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毛蛋白TMEM138的保守性及拓扑结构
1
作者 王冬新 刘春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TMEM138是一种纤毛蛋白,其缺失会导致系统发育性纤毛病-Joubert综合征。为解析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本文对TMEM138进行了保守性分析和拓扑结构研究。选取8个代表性物种分析TMEM138蛋白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的保守性,确定了TMEM138的跨膜结... TMEM138是一种纤毛蛋白,其缺失会导致系统发育性纤毛病-Joubert综合征。为解析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本文对TMEM138进行了保守性分析和拓扑结构研究。选取8个代表性物种分析TMEM138蛋白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的保守性,确定了TMEM138的跨膜结构域最为保守,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通过构建TMEM138体外过表达载体并结合活细胞染色技术,首次验证了TMEM138的膜定位和其拓扑学结构,该结论可为TMEM138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138 保守性分析 膜拓扑结构
下载PDF
一种有机杂化硅膜分子模型的重构研究
2
作者 张涛 靳栋梁 +1 位作者 吴楠桦 钟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BTESA有机杂化硅膜具有复杂的无定形结构,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有机溶剂处理和能源存储等领域,但目前仍缺乏成熟的分子级表征模型.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反应力场,在纳米尺度上构建BTESA有机杂化硅膜的分子模型,并采用X射线衍射、径... BTESA有机杂化硅膜具有复杂的无定形结构,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有机溶剂处理和能源存储等领域,但目前仍缺乏成熟的分子级表征模型.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反应力场,在纳米尺度上构建BTESA有机杂化硅膜的分子模型,并采用X射线衍射、径向分布函数、孔径分布探究该分子模型的化学结构和孔隙拓扑.结果表明,采用分子模拟构建的BTESA样品的衍射图样与实验数据一致,准确地揭示了BTESA有机杂化硅膜的化学结构与孔隙拓扑.研究结果为BTESA有机杂化硅膜及其他有机杂化硅膜提供了一种成熟的纳米尺度模型构建方法和孔隙拓扑结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杂化硅膜 分子动力学 化学结构 反应力场 孔隙拓扑
下载PDF
膜蛋白的拓扑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达 林其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膜蛋白的拓扑学是研究膜蛋白三维结构的出发点.利用融合蛋白和化学修饰等实验技术已确定了很多膜蛋白的拓扑学.对膜蛋白的转运与插膜的研究确定可能存在两类插膜元件.对已知拓扑学的膜蛋白的统计分析以及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表明存在膜... 膜蛋白的拓扑学是研究膜蛋白三维结构的出发点.利用融合蛋白和化学修饰等实验技术已确定了很多膜蛋白的拓扑学.对膜蛋白的转运与插膜的研究确定可能存在两类插膜元件.对已知拓扑学的膜蛋白的统计分析以及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表明存在膜蛋白拓扑学的内正规则.目前已形成预测膜蛋白的拓扑学的比较可靠的策略,这在反向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要进行三维结构的预测还有许多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 拓扑学 结构预测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的跨膜片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苏秋香 张丽艳 +2 位作者 汲坤 张改改 张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0-615,共6页
目的分析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的膜拓扑结构。方法采用糖基化的方法,对传统TRP通道TRPC5的各疏水片段进行膜整合分析。结果 TRPC5通道中,S4~S8片段按顺序分别以Ncyt/Cexo和Nexo/Ccyt的方式插入到膜中,C末端位于细胞内。而S1~S3片... 目的分析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的膜拓扑结构。方法采用糖基化的方法,对传统TRP通道TRPC5的各疏水片段进行膜整合分析。结果 TRPC5通道中,S4~S8片段按顺序分别以Ncyt/Cexo和Nexo/Ccyt的方式插入到膜中,C末端位于细胞内。而S1~S3片段可能存在2种膜整合方式:一种是S1和S3整合到膜上,S2位于细胞外;另一种是混合模式,S1和S3分别位于细胞内,其N末端均位于细胞内。结论 TRPC5通道的S4~S8为跨膜片段,S1~S3片段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膜拓扑结构 跨膜片段分析
下载PDF
