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肖盟 赵洪猛 +3 位作者 杨正军 汤小川 曹旭晨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4-619,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55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MBC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 目的:分析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55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MBC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MBC患者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阳性组(13例)及淋巴结阴性组(39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将其分为化疗组(40例)和非化疗组(15例)、放疗组(12例)及非放疗组(43例)和内分泌治疗组(5例)及非内分泌治疗组(50例)。并且每例MBC患者与3例同期年龄及临床TNM分期情况基本类似,均接受手术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170例匹配。结果:MBC患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5.0%及48.2%,显著低于TNBC患者5年DFS 74.7%及OS 83.5%,且两者之间比较5年OS和D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接受化疗与否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化疗组5年OS和DFS明显高于非化疗组的OS(P=0.008)和DFS(P=0.033)。淋巴结阳性组的MBC患者接受放疗可明显提高其5年OS(P=0.030)。结论:MBC是一种侵袭性强的罕见的乳腺癌特殊类型,预后较TNBC差,化疗使其5年OS及DFS获益,且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更大,对淋巴结阳性患者应行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后转化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秦亚萍 付悦 +4 位作者 肖楚蓉 伍金凤 唐娟 陈灵凤 肖胜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类型转化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i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CC)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类型转化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i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CC)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腋窝淋巴结转移灶转化为MSCC的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例初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伴有局灶鳞状化生,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完全缓解,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完全转化为MSCC,影像显示淋巴结呈囊性改变,HE染色显示囊腔被覆鳞状上皮,形态学符合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该病例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型:ER、PR、HER2均阴性。7例(本例加文献报道的6例)新辅助化疗前诊断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位年龄56岁;5例为原发、2例为复发病例,其中4例有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多为三阴性乳腺癌(5/7例);新辅助化疗后7例均转化为MSCC,1例(本例)原发灶pCR,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1例pCR、3例转化为MSCC、1例没有转化。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诱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化为MSCC,这类病例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化生性癌 化生性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闫振宇 曹学增 +1 位作者 买春阳 郝玉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520-4522,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化生性癌患者32例,用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标本,然后对其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进行免... 目的分析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化生性癌患者32例,用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标本,然后对其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对患者的巨检、镜检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化生性癌缺乏清晰的界限,没有包膜。肿瘤直径在1~5cm,平均肿瘤直径为(3.1±1.2)cm。肿瘤形状为结节状,切面实性,质地较韧,灰白色,切面可有囊腔出现。32例患者中,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没有检见癌转移者20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12例,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广谱CK阳性32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28例,CK5/6阳性20例,p53阳性、肌上皮癌p63阳性8例,分别占总数的100.0%、87.5%、62.5%、25.0%;32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按照化生分型分为:纯上皮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腺鳞癌2例、梭形细胞分化的腺癌13例;型上皮/间叶化生性癌,异源性成分包括肉瘤样成分3例、横纹肌肉瘤样成分3例,伴有软骨和骨化生性成分7例。结论乳腺化生性癌ER、PR、HER-2阴性,广谱CK阳性,需与乳腺原发性肉瘤、恶性叶状肿瘤、肉瘤化癌、促纤维增生性乳腺癌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含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的超声与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郏亚平 曾书娥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CSC)的超声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MCSC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双侧乳腺及腋窝,观察肿瘤的超声特征,并对乳房肿瘤进行乳... 目的观察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CSC)的超声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MCSC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双侧乳腺及腋窝,观察肿瘤的超声特征,并对乳房肿瘤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及Adler血流分级。所有MCSC患者术后均进行大体、镜下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将肿瘤超声特征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例MCSC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1例,混合型化生性癌4例。肿瘤最大径1.07~15.00 cm,中位径线为4.48 cm。5例内部回声呈混合性回声,4例呈低回声;9例后方回声均可见不同程度增强;7例边界欠清晰或模糊不清;8例形态不规则;3例伴钙化;超声检查有4例腋下淋巴结肿大。Adler血流分级:8例为Ⅲ级,1例为I级。BI-RADS分级:1例4b类,其余4c~5类。术后病理大体标本8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仅1例未见囊腔。免疫组化显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阴者即三阴性乳腺癌4例(4/9)。结论MCSC中以混合型化生性癌最为常见,超声声像图呈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肿瘤体积较大、内部为混合性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肿瘤实质部分血供丰富的超声表现对诊断MCSC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乳腺化生性癌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化生性乳腺癌p53、EGFR的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5
