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实相生 亦幻亦真——《纪实与虚构》的叙事与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降红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3-88,共6页
在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中,王安忆采用了元叙事、互文性等叙述话语技巧,讲述了自己的家族神话故事,树立了女性叙事权威。该作在王安忆的个人创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女性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王安忆 《纪实与虚构》 元叙事 互文性 女性叙事权威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策叙事的基本命题与价值——基于《文心雕龙·诏策》篇的现代性重思
2
作者 郭佳良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9,共8页
本文基于《诏策》篇的文本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文章创作理论尝试提炼中国传统政策叙事的基本命题。首先,刘勰提出的"质先于文,文质并重"的"文质观"构成本土政策叙事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文质关系"在... 本文基于《诏策》篇的文本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文章创作理论尝试提炼中国传统政策叙事的基本命题。首先,刘勰提出的"质先于文,文质并重"的"文质观"构成本土政策叙事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文质关系"在诏策创作中具体表现为"德"与"文"、"风"与"骨"、"情"与"采"三组概念范畴,从中可解构出本土传统政策叙事的三个命题,即宏观层面以德为本位的伦理型政策元叙事、中观层面以父爱主义为特征的叙事策略以及微观层面抒情化的政策叙事技巧。再次,基于对上述三组命题的现代性重思,其可能具有的当代价值分别为:伦理型政策元叙事可在价值多元时代维系社会的价值共识;父爱主义策略可成为政府"元治理"与政策干预角色的思想资源;抒情化技巧能够提升政策说服和行为改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叙事 文质观 元叙事 元治理 父爱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普遍元叙述
3
作者 王委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元叙述是叙述文本提供给解释者的一种解码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叙述文本中的一种叙述现象。元叙述存在于叙述文本的各个层面。元叙述是作者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作者可以选择元叙述弱化也可以选择元叙述强化,来确定自己在符号文本中的存... 元叙述是叙述文本提供给解释者的一种解码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叙述文本中的一种叙述现象。元叙述存在于叙述文本的各个层面。元叙述是作者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作者可以选择元叙述弱化也可以选择元叙述强化,来确定自己在符号文本中的存在状态。但无论哪种状态,其编码方式及编码内容都会成为其存在的依据。存在于底本1,即材料选择中的元叙述有时候是很难判断的,因为编码主体很多情况下不与解码主体共享知识。因此,存在于底本2,即材料组合方式层面的元叙述就成为判断文本倾向的主要依据。视角倾向、叙述/语言修辞、元叙述偏向、跨层露迹、框架标记等元叙述类型就成为接受者解码的常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元叙述 元叙述弱化 元叙述强化 元叙述类型
下载PDF
事·叙事·元叙事:“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体论考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炳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53,124,共15页
"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体论考察,有其独特的语境和学术背景。"主体民族志"叙事是一个包含着事、叙事、元叙事三种形态的统一性结构。事(事实)来源于当地人的直接陈述,叙事是对当地人直接陈述事实的呈现、解释与建构... "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体论考察,有其独特的语境和学术背景。"主体民族志"叙事是一个包含着事、叙事、元叙事三种形态的统一性结构。事(事实)来源于当地人的直接陈述,叙事是对当地人直接陈述事实的呈现、解释与建构,元叙事则是对叙事的叙事。事、叙事、元叙事之间存在着语境与意义的转换,这显示了"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质在于一种"转喻",而非"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志” 叙事 元叙事 本体论 “转喻”
原文传递
元叙述:普遍元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毅衡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170,共10页
元叙述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表意程式化对抗的一个主要途径。元叙述一词,已经在当代文化研究和叙述学中广泛应用,但是意义歧出,难以厘清。仔细检查各种体裁的元叙述,可以看到元叙述化有五个方式:露迹式、多叙述合一式、多... 元叙述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表意程式化对抗的一个主要途径。元叙述一词,已经在当代文化研究和叙述学中广泛应用,但是意义歧出,难以厘清。仔细检查各种体裁的元叙述,可以看到元叙述化有五个方式:露迹式、多叙述合一式、多层联动式、寄生式、全媒体承接式。所有这些元叙述化方式的共同点,是"犯框",是破坏叙述世界的区隔边界。元叙述的目的,是破坏结构叙述的"逼真性",暴露其人为的构筑过程,从而使意义从文本束缚中解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叙述 元叙述 元意识 犯框
下载PDF
戏剧艺术中的“戏中戏”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金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通过对一些戏剧的分析,说明戏中戏不仅是一种戏剧编排结构,是对艺术真实的重新界定,利用戏中戏的手法,可以诠释人与自我的矛盾,生活与艺术的矛盾,更形成一种开放的故事结构,给人很多启示。
关键词 戏中戏 艺术真实 元叙事 开放的故事结构
下载PDF
元叙事与互文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洪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8,共6页
