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甲烷产生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广斌 马静 +1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CH4产生途径的研究;对比分析3种研究方法,查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加强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2/CH4)和ε(ac/CH4)以及C同位素组成δ13CH4和δ13CH4(CO2/H2)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途径 碳同位素示踪技术 甲烷产生抑制剂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稻田
下载PDF
低温湿地甲烷古菌及其介导的甲烷产生途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蒋娜 陈紫娟 +3 位作者 曹轶 田建卿 王艳芬 东秀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低温湿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因为湿地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甲烷古菌,它们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甲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低温湿地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甲烷产生途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显示,乙酸是低温湿...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低温湿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因为湿地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甲烷古菌,它们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甲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低温湿地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甲烷产生途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显示,乙酸是低温湿地中主要的产甲烷物质,氢产甲烷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温地区或酸性泥炭土中,而在盐碱水域中甲醇、甲胺是甲烷的重要底物。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若尔盖湿地具有高海拔但低纬度的地理特征,我们的前期研究却显示甲醇在该湿地的甲烷排放中具有重要贡献。相应地,低温湿地中的甲烷古菌主要是利用甲基类化合物/乙酸的甲烷八叠球菌目和氢营养型的甲烷微球菌目。然而不同类型湿地甲烷排放途径及甲烷古菌的差异主要与环境的土壤类型、pH及植被类型相关,如刚毛荸荠生长的若尔盖湿地土壤中来源于甲醇的甲烷占全部甲烷的17%;而木里苔草土壤中乙酸是产甲烷的主要前体物质。尽管已知冷适应的甲烷古菌在低温湿地的甲烷排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获得培养的嗜冷甲烷古菌却很少。冷响应的组学研究显示甲烷古菌的冷适应涉及到全局性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产甲烷古菌 产甲烷途径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三个盐碱湖的产甲烷菌群和产甲烷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任秘坊 李凌燕 +3 位作者 陈琳 邢婷婷 刘勇勤 东秀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盐碱湖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和优势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不同盐度和植被类型的公珠错、昆仲错和无植被的兹格塘错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 PCR定量古菌16S r RNA多样性分析优势古菌类群;...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盐碱湖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和优势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不同盐度和植被类型的公珠错、昆仲错和无植被的兹格塘错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 PCR定量古菌16S r RNA多样性分析优势古菌类群;模拟原位盐浓度及p H,比较不同产甲烷底物(甲醇、三甲胺、乙酸和H_2/CO_2)富集沉积物的产甲烷速率,分析其优势产甲烷菌代谢类型。通过添加产甲烷抑制剂(2-溴乙烷磺酸盐),检测沉积物中产甲烷底物积累,确定不同盐碱湖中主要的产甲烷途径。【结果】昆仲错的优势菌群包括甲基/乙酸型的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11%),乙酸型的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7.9%)和氢型甲烷菌甲烷杆菌目(Methanomicrobiales,7.4%);公珠错和兹格塘错的优势菌群为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分别占15%和15.3%,及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基型的甲烷叶菌属(Methanolobus)。公珠错和昆仲错分别以乙酸和甲醇产甲烷速率最高,而兹格塘错从不同底物产甲烷速率无差异。抑制甲烷产生后,公珠错主要积累乙酸,昆仲错主要积累甲醇;兹格塘错不仅甲烷排放低,也无产甲烷物质显著积累。【结论】昆仲错沉积物中的甲烷主要来自甲醇,公珠错中的甲烷主要来自乙酸,而兹格塘错产甲烷和底物积累不活跃。因而推测高原盐碱湖主要的产甲烷途径和菌群可能与周围植被类型的相关性更高,而与盐度的直接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盐碱湖湿地 优势产甲烷菌 产甲烷代谢途径 植被相关性
原文传递
Variations of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CH4 Emission from Three Typical Rice Fields in China 被引量:6
4
作者 ZHANG Guangbin MA Jing +3 位作者 YANG Yuting YU Haiyang SHI Yaping XU Hu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2-64,共13页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methane (CH4) emitted (δ13CH4elnitted) from permanently flooded rice fields and double rice-cropping fields. The CH4 e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δ13CH4emitte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methane (CH4) emitted (δ13CH4elnitted) from permanently flooded rice fields and double rice-cropping fields. The CH4 e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δ13CH4emitted under various field managements (mulching, water regime, tillage, and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in three typical Chinese rice fields, a permanently flooded rice field in Zi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a double-rice cropping field in Yingt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and a rice-wheat rotation field in Jur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East China, from 2010 to 2012. Results showed differe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δ13CH4emitted among the three fields during the rice-growing season. The values of (δ13CH4emitte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rresponding CH4 emissions in seasonal variation and mean,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CH4 production, oxidation, and transport associated with isotopic fractionation effects to the δ13CH4emitte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δ13CH4emltted were slightly impacted by mulching cultivation, tillage, and N application, but highly controlled by drainage. Meanwhile, tillage, N