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7
1
作者 贾伟 蒋健 +7 位作者 刘平 赵立平 陈闽军 周明眉 杨丽萍 王米渠 邱明丰 张永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1-624,共4页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将探索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复杂理论系统 辨证论治 脏象理论 中药方剂 肠道菌群微生态学
下载PDF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2
作者 许国旺 路鑫 杨胜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1-711,共11页
代谢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植... 代谢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植物和微生物等领域发展迅速,但在分析技术、方法学和应用等方面急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质谱 系统生物学
下载PDF
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3
3
作者 唐梅 赵立春 +4 位作者 徐敏 冷静 唐农 扈芷怡 张谦华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4-1627,共14页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经分离鉴定的有百余个,主要骨架类型为C-19型二萜生物碱;其次为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化学...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经分离鉴定的有百余个,主要骨架类型为C-19型二萜生物碱;其次为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化学成分。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已久,主要有对心血管的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降低胆固醇作用等。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为广泛应用的有毒中药,目前临床观测附子毒副反应的项目及其标准既不系统,也不明确,还没有实用的指南对其进行安全性监控。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期待在转化研究的启发下,运用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附子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带来突破,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化学成分 C-19型二萜生物碱 药理作用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5
4
作者 罗和古 丁杰 +1 位作者 岳广欣 陈家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肝郁脾虚模型)的血浆代谢表型改变,开展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寻找肝郁脾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肝郁脾虚模型)的血浆代谢表型改变,开展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寻找肝郁脾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实验用二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7d正常对照组(A组)、21d正常对照组(B组)、7d模型组(C组)和21d模型组(D组),每组6只。以慢性束缚方法制作应激大鼠模型。分别于第8天和第22天麻醉后心室取血,用Varian UnityInova 600M超导傅立叶变化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仪检测。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经过32k傅立叶变换转为一维NMR谱图。调用VNMR软件中的程序将^1H谱按默认值,分别从4.5~0.5ppm(弛豫时间编辑)以及6.0~0ppm(扩散编辑),每段为0.04ppm,进行分段积分,将积分数据归一化后,以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贮存,用于模式识别分析。将上述得到的数据文件利用Simca-P 10.0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鼠血浆^1H NMR谱的主成分分析,各组动物代谢谱各不相同,与已知应激状态下动物体内代谢的调节过程及结果相一致。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发现,醋酸、乳酸、酪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和3.44ppm的未知化合物的谱峰峰形改变较为明显。这些发生改变的代谢物可以作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标志物做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各组大鼠血浆^1H NMR代谢谱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可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阐释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核磁共振 中医 大鼠
下载PDF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被引量:90
5
作者 刘昌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5-401,共7页
关键词 中药 药代动力学 代谢物组学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系统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 被引量:99
6
作者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该从方剂入手,而评价方剂的临床药效是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在临床上,方剂对应的是证候或病,中医证候/病的客观正确诊断,阐释证候/病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候/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体系是评价方剂临床疗效进而发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笔者的团队以证候为起点,从方剂入手,建立了系统的关联"证候诊断-方剂效应评价-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分析"的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发现并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而解决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以及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代谢组学 体内药效物质基础 方法学
原文传递
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72
7
作者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1-605,共5页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 ,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 ,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代谢物组学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要一部分 ,其应用涵盖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实验和作用机制研究。因此 ,在模型识别和确证、药物筛选、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现代中药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物组学 新药研究开发 药物筛选 药物安全性 中药
下载PDF
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68
8
作者 王喜军 孙文军 +6 位作者 孙晖 吕海涛 邹迪新 吴泽明 王萍 刘莲 吴修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UPLC/QTOF分析系统为核心手段,结合生物样品分析制备方法,研究CCL_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变化,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 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UPLC/QTOF分析系统为核心手段,结合生物样品分析制备方法,研究CCL_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变化,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伤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并结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还原肝损伤的机理与实质,以及茵陈蒿汤的肝损伤防治机理,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全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代谢物组学 生物标记物 茵陈蒿汤 肝损伤
