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使用与中国公众的亲环境行为:环境知识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周全 汤书昆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4,共15页
在现代社会,媒介是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媒介使用是否能够促使公众采取积极的实际行动为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贡献是环境传播媒介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的数据,针对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公... 在现代社会,媒介是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媒介使用是否能够促使公众采取积极的实际行动为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贡献是环境传播媒介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的数据,针对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公众的亲环境行为的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知识和环境风险感知对媒介使用和亲环境行为的中介效应模型,并使用CGSS2013的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传统媒介使用对于亲环境行为的促进作用要显著的高于新媒介;除电视以外,包括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5类具体媒介使用都对亲环境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动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环境知识 环境风险感知 亲环境行为 环境传播
下载PDF
新冠疫情早期的媒介使用、风险感知与个体行为 被引量:46
2
作者 闫岩 温婧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1,共12页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研究显示,人们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传统媒体,而对其可信度评价却显著低于传统媒体。个体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感知构成了公众对疫情风险感知的总体估量,且人们对疫情的认知和行动彼此关联。受社交媒体使用和参与的影响,个人层面风险感知指向更积极的人际传播;受大众化媒体使用和信息获取的影响,社会层面的风险感知则更多的导向抽象的疾病知识和符合社会利益期待的个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媒介使用 风险感知 人际传播
原文传递
差别暴露、差别职业和差别体验 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范叶超 洪大用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167,共27页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的环境关心差异:城乡居民在看待环境问题的方式上存在一种相似且连贯的心态体系;城乡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居民在诸多方面都较乡村居民表现出更多的环境关心;国...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的环境关心差异:城乡居民在看待环境问题的方式上存在一种相似且连贯的心态体系;城乡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居民在诸多方面都较乡村居民表现出更多的环境关心;国外关于"居住地假设"的三种理论,只有"差别暴露理论"可以解释一部分城乡差异,其余两种理论均没有得到数据的有效支持;环境知识和媒体使用在城乡居民环境关心差异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城乡居民的环境关心差异在趋于缩减,并开始走向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城乡差异 环境知识 媒体使用
下载PDF
中国城市老年人电脑/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硕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61,共11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在北京朝阳区哪些老年人在使用电脑/互联网,以及通过定量分析找出这些老年人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本文的数据来自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问卷,共有1963个样本(年龄在60岁-92岁之间)参与了调查...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在北京朝阳区哪些老年人在使用电脑/互联网,以及通过定量分析找出这些老年人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本文的数据来自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问卷,共有1963个样本(年龄在60岁-92岁之间)参与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他们当中男性使用电脑/互联网的人更多;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高、离退休之前具有干部身份的人也更倾向于使用电脑/互联网,并且朋友支持会影响他们对电脑/互联网的使用情况。文章最后就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媒介使用 互联网 电脑 人口学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来源、媒介信任与防控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晓静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4,共6页
文章结合相关媒介理论,选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疫情中公众接触的主要媒介类型和信息来源有哪些,不同媒介及信源的接触如何影响着公众的媒介信任和社会信任,媒介传播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防护行为和国家宏观层面的疫... 文章结合相关媒介理论,选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疫情中公众接触的主要媒介类型和信息来源有哪些,不同媒介及信源的接触如何影响着公众的媒介信任和社会信任,媒介传播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防护行为和国家宏观层面的疫情防控举措。研究发现:专业新闻媒体、公众社交媒体、聚合媒体、医学媒体和政务媒体是公众在疫情中接触的主要媒介类型;主流新闻媒体在疫情中彰显了卓越的专业素质,在独立真实、报道及时、贴近民生、社会关怀等方面表现优秀;聚合媒体、医学媒体等也充分彰显了及时纠错、贴近民生、关怀社会、无私独立等可信度特质,增强了社会信任;社交媒体上假消息泛滥、数据不严谨、以及新闻媒体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善等负面传播问题,影响了公众对媒介和社会的信任;医学媒体在疫情中极大推动着社会公众的健康防护行为,新闻媒体对疫情期间的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国家宏观层面的防控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来源 媒介使用 媒介信任 健康防护 疫情防控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丽娜 马得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9,共12页
根据对4000余份网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微博和网络社区是网民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类型,央视次之,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及其网站的使用频率最低。同时,网民认为央视等官方媒体最为可信,其次是微博和网络社区等非官方媒体。然而,如果从各... 根据对4000余份网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微博和网络社区是网民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类型,央视次之,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及其网站的使用频率最低。同时,网民认为央视等官方媒体最为可信,其次是微博和网络社区等非官方媒体。然而,如果从各类媒体对网民的实际影响力来看,微博等非官方媒体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超过官方媒体。此外,媒体使用、威权人格、意识形态立场均对媒体可信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网民对某一媒体使用越频繁,对该媒体的可信度评价越高;左派网民更为信任官媒而右派网民则认为非官媒更为可靠;威权人格特征越强的网民对官媒和非官媒都更加信任。在新媒体时代,不同群体特性的网民对各类信息渠道的选择和信任呈分化态势,这种局面将成为中国传媒界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可信度 威权人格 意识形态立场 媒体使用
