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暴露”技术理念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饶孙银 黄云超 +3 位作者 叶联华 阮文鹏 陈雅 杨继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大暴露"技术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优势,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科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0例、女145例,... 目的探讨"大暴露"技术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优势,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科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0例、女145例,平均年龄(54.3±7.9)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孔胸腔镜组(单孔组)153例,男67例、女86例;三孔胸腔镜(三孔组)102例,男43例、女5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单孔组平均手术时间与三孔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0±45.6)min vs.(142.0±39.5)min,P>0.05];单孔组平均清扫淋巴结(6.9±1.0)组,共(14.5±3.0)枚,其中N2站淋巴结(4.1±1.7)组,共(8.0±0.9)枚,三孔组平均清扫淋巴结(7.1±1.0)组,共(15.1±1.7)枚,其中N2站淋巴结(3.9±0.8)组,共(7.8±1.1)枚,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三孔组更短[(3.5±1.8)d vs.(4.0±1.3)d,P<0.05];单孔组住院时间较三孔组明显缩短[(7.2±0.9)d vs.(8.8±2.0)d,P<0.05];单孔组术后皮下积气的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在单孔胸腔镜下运用"大暴露"技术理念,能够很好地完成肺癌根治术,达到对淋巴结的清扫要求,且在术后快速康复及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手术 胸腔镜手术 肺癌 大暴露 纵隔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单孔胸腔镜纵膈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柯宏刚 肖威章 +3 位作者 薛群 严煜 尤庆生 陆松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SPT)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纵膈淋巴结清扫的技术特点。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中心采用SPT治疗63例临床Ⅰ期的NSCLC患者。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5~79岁,右胸手术37例,左胸手术26例。手...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SPT)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纵膈淋巴结清扫的技术特点。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中心采用SPT治疗63例临床Ⅰ期的NSCLC患者。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5~79岁,右胸手术37例,左胸手术26例。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系统性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纵膈淋巴结的分区以国际肺癌协会(IASLC)为标准,即右胸2-4、7、8和9组,左胸4、5、6、7、8和9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纵膈每组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和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以无疾病生存时间(DFS)为指标随访3~15个月。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SPT手术,无中转开胸或转三孔手术发生,无死亡率发生。纵膈淋巴结清扫的总数目(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后术侧各站淋巴结的总和):右胸(15.3±4.4),左胸(17.7±5.6)。其中,右侧2-4组(6.3±2.1),7组(9.5±4.3),8组(4.5±2.3),9组(2.5±1.7);左侧4组(3.7±1.1),5组(3.7±1.5),6组(4.1±2.0),7组(5.7±3.4),8组(3.6±2.6),9组(2.7±1.3)。纵膈淋巴结清扫的时间:右胸(20.7 ±11.2)min,左胸(45.2±18.5)min,特别是在清扫第4,7组淋巴结时左、右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在并发症的发生率、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总量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左、右胸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SPT下行纵膈淋巴结清扫在技术上是安全和有效的,合理的放置镜头和器械,充分的显露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 纵膈淋巴结清扫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法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胸苷激酶1、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治 陈贵和 王仲金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经病理检测诊断为非小细胞...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经病理检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予开胸肺叶切除术,2组均予纵隔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取血清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EA、TK1水平。比较术前、术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气指标。随访24个月,记录2组患者在此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相当(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剩余碱(BE)水平均降低;组间相比,观察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CEA、TK1水平均降低(P均<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相当,术后1 d、3 d、7 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 22.92%,P<0.05)。随访24个月,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对肺功能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疗效上与小切口开胸手术相当,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非小细胞肺癌 开胸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cⅠ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良明 刘凡英 +3 位作者 王洲 刘向燕 李前生 孙志钢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1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c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96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Ⅰ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8例... 目的:探讨c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96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Ⅰ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N2,占14.3%(28/196),腺癌、鳞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2/117)、7.6%(6/7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ⅠA期、ⅠB期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5%(5/67)、17.8%(23/12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上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80.0%在上纵隔,下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6.5%在下纵隔,上、下叶肿瘤均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Ⅰ期周围型NSCLC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隔淋巴结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治疗 肿瘤转移 纵隔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廓清
下载PDF
全肺切除治疗晚期肺癌4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孝凤 傅承丽 +1 位作者 高晓旭 顾宪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意义、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在过去二十年间实施全肺切除的420例病例。结果:全组420例全肺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总量的19.0%(420/2216)。手术分两组即全肺切除+纵隔淋巴...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意义、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在过去二十年间实施全肺切除的420例病例。结果:全组420例全肺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总量的19.0%(420/2216)。手术分两组即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摘除术(简称前十年组)182例,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简称后十年组)238例。全组术后401例手术病人痊愈,围手术期死亡19例(4.5%)。术后并行辅助化疗196例,未作辅助化疗(单纯手术)205例。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8%,全组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为83.8%、51.7%、33.8%。前十年组和后十年组5年生存率差异明显为26.9%vs 40.8%(P<0.003)。术后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长期生存差异显著为42.3%vs 25.4%(P<0.05)。结论:通过本组420例全肺切除的临床体会我们认为合理的手术适应证的甄选,良好的手术中外科操作处理,实施彻底的纵隔淋巴结规范清扫,完善的术后围手术期管理,术后恰当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全肺切除术在晚期肺癌临床治疗中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全肺切除术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辅助治疗
