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超声点焊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卓彬 梁永梅 +2 位作者 王立伟 汪殿龙 梁志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共7页
超声点焊(ultrasonic spot welding,USW)作为一种低温、低能耗和高效率的固相连接技术,能够实现传统焊接方法难以完成的Al、Cu、Ti等同种及异种金属的连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接头强度是评估USW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 超声点焊(ultrasonic spot welding,USW)作为一种低温、低能耗和高效率的固相连接技术,能够实现传统焊接方法难以完成的Al、Cu、Ti等同种及异种金属的连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接头强度是评估USW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围绕USW工艺设计和接头强度的内在联系,从声级尖端设计、材料预处理、焊接参数、中间层金属添加和复合焊接等五方面介绍了优化接头强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接头强度提供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点焊 声级尖端 预处理 中间层金属 复合焊
下载PDF
Study of diffusion bonding of Ti-6Al-4V and ZQSn10-10 with metal interlayer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涣凌 赵贺 +2 位作者 冯吉才 宋敏霞 赵熹华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The diffusion bonding was carried out to join Ti alloy (Ti-6Al-4V) and tin-bronze ( ZQSn10-10 ) with Ni and Ni + Cu interlayer.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 The diffusion bonding was carried out to join Ti alloy (Ti-6Al-4V) and tin-bronze ( ZQSn10-10 ) with Ni and Ni + Cu interlayer.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 EDS ) and X-ray diffraction ( XR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interlayer is Ni or Ni + Cu transition metals both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iffusion between Ti and Cu and avoid the formation of the Cu-T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Cu3Ti, CuTi etc. ). But the Ni-T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NiTi, Ni3Ti) are formed on the Ti-6Al-4V/Ni interface. When the interlayer is Ni, the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 are 830 ℃/10 MPa/30 min. And when the interlayer is Ni + Cu, the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 are 850 ℃/10 MPa/20 min. With the optimum bonding parameter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s with Ni and Ni + Cu interlayer both are 155.8 MPa, which is 65 percent of the strength of ZQSn10-10 base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bonding Ti-6Al-4 V tin-bronze metal interlay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下载PDF
透明导电薄膜(Ⅲ):TCO/M/TCO三层透明导电薄膜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彩波 周艳文 +2 位作者 粟志伟 王鼎 杨东明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41-248,共8页
TCO/M/TCO三层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可见光区透光率高、导电性好且超薄的特点,适用于包括柔性基底在内的电子器件的透明导电电极。本文阐述三层透明导电氧化物/金属/透明导电氧化物(TCO/M/TCO)薄膜透光导电原理,厚度设计及其对光电性能的影... TCO/M/TCO三层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可见光区透光率高、导电性好且超薄的特点,适用于包括柔性基底在内的电子器件的透明导电电极。本文阐述三层透明导电氧化物/金属/透明导电氧化物(TCO/M/TCO)薄膜透光导电原理,厚度设计及其对光电性能的影响,金属层的选择及作用机制,溅射氛围和后处理工艺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TCO/M/TCO 金属夹层 减反增透 光电性能
下载PDF
金属隔层和空气间隙对钝感炸药冲击起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文杨 钟斌 +4 位作者 谷岩 张旭 杨舒棋 舒俊翔 覃双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8,共8页
为了确定空气间隙和金属隔层对冲击起爆的影响,采用火炮加载蓝宝石飞片冲击起爆Φ50 mm×30 mm的A型炸药,产生的冲击波通过空气间隙和金属隔层起爆Φ50 mm的台阶型B型炸药。在B型炸药的后界面粘贴镀膜氟化锂(LiF)窗口,使用光子多普... 为了确定空气间隙和金属隔层对冲击起爆的影响,采用火炮加载蓝宝石飞片冲击起爆Φ50 mm×30 mm的A型炸药,产生的冲击波通过空气间隙和金属隔层起爆Φ50 mm的台阶型B型炸药。在B型炸药的后界面粘贴镀膜氟化锂(LiF)窗口,使用光子多普勒测速仪(PDV)测量金属和B型炸药的后界面速度,进而计算得到金属和B型炸药的冲击波透射压力,再利用阻抗匹配计算得到金属和B型炸药的入射压力。结果表明:传爆药和金属隔层间的空气间隙使冲击压缩过程转变为准等熵压缩和冲击压缩两个过程,同时使冲击波的幅值减小;确定了金属隔层厚度为5 mm时冲击波压力的衰减范围;当使用A型炸药作为传爆药,空气间隙为0.3 mm,金属隔层厚度为5 mm时,B型炸药在7~10 mm之间开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隔层 空气间隙 冲击起爆 光子多普勒测速仪(PDV) 台阶型炸药