作者 欧禹瑛 朱德淼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 测量化生性乳腺癌中p53、EGFR的表达水平,并探讨该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43例化生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统计p53... 目的 测量化生性乳腺癌中p53、EGFR的表达水平,并探讨该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43例化生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统计p53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再经χ2检验、费舍确切概率法及斯皮尔曼相关方式的统计,分析并探讨p53、EGFR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化生性乳腺癌中,p53与EGF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p53、EGF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Ki-67呈正相关(P<0.05);p53的表达水平还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根据p53、EGFR的表达水平,可预测患者化生性乳腺癌的进展程度,为临床的治疗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性乳腺癌 P53 EGFR 乳腺癌
下载PDF
女性乳腺化生性癌3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丽娜 吴军召 +5 位作者 黄涛 朱久俊 焦得闯 乔江华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2,70,共6页
目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罕见异质性原发性乳腺癌,其激素受体表达低、预后差。本研究探讨MBC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8-01-2017-12-3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罕见异质性原发性乳腺癌,其激素受体表达低、预后差。本研究探讨MBC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8-01-2017-12-3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32例MBC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复发率;生存期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检验;生存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全组32例MBC患者,中位年龄49.5岁。随访时间9~76个月,中位40个月,6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8.6%和86.5%。9例患者复发,其中3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χ2=6.029,P=0.034)、淋巴结是否转移(χ2=4.661,P=0.015)以及接受放疗与否(χ2=3.521,P=0.044)是影响患者DFS的关联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9.604,95%CI:1.404~65.677,P=0.021)是DF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BC常表现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neu表达缺失。手术是治疗MBC的主要方法,肿瘤小预后相对较好,术后建议化疗,具有放疗指征的患者应行术后放疗,但尚需扩大样本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斌斌 李青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中ER、PR、HER2、CK5/6、CK14、P63和EGFR的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化生性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扩增,用电镜观测化生性乳腺... 目的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中ER、PR、HER2、CK5/6、CK14、P63和EGFR的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化生性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扩增,用电镜观测化生性乳腺癌的超微结构,对CK5/6在化生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化生性乳腺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化生性乳腺癌的ER、PR及HER2免疫染色均为阴性,而CK5/6则为100%(12/12)的阳性表达,CK14、EGFR及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9/12)、83.3%(10/12)和66.7%(8/12)。FISH实验结果显示化生性乳腺癌中无HER2基因扩增(Ratio<1.8)。超微结构观察见癌细胞胞浆内有张力原纤维丝、细肌丝和密体。CK5/6、CK14、P63和EGFR免疫染色阳性反应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与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化生性乳腺癌为基底样乳腺癌表型。CK5/6、CK14、P63和EGFR可作为化生性乳腺癌的诊断标记物,其中CK5/6比CK14和P63更为敏感。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性乳腺癌 基底样乳腺癌表型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化生性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与预后模型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坤 王哲 +2 位作者 杨柳 侯兰 张聚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761-3765,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中国和美国化生性乳腺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来预测MBC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方法:以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673例患者作为建模集,采用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确... 目的:分析对比中国和美国化生性乳腺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来预测MBC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方法:以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673例患者作为建模集,采用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确定MBC的独立预后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然后以我院的36例MBC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临床病理特征除年龄、肿瘤分级、是否第一原发肿瘤及N分期外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年龄、是否化疗、T分期、N分期以及M分期均是M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论:列线图能准确预测我国MBC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性乳腺癌 预后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探讨乳腺原发性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洪博 王文智 +2 位作者 刘艳彩 刘学刚 邱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染色方法,该方法可在一张切片上同时检测两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该技术探讨乳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衡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1-01-01-2015-12-31诊断的4例原发性... 