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都市PM_(2.5)与O_(3)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嘉迪 王东旭 +4 位作者 王振楠 朱汉民 苏春华 周磊 杨喜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4,共11页
为了解宜都市PM_(2.5)与O_(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_(2.5)与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_(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 为了解宜都市PM_(2.5)与O_(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_(2.5)与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_(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_(3)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PM_(2.5)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O_(3)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PM_(2.5)浓度较高;宜都市PM_(2.5)、O_(3)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都市 PM_(2.5) O_(3) 气象因子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下载PDF
河北南部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气象特征及天气分型
2
作者 田秀霞 陈瑞敏 +3 位作者 张珺 谢祥永 白樱 樊泽薇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为了解河北南部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利用2016—2022年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分析河北南部发生复合污染事件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对地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2016—2022年期间河北南... 为了解河北南部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利用2016—2022年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分析河北南部发生复合污染事件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对地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2016—2022年期间河北南部复合污染占总污染天数4.0%;石家庄复合污染较多,且以O_(3)污染为主;复合污染较重的月份为4、7和9月。(2)复合污染期间,温度与O_(3)强正相关,与PM_(2.5)强负相关,海平面气压和相对湿度与O_(3)呈负相关,与PM_(2.5)呈弱正相关,水汽压、日照和能见度与O_(3)呈正相关,与PM_(2.5)呈弱负相关,风速与O_(3)和PM_(2.5)均为弱的负相关。(3)河北南部复合污染的天气类型主要有C型、W型、A型、U型,其中C型最多且偏O_(3)复合污染,W型、A型偏PM_(2.5)复合污染,U型以O_(3)和PM_(2.5)低浓度复合污染为主。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复合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二者关系,对今后大气污染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气象特征 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
下载PDF
天津近海夏季大气颗粒物元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斌 白志鹏 +4 位作者 解以扬 张裕芬 孔少飞 徐准 金亮茂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9-833,共5页
2006年夏季在天津近海海域走航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用于研究近海海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来源。采集到的样品通过重量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同时进行元素分析。并结合气象要素分析,显示陆源污染物在陆风影响下传输到海上,解释了... 2006年夏季在天津近海海域走航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用于研究近海海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来源。采集到的样品通过重量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同时进行元素分析。并结合气象要素分析,显示陆源污染物在陆风影响下传输到海上,解释了采样期间近海海域TSP浓度较高的现象。研究使用富集因子和化学质量受体平衡(CMB)模型对近海海域TSP进行解析。通过富集因子分析,估计近海海域TSP来源主要有人为源、地壳源和海盐粒子源。CMB结果显示燃煤飞灰所代表的人为源对TSP贡献最大(36.14%),其次是地壳源类(33.26%)以及海盐粒子(1.58%),其他未识别的源为30.58%。由此推断陆地污染源对近海海域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远远高于海盐粒子,因此对渤海周围陆地污染源的控制应得到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渤海 气象特征 富集因子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
原文传递
L与X波段气象卫星信道概率统计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秀再 郭业才 +1 位作者 陈金立 杨昌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4,共7页
为研究大气空间物理层对气象卫星通信的影响,将影响气象卫星信道特性的天气状态分为晴空少云、多云和阴雨天气3种情况,根据不同的静态信道特性分别推导了地面接收气象卫星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服从Rayleigh分布(阴雨天气)、Rice分布(部分... 为研究大气空间物理层对气象卫星通信的影响,将影响气象卫星信道特性的天气状态分为晴空少云、多云和阴雨天气3种情况,根据不同的静态信道特性分别推导了地面接收气象卫星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服从Rayleigh分布(阴雨天气)、Rice分布(部分阴影遮挡)、Lognormal分布(全阴影遮挡)和Gauss分布(晴空少云),并建立了相应的概率分布(PDF)仿真模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不同传输特性下接收信号组成成分的不同造成其包络概率密度曲线的差异,仿真模型与理论模型的概率密度曲线符合程度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分析地面接收的气象卫星的数据误码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信道 统计特性 建模仿真
下载PDF
室外气象参数综合信息描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樊新颖 陈滨 +2 位作者 陈宇 赵桐可 孙美玲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探索室外气象信息特征的综合描述方法,本文基于室外气候不同时间尺度的概念模型,利用中国气象数据中心提供的1980年~2016年的气象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室外气象参数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研究提出了用于室内环境分析的... 为探索室外气象信息特征的综合描述方法,本文基于室外气候不同时间尺度的概念模型,利用中国气象数据中心提供的1980年~2016年的气象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室外气象参数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研究提出了用于室内环境分析的室外长时间尺度气候特征和综合环境信息特征描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气象参数信息 气候特征 综合环境信息特征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描述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