APEX/APEX2邻近标记方法在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云 臧奕 李佳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09-316,共8页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MPs)参与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了解MPs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网络是揭示相关蛋白如何参与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的前提。随着蛋白结构预测、结构解析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获得破解的MP...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MPs)参与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了解MPs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网络是揭示相关蛋白如何参与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的前提。随着蛋白结构预测、结构解析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获得破解的MPs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但是,关于MPs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仍然非常稀缺。近年来,基于工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engineered ascorbate peroxidase,APEX/APEX2)的邻近蛋白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探索MPs的亚细胞定位、解析MPs的拓扑结构,追踪MPs的动态迁移过程,以及寻找MPs的相互作用蛋白,该方法为空间受限的MPs的系统分析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的方法。该综述归纳总结了APEX/APEX2依赖的邻近标记方法在MPs研究中的应用,为MPs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 APEX/APEX2 邻近标记 亚细胞定位 拓扑结构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多维蛋白鉴别技术分析天蓝色链霉菌膜内侧蛋白质组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宣明 罗元明 +3 位作者 张贵锋 苏志国 黄玉碧 杨克迁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4-819,共6页
链霉菌是一类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和复杂调控机制的微生物,天蓝色链霉菌是这个属的模式菌。已报道天蓝色链霉菌的蛋白组学的研究多采用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的方法,但由于膜蛋白疏水性较强,天... 链霉菌是一类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和复杂调控机制的微生物,天蓝色链霉菌是这个属的模式菌。已报道天蓝色链霉菌的蛋白组学的研究多采用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的方法,但由于膜蛋白疏水性较强,天然丰度较低,此法得到的膜蛋白很少。用蛋白酶K保护高pH蛋白酶K法制备链霉菌膜内侧蛋白组样品,并用多维蛋白鉴别技术进行分析,得到154个可能的膜内侧蛋白(包括膜内在蛋白和膜外周蛋白),其中含跨膜区的膜内在蛋白44个,含3个以上跨膜区的膜内在蛋白有23个。此外,还鉴定了一批膜内侧蛋白的亲水性肽段及其在膜上的拓扑位置。该结果有助于对天蓝色链霉菌的膜蛋白进行拓扑学分类和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蓝色链霉菌 多维蛋白鉴别技术 膜蛋白组 蛋白酶K 质谱 拓扑学
下载PDF
糖基化扫描方法分析KvAP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位置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艳 尚德志 +2 位作者 汲坤 隋璐 牟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KvAP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的位置。方法采用膜拓扑结构分析和糖基化扫描方法,对KvAP通道的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KvAP通道中,S3以Ncyt/Cexo方式插入到膜中,其C端终止于G4,S4以Ncyt/Cexo方... 目的探讨分析KvAP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的位置。方法采用膜拓扑结构分析和糖基化扫描方法,对KvAP通道的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KvAP通道中,S3以Ncyt/Cexo方式插入到膜中,其C端终止于G4,S4以Ncyt/Cexo方式插入到膜中,其N端终止于G40。G4及G40均位于人工插入的G-loop中。结论 KvAP通道S3片段的C端与S4片段的N端位于膜内,电压感受器S3-S4可能为非跨膜片段,S3位于膜的中间;此结果与电压门控机制中的KvAP模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AP 电压门控机制 膜拓扑结构 电压门控钾通道
下载PDF
Shaker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片段末端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尚德志 张丽艳 +2 位作者 汲坤 沈薇 牟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传统Shaker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的位置。方法采用膜拓扑结构分析和糖基化扫描方法,对传统Shaker通道的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Shaker通道中,S3以Nexo/Ccyt方式插入到膜中,其C端终止于T329... 目的探讨分析传统Shaker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的位置。方法采用膜拓扑结构分析和糖基化扫描方法,对传统Shaker通道的电压感受器S3-S4在膜中所处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Shaker通道中,S3以Nexo/Ccyt方式插入到膜中,其C端终止于T329,S4以Nexo/Ccyt方式插入到膜中,其N端终止于L358。结论 Shaker通道电压感受器S3-S4为跨膜片段,与电压门控机制中传统的Shaker模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r通道 电压门控机制 膜拓扑结构 电压门控钾通道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蛋白质基于结构知识的序列联配 被引量:6