目的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染色方法,该方法可在一张切片上同时检测两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该技术探讨乳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衡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1-01-01-2015-12-31诊断的4例原发性乳腺腺鳞癌,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CK5/p63)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乳腺腺鳞癌组织中的SM-MHC、p63、CK5、CK34βE12、EGFR、p53、ER、PR、C-erbB-2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治疗979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乳腺腺鳞癌患者4例(0.408%),中位发病年龄55岁。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患者经乳腺B超、外科查体、术中肿物活检冷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4例患者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1例给予吡柔比星+多西他赛方案治疗;1例行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方案治疗。1例患者术后9d猝死;另1例C-erbB-2强阳性患者,先给予吡柔比星+多西他赛方案治疗,然后转院进行靶向治疗。随访至2016-01-31,3例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染色成功。结论乳腺腺鳞癌属于乳腺化生性癌,发病率低,肉眼观呈囊性是其特征之一,免疫组化SM-MHC、p63、CK5和CK34βE12组合有助于乳腺腺鳞癌的诊断。治疗多采用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应行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腺鳞癌 化生性癌 免疫组化 双染技术
原文传递
18例乳腺化生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怡君 谯蔚茜 +3 位作者 肖秀丽 丁颖 易红 龙汉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例乳腺化生化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MB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巨检、镜检及免疫组化结果并...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例乳腺化生化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MB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巨检、镜检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2岁),肿瘤最大直径1.3~9.0 cm(平均5.1 cm)。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伴有鳞状细胞分化的癌7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和腺鳞癌2例),上皮/间叶混合型分化生性癌7例,以及伴梭形细胞癌4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7例患者ER、PR及HER2均呈阴性表达,1例患者ER、PR在导管癌区域呈灶性表达,16例患者PCK阳性表达,13例CK5/6阳性表达,10例肌上皮细胞p63阳性表达,分别占总数的94.4%、5.6%、88.9%、72.2%、55.6%。结论:MBC较少见,大多MBC为ER、PR、HER2阴性表达,不同组织学类型有不同的预后,且需与不同类型的肿瘤相鉴别,故提高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化生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乳腺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赵丽娜 何惠华 +1 位作者 黄亚冰 袁静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期210-214,共5页
1例乳腺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matrix-producing metaplastic carcinoma,MPMC)的患者,女,48岁,自觉左乳肿块4个月余,镜下见浸润癌直接转化为黏液软骨样基质,中间没有梭形细胞过渡区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CK,CK(34βE12),CK5/6,CK14,S-100... 1例乳腺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matrix-producing metaplastic carcinoma,MPMC)的患者,女,48岁,自觉左乳肿块4个月余,镜下见浸润癌直接转化为黏液软骨样基质,中间没有梭形细胞过渡区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CK,CK(34βE12),CK5/6,CK14,S-100,vimentin,EGFR,GATA-3,E-cadherin均阳性,calponin灶状阳性,ER,PR,HER2,P6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0%。特殊染色AB-PAS示:软骨黏液样基质。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浸润性癌,MPMC是一种极其罕见的MBC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依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娟 黄炳臣 +5 位作者 卢运龙 黄赞松 罗春英 吴雪铭 龙喜带 黄小英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63-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观察临床表现,以及彩超、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1例乳腺化生性癌,收集该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观察临床表现,以及彩超、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1例乳腺化生性癌,收集该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临床表现为双侧乳腺肿物进行性增大。彩超示左乳探及一大小5cm×3cm×2.5cm的肿物,边界不清;右乳探及一大小2cm×1cm×0.5cm的肿物。HE染色光镜下见左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见肉瘤样成分,瘤细胞梭形,呈束状、交错及波浪状排列,胞质丰富,核圆形,卵圆形,核仁明显,部分肿瘤细胞由化生性鳞状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ER、PR、cerB-2均阴性表达,上皮细胞CK5/6阳性表达,间叶细胞Vimentin阳性表达,Ki67增殖数>90%。结合彩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乳腺化生性癌。结论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及电镜,治疗上手术宜选择乳房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的灰阶、彩色及弹性超声表现
13
作者 刘利民 张韵华 +2 位作者 夏罕生 俞清 袁海霞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灰阶、彩色及弹性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化生性癌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20例患者共20个肿块,18个肿块呈低回声,2个呈中等回声;10个肿块回声不均匀,10个回声均匀;13个肿块形态不规则,...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灰阶、彩色及弹性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化生性癌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20例患者共20个肿块,18个肿块呈低回声,2个呈中等回声;10个肿块回声不均匀,10个回声均匀;13个肿块形态不规则,4个呈卵圆形,3个呈分叶状。15个肿块边界清晰,5个边界模糊。6个肿块内见钙化,9个肿块内见无回声区;18个肿块后方回声增强,1个后方回声不变,1个后方回声轻度衰减。14个肿块血流丰富,4个见中等血流,2个未见血流;血流平均阻力指数0.77。4个肿块行弹性超声检查,弹性评分结果:3分1个,4分3个。乳腺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17/20)。同侧腋窝淋巴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3/4)。结论:乳腺化生性癌的超声图像多为不规则形,后方回声增强,可见囊实性及细小钙化灶,血流丰富,弹性超声评分高,灰阶超声、彩色超声及弹性超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灰阶超声 彩色超声 弹性超声