元小说大致有三种类型:自反式元小说、文本元小说、类文本戏仿式元小说。由元小说产生的元叙事和互文性大量出现在现代派小说之中,造成了现代小说叙事的重大转型。每一部具有创造性的现代派新小说不仅是"什么是小说"这种先入... 元小说大致有三种类型:自反式元小说、文本元小说、类文本戏仿式元小说。由元小说产生的元叙事和互文性大量出现在现代派小说之中,造成了现代小说叙事的重大转型。每一部具有创造性的现代派新小说不仅是"什么是小说"这种先入之见的产物,而且它还改变这种先入之见,它本身也生成了一种得到修改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小说 元叙事 互文性
下载PDF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性”话语反思——兼论元叙事的弥散与本质主义诗学的理论困境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艳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随着现代性的断裂与"元叙事"的弥散,本质主义思维范式日渐陷入知识表述的危机,"大理论"的历史走向终结,"后理论"时代来临。作为一种新的话语范式与知识图景,"后理论"倡导以反本质主义、非中心... 随着现代性的断裂与"元叙事"的弥散,本质主义思维范式日渐陷入知识表述的危机,"大理论"的历史走向终结,"后理论"时代来临。作为一种新的话语范式与知识图景,"后理论"倡导以反本质主义、非中心化、多元化、历史化的知识立场来重构理论的合法性效度,反对固守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总体性与同一性逻辑。面对"后理论"时代的到来,本质主义"文学性"话语范式与本质主义诗学开始面临知识"合法性"的拷问。文章在批判性反思与重构"文学性"话语的同时,亦对"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预期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 “文学性” 元叙事 本质主义 诗学
下载PDF
论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 被引量:5
9
作者 洪晓楠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3-17,共5页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中 ,利奥塔通过对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流变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知识合法化的危机 ,构建了后现代的实用知识观 ,从而展现了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困境和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前景。
关键词 利奥塔 后现代科学哲学 知识合法化 叙事知识 科学知识 实用知识观
全文增补中
元叙述的后现代写实性——《摩拉瓦河畔之夜》的叙事特色
10
作者 庞好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5-93,112,F0003,共11页
彼得·汉德克在《摩拉瓦河畔之夜》里从文本建构、设问解惑和所指含混等方面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元叙述,展现了小说对后现代写实性的反传统性和创新性。小说文本建构的写实性主要表现在复调的仿真性、旅程的串联性和画外音的补充性,揭... 彼得·汉德克在《摩拉瓦河畔之夜》里从文本建构、设问解惑和所指含混等方面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元叙述,展现了小说对后现代写实性的反传统性和创新性。小说文本建构的写实性主要表现在复调的仿真性、旅程的串联性和画外音的补充性,揭示了人在大千世界中隐身于世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汉德克采用了自问自答、自否式设问和自问无答的叙事方式建构小说里设问策略与写实求真的内在关联。他的含混叙事策略还从地方所指含混、人物所指含混和物体所指含混等方面来体现小说情节发展的张力,凸显元小说的叙事特征,展现含混手法中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的艺术魅力,使文本叙事摆脱了传统写实的桎梏,获得了后现代性的叙事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汉德克 《摩拉瓦河畔之夜》 元叙述 后现代 写实性
下载PDF
作为元叙事的神话 被引量:5
11
作者 胥志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从现象学视野出发,神话不再是一种原始文化现象,而是人类文化中永存的维度,是对人类生存具有根本意义的一种元叙事。神话作为元叙事,不仅意味着它处于人类生存的背景之中,具有为人类生存定向的功能;也是指它能通过指引信仰者返回生存的... 从现象学视野出发,神话不再是一种原始文化现象,而是人类文化中永存的维度,是对人类生存具有根本意义的一种元叙事。神话作为元叙事,不仅意味着它处于人类生存的背景之中,具有为人类生存定向的功能;也是指它能通过指引信仰者返回生存的本原,实现人的本真生存。但神话也仅发生于人类的困境时刻,它通过提供绝对的开端而促进生活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叙事 神话现象学 神话性时间 本原 焦虑
下载PDF
“越轨”的女性与“滑动”的文化保守主义——从1930年代张恨水小说改编的影片说开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望莉 翟耀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40-147,共8页
19311941年期间,张恨水“鸳蝴”小说被频频搬上银幕,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语境下焕发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性价值。伴随着中国早期电影“元叙事”的自反性探索,众多电影公司对张恨水小说改编电影发起了有声片的突破性尝试,如联华影业公司推出的... 19311941年期间,张恨水“鸳蝴”小说被频频搬上银幕,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语境下焕发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性价值。伴随着中国早期电影“元叙事”的自反性探索,众多电影公司对张恨水小说改编电影发起了有声片的突破性尝试,如联华影业公司推出的《银汉双星》、明星影片公司的《啼笑因缘》等。张恨水一系列小说被各电影公司导演不断改编并推向银幕,这一文学改编电影的现象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社会文化转型、上海“孤岛”电影时期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沦陷”时期,不断展现出通俗剧适时性价值与银幕生命力,在情爱叙事的感伤现代性下折射了女性形象的“越轨”特点。其中,张恨水小说改编电影作品中的价值评判标准呈现出跟随时代而调整的适时性特点,集中体现了女性命运截然不同的走向,反馈出文化保守主义下“犹疑”的评价标准和社会转型下“滑动”的价值选择;此外,还依据不同时代的女性站位适时而变地呈现出从鼓励到规训的过程。在民族形势严峻的特殊历史时期,张恨水作品的“银幕化”现象彰显了在革命电影叙事文学背后隐藏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市民的整体风貌与广泛的社会现实。在“通俗”外衣包裹下,其作者意识与社会呼吁借用银幕得到了广泛传播,完成了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都市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女性电影 感伤现代性 元叙事
