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早期的媒介使用、风险感知与个体行为 被引量:46
1
作者 闫岩 温婧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1,共12页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研究显示,人们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传统媒体,而对其可信度评价却显著低于传统媒体。个体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感知构成了公众对疫情风险感知的总体估量,且人们对疫情的认知和行动彼此关联。受社交媒体使用和参与的影响,个人层面风险感知指向更积极的人际传播;受大众化媒体使用和信息获取的影响,社会层面的风险感知则更多的导向抽象的疾病知识和符合社会利益期待的个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媒介使用 风险感知 人际传播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民众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甄瑞 周宵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0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考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民众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采用自陈式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下的1050位普通民众的疫情经历、媒体信息暴露时长及性质、疫情风险感知和焦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当下民... 为考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民众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采用自陈式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下的1050位普通民众的疫情经历、媒体信息暴露时长及性质、疫情风险感知和焦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当下民众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8.0%,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月收入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疫情经历、媒体信息暴露时长、负面信息暴露和感知疫情的严重性会增加焦虑情绪产生的可能性,正面信息暴露、对疫情熟悉度和可控度的感知可以减少焦虑情绪产生的可能性。这些结果说明了疫情经历、媒体信息暴露时长和性质、疫情风险感知是疫情防控当下民众焦虑出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焦虑情绪 疫情经历 媒体信息暴露 风险感知
下载PDF
媒体使用、政治信任与腐败感知——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可 余来辉 余明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8,共10页
在中国媒体政治信息传播语境下,媒体使用与腐败感知显著相关,官方媒体使用弱化了网民腐败感知,非官方媒体使用则强化了网民腐败感知。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非官方... 在中国媒体政治信息传播语境下,媒体使用与腐败感知显著相关,官方媒体使用弱化了网民腐败感知,非官方媒体使用则强化了网民腐败感知。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政治信任负向影响网民腐败感知。政治信任在媒体使用和腐败感知之间的中介作用,放大了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负向影响,也削弱了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使用 政治信任 腐败感知 官方媒体 非官方媒体
下载PDF
风险感知与防疫行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交媒体与权威媒体的多元作用对比 被引量:25
4
作者 任围 朱晓文 胡怡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42,共20页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综合传播效果研究与健康行为理论,本研究同时将社交媒体、权威媒体、恐惧、感知严重性以及预防行为纳入分析框架,对比了不同媒介使用影响人们预防行为的机制。通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446名武汉大学生的数据进行...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综合传播效果研究与健康行为理论,本研究同时将社交媒体、权威媒体、恐惧、感知严重性以及预防行为纳入分析框架,对比了不同媒介使用影响人们预防行为的机制。通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446名武汉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权威媒体与社交媒体发挥了互补性作用。两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防行为,其背后的机制呈现分野:权威媒体使用不仅能够直接正向影响预防行为,还通过感知严重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而社交媒体使用仅间接作用于预防行为,恐惧和感知严重性在其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总体来看,权威媒体对预防行为的促进效果显著强于社交媒体。在舆论多元化情境下,本文从经验层面证实了不同的媒介在风险治理中的差异性角色,为风险治理者和决策者定位与思考风险治理中媒介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权威媒体 恐惧 风险感知 预防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游记的陕西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陕西省八大5A级旅游景区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庆 田一钧 孙根年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1期1623-1628,共6页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迅速传播,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成为新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以陕西省八大5A级景区为案例,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通过网络游记从旅游者认知、情感等方面挖掘陕西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果表明:(1)位于人口...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迅速传播,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成为新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以陕西省八大5A级景区为案例,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通过网络游记从旅游者认知、情感等方面挖掘陕西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果表明:(1)位于人口规模较大城市中的景区,旅游者更多关注其位置与服务设施,而人口规模较小城市中的景区,旅游者往往关注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2)陕西旅游情感形象以积极情绪为主,中性和消极情绪较少;(3)表达推荐和重游意愿的旅游者占多数,陕西旅游目的地形象整体感知以正面积极为主。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了整体宏观目的地形象,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实践上为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记 新媒体 目的地 旅游形象 感知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内容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微博用户转发行为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少剑 汪玥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9-26,共8页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信息分享的方式,发挥出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型媒体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中内容的主动创造、去中心化和双向发布。本文以微博用户转发行为为例,基于信息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社会化媒体中感知内...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信息分享的方式,发挥出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型媒体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中内容的主动创造、去中心化和双向发布。本文以微博用户转发行为为例,基于信息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社会化媒体中感知内容质量、感知风险和信任信念的用户内容分享意愿研究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用户对内容质量的感知影响了对风险感知以及信任信念,三者共同影响了最终的分享意愿。该研究结论对推进社会化媒体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微博 内容分享 感知信息质量 感知风险 信任信念
