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和水在聚酰亚胺膜中的溶解和传递现象研究(Ⅰ)——吸收和解吸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军 许振良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7-523,共7页
用石英弹簧法测定了298.15 K、308.15 K和313.15 K下乙醇和水在聚酰亚胺膜中的吸收平衡数据和吸收解吸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乙醇和水在聚酰亚胺膜中以吸附态和溶解态两种形式存在;乙醇和水在膜中的传质过程比较复杂,既有费克扩散类型也... 用石英弹簧法测定了298.15 K、308.15 K和313.15 K下乙醇和水在聚酰亚胺膜中的吸收平衡数据和吸收解吸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乙醇和水在聚酰亚胺膜中以吸附态和溶解态两种形式存在;乙醇和水在膜中的传质过程比较复杂,既有费克扩散类型也有非费克扩散类型;含交联剂的聚酰亚胺膜对水有溶解选择性,乙醇的解吸速度受交联剂的影响较大,表明交联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渗透 蒸发 聚酰亚胺 吸收 解吸 乙醇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来洲 张尊举 郑秋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00-2506,共7页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膜,采用XPS、XRD、SEM和FTIR表征了PVDF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膜,采用XPS、XRD、SEM和FTIR表征了PVDF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Δ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模拟废水中Cu2+和城市污水中Cu2+的吸附量分别大于0.025mg/cm2和0.015 mg/cm2,脱附率超过95%.PVDF共混改性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分离膜 共混改性 等温吸附 动力学方程 吸附/脱附
下载PDF
CO_2吸收富液膜法解吸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桂霞 姜忠义 +2 位作者 汤志刚 吴洪 费维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71,73,共4页
为大幅降低溶剂再生过程中的解吸能耗,提出了膜解吸再生新工艺。考察了交联剂类型及其质量分数、温度、流速等工艺条件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解吸温度为35℃,CO2吸收富液流速为1 709 mL/min时,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 为大幅降低溶剂再生过程中的解吸能耗,提出了膜解吸再生新工艺。考察了交联剂类型及其质量分数、温度、流速等工艺条件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解吸温度为35℃,CO2吸收富液流速为1 709 mL/min时,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质量分数50%)为交联剂的甲基聚硅烷-聚丙烯腈复合膜,实现了CO2从解吸富液中的有效分离,CO2富集因子达24.4,渗透通量为969.6 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吸 CO2吸收 溶剂再生
下载PDF
树脂001×7填充PES膜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贵堃 张玉忠 +2 位作者 丁晓莉 林立刚 李泓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以聚醚砜(PES)为膜基质材料,以粉末状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为功能颗粒,采用溶剂相分离法制备了膜吸附剂,并系统研究了膜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树脂含量、吸附时间对膜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同时研... 以聚醚砜(PES)为膜基质材料,以粉末状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为功能颗粒,采用溶剂相分离法制备了膜吸附剂,并系统研究了膜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树脂含量、吸附时间对膜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膜吸附剂对水中铜离子的动态吸附及脱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着树脂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树脂质量分数达到65%时,膜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Hg2+、Pb2+和Cu2+的吸附容量分别可达255.31 mg/g、255.35 mg/g和80.76 mg/g;动态吸附试验表明,该膜吸附剂对水中铜离子有持续的吸附去除效果,膜吸附剂的脱附率可达94.67%;该膜吸附剂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速度较快,吸附容量较高;与传统工艺相比,膜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明显,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附剂 阳离子交换树脂 重金属离子 动态吸附 脱附
下载PDF
气体解吸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酆春博 袁野 邢晓凯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CO2气体从采出液中迅速和高效地解吸已经成为国内CO2驱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阐述主要的气体解吸理论,分析传统解吸技术、膜解吸技术和超声波解吸技术的特点,指出目前各类解吸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气体解吸技术的研... CO2气体从采出液中迅速和高效地解吸已经成为国内CO2驱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阐述主要的气体解吸理论,分析传统解吸技术、膜解吸技术和超声波解吸技术的特点,指出目前各类解吸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气体解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介绍了课题组利用自行搭建的超声波促进CO2驱采出液气体解吸实验装置在超声波解吸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建议将新型解吸技术与传统解吸技术联合应用于采出液的CO2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解吸 膜解吸 超声波解吸
下载PDF
聚酰亚胺螯合滤膜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有才 钟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3,共4页