下载PDF
媒体使用、政治信任与腐败感知——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薛可 余来辉 余明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8,共10页
在中国媒体政治信息传播语境下,媒体使用与腐败感知显著相关,官方媒体使用弱化了网民腐败感知,非官方媒体使用则强化了网民腐败感知。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非官方... 在中国媒体政治信息传播语境下,媒体使用与腐败感知显著相关,官方媒体使用弱化了网民腐败感知,非官方媒体使用则强化了网民腐败感知。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政治信任负向影响网民腐败感知。政治信任在媒体使用和腐败感知之间的中介作用,放大了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负向影响,也削弱了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使用 政治信任 腐败感知 官方媒体 非官方媒体
下载PDF
知行合一?从环境问题感知到环境友好行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与非正式网络沟通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龚文娟 杜兆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3,共12页
既往研究认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态度与其行为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为了探析人们的环境问题感知对其环境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本文尝试提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社会交往'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 既往研究认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态度与其行为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为了探析人们的环境问题感知对其环境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本文尝试提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社会交往'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环境模块数据,发现环境问题感知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均有正向作用;三个调节变量在不同环境领域有不同的影响逻辑,公共领域环境友好行为更多受环境问题感知与成本的影响,而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主要与自身体验和环保行为能力有关。因此,在政策引导方面,不同行动领域需要制定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略和措施,以促进公众的环境友好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感知 环境友好行为 环境知识 媒体使用 非正式网络沟通
下载PDF
“新媒体使用”概念的有效性——从媒介使用和媒介效果看网络信息渠道的异质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天娇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35,共17页
"新媒体使用"经常作为与"传统媒体使用"相对立的概念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家族的迅速壮大,"新媒体使用"在量化研究中的内涵外延也日渐模糊。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元测试(meta-ins... "新媒体使用"经常作为与"传统媒体使用"相对立的概念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家族的迅速壮大,"新媒体使用"在量化研究中的内涵外延也日渐模糊。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元测试(meta-instrument)问题--在用户使用行为和媒介效果两方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否清晰可分?基于对二手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网络信息渠道/平台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异质性,在媒介效果上也难以作为同质化的"新媒体"或"网络媒体"一概而论。同时,门户网站在用户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上,更接近于传统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而非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新媒体使用及其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媒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使用 媒介效果 调节效应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媒介使用与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全 汤书昆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媒介使用在环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的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回归建立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对于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 媒介使用在环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的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回归建立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对于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传统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使用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新媒介(互联网和手机)使用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在中央政府层面,新媒介对于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公众满意度的影响要显著高于传统媒介。基于对研究发现的讨论,建议政府在传统媒介平台上满足公众多元化的环境信息需求,着手从新媒介平台搜集公众建议以改进环境治理,重点针对新媒介平台上的环境热点事件制定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环境治理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绩效满意度
下载PDF
父母对儿童青少年媒介使用的积极干预 被引量:19
11
作者 齐亚菲 莫书亮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0-1299,共10页
积极干预是指父母在孩子使用媒介前后或者使用过程中,通过解释和讨论等互动形式对媒介内容、使用方式等提供指导。随着电子媒介在家庭中的普及,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父母对媒介使用进行积极干... 积极干预是指父母在孩子使用媒介前后或者使用过程中,通过解释和讨论等互动形式对媒介内容、使用方式等提供指导。随着电子媒介在家庭中的普及,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父母对媒介使用进行积极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例如提高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批判能力,有效减少暴力内容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等。影响积极干预行为的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家庭因素和儿童个体因素。未来研究可从完善测量方法,探究父母干预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媒介使用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建构影响因素模型,提高积极干预的有效性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干预 媒介使用 认知发展 父母干预