下载PDF
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风险认知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路生 廖丽芳 胡佳琪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3期148-156,共9页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剖析其认知-动机-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用户的健康传播行为,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风险认知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健康...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剖析其认知-动机-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用户的健康传播行为,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风险认知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风险认知、问题认知和涉入认知通过情境动机正向影响信息传播行为;同时,社交媒体用户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健康问题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 健康信息 信息传播行为 风险认知 问题解决情境理论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 被引量:20
8
作者 丁方舟 韦路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106,共15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的2010年至2013年间,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尤其是时间变迁和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何以对此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新闻人对"专业主义"角色和"倡导公...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的2010年至2013年间,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尤其是时间变迁和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何以对此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新闻人对"专业主义"角色和"倡导公正"角色的认同程度逐年提高,其中"专业主义"角色是中国新闻人认同度最高的规范性角色,但微博使用程度越高的新闻人却更加认同"倡导公正"角色而非"专业主义"角色,可见社会化媒体使用的确使新闻人更容易受到网络民意的影响。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人比其他媒体类型的新闻人更认同"专业主义"角色,而网络媒体新闻人为赢得更多的职业尊严,又比平面媒体新闻人更认同"专业主义"角色。微博使用程度越高的新闻人,越有可能从新媒体角度表述其职业困境,其中又以平面媒体新闻人遭遇最多挑战。四年间,16.8%的新闻人选择了职业转型,其中大多数转向行业内部的新媒体机构或岗位,而非转行。微博使用程度越高的新闻人越有可能选择职业转型,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新闻人的转型步伐也比其他媒体类型的新闻人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角色认知 新媒体 专业主义
原文传递
光影、介质、空间 被引量:15
9
作者 沈克宁 《新建筑》 2009年第6期30-33,共4页
光影形成的气氛需要所视、所感的综合体验,这种体验持久而永恒。建筑光影是朴素、深沉的现象,它通过材料、质感、实与虚、透明度、荧光度、反射度等特质使物体得以成为物体。变化的光影度量着时间与自然,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成为建筑... 光影形成的气氛需要所视、所感的综合体验,这种体验持久而永恒。建筑光影是朴素、深沉的现象,它通过材料、质感、实与虚、透明度、荧光度、反射度等特质使物体得以成为物体。变化的光影度量着时间与自然,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成为建筑设计中的"材料"。光影赋形以生命,呈现出一种古典和虚幻的永恒主题。迷人的光影作为一种气氛,一种效果、一种情绪,不仅在视象,而且在心理上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载。在光影的交界处,光与影同时存在,强烈的光线与深沉的阴影互为比照,在这个转折之处,形式、体量和三维空间被明确地给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 空间 知觉
下载PDF
从浸入到侵入,从待命到疲倦:媒体从业者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铮 陈雪薇 邓妍方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76,共17页
社交媒体介入工作领域后衍生出"随时在线、全天候工作"的职业文化,加剧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与冲突,最终导致员工的疲倦。基于媒体从业者固有的时间性结构,本研究从社交媒体介入工作场所的"赋能-奴役悖论"切入,建... 社交媒体介入工作领域后衍生出"随时在线、全天候工作"的职业文化,加剧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与冲突,最终导致员工的疲倦。基于媒体从业者固有的时间性结构,本研究从社交媒体介入工作场所的"赋能-奴役悖论"切入,建构媒体从业者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引致工作倦怠模型,旨在探究媒体人在非工作时间使用社交媒体的前因后果。基于478位媒体从业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需求、印象管理两种动机会显著正向预测媒体人的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会直接影响媒体从业者的情绪衰竭;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会通过影响媒体从业人员的感知侵入和感知监视,间接导致不同维度的工作倦怠情况。本研究为理解媒体从业者"浸入"在社交媒体中的劳动状况,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从业者 工作倦怠 感知侵入 感知监视
原文传递
理解媒介:从对象到现象 被引量:14
11
作者 芮必峰 孙爽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37,121,共15页
将媒介视为客观对象一直是主流传播学未经检视的预设。我们通过对具身理论的爬梳和媒介的现象学还原,发现媒介并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对象,而是与人类传播活动和交往实践共生的现象。它并不存在于外部客观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知觉经验中... 将媒介视为客观对象一直是主流传播学未经检视的预设。我们通过对具身理论的爬梳和媒介的现象学还原,发现媒介并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对象,而是与人类传播活动和交往实践共生的现象。它并不存在于外部客观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知觉经验中。对象媒介来源于现象媒介,对象媒介是在现象媒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化和逻辑化的产物。所谓"现象媒介"即显现在本己身体经验中的媒介,是一种被体验的媒介。其主要特征包括:含混性与规范性、意向性与对象性、象征性与表达性、情境性与普遍性、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现象媒介的揭示将为媒介和媒介学奠定新的存在论基础,继而进一步引导媒介研究者重新审视媒介,解释媒介与人、媒介与自然、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媒介 对象媒介 具身 知觉现象学
原文传递
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少年媒介素养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新明 王振 承孝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58-361,共4页