下载PDF
五味子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2
9
作者 皮子凤 门丽慧 +3 位作者 张静 周园 宋凤瑞 刘志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五味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12周后,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尿蛋白、尿肌酐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水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动物的尿蛋白含量(p<0.05),对糖尿病大鼠肾病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了五味子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了健康组、模型组和五味子给药组的大鼠血清,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数据分析。PLS-DA得分图显示健康组、模型组和五味子组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别,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载荷图筛选,将对各组分离贡献大的化合物的串联质谱分析数据,经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等数据库检索,进行质谱信息匹配,鉴定出黄尿酸、油酰胺、棕榈酰胺、尿酸、5-羟基己酸、硫酸对甲酚、对甲酚葡萄糖苷酸7种内源性代谢物为生物标记物。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通过影响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肠内菌代谢、脂肪酸代谢等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发挥治疗作用,其中嘌呤代谢、肠内菌代谢通路可能是五味子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糖尿病肾病 血清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熟地黄质-效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0
作者 杜珂 高晓霞 +2 位作者 王锋 王佩义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7-1484,共8页
通过综述熟地黄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研究,阐释熟地黄的药效物质基础,从整体的角度探究不同炮制程度熟地黄的全面质-效评价,以期揭示熟地黄炮制的科学内涵,为熟地黄的质-效评价和炮制终点的确定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熟地黄 药效物质基础 炮制 代谢组学 质-效评价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技术 被引量:69
11
作者 王斯婷 李晓娜 +1 位作者 王皎 凌笑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2-1799,共8页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是细胞内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动态检测以及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应用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代谢组学对分析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分...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是细胞内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动态检测以及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应用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代谢组学对分析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代谢组学的研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各种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不同分析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应用领域等进行了综述。同时也总结了在代谢组学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实验技术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气质联用 液质联用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 被引量:60
12
作者 刘昌孝 《天津药学》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其主要研究体系有生物体液、生物组织及单个细胞的代谢组,利用一些现代的分析技术,如NMR、LC-MS、GC-MS等,取得整个研究体系的多维数据后,利用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技术寻找其中的系统生物学信息。...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其主要研究体系有生物体液、生物组织及单个细胞的代谢组,利用一些现代的分析技术,如NMR、LC-MS、GC-MS等,取得整个研究体系的多维数据后,利用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技术寻找其中的系统生物学信息。本文从代谢组学的发展,代谢组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以及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疾病模型,特别是中药研究的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药物研究开发 作用机制 安全性评价 中药现代研究 疾病诊断
下载PDF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3
作者 赵凡凡 周玉枝 +2 位作者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致大鼠衰老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具有寿命缩短、学习记忆障碍和免疫力降低等多种衰老特征。该模型是通过给大鼠定时、定量注射一定时间的D-半乳糖溶液,使大鼠产生类自然衰老特征,... 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致大鼠衰老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具有寿命缩短、学习记忆障碍和免疫力降低等多种衰老特征。该模型是通过给大鼠定时、定量注射一定时间的D-半乳糖溶液,使大鼠产生类自然衰老特征,用于临床前抗衰老药物筛选、药理作用以及衰老机制的研究。但是该模型在模型的建立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实验室在造模剂量、时间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总结文献报道并结合本实验室的不断探索,概述给予大鼠注射D-半乳糖溶液所致的类自然衰老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的建立、模型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及其研究进展,并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衰老机制的研究、抗衰老药物的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大鼠 造模方法 模型评价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研究策略与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63
14
作者 夏建飞 梁琼麟 +2 位作者 胡坪 王义明 罗国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体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刺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变化,可以对那些能描述代谢循环情况的关键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近几年来,代谢组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工具,并在不断创新的分析技术推动... 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体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刺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变化,可以对那些能描述代谢循环情况的关键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近几年来,代谢组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工具,并在不断创新的分析技术推动下稳步发展。虽然代谢组学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许多研究者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策略、方法和技术。代谢组学发展呈现出整合一体化,定量化和标准化的趋势。本文对代谢组学的概况,现在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研究策略 分析方法 综述
