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meristematic rock-inhabiting black fungi in the Dothideomycetes based on multi-locus phylogenies 被引量:3
1
作者 E.Egidi G.S.de Hoog +7 位作者 D.Isola S.Onofri W.Quaedvlieg M.de Vries G.J.M.Verkley J.B.Stielow L.Zucconi L.Selbmann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4年第2期127-165,共39页
The last decade has revealed an unexpected fungal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rocks,often collected in environments influenced by harsh climatic conditions.Yet the phylogenetic affiliations and the taxonomy of m... The last decade has revealed an unexpected fungal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rocks,often collected in environments influenced by harsh climatic conditions.Yet the phylogenetic affiliations and the taxonomy of many of these extreme fungi,mainly within Dothideomycetes,the largest class of Ascomycota,have only partially been described.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firm that most rock inhabiting-fungi(RIF)are highly polyphyletic among Dothideomycetidae,mainly within the order Capnodiales,an order otherwise incorporating several families of major plant pathological importance.Novel taxa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two major and distinct clades of Teratosphaeriaceae,both comprising meristematic black fungi.Thirty one novel species and 13 new genera are proposed,based on ITS and partial nucLSU,RPB2 and BT2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yeasts CAPNODIALES meristematic fungi Microcolonial fungi PHYLOGENY Taxonomy
原文传递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Growth of Shoot Buds-Derived Callus and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of <i>Kaempferia parviflora</i>
2
作者 Ab Rahman Zuraida Othman Ayu Nazreena +1 位作者 Kamarulzaman Fatin Liyana Izzati Ahmad Aziz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18期2693-2699,共7页
Callus and suspension cells culture of Kaempferia parviflora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eristematic shoots can be used for utilization of plant cell biosynthetic capabilities for obtaining useful products from val... Callus and suspension cells culture of Kaempferia parviflora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eristematic shoots can be used for utilization of plant cell biosynthetic capabilities for obtaining useful products from valuable medicinal plant to meet out the pharmaceutical demand and also for studying the metabolism. The medium containing combination of 0.2 mg/L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and 0.2 mg/L napthyleneacetic acid (NAA) promoted the highest callus induction at 20%. Transferring the initiated callus on the medium with 1 mg/L 2,4-D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up to maximum fresh weight of 6.71 gm. Growth curve of cultured cells revealed that the cells continued to grow until 50 days of culture and showed the highest peak (fresh weight) at 40 days in all different initial weight tested ( 0.2, 0.5 and 1.0 gram). Isolated embryogenic callus was found to produce the highest in weight when suspended in liqu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 mg/L 2,4-D at 110 rpm resulted 13.5 gram fresh weight and 1080 mg dry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empferia parviflora Suspension Cultures meristematic SHOOTS CALLUS Induction
下载PDF
STUDY ON WAYS OF FORCING INTERCELLULAR CYTOPLASM AND CHROMATIN MIGRATION TO TRANSFER EXTERNAL GENETIC SUBSTANCES TO PLANT CELLS BY ARTIFICIAL MOTIVE FORCE
3
