光的能力比CO2高20~30倍,对全球增温的贡献率达15%.多年来对大气甲烷的产生、转运和循环以及调控的研究表明,80%以上的甲烷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的,一部分在进入大气前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这样,大气中甲烷的净含量绝大部分是甲烷产生微生物和甲烷营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甲烷产生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活动规律和生态学特征,有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过程,并探索减排的措施.已知有80多种甲烷产生菌和100余种甲烷氧化菌,它们的种类和生态多样性比较广泛,环境差异和波动影响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从而导致甲烷排放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在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天然湿地作为重要的甲烷源之一,如何响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菌 甲烷氧化菌 甲烷循环 全球变化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甲烷氧化能力及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37
2
作者 郑聚锋 张平究 +2 位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64-4872,共9页
稻田内源甲烷的氧化是稻田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而甲烷氧化菌是土壤中甲烷氧化的主要施动者,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是否影响到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其活性,进而影响到田土壤CH4向大气的实际排放强度还不清楚。... 稻田内源甲烷的氧化是稻田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而甲烷氧化菌是土壤中甲烷氧化的主要施动者,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是否影响到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其活性,进而影响到田土壤CH4向大气的实际排放强度还不清楚。为此,选择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试验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不同肥料施用对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同的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产生了明显差异,伴随着土壤中甲烷氧化菌(MOBI和MOBII)的基因群落多样性的显著变化。长期单一施用氮肥为主的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同时显著降低了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不同施肥下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因此,研究显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引起水稻土甲烷氧化能力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稻田土壤甲烷的大气释放潜能。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甲烷氧化菌活性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试验 CH4氧化 甲烷氧化菌 微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减排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下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与微生物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31
3
作者 岳进 黄国宏 +4 位作者 梁巍 焦志华 梁战备 王琛瑞 史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73-2277,共5页
采用MPN计数法对黑土 (海伦 )和草甸棕壤 (沈阳 )稻田生长季 4种微生物菌群数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用封闭式箱法对CH4和N2 O通量进行观测 ,以深入了解稻田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学过程 .两地试验田均采用长期淹灌与间歇灌溉两种不... 采用MPN计数法对黑土 (海伦 )和草甸棕壤 (沈阳 )稻田生长季 4种微生物菌群数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用封闭式箱法对CH4和N2 O通量进行观测 ,以深入了解稻田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学过程 .两地试验田均采用长期淹灌与间歇灌溉两种不同水分管理 .对实验结果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海伦与沈阳两地稻田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CH4通量季节变化与产甲烷菌数季节变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沈阳稻田生长季CH4通量季节变化与甲烷氧化菌数季节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间歇灌溉条件下黑土稻田N2 O通量与反硝化菌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沈阳稻田N2 O通量与硝化菌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间歇灌溉条件下沈阳稻田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CH4 N2O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对稻田甲烷产生与氧化菌数量和潜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许欣 陈晨 熊正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7-1527,共11页
基于稻田中氮肥配施生物炭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与氮肥对旱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甲烷氧化与产生潜势及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丰度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施生物炭、单施氮肥、氮肥配施生物炭(生物炭设置两个水平)... 基于稻田中氮肥配施生物炭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与氮肥对旱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甲烷氧化与产生潜势及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丰度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施生物炭、单施氮肥、氮肥配施生物炭(生物炭设置两个水平)以及对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三年后显著提高了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p﹤0.05),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施生物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p H。与对照相比,单施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甲烷氧化潜势。在施氮条件下,甲烷氧化潜势与生物炭施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氮肥配施20 t hm-2处理相比,40 t hm-2生物炭处理甲烷氧化潜势增长53.8%。氮肥配施高倍生物炭与配施低倍生物炭处理相比产甲烷潜势由0.001提高至0.002 mg kg-1 h-1;氮肥施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增长,单施氮肥处理中产甲烷菌数量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了3.0%;单施或配施低水平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甲烷氧化菌数量。氮肥显著降低了甲烷氧化菌与产甲烷菌基因丰度比(pmo A/mcr A)。而在同氮肥水平下施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pmo A/mcr A比值,即生物炭对甲烷氧化菌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产甲烷菌,提高了旱季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因此有助于减少稻田土壤甲烷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甲烷排放 甲烷氧化菌 产甲烷菌 稻田