9
作者 季海涛 张万年 +3 位作者 周有骏 吕加国 朱驹 朱杰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0-368,共9页
应用计算机程序对细胞色素P450蛋白20个家族的代表序列进行初步多序列联配后,利用结构知识对匹配结果加以调整,调整的依据是P450蛋白二级结构特征和某些超二级结构特征的保守性,三维结构空间配置的保守性,在结构与功能重... 应用计算机程序对细胞色素P450蛋白20个家族的代表序列进行初步多序列联配后,利用结构知识对匹配结果加以调整,调整的依据是P450蛋白二级结构特征和某些超二级结构特征的保守性,三维结构空间配置的保守性,在结构与功能重要残基的保守性,亲水和疏水片段的保守性。大量定点突变实验、选择性化学修饰实验、抗多肽抗体结合实验等能很好地确证该联配结果的正确性。联配结果对真核P450蛋白膜结合方式、活性位点残基分布、与氧化还原偶联蛋白有相互作用的残基的分布等作出了合理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序列匹配 膜拓扑结构
下载PDF
绑带封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端板拓扑优化
10
作者 邵孟 赵振东 +2 位作者 张浩 刘国庆 吴金国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燃料电池堆的端板质量与封装载荷均匀化分布程度直接影响电堆的功率密度、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了减少绑带封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端板结构质量,提高电堆内部接触压力均匀性,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基于等效刚度模型,建立了燃料电池电... 燃料电池堆的端板质量与封装载荷均匀化分布程度直接影响电堆的功率密度、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了减少绑带封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端板结构质量,提高电堆内部接触压力均匀性,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基于等效刚度模型,建立了燃料电池电堆端板的二维拓扑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底面平直结构的端板通过拓扑优化可以显著实现轻量化目标,但是无法在实现减重的同时提高堆体的压力分布均匀性,且在平均体积因子达到0.5时为最优结构;底面上倾结构端板能够明显改善电堆内部的接触压力均匀性。对底面上倾结构端板进行拓扑优化能够在减重的同时提升堆体的压力分布均匀性,当端板底面上倾高度为0.09 mm时,压力分布的均一性最好,综合评价指标也最优,因此拓扑优化可以为端板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均匀性 拓扑优化 轻量化设计
下载PDF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端板拓扑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浩然 吴私 +4 位作者 杨林林 兰海兵 陈超 孙伟 宋学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以实现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内部接触压力的均匀性与电堆内单电池之间接触压力的一致性为目的,建立了一种具有非线性接触边界条件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端板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研究在一定工作温度下装配荷载对电堆内部... 以实现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内部接触压力的均匀性与电堆内单电池之间接触压力的一致性为目的,建立了一种具有非线性接触边界条件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端板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研究在一定工作温度下装配荷载对电堆内部接触压力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端板的质量与制造难度,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的简化模型.从基于热力耦合的有限元法出发,对燃料电池端板进行以最小质量为目标、最大应力为约束的拓扑优化,并在综合考虑结构形状与拓扑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端板的几何模型.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得到的端板结构使电堆内部具有更均匀的接触压力,因此拓扑优化可以为端板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拓扑优化 有限元法 热力耦合分析
下载PDF
Description of a Putative Oligosaccharyl:S-Layer Protein Transferase from the Tyrosine <i>O</i>-Glycosylation System of <i>Paenibacillus alvei</i>CCM 2051<sup>T</sup>
12
作者 Robin Ristl Bettina Janesch +4 位作者 Julia Anzengruber Agnes Forsthuber Johanna Blaha Paul Messner Christina Schaffer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2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Surface (S)-layer proteins are model systems for studying protein glycosylation in bacteria and simultaneously hold promises for the design of novel, glyco-functionalized modules for nanobiotechnology due to their 2D ... Surface (S)-layer proteins are model systems for studying protein glycosylation in bacteria and simultaneously hold promises for the design of novel, glyco-functionalized modules for nanobiotechnology due to their 2D self-assembly capability.