作者 吴伯骥 陈毅平 +2 位作者 崔亚亚 郑国锠 杨庆兰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2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A new cell engineering technique (L. B.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in our Lab. At firs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reestablishment of intercellular contacts and plasmodesma channels... A new cell engineering technique (L. B.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in our Lab. At firs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reestablishment of intercellular contacts and plasmodesma channels between different parents, thus forcing cytoplasm and chromatin to pass the cell wall with different qualities and quantities from one cell to others, through the enlarged intercellular plasmodesma channels or the vulnerable regions and the holes on the cell wall formed differently in growth and thickness in the process of cell wall formation to introduce external genetic substances or gene groups into plant cell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frequencies and strengths for the migration between the cells in differ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gions or the sam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advance the mechanism of cytoplasm and chromatin migration through the cell wall: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lasmodesma channels or vulnerable regions and holes different in growth and thicknes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ell walls between meristematic cells. Low osmotic pressure and low pH value K+ solution treatments force the augmentation of plasmic streaming, and the streaming of karyolymph, the relaxation of the cell wall, the formation of more holes on the cell wall and the enlargement of plasmodesma channels in meristematic cells. All these make a proper 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for migrating through cell walls. Osmotic pressure and centrifugal forces are the practical forces forcing cytoplasm and chromatin to migrate extensively and transfer external genetic substances or gene groups to plan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istematic cell LOW OSMOTIC pressure and LOW pH value K+ solution L. B. technique INTERCELLULAR PLASMODESMA channel.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the Microtubule Arrays During Mitosis in Prothallus Cells of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群 尤瑞麟 姆旺戈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Microtubule arrays in prothalli large-vacuolated and meristematic dividing cells of the fern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were studied using Steedman's wax,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ling and confocal las... Microtubule arrays in prothalli large-vacuolated and meristematic dividing cells of the fern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were studied using Steedman's wax,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ling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high para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8%) allowed good fixation of prothallus cell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numerous (meristematic cells) and big (large-vacuolated cells) vacuoles. Results also plead for the efficiency of Steedman's wax embedding method in: (1) avoiding excessive use of enzyme for digesting cell wall in the process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labelling, (2) minimizing the autofluorescence effect in cells through utilization of alcohol in sample dehydration, and (3) permitting a clear visualization of microtubule patterns during the cell mitosis. Steedman's wax, coupl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ling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techniques, allows a good investigation of cell division process in plants by using simple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such as fern protha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UBULE meristematic cell large vacuolated cells MITOSIS Steedman's wax section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下载PDF
大蒜根尖分生组织核仁纤维中心形态结构扫描电镜研究
5
作者 刘忠民 孙京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报道了大蒜 (AlliumSativumL .)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核仁纤维中心 (FC .)的亚微结构 ,为在扫描电镜下研究植物细胞核及核仁的形态结构提供参考资料 .