下载PDF
科学素养、媒介使用、社会网络:理解公众对科学家的社会信任 被引量:18
12
作者 金兼斌 楚亚杰 《全球传媒学刊》 2015年第2期65-80,共16页
当下中国,"科学"与"民意"不断碰撞。本研究考察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科学素养的不同维度,对科学家的总体信任和特定议题(即本文中的转基因议题)上的信任呈现明显差异;对传统媒介... 当下中国,"科学"与"民意"不断碰撞。本研究考察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科学素养的不同维度,对科学家的总体信任和特定议题(即本文中的转基因议题)上的信任呈现明显差异;对传统媒介中科技资讯的关注程度,对两种信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报道兴趣、社会网络情况,只与总体信任有关;对社会大多数人的一般信任,正向预测了两类信任。本文最后讨论了这些结果包含的理论含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科学素养 媒介使用 社会网络
下载PDF
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以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为例——用户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范式及学术框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喻国明 何其聪 吴文汐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3,共9页
移动传播技术使传播行为复杂化和结构化,媒介接触行为与用户工作生活实践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因此,传统媒介接触研究方式已经无法胜任移动互联用户的行为和效果测定。鉴于此,本研究借助社会学、认知行为科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 移动传播技术使传播行为复杂化和结构化,媒介接触行为与用户工作生活实践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因此,传统媒介接触研究方式已经无法胜任移动互联用户的行为和效果测定。鉴于此,本研究借助社会学、认知行为科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发展心理学中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框架和社会系统理论框架结合,在多学科融合视角下发掘媒介用户在复杂环境下的媒介接触与使用特征。研究逻辑是以时间为轴,挖掘受众的行为-空间-心理分配特征,从现实生活情境中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接触 媒介使用 研究范式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来自S省青年群体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超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100,共2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正逢其时。以S省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情况和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正逢其时。以S省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情况和媒介素养现状。研究发现,从全样本青年群体来看,男性的"媒介获取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和"媒介创造能力"比女性更强。在媒介接触偏好与媒介素养的关系上,报纸、广播、杂志和电脑的接触时间可以对青年的媒介素养带来正面影响,而电视的接触时间却对媒介素养带来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无论对于时政经济类"硬新闻"的关注,还是对文化娱乐、养生旅游等"软新闻"的关注都可以部分增进青年的媒介素养。这项发现提示相关管理者,在从事青年教育和管理工作时不能一味抹杀青年的兴趣爱好,对于青年的媒介接触偏好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客观看待和正确引导。在媒介可信度方面,研究发现,受众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可以正向预测其对传统媒介的可信度评价,而公众对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依赖都可以正向预测其对新媒体的可信度评价。该发现带来的启示是:未来在测量媒介可信度时,传统的"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都失之笼统,而应当考虑不同媒介在不同细分信息上的可信度评价。最后在城乡两个青年群体的对比中发现,城乡青年在媒介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青年对国内外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社会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均高于农村青年;农村青年"了解新闻"、"学习知识"、"获取实用信息"等媒介使用动机远低于城市青年;在媒介素养方面,城市青年的"媒介分析能力"和"媒介评估能力"远高于农村青年。回归模型显示,城乡青年的媒介素养差异或许是由于媒介接触频率、信息关注类型等因素造成的:农村青年过度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城乡青年 媒介接触 媒介依赖 媒介可信度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媒介使用对个体环保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金恒江 余来辉 张国良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55,共10页
文章基于CGSS 2013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媒介使用对个体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新闻的关注对个体参与环保议题讨论和环保社会活动均有积极显著的影响;传统媒介使用越多的个体越倾向于讨论环保议题和产生环保参与行为;新媒体使用强... 文章基于CGSS 2013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媒介使用对个体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新闻的关注对个体参与环保议题讨论和环保社会活动均有积极显著的影响;传统媒介使用越多的个体越倾向于讨论环保议题和产生环保参与行为;新媒体使用强度越强的个体参与环保社会活动就越积极;信息获取渠道对个体讨论环保议题和环保参与行为没有影响。这些发现,能够揭示媒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益于中国环境传播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环保行为 CGSS 2013 环保参与 环保新闻
原文传递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媒介新闻使用对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及政治效能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家银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8,共11页
本文欲探究媒介使用对青年政治行为影响。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境内的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N=2188),系统分析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使用对中国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媒体新闻使用既对青年线上和线... 本文欲探究媒介使用对青年政治行为影响。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境内的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N=2188),系统分析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使用对中国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媒体新闻使用既对青年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有直接促进作用,又通过外部政治效能,对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产生间接推动作用;而网络媒体新闻使用,则对青年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又通过内部政治效能对青年线上政治表达产生间接推动作用,还通过外部政治效能对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其中,政治效能感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同时,研究发现,不仅青年的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之间具有互相促进的影响,而且内部和外部政治效能感之间也具有正向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政治表达 政治效能 新闻使用