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governing S-layer glycan biosynthesis in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um Paenibacillus alvei CCM 2051T is necessary for the tailored glyco-functionalization of its S-layer. Here, the putative oligosaccharyl:S-layer protein transferase WsfB from the P. alvei S-layer glycosylation gene locus is characterized. The enzyme is proposed to catalyze the final step of the glycosylation pathway, transferring the elongated S-layer glycan onto distinct tyrosine O-glycosylation sites. Genetic knock-out of WsfB is shown to abolish glycosylation of the S-layer protein SpaA but not that of other glycoproteins present in P. alvei CCM 2051T, confining its role to the S-layer glycosylation pathway. A transmembrane topology model of the 781-amino acid WsfB protein is inferred from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d phosphatase A fused to defined truncations of WsfB. This model shows an overall number of 13 membrane spanning helices with the Wzy_C domain characteristic of O-oligosaccharyl:protein transferases (O-OTases) located in a central extra-cytoplasmic loop, which both compares well to the topology of OTases from Gram-negative bacteria. Mutations in the Wzy C motif resulted in loss of WsfB function evidenced in reconstitution experiments in P. alvei ΔWsfB cells. Attempts to use WsfB for transferring heterologous oligosaccharides to its native S-layer target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 CWG702 and Salmonella enterica SL3749, which should provide lipid-linked oligosaccharide substrates mimicking to some extent those of the natural host, were not successful, possibly due to the stringent function of WsfB. Concluding, WsfB has all features of a bacterial O-OTase, making it the most probable candidate for the oligosaccharyl:S-layer protein transfer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GLYCOSYLATION S-LAYER Oligosaccharyl TRANSFERASE Tyrosine-O-Glycosylation Trans-membrane topology
下载PDF
Synthesis of Photoactivatable Phospholipidic Probes
13
作者 QingPENG FanQiQU +3 位作者 YiXIA JieHuaZHOU QiongYouWU LingP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9-352,共4页
W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photoactivatable phospholipidic probes 1-3. These probes have the perfluorinated aryl azide function at the polar head of phospholipid. They are stable in dark and become highly reacti... W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photoactivatable phospholipidic probes 1-3. These probes have the perfluorinated aryl azide function at the polar head of phospholipid. They are stable in dark and become highly reactive upon photoirradiatio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y are promising tools to study the topology of membrane proteins and protein-lipid interactions using photolabeling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activatable phospholipidic probes PHOTOLABELING photolabeling probe proteinlipid interactions membrane protein topology.