关键词 大蒜 形态结构 分生组织 核仁纤维中心 扫描电子显微镜 亚微结构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对豌豆根尖影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菁代 余军居 +1 位作者 超明 廖贡献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对经15kV恒高压电场处理的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经处理的根尖细胞具有不正常的细胞分裂.如频率高的多核细胞(包括二核、三核和四核细胞),出现频率为1.3%;同一细胞不同核的分裂不同步;多极分裂... 对经15kV恒高压电场处理的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经处理的根尖细胞具有不正常的细胞分裂.如频率高的多核细胞(包括二核、三核和四核细胞),出现频率为1.3%;同一细胞不同核的分裂不同步;多极分裂;染色体的畸变如染色体的断裂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少以及微核的产生.并对多核细胞产生的方式、微核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静电场 分生组织细胞 多核细胞 细胞学
下载PDF
香蕉分生小球体途径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春香 李华平 +1 位作者 肖火根 范怀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0-582,共3页
以 7个香蕉品种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均获得了分生小球体 (meristematicglobules)。分生小球体的诱导率因基因组型和品种而异 ,为 15%~ 81% ,分生小球体的特点及开始出现的时间也受基因组型和品种的影响。以分生小球体为起始材料 ,建立... 以 7个香蕉品种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均获得了分生小球体 (meristematicglobules)。分生小球体的诱导率因基因组型和品种而异 ,为 15%~ 81% ,分生小球体的特点及开始出现的时间也受基因组型和品种的影响。以分生小球体为起始材料 ,建立了‘广东 2号’、‘华农 7号’及‘河口龙牙’ 3个品种的胚性细胞悬浮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分生小球体 分生途径 胚性细胞 悬浮系统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建波 李阳生 利容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 Ca2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Ca2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 ,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 Ca2 +沉淀颗粒 ;在 Al3+胁迫条件下 ,细胞质、细胞核中 Ca2 ...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 Ca2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Ca2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 ,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 Ca2 +沉淀颗粒 ;在 Al3+胁迫条件下 ,细胞质、细胞核中 Ca2 +沉淀颗粒明显减少 ,分布发生改变 ,细胞质中液泡增多 ,但其中 Ca2 +沉淀颗粒明显减少。结果表明 ,Al3+不但抑制了根尖细胞对 Ca2 +的吸收 ,而且引起细胞中原有 Ca2 +分布的变化 ,这很可能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尖分生细胞 铝胁迫 钙^2+分布 红黄壤
下载PDF
F-肌动蛋白是蒜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桂英 邢苗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6期493-499,共7页
以兔抗鸡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蒜(Aliumsativum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和染色体均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说明其中含有肌动蛋白。经TRITC鬼笔... 以兔抗鸡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蒜(Aliumsativum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和染色体均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说明其中含有肌动蛋白。经TRITC鬼笔环肽标记后,完整的间期细胞、游离的间期细胞核、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以及末期子细胞核均发出较强的红色荧光,而固定前用细胞松弛素D处理的根端分生组织细胞的荧光明显减弱或没有荧光,这些结果说明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存在着F肌动蛋白。抗肌动蛋白抗体和鬼笔环肽双标记实验结果指出,同一细胞核和染色体,在F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发出代表总肌动蛋白的黄绿色的FITC型荧光,在TR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则发出代表F肌动蛋白的红色的TRITC型荧光,两类荧光的分布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F肌动蛋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并说明F肌动蛋白可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肌动蛋白的主要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 染色体 F-肌动蛋白 鬼笔环肽 分生组织
下载PDF
整株转化法及其在油菜上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智 卢长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4,共9页
近年来,在植物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迫切需求下,一些不依赖于受体细胞脱分化、再分化过程的转化技术(即所谓的整株转化法)相继出现,它们大多以分生组织或生殖细胞作为受体,不受基因型限制,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无体细胞... 近年来,在植物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迫切需求下,一些不依赖于受体细胞脱分化、再分化过程的转化技术(即所谓的整株转化法)相继出现,它们大多以分生组织或生殖细胞作为受体,不受基因型限制,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无体细胞变异和后代遗传稳定等优点。该文对整株转化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重点讨论了其在油菜(Brassica napus)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油菜 整株转化法 分生组织 生殖细胞
下载PDF
