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丹吉林高大沙山表层孔隙水现象的疑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顾慰祖 陈建生 +4 位作者 汪集旸 赵霞 谢民 陆家驹 Klaus-Peter Seiler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5-699,共5页
1997-2003年对巴丹吉林沙漠中不同位置共7个高大沙山和1个流动沙丘表层2m内的孔隙水情况用常规方法作了观测,每年均在相近日期进行。孔隙水量随深度而增大,历年观测期间2m附近的体积含水量约3%,达到相应实测最大持水量的约65%或更高,25c... 1997-2003年对巴丹吉林沙漠中不同位置共7个高大沙山和1个流动沙丘表层2m内的孔隙水情况用常规方法作了观测,每年均在相近日期进行。孔隙水量随深度而增大,历年观测期间2m附近的体积含水量约3%,达到相应实测最大持水量的约65%或更高,25cm至1m孔隙水δ18O的正值表明它经过了反复补给-蒸发过程。观测了雨后入渗深度及其在沙丘120m坡面上的分布,另由历年短期能量平衡测验获得沙山陆面蒸发和凝结概念。认为当地年降水量和凝结量不足以对沙山2m表层内的孔隙水现象作出解释,疑另有与大尺度地下水系统相关的补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眇漠 高大沙山 孔隙水 蒸发凝结 饱和度 环境同位素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分形特性 被引量:29
2
作者 屈建军 常学礼 +3 位作者 董光荣 王熙章 陆锦华 钟德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62)。综合型星状沙山,为在巨大的沙山体上迭置有次一级的星状沙丘,其规模小于复合型星链状沙山,高度多达200~300m,该类型沙山形态结构较星状沙山复杂,因而其分维数高于星状沙山(D=1 119346)。复合型星链状沙山,是构成该区域高大沙山的主体,其相对高度大于300m,平均为309 43m,最高可达465m,沙山形态结构颇复杂,在其巨大的沙山体上迭加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次一级沙丘及古沙丘,规模也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大,因而其分维数最大(D=1 148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风沙地貌 分形特性 形态特征 分维数
下载PDF
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内蒙古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19
3
作者 任伟 金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7-1173,共7页
巴丹吉林沙漠拥有世界罕见的高大沙山群。为了解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结构与成因,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测量,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二维反演得到了沙山的横截电性剖面。沙山电性剖面深部呈现明显的低阻,而沙山中部存在一定规模高阻区域。... 巴丹吉林沙漠拥有世界罕见的高大沙山群。为了解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结构与成因,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测量,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二维反演得到了沙山的横截电性剖面。沙山电性剖面深部呈现明显的低阻,而沙山中部存在一定规模高阻区域。判断巴丹吉林沙漠众多高大沙山群的形成是由其稳定的西北风作用、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补给机制和特殊的地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由于蒸腾作用上升遇到古老沙丘的钙质层阻挡,由背风坡底部蒸发出来。水蒸气凝结在顶部滚落的沙子表面,使其抗风蚀能力增强,起到固沙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沙山越来越大,形成高大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高大沙山 结构和成因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关于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机制的初步看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永海 王海龙 +3 位作者 董建楠 刘淑芬 李亚伟 季瑞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2,共7页
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众多和沙山高大而闻名于世.到目前为止,关于湖泊和沙山的成因问题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和沙山的形成与该地区地下水的循环交替问题直接相关.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调... 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众多和沙山高大而闻名于世.到目前为止,关于湖泊和沙山的成因问题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和沙山的形成与该地区地下水的循环交替问题直接相关.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调查,探讨了湖泊和沙山的形成问题,初步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主要接受来自东部雅布赖山区区域地下水侧向补给和沙山地下水补给而形成;高大沙山的形成与降水和地下水关系密切;高大沙山与湖泊的形成和共存关系是先有沙山,而后才形成湖泊,沙山是形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沙山 湖泊 形成 巴丹吉林沙漠 环境影响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高大沙山研究评述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南 董治宝 +2 位作者 刘铮瑶 拓宇 石寰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87-1901,共15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国际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沙山的形成演化与其所在沙漠的环境变迁有关,且真实地记录了区域与全球的气候...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国际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沙山的形成演化与其所在沙漠的环境变迁有关,且真实地记录了区域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沙山形成过程研究应从区域地质和环境演化入手。本文从地质演化、环境演化、沙漠沉积、沙漠水文、沙山地貌和沙山形成发育等6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沙漠湖泊和沙漠自身的形成演化。