通过对滤膜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制膜工艺条件,用相转换法制备了对Cu2+具有较大螯合容量的螯合滤膜。研究了树脂颗粒粒径、树脂片厚度、Cu2+浓度、吸附温度、盐溶液pH值和盐溶液浓度对膜吸附量的影响。对膜进行动态吸附测试表... 通过对滤膜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制膜工艺条件,用相转换法制备了对Cu2+具有较大螯合容量的螯合滤膜。研究了树脂颗粒粒径、树脂片厚度、Cu2+浓度、吸附温度、盐溶液pH值和盐溶液浓度对膜吸附量的影响。对膜进行动态吸附测试表明,聚酰亚胺鳌合滤膜(PIM D061)对Cu2+能实现吸附与解吸同步进行,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800μg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聚酰亚胺 滤膜 鳌合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Cr(Ⅵ) at the 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substance in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MCDI) 被引量:1
7
作者 Lin Chen Chengyi Wang +1 位作者 Shanshan Liu Liang Zh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03-314,共12页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Cr(Ⅵ) in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MCDI)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presenc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KC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Cr(Ⅵ) in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MCDI)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presenc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KC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revealed that Cr(Ⅵ) absorption was enhanced and the adsorption amount for Cr(Ⅵ) increased from 155.7 to 190.8 mg/g when KC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100 to 200 mg/L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er driving force. However, the adsorption amount sharply decreased to 90.2 mg/g when KCl concentration reached up to 1000 mg/L suggesting the negative effect for Cr(Ⅵ) removal that high KCl concentration had. As for the effect of BSA on ion adsorption, the amount for Cr(Ⅵ) significantly declined to 78.3 mg/g and p H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is significant reduction. Then, the desorption performance was also conducted and it was obtained that the presence of KCl had negligible effect on Cr(Ⅵ) desorption, while promoted by the addition of BSA. The incomplete desorption was obtained and the residual chromium ions onto the electrode after desorption was detected via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the enhanced removal mechanism for Cr(Ⅵ) in MCDI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d of ion adsorption onto electrode surface, the redox reaction of Cr(Ⅵ) into Cr(III)and precipitation, which was demonstra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INCOMPLETE desorption Redox reaction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原文传递
用于从CO_2-DMC体系分离CO_2的PDMS复合膜制备与分离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志敏 汤志刚 +4 位作者 Ataeivarjovi Ebrahim 郭栋 赵志军 李红伟 邢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2-1051,共10页
溶剂吸收-膜解吸联合工艺是一种新型具有较低能耗的燃烧前CO_2捕集方法,高通量和高分离因子的解吸膜制备成为此技术的关键。以醋酸纤维素超滤膜为基膜,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加入不同交联剂进行改性,制备了从CO_2-碳酸二甲酯(DMC)混... 溶剂吸收-膜解吸联合工艺是一种新型具有较低能耗的燃烧前CO_2捕集方法,高通量和高分离因子的解吸膜制备成为此技术的关键。以醋酸纤维素超滤膜为基膜,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加入不同交联剂进行改性,制备了从CO_2-碳酸二甲酯(DMC)混合液中解吸分离CO_2的非对称渗透汽化膜。研究表明可以从溶解活性、扩散活熊、反应活性提高膜的解吸性能,并研究了不同改性交联剂、膜层厚度、交联温度、解吸液浓度和解吸温度等因素对膜解吸CO_2性能的影响。与文献相比,优化制备所得的PDMS-APTES(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膜具有较大的通量(4970 g×m^(-2)×h^(-1))和分离因子(79.3),具有一定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膜解吸 PDMS膜 膜改性 渗透汽化
下载PDF
小分子在高分子膜中的传递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军 许振良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248,共7页
建立了小分子在玻璃态高分子膜中吸收和解吸的传递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具有S形的吸收曲线及对应的解吸曲线,并可推广应用于费克扩散和I类扩散情形;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两条实验吸收曲线可获得小分子在高分子膜中扩散系数随浓度... 建立了小分子在玻璃态高分子膜中吸收和解吸的传递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具有S形的吸收曲线及对应的解吸曲线,并可推广应用于费克扩散和I类扩散情形;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两条实验吸收曲线可获得小分子在高分子膜中扩散系数随浓度变化的关系,并可预测其它相对压力下的吸收和解吸曲线。与Crank模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传递模型 高分子膜 吸收 解吸 小分子