下载PDF
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乌达 刘继先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19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12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I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例患... 目的:探讨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12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I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N2,占14.3%,腺癌、鳞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9.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A期、IB期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5%、1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上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7.8%在上纵隔,下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1.4%在下纵隔,上、下叶肿瘤均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I期周围型NSCLC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隔淋巴结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治疗 肿瘤转移 纵隔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廓清
下载PDF
肺癌手术治疗中纵隔淋巴结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晓菁 周允中 《中国肿瘤》 CAS 2004年第10期629-633,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的外科切除范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医学中心主张将可疑癌转移的纵隔淋巴结摘除,即纵隔淋巴结采样术,而也有主张实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文章综合分析有关肺癌淋巴结切除有效性的研究文献,阐明两种...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的外科切除范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医学中心主张将可疑癌转移的纵隔淋巴结摘除,即纵隔淋巴结采样术,而也有主张实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文章综合分析有关肺癌淋巴结切除有效性的研究文献,阐明两种切除方式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采样术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肺肿瘤
下载PDF
淋巴结清扫及采样在临床N_0期NSCLC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尚立群 王伟 +3 位作者 宋伟安 文锋 李军 李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2-705,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期为N0的NSCLC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临床分期为N0的NSCLC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的必要性。方法:回顾1985年1月~2000年6月手术切除的术前判断为N0的手术病例,对比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术前c... 目的:研究临床分期为N0的NSCLC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临床分期为N0的NSCLC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的必要性。方法:回顾1985年1月~2000年6月手术切除的术前判断为N0的手术病例,对比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术前cTNM与pTNM的偏差,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变化。结果:本组cTNM分期总的准确率为42.32%(201/475),临床Ⅰ期的NSCLC(cT1N0M0、cT2N0M0)中出现N1或N2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T1N1M0、pT1N2M0、pT2N1M0、pT2N2M0)与未出现转移的病例(pT1N0M0、pT2N0M0)之间的生存率之间差异显著,P<0.01。本组cT3N0M0与pT3N1M0、pT3N2M0之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结论:尽管临床Ⅰ期的NSCLC(cT1N0M0、cT2N0M0)临床上无淋巴结转移证据,但由于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客观上存在差异,淋巴结清扫及采样仍是必要的,任何不能行淋巴结清扫的肿瘤局部治疗方法都可能是不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采样 NSCLC
下载PDF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influences postoperative immune response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
9
作者 Tomasz SZCZESNY Robert SLOTWINSKI Janusz KOWALEWSKI Maciej DANCEWICZ Aleksander STANKIEWICZ Bruno SZCZYGIEL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63-667,共5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surgical injury caused by 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 of mediastinum in patients operated on due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with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Th...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surgical injury caused by 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 of mediastinum in patients operated on due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with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11 patients with cancer of the right lung(Group 1).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2 patients with left lung cancer(Group 2).In patients with right lung cancer 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while in patients with left lung cancer systematic sampling was performed.Serum IL-6 and IL-1ra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and on postoperative day 1,3,and 7,as well as in sputum at the end of surgery and in pleural fluid on postoperative day 1,by ELISA test.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 count was measured with flow cytometry.Time of surger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right than left lung cancer(154.1±31.29) vs(119.6±24.81) min;P=0.008) .The number of resecte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right than left lung cancer(27.6±7.6) vs(11.1 ±8.1);P=0.00006) .Postoperative decrease of PB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1 than 2(1.25±0.37) vs(1.75 ±0.64) ×103/μL;P=0.0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erum,pleural fluid and sputum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IL -1ra between groups.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 of these cytokines in pleural fluid and number of resecte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was found(Spearman test for IL-6:r=-0.723;P<0.001;for IL-1ra:r=-0.768;P<0.001).Number of "positive" N2 lymph nod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pleural fluid concentration of cytokines.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 of the mediastinum causes immunosuppression,as measured by decreased count of PBL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mber of resecte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and concentration of cytokines in pleural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neoplasms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IL-6 IL-1ra IL-1F3
下载PDF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山 王树军 张道忠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0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9年3月,对本组40例均行肺叶(全肺)切除加肺门和同侧纵隔的淋巴结作整块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清扫同侧纵隔淋巴结(N2)共471枚,阳性率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9年3月,对本组40例均行肺叶(全肺)切除加肺门和同侧纵隔的淋巴结作整块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清扫同侧纵隔淋巴结(N2)共471枚,阳性率15%,其中ⅢA期阳性率57%。肺门淋巴结(N1)259枚,阳性率12%。在阳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小2mm,最大30mm,在阴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大20mm。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具有重要地位,术前胸部CT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