认为构造-气候事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一级控制,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二级控制。自新构造运动始至其趋缓,构造-气候事件始终是巴丹吉林沙漠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地球运行轨道变化也起很大的作用。此时西风环流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新构造运动趋缓后,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逐渐显现,东亚季风环流是该地区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古水说可以很好地解释沙漠湖泊水的来源问题,沙漠湖泊是通过浅层的地下水路依靠保存在地下的古水来相互补给的。宏观上沙漠湖泊是风蚀湖,高大沙山的维持与沙漠湖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风成说可以较好地解释沙山的成因。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将沙山、沙漠及其演化一同进行研究,重建沙山和沙漠的演化历史,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山地貌 形成 演化 气候 巴丹吉林沙漠
原文传递
等效沙厚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南 董治宝 +4 位作者 刘铮瑶 拓宇 冯淼彦 朱春鸣 石寰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风、沉积物和地表覆盖是控制沙丘地貌的三大要素。沉积物尤其是沙源供应对沙丘地貌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沙丘体积的研究促使了等效沙厚度(equivalent sand thickness,EST)概念的提出。EST研究经历了多个沙丘和亚沙丘尺度2个研究阶段... 风、沉积物和地表覆盖是控制沙丘地貌的三大要素。沉积物尤其是沙源供应对沙丘地貌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沙丘体积的研究促使了等效沙厚度(equivalent sand thickness,EST)概念的提出。EST研究经历了多个沙丘和亚沙丘尺度2个研究阶段。多个沙丘EST研究发现,EST与沙丘高度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与方向变率的组合可以很好地区分沙丘类型,且在宏观上可以表征沙源供应。亚沙丘尺度EST研究使得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沙丘(山)地貌及其形成过程成为可能。未来的研究应在像元尺度上对沙丘(山)地貌进行滤波,不同滤波窗口所得到的不同图层可以用来探究沙丘(山)地貌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沙厚度 沙源供应 沙山世代 沙丘类型 地貌格局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演化初步探讨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伟民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态特征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高大沙山形成发育受沙源、风况、基底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受环境演变的影响较大。受西风环流的控制,沙山下伏地形的起伏不仅能够改变近地表风的运行形式,而且是风沙流运行的障... 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态特征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高大沙山形成发育受沙源、风况、基底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受环境演变的影响较大。受西风环流的控制,沙山下伏地形的起伏不仅能够改变近地表风的运行形式,而且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间冰期)沙丘主要通过钙胶结层固定沙丘表面,并增大沙山基底;气候干冷期(冰期)在钙胶结层又发育次一级的沙丘。经过钙胶结固定-加积-再钙胶结固定循环的演化模式,最终发育成高大的复合型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演化 巴丹吉林沙漠 西风环流 间冰期 沙源 基底 固定沙丘 发育 育成 气候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egadunes and lakes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Inner Mongolia 被引量:22
8
作者 CHEN Jiansheng ZHAO Xia +3 位作者 SHENG Xuefen DONG Haizhou RAO Wenbo SU Zhig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24期3026-3034,共9页
Field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calc-sinters occurred in the lakes of Badain Jaran Desert. 87Sr/86Sr ratios,14C,δ 13C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calc-sinters,and 3He/4He,4He/20Ne,δ 18O,δ D,pH and TDS of water... Field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calc-sinters occurred in the lakes of Badain Jaran Desert. 87Sr/86Sr ratios,14C,δ 13C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calc-sinters,and 3He/4He,4He/20Ne,δ 18O,δ D,pH and TDS of water from springs and lak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ke water is supplied through deep fault zone. The “ker-nel” of stabilized dunes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perhaps consists of calc-sinters and calcareous ce-mentation layers. Deep-seated groundwater effuses from this “kernel” and recharges to lakes in desert. Precipitation and snowmelt water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fed into the Badain Jaran Desert,Gurinai,Wentougaole and Ejinqi areas through the Xigaze-Langshan Fault zone.