下载PDF
指示与元叙述: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双层叙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禹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在电影中重构真实事件几乎与电影一样古老。关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研究涉及甚广,如对纪实和虚构的讨论,以及剧情片、新闻之间的界限问题,颇受学者重视。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不同于其他体裁电影的最大特点正在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形成了指... 在电影中重构真实事件几乎与电影一样古老。关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研究涉及甚广,如对纪实和虚构的讨论,以及剧情片、新闻之间的界限问题,颇受学者重视。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不同于其他体裁电影的最大特点正在于,真人真事改编电影形成了指示意义世界;它既在构建故事又在表达事实,即在解释事件的同时又在回溯事件的意义。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中存在一个元层次,将事件解释且成为故事,而事件是元叙述层的基础层。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指示意义世界通过元解释对意义的凸显,来召唤对真人真事基础层的关注。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以指示和元叙述的角度来分析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双层叙述特征,探析这个古老的电影体裁如何在呈现事件的同时塑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意义 元叙述 真人真事改编电影 双层叙述 符号学
下载PDF
论文学史观的时间意识
14
作者 冯紫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19,共8页
文学史观的研究在文学史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学史观通常无法绕开历史观、时间观及两者的关系问题。如何理解历史观与时间观这两大基本概念,并使之与文学史观建立内生联系,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文学史观的发展与研究一直内... 文学史观的研究在文学史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学史观通常无法绕开历史观、时间观及两者的关系问题。如何理解历史观与时间观这两大基本概念,并使之与文学史观建立内生联系,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文学史观的发展与研究一直内嵌着时间观的问题,回溯文学史研究中时间性问题的研究现状,是挖掘文学史中时间观类型的基础。基于此,文学史中的时间观类型有循环史观、历史元叙事、解构主义叙事等三大观念。通过对“文学-历史意识-时间观”三层结构的深入探索,可以发现,不但能以时间观作为切入视角深入探讨文学史观的建构过程,而且能反向在文学史观内嵌的时间观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挖掘人们潜在的认知意识。具体而言,文学史观的认知意识可分为轮转与循环意识、进步与线性意识、局部与解构意识等三大类型。找出历史与时间之间新的关联性,探究时间概念的本质及其如何影响文学史观的发展与走向,继而从更多视角阐释文学史研究领域中时间的历史与哲学内涵,是文学史以及文学史观研究中亟待深入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文学史观 元叙事 线性叙事 解构主义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in Lighthousekeeping
15
作者 张俊萍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1期175-177,共3页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Jeanette Winterson's Lighthousekeeping mainly from the non-linear structure,meta-narrative strategy and unreliable narration.Non-linear narrative mode i...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Jeanette Winterson's Lighthousekeeping mainly from the non-linear structure,meta-narrative strategy and unreliable narration.Non-linear narrative mode is a use of the disorder of the plot and time,which can achieve certain effects conceived by the author;the meta-narrative oversets the traditional novel models and norms,challenges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story,and demonstrates the illusory nature of the novel;unreliable narration,which performs a function of irony,can provoke thoughts on the content or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dern narrative non-linear structure meta-narrative strategy narrative person
下载PDF
解读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一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是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考察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状态为核心内容,大胆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从语言运用规则的差异入手,在阐释统合现代社会基础的"元叙事"危机产生... 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是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考察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状态为核心内容,大胆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从语言运用规则的差异入手,在阐释统合现代社会基础的"元叙事"危机产生缘由的同时,深入剖析了后工业时代中知识的合法化模式以及后现代社会关系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元叙事 后现代知识理论