下载PDF
溶剂在高分子膜中传递现象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军 刘洪来 胡英 《化工时刊》 CAS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溶剂在高分子膜中吸收和解吸的传递机理非常复杂,对其传递过程的研究有助于膜分离过程的开发、膜材料的选择。本文对溶剂在高分子膜中传递现象研究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传递理论 膜分离 吸收 解吸 高分子膜 溶剂
下载PDF
CO2吸收剂富液解吸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卫风 邱雪霏 李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3-1427,1432,共6页
在阐述化学吸收工艺 CO2吸收剂富液解吸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包括热解吸、膜法解吸、降压解吸和其他解吸在内的各解吸工艺的研究现状;并以解吸能耗为指标,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 CO2富液解吸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富液 热解吸 膜解吸 解吸工艺
下载PDF
基于MDEA混合胺CO2富液的膜解吸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卫风 邓兆雄 +3 位作者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0-756,共7页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解吸率比MDEA+PG富液的解吸率高;在相同吸收液质量分数下,MDEA+PG富液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温度升高和N2吹扫体积流量增大均有利于提高CO2解吸率,同时也会加速解吸进程;CO2富液体积流量增大会导致CO2解吸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MDEA+MEA为吸收剂,解吸温度为50℃,CO2富液体积流量为0.89×10-3 m3/s,N2吹扫体积流量为15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吸 富液 混合胺 解吸率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supported Phosphoramidic Acid Type Chelate Membrane and I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g^+
13
作者 王兵 崔永芳 +1 位作者 杜启云 裴广玲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2年第2期49-53,共5页
A blending chelate filter membrane with high chelate capacity for Ag + has been prepared by blending of phosphoramidic acid resin and polysulfone. The major parameters influencing structure of the chelate filter membr... A blending chelate filter membrane with high chelate capacity for Ag + has been prepared by blending of phosphoramidic acid resin and polysulfone. The major parameters influencing structure of the chelate filter membranes such as the blending ratio, phosphoramidic acid resin grain size and temperature of casting solution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helate amount of Ag +, pH value, Ag + concentration and phosphoramidic acid resin grain diameter were examined. The chelate filter membrane had a capacity of 1 438 μg/cm 2 for Ag +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Sorption isotherm of Ag + could be expressed with the Freundlich sorption model. The dynamic chelate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membranes could be realized simultaneously for A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amidic ACID resin POLYSULFONE CHELATE filter membrane sorption desorption Ag+
下载PDF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s for membrane gas-solvent contactors undergoing carbon dioxide desorption
14
作者 Colin A.Scholes Shufeng S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337-2343,共7页
Membrane gas-solvent contactors are a hybrid technology combining solvent absorption with membrane gas separ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potential for CO_2 capture through the ability of the membrane to rigidly control t... Membrane gas-solvent contactors are a hybrid technology combining solvent absorption with membrane gas separ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potential for CO_2 capture through the ability of the membrane to rigidly control the mass transfer area. Membrane contactor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for CO_2 absorption, and there is strong research interest in using membrane contactors for the complimentary CO_2 desorption process to regenerate the solvent. However, understanding and modelling the various stages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desorption process is less well-known, given the existing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s had been developed from absorption experiments. Hence,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s for membrane contactors are reviewed here, and their appropriateness for desorption analysed.