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roundwater in the Alax Plateau are abnor-mal due to the strong evaporation of the Gyaring and Ngoring lake water in the head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Groundwater dissolves dissoluble fractions of rocks during its transportation through the fault zone and flows out of the mouth of spring in the Badan Jaran Desert. The dissoluble fractions are finally de-veloped into calc-sinters and calcareous cementation layers around the spring. Calci-sinters are gradually largened and eventually emerge on the surface of lake water. Eolian sands accumulate on the surfaces of calc-sinters and calcareous cementation layers,and eventually develop into dunes. Invasion of magma causes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groundwater within the faults.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provides water vapor for the formation of humid stabilized dunes during its upwelling. Rhizoconcre-tions found in Yihejigede indicate that the dune was formed and remained immovable 4700 years ago. The height of the megadunes is proportional to thermal quantity carried by the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沙漠 湖泊 泉水 泉华 断裂带 地下水 同位素成分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南部高大沙丘包气带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金珠 周向阳 +1 位作者 王云权 John B.Gates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5-1372,共8页
水是影响沙漠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决定着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研究手段限制,目前对沙漠地区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以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泊密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采样和同一坡向剖面采样,综... 水是影响沙漠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决定着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研究手段限制,目前对沙漠地区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以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泊密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采样和同一坡向剖面采样,综合运用DCCA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揭示0~10m较深层包气带沙丘水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和局部控制因子对包气带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10m沙丘包气带水分变化曲线呈指数、对数和对数正态分布3种类型,分别受地下水或下伏黏土层的毛管作用、湖心距和综合地形因子控制;影响沙漠包气带水分空间变化的主要局部控制因子与小流域的研究结果差异显著。地形、植被等局部控制因子影响对数分布型包气带水分的深度为表层1m,而影响对数正态分布型的深度为3~4m;沙丘水分随相对湖面高程空间变化差异显著,而空间相关距离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包气带水分 空间分布特征 高大沙丘带 巴丹吉林沙漠南部
原文传递
再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模式与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宏伟 郭瑞 +3 位作者 蓝永超 田刚 康亮 冯建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3-792,共10页
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调查资料,在综述沙漠湖泊与高大沙山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模式及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结果认为,沙漠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是当地降水和周边雅布赖山-... 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调查资料,在综述沙漠湖泊与高大沙山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模式及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结果认为,沙漠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是当地降水和周边雅布赖山-北大山的降水形成的地表洪水,而是南部青藏高原(包括祁连山)现代大气降水、冰雪融水、高原湖水的远源补给.补给模式为高原富含CO2气体和Ca CO3的入渗水,通过深大导水断裂通道形成的区域地下水流循环系统,源源不断地自南向北运移到沙漠地带,地下水在通过沙漠湖泊区弧形"叠瓦状"垂向导水构造断裂向上越流过程中被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加热,沿断层溢出地表形成湖泊群,同时导致水中CO2的释放和Ca CO3的沉积,形成钙华体.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是深层地下热水向上越流补给了沙漠覆盖区,在承压水头以下形成鼓丘状的沙漠地下水,承压水头以上,水蒸汽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凝结在沙粒表面,未被吸附凝结的热水蒸汽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吸附在新沉积的沙粒表面,形成湿砂层并接受更新的沙粒沉积,如此反复循环,则沙丘高度不断增加,逐步形成高大的固定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湖泊 高大沙山 地热 地质构造 巴丹吉林沙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 被引量:63