下载PDF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在岩性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春林 庞雄奇 +4 位作者 梅海 黎茂稳 徐子远 梅博文 Daniel Hitzm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5,共6页
为了有效识别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岩性生物气藏,以台南—台东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微生物勘探技术试验研究。东西向长24 km的采样测线横穿工区,在各采样点(间隔150 m)采集20 cm深度处的土壤200 g,样品共156个,由美国GMT公司完成甲烷氧化菌... 为了有效识别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岩性生物气藏,以台南—台东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微生物勘探技术试验研究。东西向长24 km的采样测线横穿工区,在各采样点(间隔150 m)采集20 cm深度处的土壤200 g,样品共156个,由美国GMT公司完成甲烷氧化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20 cm深度处土壤湿度可维持甲烷氧化菌的生长;pH值平均为8.20,不抑制甲烷氧化菌生长;大量样品全盐盐度大于20%,高盐度降低了甲烷氧化菌的浓度,但气藏区与非气藏区微生物浓度差别显著,气藏上方盐度高达50%以上仍发育微生物异常;而且探井试气产量与其上方微生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微生物勘探技术适用于三湖坳陷。利用微生物异常判断,在台南9井东侧1 km处、台南气田西侧边界以外可能存在含气丰度高于台南9井的岩性气藏,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勘探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生物气 岩性气藏 盐碱地 甲烷氧化菌
下载PDF
氮肥对土壤氧化甲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阐述了N肥用量、品种对土壤氧化甲垸(CH_4)的影响以及高浓度CH_4对这一影响的反作用,土壤可通过固定一定量的外源N确保土壤具有相对稳定的氧化大气CH_4能力,N含量低的土壤适量施用N肥可刺激甲烷氧化菌繁殖和功能的发挥,促进大气CH_4氧... 阐述了N肥用量、品种对土壤氧化甲垸(CH_4)的影响以及高浓度CH_4对这一影响的反作用,土壤可通过固定一定量的外源N确保土壤具有相对稳定的氧化大气CH_4能力,N含量低的土壤适量施用N肥可刺激甲烷氧化菌繁殖和功能的发挥,促进大气CH_4氧化。但当外源N用量超出一定范围时甲烷氧化菌Type Ⅰ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会产生抑制作用并表现为长期和短期2种效应,铵态氮具有短期更具长期效应,其直接结果是引起土壤中甲炕氧化菌尤其是Type Ⅰ数量的减少和作用的减弱,该抑制作用是单向、不可逆的。由于甲烷氧化菌Type Ⅰ和Ⅱ可被高浓度CH_4激活,不易受N肥的长期影响,有些水田土壤施用N肥甚至促进甲烷氧化菌繁殖,即N的影响是双向且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土壤氧化甲烷 抑制机制 甲烷氧化菌
下载PDF
氮肥对土壤氧化大气甲烷影响的机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4,共5页
综合评述了氮素对土壤氧化甲烷的抑制机制。包括 :( 1)竞争甲烷单氧化酶的竞争抑制机制 ,( 2 )代谢产物的毒害抑制机制 ,( 3)外源盐引起的微生物生理缺水抑制机制和 ( 4)氮素周转作用引起的抑制机制。提出了氧化菌竞争利用土壤空气有限... 综合评述了氮素对土壤氧化甲烷的抑制机制。包括 :( 1)竞争甲烷单氧化酶的竞争抑制机制 ,( 2 )代谢产物的毒害抑制机制 ,( 3)外源盐引起的微生物生理缺水抑制机制和 ( 4)氮素周转作用引起的抑制机制。提出了氧化菌竞争利用土壤空气有限O2 的竞争抑制机制 ,即氨氧化菌利用更多的土壤有限氧气→产生优势氨氧化菌→形成优势菌群→限制甲烷氧化菌繁殖和功能发挥的氨长期抑制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氨氧化菌 大气甲烷氧化 氮肥 抑制机制 土壤氧化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湿地甲烷代谢微生物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思琦 臧昆鹏 宋伦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8-496,共9页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大气中重要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源",湿地CH4的排放是CH4的产生、传输和氧化三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其排放量与产甲烷菌(methanogens)和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对湿地甲烷...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大气中重要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源",湿地CH4的排放是CH4的产生、传输和氧化三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其排放量与产甲烷菌(methanogens)和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对湿地甲烷代谢重要微生物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特点、代谢途径、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影响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重要环境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我国湿地产甲烷及甲烷氧化菌群的领域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有效调控湿地CH4代谢,减少CH4排放通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代谢 排放通量
原文传递
湖泊生态系统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唐千 薛校风 +1 位作者 王惠 邢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7-610,共14页
湖泊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甲烷来源,其甲烷释放量占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40%.产甲烷和甲烷氧化微生物在湖泊甲烷生产和消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甲烷产生与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 湖泊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甲烷来源,其甲烷释放量占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40%.产甲烷和甲烷氧化微生物在湖泊甲烷生产和消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甲烷产生与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在湖泊中的分布特征、代谢途径以及调控机制.现有研究表明,湖泊中甲烷的生成不仅仅依靠赋存于沉积物和水体厌氧层的产甲烷古菌,还可能来自有氧环境中其他产甲烷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湖泊中的甲烷在脱离水体逸散至大气之前,被甲烷氧化微生物利用,转化成二氧化碳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甲醇、甲醛和甲酸等).除了传统依赖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好氧氧化过程外,新近研究还揭示了多种厌氧甲烷氧化过程,包括依赖还原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Fe^(3+)/Mn^(4+)等金属离子的甲烷氧化过程.文献综合分析表明,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淡水湖泊中,而硫酸盐还原型主要发生在高盐度或者高碱度湖泊中.水体温度、溶解氧浓度可以显著影响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的丰度与群落结构,其他湖泊环境条件,如盐度、pH和有机质类型等都可能改变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的分布和代谢活性.