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们”的语源是“物” 被引量:18
1
作者 江蓝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73,382,共16页
本文重点从语音演变的角度论证唐代以来文献中的复数词尾标记"弭、伟、每、懑、门、们"的语源都是"物"。这些读音不同的复数词尾标记之间不是连续式音变的关系,而是不同演变路径的同源音类的叠置。"弭"和... 本文重点从语音演变的角度论证唐代以来文献中的复数词尾标记"弭、伟、每、懑、门、们"的语源都是"物"。这些读音不同的复数词尾标记之间不是连续式音变的关系,而是不同演变路径的同源音类的叠置。"弭"和"每"是唐宋以来秦晋等北方系官话内部的文白读叠置;鼻音韵尾的"懑、门、们"标记的出现,则是音节内部的元音韵母受m声母顺向同化而增生出鼻韵尾的结果。江西安福话、现代晋语和西北方言中的复数词尾为"物"源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数词尾 文白叠置 鼻音声母顺向同化
原文传递
量化事件的“每”结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瓒辉 石定栩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本文分析量化事件的"每"结构,提出:在量化事件的"每"结构中,事件分类词"次"后的事件表达成分是指称事件类别而不是具体事件,因而量化事件的"每"结构和量化个体的"每"结构可以作平行... 本文分析量化事件的"每"结构,提出:在量化事件的"每"结构中,事件分类词"次"后的事件表达成分是指称事件类别而不是具体事件,因而量化事件的"每"结构和量化个体的"每"结构可以作平行的语义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量化
原文传递
向右无量化:“都”的性质再认识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韧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87,382,共18页
本文对现代汉语总括副词"都"的"左向全称量化"观提出不同意见。本文认为,"都"是一个分配性谓词的标记词,它确保其右侧谓词的分配性性质,而其本身并不对名词词组起量化或总括作用。文章进而从四个方面对... 本文对现代汉语总括副词"都"的"左向全称量化"观提出不同意见。本文认为,"都"是一个分配性谓词的标记词,它确保其右侧谓词的分配性性质,而其本身并不对名词词组起量化或总括作用。文章进而从四个方面对该观点进行说明:第一,无"都"句的谓语和复数主语之间也存在全称量化关系;第二,"都"的分配性只作用于谓词,且不能保证其左侧名词词组成员达到物理世界上的均分;第三,不存在"都"对右侧名词词组的全称量化,某些"都"字右侧名词词组的排他性来自其他因素;第四,重新审视"都"与"每""全""各"等相关虚词的关系。最后,文章简要地检讨了"组合性原则"在研究"都"实践中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全称量化 分配性 排他性
原文传递
“每A都B”及汉语复句的二元双标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师哲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8,126,共24页
Huang(1996)指出,如以“每A都B”为抽象形式代表分配性全称量化的基本性质,那就是一个双变量的搭档关系(数理逻辑称之为函数关系):“每一个x有一个相匹配的y”。“每A都B”显示在汉语中全称量化的两个论元A与B各有一个标志;二元双标还... Huang(1996)指出,如以“每A都B”为抽象形式代表分配性全称量化的基本性质,那就是一个双变量的搭档关系(数理逻辑称之为函数关系):“每一个x有一个相匹配的y”。“每A都B”显示在汉语中全称量化的两个论元A与B各有一个标志;二元双标还见于“如果A就B”等复句句式。Huang(2021a)将“每A都B”分析为主题-述题句,与复句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从二元双标的角度探讨“每A都B”和汉语复句(邢福义,2001)的共性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复句 偏序结构
原文传递
“每”的语义的再认识——兼论汉语是否存在限定性全称量化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蕾 潘海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2-514,共23页
本文认为Lin(1998)将“每”看作加合算子的观点更为合理。“每”对与之相关联的成分进行加合,使之获得最大化的、复数性解读。“每”强调加合单位的特征使得“每NP”具有内在的逐指性特征。因此主语位置上的“每NP”要求与之共现的谓语... 本文认为Lin(1998)将“每”看作加合算子的观点更为合理。“每”对与之相关联的成分进行加合,使之获得最大化的、复数性解读。“每”强调加合单位的特征使得“每NP”具有内在的逐指性特征。因此主语位置上的“每NP”要求与之共现的谓语部分的语义特征与之相兼容。全称量化副词“都”、(隐性的)分配算子在满足其自身语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充当主语“每NP”的允准者。而宾语“每NP”由于是谓语动词的内论元,对谓语的特征没有兼容性要求,但它通常要求加合对象的出现。当强调全称义时,“每NP”应出现在量化副词或分配算子的定义域之内,使其自身可以充当量化域或分类关键词,进而获得强调性解读。由此“每”的语义可以得到统一解释。“每”加合算子的语义同时也说明汉语很可能缺少限定性全称量化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合算子 强调加合单位 语义兼容性要求 隐性分配算子
原文传递