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simulating CO_2 desorption through a membrane contactor from loaded 30 wt% monoethanolamine solvent to enable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t cited correlations by Yang and Cussler were valid for shell side parallel flow, while that of Kreith and Black was viable for shell side cross flow. A limitation of all of these correlations is that they assume single phase flow on both sides of the membrane; however,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CO_2 desorption can lead to partial solvent vaporisation and hence two phases present on one side of the membrane contactor during desorption. A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 is established here for two phase parallel flow on the shell side of a membrane contactor,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ree composite and one asymmetric hollow fibre membrane contactors stripping CO_2 from loaded MEA at 105–108 °C. This correlation is comparable to tha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mass transfer in other two phase systems, but differs from the standard format for membrane contactors in terms of the exponent on the dimensionless Schmidt and Reynolds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CONTACTOR Carbon dioxide desorption Two phases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S
下载PDF
CD/PAN纤维膜对重金属离子的脱附与再生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倩 崔景东 +1 位作者 路丹丹 李维华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1-16,共6页
用CD/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与脱附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以脱附时间、重复使用次数为影响因素,通过吸附、脱附相关计算得出CD/PAN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重复利用性能。研... 用CD/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与脱附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以脱附时间、重复使用次数为影响因素,通过吸附、脱附相关计算得出CD/PAN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重复利用性能。研究表明:经过4次吸附-脱附-吸附后,α-CD/PAN纤维膜对Zn^(2+)的脱附效果较好,脱附率为80.68%;β-CD/PAN纤维膜对重金属离子的脱附效果较差;γ-CD/PAN纤维膜对Cu^(2+)、Ni^(2+)、Pb^(2+)的脱附效果较好,脱附率分别为78.51%、80.12%和8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纳米纤维膜 重金属离子 脱附
下载PDF
陶瓷膜孔道内尘粒沉积及脱附的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瑞 张佳钰 +2 位作者 闫明伟 孙广超 刘开琪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43-1551,共9页
陶瓷膜是过滤高温含尘烟气最有效的材料之一,其过滤性能和再生性能与尘粒在陶瓷膜孔道内的沉积和脱附机制相关.本文建立了不同孔隙率的陶瓷膜物理模型,然后结合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沉积条件,模拟了陶瓷膜... 陶瓷膜是过滤高温含尘烟气最有效的材料之一,其过滤性能和再生性能与尘粒在陶瓷膜孔道内的沉积和脱附机制相关.本文建立了不同孔隙率的陶瓷膜物理模型,然后结合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沉积条件,模拟了陶瓷膜过滤和脉冲反吹时,高温烟气的流动以及尘粒的沉积与脱附过程.结果表明,过滤速度较低和陶瓷膜孔隙率较高时,尘粒易于沉积在陶瓷膜孔道内;脉冲反吹时,增加反吹压力,延长反吹时间,尘粒易于从陶瓷膜孔道脱附.采用厚度为20 mm,长度为1.5 m,孔隙率为40%的陶瓷膜管过滤温度为1000℃,流速为1 m·min-1,压力为0.1 MPa的含尘烟气时,反吹气压力应不低于0.3 MPa,反吹时间不短于0.02 s,尘粒脱附时间在13 s,脉冲反吹时间间隔应高于45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过滤 反吹 沉积 脱附
下载PDF
膜吸收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冠平 方喜玲 +1 位作者 施汉昌 沈志松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6-60,共5页
对影响膜吸收过程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 ,结果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 ,废水中的pH为显著影响因素 ,而温度、废水流速和废水中氨氮浓度都不是显著影响因素 ;吸收液 (H2 SO4 )浓度在 0 .5mol/L以上时 ,传质系数K值变化很小。
关键词 膜吸收 高氨氮废水 中空纤维膜 正交实验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沉积物和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新方法 被引量:23
18