不同湖泊类型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影响湖泊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与代谢特征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厌氧甲烷氧化菌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邓永翠 车荣晓 +2 位作者 吴伊波 王艳芬 崔骁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579-4591,共13页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利用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在全球变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类方面,疣微菌门、NC10门及...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利用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在全球变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类方面,疣微菌门、NC10门及两个丝状菌属甲烷氧化菌的发现使其分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单加氧酶方面,发现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pM MO和sM MO两种酶进行氧化甲烷的第一步反应,Ⅱ型甲烷氧化菌中pM MO2的发现证实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这种酶氧化低浓度的甲烷;在底物利用方面,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兼性营养型甲烷氧化菌,证实它们可以利用的底物比之前认为的更广泛,其中包括乙酸等含有碳碳键的化合物;在生存环境方面,能在不同温度、酸度和盐度的环境中生存的甲烷氧化菌不断被分离出来。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的酸性泥炭湿地,Ⅱ型甲烷氧化菌Methylocystis、Methylocella和Methylocapsa是这类湿地主要的甲烷氧化菌类群,尤其以Methylocystis类群最为广泛,而Ⅰ型甲烷氧化菌尤其是Methylobacter在北极寒冷湿地中占优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时代的到来和新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对甲烷氧化菌的现有认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甲烷 甲烷单加氧酶 湿地
下载PDF
含有甲烷氧化菌的混合菌群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明芳 吴昊 +1 位作者 王磊 邢新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获得高效甲烷氧化微生物体系,从农业土壤中采样,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好氧选择性传代培养,得到生长性能稳定、生长优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纯培养的具有甲烷单加氧酶(Methane Monooxygenase,MMO)活性甲烷氧化混合菌。利... 为获得高效甲烷氧化微生物体系,从农业土壤中采样,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好氧选择性传代培养,得到生长性能稳定、生长优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纯培养的具有甲烷单加氧酶(Methane Monooxygenase,MMO)活性甲烷氧化混合菌。利用MMO的共代谢特性,分别以苯酚和环氧丙烷作为目标对象,考察该混合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用于生产有用化学物质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所得混合菌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对初始浓度为600mg/L的苯酚,经过11h培养,苯酚降解率可达99%。另外,以该混合菌为催化剂可以实现丙烯氧化生产环氧丙烷。通过降低磷酸盐浓度可以有效提高环氧丙烷的积累浓度,最大可至5mmol/L。此外,采用纯种分离方法结合PCR扩增、16SrRNA和MMO功能基因分析技术对混合菌群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该混合菌群由Ⅱ型甲烷氧化菌及其它至少4种非甲烷氧化菌组成,它们分别属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和Acinetobacter junii、Cupriavidusme tallidurans、Comamonas testosteroni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采用PCR方法从混合菌及纯化菌株M.trichosporiums Y9总DNA中都能扩增得到mmoB、mmoX和pmoA基因片段,表明该甲烷氧化菌同时具有sMMO和pMMO两种形式的MMO。通过对从甲烷氧化混合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甲烷氧化菌进行PCR产物测序,结果发现其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的同源性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环氧丙烷 甲烷氧化菌 混合菌 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下载PDF
影响甲烷排放量的两种细菌——产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叶锋 廖晓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340-346,共7页
产甲烷细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甲酸、乙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甲烷,对提高沼气池的甲烷产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甲烷氧化菌以甲烷为其惟一的碳源和能源,在全球大气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中的甲烷在厌氧生境中由产... 产甲烷细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甲酸、乙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甲烷,对提高沼气池的甲烷产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甲烷氧化菌以甲烷为其惟一的碳源和能源,在全球大气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中的甲烷在厌氧生境中由产甲烷细菌形成后,经土壤和水层,逸散入大气,在途经土壤和水层时可被栖息于其间的甲烷氧化菌所氧化,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的氧化作用,大约占大气甲烷消耗量的10%,而且甲烷氧化菌能降解卤化碳氢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分别对两种细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特征、代谢途径、研究方法及其潜在应用价值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细菌 甲烷氧化菌 甲烷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覆土层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敏 何品晶 +1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6-541,共6页