application, and especially mulching cultivation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seasonal mean CH4 emissions and corresponding δ13CH4emitted with low emissions accompanied by high values of δ13CH4emitted. Seasonal mean values of (δ13CH4emitted from the three fields were similar, mostly ranging from -60‰ to -50‰ which are well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These demonstrated tha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δ13CH4emitted mainly depended on the changes in CH4 emission from rice fields and further indicated the important effects of methanogenic pathways, CH4 oxidation, and CH4 transport associated with isotope fractionation effects influenced by field managements on δ13CH4emit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oxidation CH4 transport isotope fractionation methanogenic pathways nmlching N application TILLAGE
原文传递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生成及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滕战伟 齐可喜 +2 位作者 陈秋楠 贺永惠 高腾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83-1989,1998,共8页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产生的甲烷会降低饲粮能量的利用效率并造成环境污染,减少甲烷排放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并提高反刍动物饲粮利用效率。反刍动物甲烷生成与品种、饲粮组成和瘤胃菌群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的生...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产生的甲烷会降低饲粮能量的利用效率并造成环境污染,减少甲烷排放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并提高反刍动物饲粮利用效率。反刍动物甲烷生成与品种、饲粮组成和瘤胃菌群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的生成途径,重点总结了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和调控甲烷生成的策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制定有效的甲烷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甲烷生成途径 产甲烷菌 调控策略
原文传递
产甲烷古菌的分类及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6
作者 任师杰 孔令豆 +4 位作者 刘骏 李乐 张勍 陈集双 周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12,共13页
产甲烷古菌通常指主要以CO_(2)、乙酸、甲基类化合物(甲基歧化型)作为底物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中的一类厌氧代谢产甲烷的古核生物。随着全世界学者对产甲烷古菌进一步研究,陆续发现了氢依赖甲基型产甲烷古菌以及专性甲硫醇型、甲氧... 产甲烷古菌通常指主要以CO_(2)、乙酸、甲基类化合物(甲基歧化型)作为底物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中的一类厌氧代谢产甲烷的古核生物。随着全世界学者对产甲烷古菌进一步研究,陆续发现了氢依赖甲基型产甲烷古菌以及专性甲硫醇型、甲氧基型、烷基型和利用甲烷发酵生长同时又能产生甲烷的产甲烷古菌等;除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外,科学家也陆续在热原体门Ca.Thermoplasmatota和TACK超门中发现了产甲烷古菌。因此产甲烷古菌应定义为以二氧化碳、乙酸、甲基类化合物、甲氧基化合物、烷基类化合物为底物,广泛分布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热原体门Ca.Thermoplasmatota和TACK超门中的一类厌氧代谢产甲烷的古核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产甲烷古菌 营养类型 代谢途径 微生物分类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酸化系统微生态特征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琴 李蕾 +2 位作者 赵小飞 伍迪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384,共11页
过酸化失稳是困扰有机废物厌氧消化(AD)过程高效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为探析不同诱导方式造成过酸化的AD系统微生态特征差异,在餐厨垃圾中温AD反应器中分别引入负荷扰动(R2)、温度及搅拌扰动(R3)以诱发系统过酸化,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 过酸化失稳是困扰有机废物厌氧消化(AD)过程高效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为探析不同诱导方式造成过酸化的AD系统微生态特征差异,在餐厨垃圾中温AD反应器中分别引入负荷扰动(R2)、温度及搅拌扰动(R3)以诱发系统过酸化,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对比考察稳定与酸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主要产甲烷功能路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成功诱发系统过酸化失稳,过酸化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过量富集(R2、R3系统中分别高达(12.53±1.96)g·L^(-1)和(8.00±0.81)g·L^(-1))的同时,丙酸等多碳VFA组分比例大幅升高.R2、R3系统酸化后其产甲烷菌及相关酶受到高浓度VFA的显著抑制,酸积累程度更高的R2受抑制更为明显.且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多碳酸尤其是丙酸是抑制产甲烷作用的关键因素.与R2相比,R3具有更高的耗氢能力,耗氢微生物如可耗H2产酸的Treponema属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culleus属、Methanospirillum属等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2.酸化系统均以乙酸营养型产甲烷为主要的产甲烷途径,并以Methanosaeta属为主要的乙酸型产甲烷菌.酸化系统中更高含量的乙酸产甲烷途径的AK-PTA酶有利于促进对乙酸的利用,增强厌氧消化微生物菌群对高浓度乙酸的耐受能力.本研究中的相关结果可为提高有机废物AD微生态抗酸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过酸化 宏基因组学 产甲烷途径
原文传递
产甲烷菌中汞甲基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陶少洋 杨婧铱 +6 位作者 高峻 董洪哲 刘丽红 何滨 毛宇翔 胡立刚 江桂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3-2165,共13页
微生物作用是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最主要的方式.其中,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被认为是主要的汞甲基化微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在汞甲基化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产甲烷菌参与沉积物、水体和土壤等多种环境中的汞甲基化过程,并... 微生物作用是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最主要的方式.其中,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被认为是主要的汞甲基化微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在汞甲基化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产甲烷菌参与沉积物、水体和土壤等多种环境中的汞甲基化过程,并在部分环境中主导甲基汞的生成;在实验室纯培养体系中,多个产甲烷菌能将10%以上的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产甲烷菌对于甲基汞的生成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乏对产甲烷菌汞甲基化作用的系统总结.本文分别从原位环境、纯培养和共培养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产甲烷菌在汞甲基化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产甲烷菌可能的汞甲基化途径进行探讨,提出汞甲基化过程与一碳代谢极大可能存在功能上的关联性,并展望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菌 甲基化 甲基汞 代谢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