下载PDF
钩藤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 被引量:57
15
作者 黄玉荣 魏广力 +3 位作者 龙红 肖淑华 王淑芳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 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钩藤多动合剂(简称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其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生化机制,观察药物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攀爬实验和自发行为实验研究多动合剂对去水吗啡小鼠模型的药效作用,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 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钩藤多动合剂(简称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其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生化机制,观察药物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攀爬实验和自发行为实验研究多动合剂对去水吗啡小鼠模型的药效作用,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观察药物对小鼠脑内及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结果 去水吗啡激动黑质纹状体系统内DA受体,使系统内DA功能增强,引起小鼠攀爬行为和自发活动增强,多动合剂可抑制去水吗啡引起的小鼠的攀爬行为,并减弱自发活动的增强。对去水吗啡引起的血浆中DA和NE含量的改变及脑组织中DA含量的改变,多动合剂均能予以校正,使各项指标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多动合剂可提高小鼠血浆中DA含量,并降低脑组织中DA的含量。结论 多动合剂能调整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失衡以此达到治疗多动综合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多动合剂 钩藤 多动症 药效学 代谢物组学 生化机制
下载PDF
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52
16
作者 杨军 宋硕林 +2 位作者 Jose Castro Perez Robert S.Plumb 许国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特性、发展历史做了简要介绍 ,综述了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中采用的技术 ,及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药物毒性研究、植物和微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靶标分析 代谢轮廓分析 指纹分析 综述
下载PDF
代谢组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3
17
作者 徐旻 林东海 刘昌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9-774,共6页
关键词 NMR GC-MS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药物评价
下载PDF
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1
18
作者 李萍 齐炼文 +1 位作者 闻晓东 盛亮洪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共9页
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实例,提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即以中药的整体观和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过程中的变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构建中药及其... 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实例,提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即以中药的整体观和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过程中的变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构建中药及其复方复杂体系的吸收、分布、与靶细胞结合、代谢和代谢组学的体内外研究技术平台,系统阐明中药发挥作用的体内效应成分(群),建立与临床药效相关的、体内真正起效的、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构建符合用药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效应物质基础 吸收和分布 靶细胞结合 体内过程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关木通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赵剑宇 颜贤忠 彭双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研究经关木通染毒后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尿液、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关木通分4个剂量组:36、32、28、24 g/kg,W istar大鼠连续ig给药6 d,12 h后收集尿样,测定1H-NM ... 目的研究经关木通染毒后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尿液、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关木通分4个剂量组:36、32、28、24 g/kg,W istar大鼠连续ig给药6 d,12 h后收集尿样,测定1H-NM 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毒后,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尿样中氧化三甲胺、柠檬酸、牛磺酸、肌酐、甜菜碱等代谢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醋酸、丙氨酸则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能够被区分开,而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醋酸和氧化三甲胺的变化。不同剂量条件下,各组动物的代谢谱也各不相同,与肾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结论关木通能够对肾脏造成损害,且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与关木通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木通 肾毒性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模式识别
下载PDF
“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6
20
作者 徐舒 陈合兵 +4 位作者 李洪 张琪 蔡红兵 颜贤忠 吕志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肝郁证"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肝郁证"代谢组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用于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慢... 目的:建立并验证"肝郁证"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肝郁证"代谢组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用于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的方法造成"肝郁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糖水偏好实验、血浆皮质酮、胃黏膜、肾上腺病理观察评价模型。运用1HNMR技术对两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躲避、活动减少、大便松散、皮色失去光泽,造模第2周开始生长较对照组缓慢(P<0.05);糖水偏好实验显示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对糖水的偏好摄入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胃黏膜、肾上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但模型组肾上腺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中葡萄糖(Glucose)和肌酸(Creatine)的含量明显偏高,而3-羟基丁酸(3-HB)、谷氨酰胺(Gln)、磷脂酰胆碱(PtdCho)、磷酸胆碱(PCho)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明显偏低。结论:从病因学、行为学和病理表现上慢性束缚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肝郁证大鼠模型。代谢组学得出肝郁证模型与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小分子物质构成"肝郁证"的代谢标志物群,成为肝郁证代谢水平的物质基础,有助于阐释肝郁证的本质。代谢组学用于证候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大鼠模型 中医证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