下载PDF
元叙事语境下后小康时代“精神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任伍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年第4期5-12,共8页
消除贫困是元叙事语境下人们的一种大胆设想和理想追求,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时代,“精神贫困”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大场域的重要存在,是比物质贫困更难治理的贫困。“精神贫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上... 消除贫困是元叙事语境下人们的一种大胆设想和理想追求,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时代,“精神贫困”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大场域的重要存在,是比物质贫困更难治理的贫困。“精神贫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上的贫困,是人的“行为失灵”,需要通过弘扬贫困“耻感文化”、克服贫困者的“穷人优先心态”、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动力和正能量、扩大贫困者的“带宽”、建立“精神贫困治理法”等途径,彻底根治“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的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叙事 后小康时代 精神贫困 心物场
下载PDF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元叙事”话语体系的构建
18
作者 陈锐 欧嘉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35-42,共8页
元叙事的首要任务是为其叙事框架下的知识正当性、合法性及文本自携意义提供有效阐释,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导向性意义,使其原初叙事内容和样态得以主题性、整体性、本原性和权威性显现。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海量化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呈... 元叙事的首要任务是为其叙事框架下的知识正当性、合法性及文本自携意义提供有效阐释,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导向性意义,使其原初叙事内容和样态得以主题性、整体性、本原性和权威性显现。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海量化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碎片性、冲突性、偏差性、个性化等解构与重构的复合状态。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交织在一起,既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深化其话语体系及话语权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规律及其核心价值取向,探索创新其“元叙事”话语体系建设路径,既是新形势下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高校思政课 元叙事 话语转换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与电影的互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琴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发表于1969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在1981年上映。小说采用了元叙事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并使人物获得生命,新的叙事模式与小说在故事层上设置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三种结局形成一种对应...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发表于1969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在1981年上映。小说采用了元叙事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并使人物获得生命,新的叙事模式与小说在故事层上设置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三种结局形成一种对应关系。电影为尽可能接近小说的叙述方式,采取了戏中戏的叙述,在故事层也打破了时空界限,设置了三种结局。本文通过对《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与电影进行段落式的对比分析,探讨更深入的对照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小说 电影 元叙述
下载PDF
科幻影视文化中的“元叙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二利 《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当代仿生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制造了人类社会与后人类社会的分野。在后人类社会,人的身体和心智可能被生物技术改变;机器拥有自主意识,更加智能。人类对这一切喜忧参半,而科幻电影已把后人类社会的想象编织成故事,把幻想变成事实... 当代仿生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制造了人类社会与后人类社会的分野。在后人类社会,人的身体和心智可能被生物技术改变;机器拥有自主意识,更加智能。人类对这一切喜忧参半,而科幻电影已把后人类社会的想象编织成故事,把幻想变成事实,并形成了“元叙事”,即科技在未来会改变人类世界的秩序与权力结构。在科幻片中,灾难景观与叙事相结合,制造出恐怖与美丽兼具的视觉快感。有趣的是,和平、希望的到来不是凭借新的更强大的技术战胜原有技术,而是仰仗人的良知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叙事 科幻片 灾难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