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初探: 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H85出土植物遗存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丽雅
杨利平
+4 位作者
叶娃
殷宇鹏
刘晓媛
赵志军
王炜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6-498,共13页
植物考古学界多以研究古代农业经济及其发展演变为主,鲜有对其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一个灰坑内出土植物遗存的组合特点和量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联合发掘的西安市...
植物考古学界多以研究古代农业经济及其发展演变为主,鲜有对其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一个灰坑内出土植物遗存的组合特点和量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联合发掘的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H85是庙底沟文化中晚期灰坑,H85坑底的生土台结构和烧烤草拌泥处理壁面的现象显示其早期功能可能与居住有关。前人仅对H85 B12层以上出土植物遗存进行过研究,研究显示第⑧~B12层与居住生活关系密切。此次采集的浮选土样合并相同单位后共计21份,不仅包括第①~B12层样品,还包括最底层的第B14层样品(采样缺少B13层)。此次浮选发现了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草木樨属(Melilotus sp.)、胡枝子属(Lespedeza sp.)、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夏至草(Lagopsis supina)、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以及植物鳞茎(bulk)等20余个种属的植物遗存。H85最底层比较集中地发现了禾本科(Gramineae)杂草、猪毛菜、植物鳞茎、夏至草、秃疮花和泥胡菜等植物。其中,夏至草、秃疮花、泥湖菜的药用价值需要被重视,可能与调节妇女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禾本科杂草暗示了铺垫坑底行为的存在,据此推断H85不仅作为房子被使用过,并且其功能可能还具有一定特殊性,这是初次对史前人类的原始医疗情况进行探讨,从医药考古的角度看具有重要意义。量化统计分析还显示,粟、黍是重要的日常口粮,大豆应被利用,胡枝子属、草木樨属这样的小型豆科植物可能与牲畜饲料关系密切。综上,H85出土植物遗存不仅反映了遗迹功能,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杨官寨先民在饮食、家畜饲养和原始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官寨遗址
H85
庙底沟文化
植物考古
植物医药功能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初探: 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H85出土植物遗存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丽雅
杨利平
叶娃
殷宇鹏
刘晓媛
赵志军
王炜林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科技考古学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扣岑考古研究所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陕西历史博物馆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6-498,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批准号:13&ZD099)资助.
文摘
植物考古学界多以研究古代农业经济及其发展演变为主,鲜有对其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一个灰坑内出土植物遗存的组合特点和量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联合发掘的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H85是庙底沟文化中晚期灰坑,H85坑底的生土台结构和烧烤草拌泥处理壁面的现象显示其早期功能可能与居住有关。前人仅对H85 B12层以上出土植物遗存进行过研究,研究显示第⑧~B12层与居住生活关系密切。此次采集的浮选土样合并相同单位后共计21份,不仅包括第①~B12层样品,还包括最底层的第B14层样品(采样缺少B13层)。此次浮选发现了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草木樨属(Melilotus sp.)、胡枝子属(Lespedeza sp.)、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夏至草(Lagopsis supina)、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以及植物鳞茎(bulk)等20余个种属的植物遗存。H85最底层比较集中地发现了禾本科(Gramineae)杂草、猪毛菜、植物鳞茎、夏至草、秃疮花和泥胡菜等植物。其中,夏至草、秃疮花、泥湖菜的药用价值需要被重视,可能与调节妇女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禾本科杂草暗示了铺垫坑底行为的存在,据此推断H85不仅作为房子被使用过,并且其功能可能还具有一定特殊性,这是初次对史前人类的原始医疗情况进行探讨,从医药考古的角度看具有重要意义。量化统计分析还显示,粟、黍是重要的日常口粮,大豆应被利用,胡枝子属、草木樨属这样的小型豆科植物可能与牲畜饲料关系密切。综上,H85出土植物遗存不仅反映了遗迹功能,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杨官寨先民在饮食、家畜饲养和原始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场景。
关键词
杨官寨遗址
H85
庙底沟文化
植物考古
植物医药功能
Keywords
Yangguanzhai
site
H85
Miaodigou
culture
palaeoethnobotany
medicinal
function
of
herbs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91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初探: 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H85出土植物遗存为例
唐丽雅
杨利平
叶娃
殷宇鹏
刘晓媛
赵志军
王炜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