下载PDF
Enquiry into the Topology of Plasma Membrane- Localized PIN Auxin Transport Components
14
作者 Tomasz Nodzynski Steffen Vanneste +3 位作者 Marta Zwiewka Marketa Pernisova Jan Hejatko Jiri Friml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504-1519,共16页
Auxin directs plant ontogenesis via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within tissues depending largely on the activity of PIN proteins that mediate auxin efflux from cells and its directional cell-to-cell transport. Regard- l... Auxin directs plant ontogenesis via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within tissues depending largely on the activity of PIN proteins that mediate auxin efflux from cells and its directional cell-to-cell transport. Regard- less of the developmental importance of PINs, the structure of these transporters is poorly characterized. Here,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concerning protein topology of plasma membrane-localized PINs. Utilizing approaches based on pH-dependent quenching of fluorescent reporters combined with immuno-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we mapped the membrane topology of PINs and further cross-validated our results using available topology modeling software. We delineated the topology of PIN1 with two transmembrane (TM) bundles of five m-helices linked by a large intracellular loop and a C-terminus positioned outside the cytoplasm. Using constraints derived from our experimental data, we also provide an updated position of helical regions generating a verisimilitude model of PIN1. Since the canonical long PINs show a high degree of conservation in TM domains and auxin transport capacity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Arabidopsis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group, this empirically enhanced topological model of PIN1 will b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studies on PIN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we have established protocols that can be used to probe the topology of other plasma membrane proteins in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membrane protein topology auxin efflux carriers Arabidopsis thaliana
原文传递
钢带捆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端板拓扑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智明 史亮 +1 位作者 郝韫 章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4-78,共5页
面向国内外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高性能、高体积比功率的重大需求,针对电堆整体轻量化的要求,首先利用CATIA建立了燃料电池的三维模型,之后利用ANSYS的拓扑优化模块对端板进行了拓扑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电堆整体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 面向国内外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高性能、高体积比功率的重大需求,针对电堆整体轻量化的要求,首先利用CATIA建立了燃料电池的三维模型,之后利用ANSYS的拓扑优化模块对端板进行了拓扑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电堆整体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根据仿真结果,优化后的端板质量减轻42.34%,接触面上中线处的位移均方根值减少5.31%,整个端板满足强度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及仿真模拟,得出了一种经过优化的端板结构形式,对燃料电池的端板优化及封装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端板 钢带捆扎 拓扑优化
下载PDF
厚薄通用四边形平板壳元在薄壁结构加筋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谦 丁晓红 张横 《空天防御》 2023年第2期55-61,共7页
飞行器舵面为不规则薄壁结构,内部筋板骨架与蒙皮存在较大厚度差异。针对舵面结构分析对网格灵活性的要求,利用具有旋转自由度的膜元GQ12与剪应变混合插值板元MITC4,耦合构造了一种厚薄通用、准确度高的四边形平板壳元;基于此,利用自适... 飞行器舵面为不规则薄壁结构,内部筋板骨架与蒙皮存在较大厚度差异。针对舵面结构分析对网格灵活性的要求,利用具有旋转自由度的膜元GQ12与剪应变混合插值板元MITC4,耦合构造了一种厚薄通用、准确度高的四边形平板壳元;基于此,利用自适应成长法对飞行器舵面结构进行加筋布局优化设计,获得了清晰的内部最优骨架布局。与传统骨架布局设计对比,本优化设计使整体结构刚度提升33%,结构减重29%,同时,验证了GQ12+MITC4耦合单元的准确性、实用性,以及舵面骨架自适应成长加筋拓扑优化设计的有效性,这为飞行器舵面骨架筋板布局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舵面 有限元法 GQ12膜元 MITC4板元 拓扑优化
下载PDF
人源膜蛋白组跨膜螺旋蛋白的预测与分析(英文)
17
作者 赖超华 柳青 田长麟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30-1037,共8页
我们对于两个主要人源基因组数据库(NCBI和UniprotKB/Swissprot)中已知功能的跨膜螺旋膜蛋白进行了系统化的预测和分析。首先应用TMHMM算法预测了每个膜蛋白跨膜螺旋的拓扑结构,应用SignalP预测算法剔除其中的含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并根... 我们对于两个主要人源基因组数据库(NCBI和UniprotKB/Swissprot)中已知功能的跨膜螺旋膜蛋白进行了系统化的预测和分析。首先应用TMHMM算法预测了每个膜蛋白跨膜螺旋的拓扑结构,应用SignalP预测算法剔除其中的含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并根据蛋白质的已知功能排除信号肽预测中的假阳性结果。同时,在整个跨膜螺旋膜蛋白组中,或者在不同功能类别中,进行了跨膜螺旋数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每个跨膜螺旋的氨基酸分布及相对于细胞膜的不同位置上的氨基酸分布。对具有已知功能的人类螺旋膜蛋白的全基因组预测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膜蛋白三维结构、功能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膜蛋白组 螺旋拓扑预测 跨膜螺旋数量 跨膜螺旋长度 氨基酸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