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宇清 王炳锐 王建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6期417-420,T003-T004,共6页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 Ca2 +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Ca2 +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 ,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 Ca2 + ;在镉胁迫条件下 ,细胞质基质内Ca2 +减少 ,而细胞...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 Ca2 +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Ca2 +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 ,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 Ca2 + ;在镉胁迫条件下 ,细胞质基质内Ca2 +减少 ,而细胞核、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细胞壁中 Ca2 +明显增多 ,细胞液泡化 ,液泡中仍有较多 Ca2 +。结果表明 ,Cd2 + 引起细胞中原有 Ca2 + 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这很可能引起细胞生理功能紊乱 ,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小麦 根尖分生细胞 Ca^2+分布 毒害机理
下载PDF
黑香蕉葡萄不同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新 梁晋军 +4 位作者 刘振华 肖坤 王燕 崔海洋 胡建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52,共10页
为探讨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以黑香蕉葡萄品种叶片、叶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对其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同时比较了不同器官再生的效果。结果显示:适合叶片再生的培养基为:MS+2.0mg/L 6-BA+0.1mg/L IBA,但再生率仅为4.88%;适合叶... 为探讨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以黑香蕉葡萄品种叶片、叶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对其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同时比较了不同器官再生的效果。结果显示:适合叶片再生的培养基为:MS+2.0mg/L 6-BA+0.1mg/L IBA,但再生率仅为4.88%;适合叶柄再生的培养基为:NN69+1.33mg/L6-BA+0.02mg/L NAA,再生率为16.92%。说明叶柄的再生率高于叶片但两者都没有超过20%。并且NAA对黑香蕉叶柄的再生效果好于IBA。NN69基本培养基要优于MS。以茎尖为外植体在起始培养基MS+6-BA 1.40mg/L+NAA 0.09mg/L和诱导培养基培养MS+2mg/L 6-BA+0.09mg/L NAA上通过反复损伤芽尖得到茎尖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bulk,MB),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87.63%。说明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建立的葡萄再生体系更适合葡萄的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器官发生 培养基 外植体 分生体
原文传递
朝鲜白头翁分生结节的诱导与组织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廉玉姬 林光哲 赵小梅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以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的叶柄为材料诱导分生结节,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树脂包埋切片法研究了朝鲜白头翁离体形态发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表明:叶柄在MS+3 mg L–1玉米素(zeatin,ZEA)+0.5 mg L–1吲哚乙酸(IAA)的诱导培养基... 以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的叶柄为材料诱导分生结节,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树脂包埋切片法研究了朝鲜白头翁离体形态发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表明:叶柄在MS+3 mg L–1玉米素(zeatin,ZEA)+0.5 mg L–1吲哚乙酸(IAA)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2天后,分生结节诱导率为82.5%;培养56天后,95%的分生结节转化成不定芽。组织解剖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培养7、14、28和42天时分别观察到前分生结节结构、形成层和拟分生组织结构、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结构。朝鲜白头翁的不定芽起源于分生结节内部的维管中心。新分化芽基部类似愈伤组织的细胞团的显微切片结果显示,基部组织上分布着表皮细胞或下表皮细胞、维管束形成层和拟分生组织细胞,它们在朝鲜白头翁器官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类似愈伤组织 分生结节 组织解剖 前原形成层细胞 朝鲜白头翁
原文传递
小麦类根瘤胞间根瘤菌对分生细胞核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善华 吴晓辉 +1 位作者 顾素芳 张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24-727,共4页
在小麦类根瘤中,分生细胞核很大,而且较圆整,一般为一个核仁,有的核仁还有核仁泡,但通常一个核仁只有一个核仁泡,染色质较少,呈团块状分布.若胞间根瘤菌离分生细胞核较远,分生细胞核变化不大,只是染色质开始由团块状变为长条形,但仍有核... 在小麦类根瘤中,分生细胞核很大,而且较圆整,一般为一个核仁,有的核仁还有核仁泡,但通常一个核仁只有一个核仁泡,染色质较少,呈团块状分布.若胞间根瘤菌离分生细胞核较远,分生细胞核变化不大,只是染色质开始由团块状变为长条形,但仍有核仁.当胞间根瘤菌靠近分生细胞核时,细胞核变小,染色质密度增加并形成网状,而且无核仁出现.在上述这些无核仁的分生细胞核内有一种特殊的管状内含体,它们位于网状染色质附近的核基质中.本文还讨论了分生细胞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胞间根瘤菌存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类根瘤 胞间根瘤菌 分生细胞 细胞核
下载PDF
分生结节:一种有价值的植株再生途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原 成仿云 秦磊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60,共11页