采用基于16SrDNA的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覆土中Ⅱ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比较了不同填埋操作方式对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铺有HDPE膜、无填埋气体渗入的填埋覆土中未发现... 采用基于16SrDNA的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覆土中Ⅱ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比较了不同填埋操作方式对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铺有HDPE膜、无填埋气体渗入的填埋覆土中未发现Ⅱ型甲烷氧化菌;而有填埋气体渗入时,进行渗滤液亚表面灌溉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无论是否同时进行层内回灌,其覆土中均检测到甲烷孢囊菌(Methylocystis).卫生填埋场填埋龄长达5a的填埋覆土中发现了甲基弯菌(Methylosinus),填埋龄较低的填埋场覆土中未发现II型甲烷氧化菌.渗滤液亚表面灌溉及长时间填埋气体驯化能促进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生长.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丰富而NH4+-N浓度较低的填埋覆土有利于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填埋场覆土 生物反应器 卫生填埋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芊葆 范分良 +4 位作者 王万雄 梁永超 李兆君 崔喜安 魏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56-2762,共7页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甲烷氧化速率,降幅为61.2%,而单独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增加91.9%,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102.5%,而单施无机肥后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处理土壤的p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加,平均pmoA基因丰度为不施用有机肥的12.7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3和0.684,但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不相关;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与土壤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长期不同施肥可以通过改变暗棕壤的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改变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比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和丰度大幅度增加,而甲烷氧化速率却显著降低,说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发挥了甲烷氧化活性,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甲烷氧化菌 pmoA基因 实时定量PCR 甲烷氧化速率 冗余分析 MONTE Carlo检验 PCR-DGGE
原文传递
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佘晨兴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126-4135,共10页
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是介导自然湿地甲烷循环的重要功能菌群。开展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检测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以及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传统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无法充分描述产甲烷菌和甲... 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是介导自然湿地甲烷循环的重要功能菌群。开展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检测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以及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传统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无法充分描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而分子检测方法为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和科学的工具。综述了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定性和定量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重点分析了分子检测中两类重要的标记基因,总结了不同类型自然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今后应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湿地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多样性 分子生态学技术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海洋 杨玉婷 +4 位作者 马静 徐华 吕世华 袁江 董瑜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CP)两种硝化抑制剂的配施(处理为:覆膜施用尿素,PM;覆膜施用尿素配施DCD...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CP)两种硝化抑制剂的配施(处理为:覆膜施用尿素,PM;覆膜施用尿素配施DCD,PM+DCD;覆膜施用尿素配施CP,PM+CP)对覆膜栽培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其相关功能菌群落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配施DCD(PM+DCD)显著降低N_2O季节总排放(P<0.05),降幅达24%,提高CH_4季节总排放(P>0.05);配施CP(PM+CP)同时降低CH_4和N_2O的季节总排放,降幅均为11%。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盛期,此阶段,配施DCD显著提高产甲烷菌群落丰度,降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P<0.05),而配施CP则降低产甲烷菌群落丰度,显著提高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P<0.05),这可能是由于配施DCD提高了CH_4排放总量而配施CP降低了CH_4排放。在N_2O排放集中时期(水稻生长前期),配施DCD和CP均降低了氨氧化菌群落丰度,显著提高了反硝化菌群落丰度的趋势(P<0.05)。配施DCD(PM+DCD)、配施CP(PM+CP)和覆膜栽培(PM)处理的碳交易成本GWP-cost分别为831、735和822 yuan·hm^(-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为0.69、0.61和0.70 t·t^(-1);产量分别为9.20、9.24和9.00 t·hm^(-2)。因此,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经济效益,覆膜栽培稻田模式下,配施CP可以保证增产和减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覆膜稻田 CH4和N2O排放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硝化和反硝化菌
下载PDF
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3011甲醇累积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尉迟力 缪德埙 +2 位作者 李树本 索继栓 马清泉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考察了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 nus trichosporium 3011的生理特性及反应条件对甲烷单加氧酶和甲醇累积的影响。M.3011菌株在4℃保存30~40天内,菌株的细胞生长量和甲烷单加氧酶活性均不受影响。在生长对数期收获细胞,其甲烷单加氧... 本文考察了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 nus trichosporium 3011的生理特性及反应条件对甲烷单加氧酶和甲醇累积的影响。M.3011菌株在4℃保存30~40天内,菌株的细胞生长量和甲烷单加氧酶活性均不受影响。在生长对数期收获细胞,其甲烷单加氧酶活力最高可达125nmol甲醇/mg(细胞干重)·min。在M.3011菌株的生长对数期后期收集细胞,将反应菌悬液浓度控制在0.15—0.3mg(细胞干重/ml,pH为6.7,反应温度为35℃,甲醇累积量可达3.1μmol甲醇/mg(细胞干重)·h。反应液的磷酸缓冲液的最适浓度为6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细菌 甲醇累积 甲烷单加氧酶
下载PDF
低氧生境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缺氧耐受机理及种群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若潺 魏晓梦 何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47-2054,共8页