11
作者 闫满存 王光谦 +1 位作者 李保生 董光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91,共9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 ,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 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 ,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 ,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 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 ,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沙山发育的受西风和西北风两大盛行风系的控制 ,末次冰期以前为西风环流主导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风 ,次为西北风 ;末次冰期以来为季风环流主导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次为西风。沙山底基地形的起伏不仅诱发近地表气流产生波状运动 ,同时也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发育的沙丘灌草植被通过抑制风蚀、扑捉风沙等作用加速沙山的发育。高大沙山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演进而形成的大型稳定风积床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形成发育 更新世 古风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更新世古风向变化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闫满存 王光谦 +1 位作者 李保生 董光荣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古大气环流研究旨在揭示高大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地表风系的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形态、沙山地层测年、古沙丘层理结构以及区域风况等的综合研究 ,表明末次间冰期以前该区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 古大气环流研究旨在揭示高大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地表风系的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形态、沙山地层测年、古沙丘层理结构以及区域风况等的综合研究 ,表明末次间冰期以前该区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风 ,次为西北风 ,河湖水系较发育 ;末次冰期以来该区主要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次为西风 ,风沙活动居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古风向 大气环流 更新世 环境意义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粒度组成与沙山地貌分带 被引量:9
13
作者 邵天杰 赵景波 董治宝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41,共8页
为查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沙山的成因与发育机制,在沙山密集分布的中心地区选择典型高大沙山作为研究对象,将单个沙山的物质组成与地貌分带相结合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通过粒度分析获得了沙山不同剖面、不同部位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各... 为查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沙山的成因与发育机制,在沙山密集分布的中心地区选择典型高大沙山作为研究对象,将单个沙山的物质组成与地貌分带相结合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通过粒度分析获得了沙山不同剖面、不同部位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含量的变化等数据,并进一步探讨了粒度组成和含量变化与沙山地貌分带、形成风动力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巴丹吉林沙漠沙山粒度组成为粗粉砂、极细砂、细砂、中砂、粗砂。其中细砂含量最高,中砂、粗砂次之,极细砂和粗粉砂含量均较少。2.沙山迎风坡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比迎风坡下层和背风坡表层要粗,其搬运介质的平均动能也最大。3.从沙山坡脚到坡顶粒度组成均呈现由粗变细的趋势,这是由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受到的动力作用存在差异决定的。4.沙山迎风坡不同部位的坡度、沙丘类型与分布在纵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分为风蚀粗化的平沙洼地带、稀疏简单的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带、密集叠置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带、陡峭的主峰带等4个地貌带。5.组成沙山的风沙物质不是一次搬运到达沙山中上部的,而是经过了多次的风力搬运阶段才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山形成 地貌分带 粒度成分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敦-格铁路途经库姆塔格沙漠东缘高大沙山区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禾 屈建军 +2 位作者 杨根生 张伟民 牛清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规划中的敦-格铁路沙山沟段两侧沙漠地貌的实地调查,发现沙山沟两侧形似高大复合型沙山的地貌,实为阿尔金山前洪积扇前缘的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受构造抬升后剥蚀而形成的剥蚀丘陵台地覆盖流沙所致。由于下伏地形十分稳定,因此,沙... 通过对规划中的敦-格铁路沙山沟段两侧沙漠地貌的实地调查,发现沙山沟两侧形似高大复合型沙山的地貌,实为阿尔金山前洪积扇前缘的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受构造抬升后剥蚀而形成的剥蚀丘陵台地覆盖流沙所致。由于下伏地形十分稳定,因此,沙山沟两侧沙山不会发生整体移动,也就不会对敦-格铁路造成威胁。再结合气象资料计算了沙山沟的最大可能输沙量及输沙方向,结果表明,输沙方向与铁路基本平行,同时微地形造成的顺谷风有清沙和导沙的作用。最后分段讨论了该区域内可能存在的沙害及其影响,认为该地区风沙灾害可防可治,铁路可以通过,并且提出了防治沙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格铁路 高大复合型沙山 库姆塔格沙漠东缘 可行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