分生结节是植物组织离体发育的一种特殊状态,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植株再生途径。它的外观与体细胞胚有相似之处,但其结构和发育过程上有明显区别。分生结节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实现高效增殖,并能在长期增殖后保持遗传稳定性和分化能力,在植物... 分生结节是植物组织离体发育的一种特殊状态,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植株再生途径。它的外观与体细胞胚有相似之处,但其结构和发育过程上有明显区别。分生结节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实现高效增殖,并能在长期增殖后保持遗传稳定性和分化能力,在植物微繁殖、次生代谢物生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综合论述了分生结节发生和植株再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与体细胞胚等其它植株再生途径相比较,分析了分生结节的独特之处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生结节 微繁殖 器官发生 植株再生 体细胞胚
原文传递
远缘杂种牡丹分生结节诱导及不定芽分化
16
作者 谢钰 刘婉婷 +2 位作者 崔珺 成仿云 钟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2-710,共9页
该研究以亚组间和组间远缘杂种牡丹的叶柄为外植体,探索一种操作简便、适用于多个品种的分生结节诱导方法,并在部分品种中研究分生结节分化不定芽的条件。结果表明:将11个品种的叶柄薄层接入含有0.5 mg·L^(-1)萘乙酸(NAA)+1.0 mg&#... 该研究以亚组间和组间远缘杂种牡丹的叶柄为外植体,探索一种操作简便、适用于多个品种的分生结节诱导方法,并在部分品种中研究分生结节分化不定芽的条件。结果表明:将11个品种的叶柄薄层接入含有0.5 mg·L^(-1)萘乙酸(NAA)+1.0 mg·L^(-1)氯吡脲(CPPU)+0.5(或0)mg·L^(-1)噻苯隆(TDZ)的SH培养基中,在黑暗条件下培养60~100 d,可以在10个品种中一步诱导出分生结节,诱导率达到52.08%~83.33%;一步法诱导的分生结节是通过愈伤组织间接产生。将分生结节接入含有0.5(或1)mg·L^(-1) CPPU+0.5 mg·L^(-1) TDZ的改良WPM培养基中,在光照、每15 d继代一次的条件下,可以诱导3个品种的不定芽分化,分化率为6.67%~33.33%;较低浓度的CPPU和TDZ共同使用对于不定芽分化有促进作用,而单独使用高浓度的CPPU不利于不定芽分化。该研究筛选出了一步法诱导分生结节的通用培养基,并在部分品种中实现了不定芽分化,为建立远缘杂种牡丹植株再生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组间杂种牡丹 组间杂种 分生结节 不定芽
下载PDF
牡丹愈伤组织发生和分生结节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磊 成仿云 +2 位作者 钟原 高平 于海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79-1586,共8页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织分化4个时期。启动期,外植体束中形成层最先去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变暗,内部细胞核变大,淀粉代谢增强。细胞旺盛增殖的分裂期,先后于外植体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处产生了愈伤组织,形成了质地紧实的愈伤增殖团,愈伤细胞体积小、质浓、核位于中心,且具有绕核积累的淀粉粒。形成期,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缓,只有接触培养基的周缘愈伤组织仍在增殖。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内部分化出维管单元,可以作为生长中心,有的是以特化的薄壁细胞为生长中心,外围核大、质浓的薄壁细胞层形成了具有再生潜能的分生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愈伤组织 分生结节 细胞组织学 淀粉
下载PDF
苎麻试管苗未离体叶面生芽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继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2-197,共6页
在含有 BA(6-苄基腺嘌呤)2.5毫克/升、NAA(萘乙酸)0.1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苎麻(Boehmeria niveaL.)试管苗未离体叶面生芽。比较了不同激素的效果,在诱导芽形成中 BA 优于 ZT(玉米素)和 KT(激动素)。在叶脉处,特别是在中脉维管束... 在含有 BA(6-苄基腺嘌呤)2.5毫克/升、NAA(萘乙酸)0.1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苎麻(Boehmeria niveaL.)试管苗未离体叶面生芽。比较了不同激素的效果,在诱导芽形成中 BA 优于 ZT(玉米素)和 KT(激动素)。在叶脉处,特别是在中脉维管束的薄壁细胞容易分裂和脱分化,且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芽在叶面上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并对叶面芽发生的部位与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组织培养 叶面生芽 细胞学
下载PDF
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丛斌 赵建华 张丕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很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 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很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细胞壁不均匀地加厚且细胞间隙增大等方面。初步讨论了秋水仙素引起的微管解聚是内质同、质体、微体、核等所处的状态和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主要原因。探测了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的一般临界浓度和处理时间。从结果看,秋水仙素处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后,其原有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分生细胞从胚性转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素 小麦 根尖分生细胞 亚显微结构
下载PDF
黄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核仁超微结构类型及缺硼时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世恭 焦根林 吴兆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1期55-58,共4页
硼是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乏时植物根的生长被抑制。黄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核中核仁有四种类型。不缺硼的核仁中,丝状成分、粒状成分、丝状中心及核仁液泡能够明显地看到。缺硼的核仁中,丝状成分萎缩,变得粗短。看不见丝状中心、核... 硼是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乏时植物根的生长被抑制。黄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核中核仁有四种类型。不缺硼的核仁中,丝状成分、粒状成分、丝状中心及核仁液泡能够明显地看到。缺硼的核仁中,丝状成分萎缩,变得粗短。看不见丝状中心、核仁液泡等。环形核仁中的中央大液泡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细胞核仁 超微结构 根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