作者 黄清辉 王东红 +2 位作者 马梅 王春霞 王子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利用自制的氧化铁 /醋酸纤维素复合膜 (FeO/CAM )发展了一种沉积物和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从沉积物和土壤中解吸的生物有效磷 (FeO P)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至 16~ 2 0h左右 ,解吸过程接近平衡 ;随着土 /水比... 利用自制的氧化铁 /醋酸纤维素复合膜 (FeO/CAM )发展了一种沉积物和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从沉积物和土壤中解吸的生物有效磷 (FeO P)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至 16~ 2 0h左右 ,解吸过程接近平衡 ;随着土 /水比增大而减小 ,至 2 0~ 30g/L左右逐渐趋于平缓 ,且相对标准偏差较小 ;膜面积为 2 0~ 30cm2 时FeO P含量差别较小 ,且相对标准偏差也较小 ;适当提高振荡频率 (一般 2 0 0r/min左右 ) ,有利于促进FeO P的提取动力学过程 .在用于评估水体沉积物和土壤解吸磷的生物有效性方面 ,FeO/CAM膜克服了氧化铁浸渍滤纸的缺点 ,易于商品化 ,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醋酸纤维素膜 氧化铁浸渍滤纸 土壤 沉积物 生物有效磷 解吸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波 梁清华 +5 位作者 谢薇 蔡颖 陈疆 张花先 关勇军 朱崇学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474-47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30只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SD大鼠CIA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正常...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30只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SD大鼠CIA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正常组、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的总蛋白后,经胶体考染显色、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建立了正常组、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点数为(1020±40)个蛋白质点,平均匹配率为(93.2±2.1)%;发现并鉴定了两组滑膜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35个,这些与滑膜病变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涉及物质代谢、能量产生、物质转运、抗氧化、信号转导及细胞骨架蛋白,随即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差异蛋白质annexinⅠ、aldolase A在正常组和CIA模型组中的表达,其结果也显示了类似的表达差异。结论建立了正常组、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35个与CIA滑膜病变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病变过程,为揭示CIA滑膜病变的机制及RA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annexinⅠ、aldolase A的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结果的一致性表明,AnnexinⅠ、aldolase A可能与CIA的关节滑膜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 滑膜 蛋白质组学 电泳 凝胶 双向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原文传递
无锡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MALDI-TOF-MS筛查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孟西娜 张婷 +5 位作者 臧嘉 蒋新液 陈钰 侍佳 吴志君 许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耳聋致病基因突变热点及携带频率,建立无锡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推广标准。方法根据中国人群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设计,利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以2013至2014年期间无锡市妇...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耳聋致病基因突变热点及携带频率,建立无锡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推广标准。方法根据中国人群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设计,利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以2013至2014年期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79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足跟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针对中国人群特点,进行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和12srRNA)20个突变位点的基因突变检测,结合OAE及AABR听力筛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158例,携带率为5.65%,其中单位点突变152例(5.44%),复合突变6例(0.21%)。在阳性检出样本中,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占总阳性样本的88.61%(140/158)。阳性突变位点数最多的是GJB2基因235delC位点,共检出73例(46.20%),其次是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30/158,18.99%)。此次检测中还发现了3例纯合突变样本,均是12srRNA基因1555A〉G突变。通过耳聋基因筛查结合听力筛查,共确诊4例中度及重度耳聋新生儿。结论MALDI—TOF—MS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突变检出率较高,与传统常用基因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检测位点多、覆盖率高、高通量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对常见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儿未来的婚育、用药及提早干预提供了积极有效的遗传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连接蛋白类 膜转运蛋白质类 突变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 光解吸电离 新生儿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