甲烷生物氧化在全球大气甲烷平衡和温室气体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氧气是甲烷生物氧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生境中氧浓度不仅影响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种群结构、活性及甲烷碳的分配,而且好氧甲烷氧化菌在不同氧浓度下具有不同的代谢途... 甲烷生物氧化在全球大气甲烷平衡和温室气体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氧气是甲烷生物氧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生境中氧浓度不仅影响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种群结构、活性及甲烷碳的分配,而且好氧甲烷氧化菌在不同氧浓度下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理解低氧生境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缺氧耐受机理和甲烷生物氧化过程,对甲烷驱动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好氧甲烷氧化菌为对象,综述了低氧生境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及其种群结构、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缺氧耐受机理以及低氧生境中甲烷氧化菌与非甲烷氧化菌的关系,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低氧生境 种群结构 甲烷氧化活性 非甲烷氧化菌
原文传递
Diversity of methanotrophs in Zoige wetland soils under both anaerobic and aerobic conditions 被引量:8
19
作者 Juanli Yun Anzhou Ma +3 位作者 Yaoming Li Guoqiang Zhuang Yanfen Wang Hongxun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232-1238,共7页
Zoige wet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ane emission centers in China. The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the wetland affects global warming, soil ecology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Despite their global significance, ... Zoige wet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ane emission centers in China. The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the wetland affects global warming, soil ecology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Despite their global significance, microorganisms that consume methane in Zoige wetland remain poorly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methanotrophs diversity in soil samples from both anaerobic site and aerobic site in Zoige wetland using pmoA gene as a molecular marker. The cloning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pmoA sequences detected. Four clusters of methanotrophs were detected.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all four clusters detected were affiliated to type I methanotrophs. Two novel clusters (cluster 1, cluster 2) were found to relate to none of the recognized genera of methanotrophs. These clusters have no cultured representatives and reveal an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particular uncultured methanotrophs in Zoige wetland. Two clusters were belonging to Methylobacter and Methylococcus separatel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gel bands pattern retrieved from these two samples revealed that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s of anaerobic soil and aerobic soil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while anaerobic soil showed a higher metanotrophs diversity. Real-time PCR assays of the two samples demonstrated that aerobic soil sample in Zoige wetland was 1.5 times as much copy numbers as anaerobic soil. These data illustrated that methanotrophs are a group of microorganisms influence the methane consumption in Zoige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ning librar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anotrophs pmoA gene real-time PCR Zoige wetland
原文传递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种群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殳屹 韩琳 +2 位作者 史奕 梅宝玲 朱建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8-773,共6页
利用江都市小记镇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规N量和低N量)、不同秸秆还田(秸秆全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在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条件下随时间的... 利用江都市小记镇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规N量和低N量)、不同秸秆还田(秸秆全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在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且借助气相色谱测定了土壤的产甲烷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结果表明:在秸秆全还田情况下,FACE对于产甲烷菌在分蘖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抽穗期与收获期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低N条件下达到显著性(P<0.05)水平。而秸秆不还田情况下,FACE对产甲烷菌无明显促进作用;在低量N的施用情况下,FACE对于土壤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具有刺激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甲烷氧化菌数量明显地高于对照,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而常规施N量秸秆全还田的情况下,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和收获期FACE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数量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土壤的产甲烷潜力测定结果表明,FACE能促进土壤的CH4释放,尤其是在常规N量施用条件下。当底物(加入外源CH4)充足时,FACE条件下能使土壤具有较高的氧化CH4的能力,其CH4氧化潜力明显大于对照土壤,并且这种作用在常规N肥施用条件下尤为明显,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产甲烷潜力 甲烷氧化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