下载PDF
乳房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4
作者 刘露 毛艳 +3 位作者 王海波 周沛红 吕志东 崔建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分析乳房化生性癌(MB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MBC病人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MBC好发于中年女性,病人中位年龄51岁,多以无痛性包块入院,左右侧发病无差异,双侧累及少见。MBC病人中,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占56.8%... 目的分析乳房化生性癌(MB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MBC病人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MBC好发于中年女性,病人中位年龄51岁,多以无痛性包块入院,左右侧发病无差异,双侧累及少见。MBC病人中,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占56.8%,其次为梭形细胞癌;肿瘤直径0.5~12.0 cm,中位直径3.0 cm;激素受体阴性者占91.9%,Her-2阴性者占89.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Ki67阳性)高表达者占86.5%,有94.6%的病人表达CK5/6,86.5%的病人表达P53;其分子分型为三阴型乳癌占81.1%,无Luminal A型病人。手术方式为乳癌改良根治术者占75.7%,术后接受化疗者占59.4%。结论 MBC发病率较低,具体发病机制不详,病理特征多样化,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大多为三阴型乳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化生性癌 免疫组织活性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曾静 张希梅 +5 位作者 王军 庞青松 朱莉 曲芃芃 胡元晶 王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目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对于其治疗模式及预后的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分析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旨在探讨该病基于浸润性乳腺癌治疗模式下的治疗结果与预后,以进... 目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对于其治疗模式及预后的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分析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旨在探讨该病基于浸润性乳腺癌治疗模式下的治疗结果与预后,以进一步探讨其合理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0-01-01-2012-12-31诊断为MBC的8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全组84例中,1例患者未治疗,单纯手术者17例,手术联合化疗者48例,手术联合放化疗者16例,手术联合放疗者2例。男1例,女83例。年龄22~87岁,中位年龄53岁。肿块直径20~130mm,中位直径30mm。79例患者描述了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腋窝淋巴结阳性29例(36.7%),阴性50例(63.3%)。全组16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占病例的19.0%。全组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为21.7%(13/6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为21.7%(13/6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为20.4%(11/54)。p53表达阳性率为61.9%(26/42),Ki-67表达阳性率为95.6%(43/4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阳性率为76.9%(10/13)。按2012年版乳腺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类标准,癌伴间叶分化31例,鳞状细胞癌27例,混合性化生癌10例,梭型细胞癌8例,低度恶性的腺鳞癌7例,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1例。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临床分期标准,Ⅰ、Ⅱ、Ⅲ和Ⅳ期患者分别为12例(14.3%)、54例(64.3%)、17例(20.2%)和1例(1.2%)。全组患者5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4.4%及72.8%。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DFS和OS明显好于阳性者(均P<0.001),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DFS和OS好于Ⅲ~Ⅳ期患者(POS=0.002,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放射疗法 乳腺化生性癌/化学疗法 乳腺化生性癌/放化疗法 预后 治疗
原文传递
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王果元 鹿芃恬 +2 位作者 孙玉兰 张旭 贾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ibromatosis like metaplasia carcinoma,FLM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女性FLMC患者,对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ibromatosis like metaplasia carcinoma,FLM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女性FLMC患者,对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进行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具有乳腺无痛、质硬肿物。组织形态学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密度不均,形态温和,轻-中度异形,梭形细胞弥漫或相互交错排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肿瘤边缘区域可见呈指突状浸润周围乳腺实质及纤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梭形肿瘤细胞均表达上皮标记CK、CK5/6、34βE12、CAM5.2、CK8/18、CK7、CK14、P63、BCL2、Vimentin、SMA、β-catenin、CD10、Calponin“+”,ER、PR、C-erBb2、CD34、E-cadherin、S-100、P120、GFAP“-”。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是一类罕见的病变,形态学温和,易误诊,免疫组化对其鉴别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临床病理表现
原文传递
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M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我科2005-2014年底存档的7例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均为...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M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我科2005-2014年底存档的7例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9岁,首发症状均为可触及的无痛性乳腺肿块。肿瘤平均直径5.4cm,7例患者均行改良根治乳腺手术,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1例,平均随访33个月,死亡3例。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形态及排列多样。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R、PR、Her-2均(-),CKpan、CK5/6、vimintin均(+),6例p63(+),4例SMA(+),Ki-67阳性率5%-73%。结论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罕见,病理形态多样,激素受体不表达,可表达肌上皮标记,多数患者Ki-67指数高,预后较差,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易发生远处转移。严格规范取材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梭形细胞化生性癌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