下载PDF
金属隔层对同轴双元装药爆轰波形及驱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飞 王辉 罗一鸣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3,共6页
根据同轴双元组合装药的实际应用工况,制备了两种组分及尺寸均相同的装药试样,其中一种试样的内、外层装药间设有薄壁铝隔层。采用脉冲X射线摄影法观测了铝隔层在装药爆轰过程中的膨胀轨迹,并通过高速扫描法及圆筒试验分别对比了两种装... 根据同轴双元组合装药的实际应用工况,制备了两种组分及尺寸均相同的装药试样,其中一种试样的内、外层装药间设有薄壁铝隔层。采用脉冲X射线摄影法观测了铝隔层在装药爆轰过程中的膨胀轨迹,并通过高速扫描法及圆筒试验分别对比了两种装药爆轰波形及驱动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铝的冲击阻抗与炸药爆轰阻抗较为接近,因此冲击波穿越铝隔层时未产生较强的反射效应,从而未明显改变组合装药的爆轰波形;而在爆轰产物的膨胀过程中,当其相对比容小于3.0时,铝隔层可将内、外层装药的爆轰产物有效隔离,但并未降低整体装药的驱动性能,两种试样的圆筒比动能之比逐步趋近于有效装药的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装药 金属隔层 爆轰波形 圆筒试验 驱动性能 闪光X射线摄影
下载PDF
Pt催化甲酸气氛下的碳化硅低温键合
6
作者 尹振 徐杨 +4 位作者 李俊龙 孟莹 赵雪龙 须贺唯知 王英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为实现碳化硅(SiC)在300℃以下的低温键合,研究了以Cu和Au作为键合中间层,利用Pt催化甲酸气氛预处理金属膜表面并为键合提供还原性保护气氛的低温键合方法。首先,研究了带有Cu金属层的SiC晶片在氮气、甲酸气氛以及Pt催化甲酸气氛下的键... 为实现碳化硅(SiC)在300℃以下的低温键合,研究了以Cu和Au作为键合中间层,利用Pt催化甲酸气氛预处理金属膜表面并为键合提供还原性保护气氛的低温键合方法。首先,研究了带有Cu金属层的SiC晶片在氮气、甲酸气氛以及Pt催化甲酸气氛下的键合过程,通过对比键合强度来验证Pt催化甲酸气氛下完成带有Cu层的SiC晶片键合的可能性。其次,采用扫描声学显微镜(SA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键合后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改变键合温度及键合加载的压力,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于键合强度的影响。最后,对比了Cu, Au两种中间层金属在不同气氛下的SiC-SiC键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不含甲酸的N_(2)气氛以及未经过Pt催化的甲酸气氛,经过Pt催化的甲酸气氛能够更好地还原Cu表面的氧化物,实现带有Cu金属层的SiC-SiC低温键合;SEM、SAM测试表明键合界面无明显空洞,键合效果良好;与使用Au层的SiC样品相比,在低温下基于Cu中间层的SiC样品键合强度显著高于Au中间层的样品,显示了本方法对还原表面主要为氧化物的金属层键合的优越性。本方法利用Pt催化甲酸气氛预处理Cu表面并为键合提供还原性保护气氛,在200℃时获得了12.5 MPa的剪切强度,实现了高强度的SiC-SiC低温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SiC) 低温键合 甲酸 催化还原 金属中间层
下载PDF
金属夹层复合材料平板的固化变形分析
7
作者 胡中强 程勇 +3 位作者 张龙 彭晓博 李浩 杨杰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金属夹层复合材料有着隔音降噪、防火、抗电磁屏蔽等优点,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平板中铺设金属铁片夹层,以热传导和固化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金属夹层复合材料平板在固化过程中的ABAQUS分析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对,... 金属夹层复合材料有着隔音降噪、防火、抗电磁屏蔽等优点,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平板中铺设金属铁片夹层,以热传导和固化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金属夹层复合材料平板在固化过程中的ABAQUS分析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研究了铺层角度、金属铁片夹层、金属夹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3个参数对金属夹层复合材料平板固化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或90°的铺层角度、在复合材料中铺设金属铁片夹层、选择热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夹层材料都能够有效减小金属夹层复合材料平板的固化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相差在9%左右,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也为金属夹层复合材料的固化变形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金属夹层 铺层角度 热膨胀系数 固化变形 ABAQUS
下载PDF
金属夹层对自冲铆接头强度和失效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承裕 何晓聪 +2 位作者 魏文杰 卢嘉伟 刘可欣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7,共6页
基于自冲铆技术,分别制备了铝-铝(A0)、铝-泡沫铁镍夹层-铝(A1)和铝-涂胶泡沫铁镍夹层-铝(A2)的3种自冲铆接头。为研究泡沫金属夹层以及涂胶泡沫金属夹层对自冲铆接头强度及失效形式的影响,通过力学试验测试接头静力学性能,从宏观角度... 基于自冲铆技术,分别制备了铝-铝(A0)、铝-泡沫铁镍夹层-铝(A1)和铝-涂胶泡沫铁镍夹层-铝(A2)的3种自冲铆接头。为研究泡沫金属夹层以及涂胶泡沫金属夹层对自冲铆接头强度及失效形式的影响,通过力学试验测试接头静力学性能,从宏观角度分析接头失效形式,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头失效断口进行微观分析。研究表明:泡沫铁镍金属夹层和涂胶泡沫铁镍金属夹层可有效提高接头静失效载荷,但接头能量吸收值呈下降趋势,A0组接头最大平均失效载荷为3586 N,能量吸收值为11.779 J,A1组和A2组接头静失效载荷比A0组分别提高了9.9%和30%,能量吸收值比A0组分别降低了0.9%和7.2%;3组接头均为拉脱失效,且上板搭接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曲翘,A0组接头铆钉从下板拉脱,而A1和A2组接头下板底部与铆钉一并从下板拉脱;3组接头失效模式微观特征为:铆钉腿与铆接孔一侧发生剧烈摩擦和挤压,最终铆钉在拉剪载荷下完全从下板拉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 三明治结构 泡沫金属夹层 能量吸收值 失效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