“都”字关系结构中中心语的宽域解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瓒辉 石定栩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4-320,379,共17页
对于"都"字关系结构中中心语的宽域解读现象,以往文献或只是描述现象,或仅从成分统制结构关系角度做出简单解释。本文充分讨论了"都"字关系结构中中心语总是作宽域解读这一语言事实,并对这一现象重新做出了解释。... 对于"都"字关系结构中中心语的宽域解读现象,以往文献或只是描述现象,或仅从成分统制结构关系角度做出简单解释。本文充分讨论了"都"字关系结构中中心语总是作宽域解读这一语言事实,并对这一现象重新做出了解释。本文坚持话题化是关系化的先导这一观点,认为"都"字关系结构都是对相应的"都"字话题结构中话题成分的关系化,因而中心语继承了后者话题成分作宽域解读的辖域特点;而对于看似不能被这一解释覆盖的"每……的……"结构,本文认为可以看作是领属结构而非关系结构,而"每"的全称量化功能在领属结构中得以传递,因而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跟"每+CL+NP"同样的分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关系结构 中心语 辖域“
原文传递
“率”在敦煌汉简中的分指代词用法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雯 刘向培 《现代语文》 2022年第8期17-21,共5页
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内容丰富,除《急就篇》等传世文献外,绝大部分为行政、法律文书。其中,第837号简文中“率”的含义值得重新探讨。此简可以证明,“率”在汉代已具有分指代词的用法,表示共时层面数量上的逐一份、每一份;在少数情况下,... 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内容丰富,除《急就篇》等传世文献外,绝大部分为行政、法律文书。其中,第837号简文中“率”的含义值得重新探讨。此简可以证明,“率”在汉代已具有分指代词的用法,表示共时层面数量上的逐一份、每一份;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逐一。而同一时期的“每”作为分指代词,只用于表示时间上的逐一。与传世文献相比,西北地区出土文献中“率”的使用频率更高,“每”的使用则较少。由于“率”在当时承担了“领”“计”“都”“标准”等很多义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率”作为分指代词的用法逐渐消失,“每”则分担了其分指代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率” 分指代词 敦煌汉简
下载PDF
元代汉语虚词札记两则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延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本文讨论元代汉语中“……的每”中的“每”的性质以及表假设的语气词“呵”的产生年代问题 ,认为它们的产生、发展并成熟是受汉译蒙古语的影响。
关键词 元代 汉语 虚词 "呵" "海" 语气词 古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关于“每+Num+CL+NP+都/各”中数词受限的解释 被引量:6
9
作者 牛长伟 潘海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8,共9页
本文旨在解释"每+Num+CL+NP+都/各"结构与左向量化且量化域无序的"都"和右邻分类关键词的"各"共现时数词受限的原因。数词受限主要表现在数词的分布受限和包含数词的无定NP解读受限上鉴于此,本文首先分别... 本文旨在解释"每+Num+CL+NP+都/各"结构与左向量化且量化域无序的"都"和右邻分类关键词的"各"共现时数词受限的原因。数词受限主要表现在数词的分布受限和包含数词的无定NP解读受限上鉴于此,本文首先分别从"都"与"各"对分配共享成分是否要求无定NP、谓词类别与主语形式之间的对照关系以及混合谓词与"都"共现时集合性解读的实现条件等三个方面逐一解释数词受限的原因,并总结预测了"每+Num+CL+NP+都/各"结构中数词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各” 数词 谓词
下载PDF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分配义词素与汉英对举供用句的共性机制研究
10
作者 马志刚 洪霞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20,共12页
以往研究采用传统题元理论来定义“一张床睡三个人/三个人睡一张床”这类结构中数量名短语的语义角色,不能反映该类句式中的句法语义关系。其中的数量名短语并非是由动词“睡”进行选择并指派题元的论元,而是由具有分配义内涵的数量算... 以往研究采用传统题元理论来定义“一张床睡三个人/三个人睡一张床”这类结构中数量名短语的语义角色,不能反映该类句式中的句法语义关系。其中的数量名短语并非是由动词“睡”进行选择并指派题元的论元,而是由具有分配义内涵的数量算子“每”执行语义和语类选择的次范畴化成分。因此,数量对举供用句才应该是更为恰当的称谓,必须成对出现的两个名词短语都是纯粹表数量的无定词组,从而可以满足功能中心语“每”的语类选择和语义要求。依据最简方案的语法架构,狭义句法(NS)完成句法体的移交后,概念意愿系统(CI)依据中心语“每”的分配义内涵和数量名短语间的成分统制关系为“供”句和“用”句指派语义表征,而感觉运动系统(SM)则依据功能性词素和方式类附加语二者在拼读方面都具备的可选性组配生成四类不同但却有机关联的变体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句 非动词句 隐性语素“ 嫁接和合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