原文传递
媒介使用对中国女性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金恒江 聂静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传统媒体中的政治新闻使用对女性的政治信任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网络中的政治新闻使用对女性的政治信任则是显著负向影响。官方媒体与非官方媒体可信度都对女性政治信任的影响呈显著正向作用。此外,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媒介可信度、个体... 传统媒体中的政治新闻使用对女性的政治信任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网络中的政治新闻使用对女性的政治信任则是显著负向影响。官方媒体与非官方媒体可信度都对女性政治信任的影响呈显著正向作用。此外,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媒介可信度、个体社会心理感知变量(主观幸福感、社会满意度、国家认同感、人际信任)在媒介使用对女性政治信任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而政治心理—行为变量(政治兴趣和政治讨论)的中介效应影响有限。这些发现,能够揭示媒介对女性政治信任的重要性,同时也有益于中国政治传播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政治信任 中国女性 网民调查
下载PDF
媒介使用、信息认知能力与公众的环境科学知识获取——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全 汤书昆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媒介使用和信息认知能力对于公众环境科学知识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介使用能够同时提升客观环境知识水平和主观环境知识感知,信息认知能力在媒介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间起到...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媒介使用和信息认知能力对于公众环境科学知识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介使用能够同时提升客观环境知识水平和主观环境知识感知,信息认知能力在媒介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具体的媒介效果分析显示,传统媒介使用对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新媒介使用只与客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传统媒介中,报纸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杂志使用仅与客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广播与电视使用仅与主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新媒介中,互联网使用能够同时对客观/主观环境知识产生积极影响,手机使用与环境知识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文章还讨论了研究发现在政策层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信息认知能力 环境科学知识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媒介使用、环境知识与化工风险感知——基于1656个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学梅 曹靓 甘雪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2-61,共10页
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与化工园区的建立,化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文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化工园区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使用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探讨了媒介使用、环境知识对化工园区... 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与化工园区的建立,化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文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化工园区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使用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探讨了媒介使用、环境知识对化工园区周边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媒体、新媒体与人际媒介均对风险感知有显著的放大影响,且传统媒体对低风险感知的人群影响更大,高风险感知的人群更易受新媒体影响,人际媒介对所有风险感知段的人群都有影响。此外,环境知识会弱化公众的化工风险感知,也会弱化媒介使用对化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向公众科普化工知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风险 风险感知 媒介使用 环境知识 风险放大 舆情监管
下载PDF
中国网民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因素:一个媒介使用的视角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素侠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153,共16页
近些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空间发起的民族主义行动,不仅对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更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提供注脚。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共同体意识",与媒介的传播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利用中国社... 近些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空间发起的民族主义行动,不仅对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更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提供注脚。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共同体意识",与媒介的传播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提供的"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以媒介使用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与网民的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官方媒体的使用频次负向预测网民的民族主义,可见官方媒体并非政府宣传和鼓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工具;民族主义者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非官方媒体的频繁接触与高度信任,使得互联网成为民族主义得以勃兴和演化的新场域;民族主义者对政治类新闻的高度关注,表明他们是主动获取信息的"知情的民族主义者",而非西方国家所认为的"愚氓"。互联网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展现的复杂性,不仅挑战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民族主义者的既有成见,更为官方媒体疏导和化解民族主义提出了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国家认同 媒介使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