从心理学视角阐释媒介素养的内涵,剖析媒介素养产生过程中的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媒介素养的制约,揭示媒介素养产生的心理机制,指出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感知 思维 人格
下载PDF
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玺 《现代情报》 2023年第4期39-50,共12页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健全虚假信息的社会矫正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引入数字素养和风险感知两个变量...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健全虚假信息的社会矫正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引入数字素养和风险感知两个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模型,分析数字素养、风险感知、识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理。以371份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虚假信息识别意向,主观规范和识别态度对识别意向影响不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态度,且在数字素养和识别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数字素养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意向,且通过风险感知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识别意向,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虚假信息识别意向 影响机制 计划行为理论 数字素养 风险感知
下载PDF
审美感知塑造:元宇宙艺术的路径可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以数据的方式建构起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呈现和对感知信号的全摹仿。元宇宙是“虚”在形式、“实”在感知。然而,元宇宙与艺术何干?元宇宙作为一种媒介,既与传统艺术媒介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连贯性...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以数据的方式建构起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呈现和对感知信号的全摹仿。元宇宙是“虚”在形式、“实”在感知。然而,元宇宙与艺术何干?元宇宙作为一种媒介,既与传统艺术媒介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自身发展又伴随着感知的进阶。从柏拉图的摹仿观来看,传统艺术摹仿的是事物的“某小部分”外观,当代电影艺术的影像呈现则是对“某小部分”的巨大突破,而元宇宙却实现了全摹仿。由此可见,以元宇宙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似乎也会成为必然。元宇宙艺术对现实物质世界形式的突破,不仅是在摹仿感知,还将重塑我们的感知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艺术 媒介 审美感知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公园景感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天晨 严岩 +4 位作者 章文 朱捷缘 王辰星 荣月静 卢慧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1-568,共8页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互动的主要场所,为居民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从景感生态角度和方法对城市公园文化服务进行评价,需要掌握大量居民个体对城市公园的感知、感受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社交媒...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互动的主要场所,为居民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从景感生态角度和方法对城市公园文化服务进行评价,需要掌握大量居民个体对城市公园的感知、感受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发布观点的主要方式之一。社交媒体数据具有数据易于获取、时间跨度长、数据量大等优势,同时,通过对社交媒体信息进一步进行文本提取与分析,还可以获取用户对特定活动场所更为具体的感知和感受,因此,社交媒体数据为城市公园景感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的数据来源和手段。构建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公园景感评价框架和流程、评价指标以及信息提取方法,包括对获取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感官感知及公园要素词库;通过情感分类,形成积极和消极情感文本,表征用户对文本关联景感要素的满意度;将各类情感文本分别进行要素及其对应感知感官的统计,以频率衡量景感要素对用户感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构建了感知评价模型。最后,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在居民对城市公园的感知体验中占据主导地位,触觉感知次之,听觉感知普遍不被重视,而嗅觉感知评价相对缺失;植物、周边人群、景观可识别性以及水体的视觉感知是最重要的景感要素;基于感知评价模型,玉渊潭公园不存在亟待改进的方面,次要改进的景感要素包括人群干扰、路面接触、食品售卖、感知风、观赏动物、人声、植物声、观赏道路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 生态系统服务 社交媒体 城市公园 感知
下载PDF
网络社会视角下的城市意象理论辨析与规划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渺希 陈汝霜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网络社会进阶中,移动互联网支撑城市环境的即时共享与未来愿景,非在地的空间感知生成元宇宙类现实/虚拟的城市意象,网络媒介叠加于建成环境主/客观作用的传统经验感知,形成感知拼贴、地方再构、时间重叙、认知分异...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网络社会进阶中,移动互联网支撑城市环境的即时共享与未来愿景,非在地的空间感知生成元宇宙类现实/虚拟的城市意象,网络媒介叠加于建成环境主/客观作用的传统经验感知,形成感知拼贴、地方再构、时间重叙、认知分异的意象特征。研究通过梳理互联网语境下的城市意象研究,揭示网络社会背景下城市意象的先验式建构过程,发现了意象节点偏离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峰值区域的一般规律,并归纳了互联网环境下城市意象研究的图片、文本和轨迹等应用素材,以丰富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互联网媒介 城市意象 空间感知
原文传递
社会化媒体特性对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探索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梦吟 王成慧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83,共9页
社会化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获得广告主与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然而,企业作为广告主在社会化媒体营销渠道选择上的差异,显示了不同社会化媒体特性与营销效果的差异。社会化媒体不同特性会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获得广告主与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然而,企业作为广告主在社会化媒体营销渠道选择上的差异,显示了不同社会化媒体特性与营销效果的差异。社会化媒体不同特性会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用户购买意愿。其中,信息获取、用户真实、兼容贯通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信息获取、感知易用性、用户真实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而交流互动、投入参与、隐私保密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更好地推动社会化媒体营销实践,对广告主而言,要提高用户购买意愿,应选择那些能够聚集更多相同爱好与需求人群,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准确、有效购买信息,且具有搜索与直接购买功能的更加方便的社会化媒体;对社会化媒体而言,要改善营销效果,应重新认识活跃度与在线时长作用,努力提高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增加购买和跳转到购买页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渠道特性 购买意愿 感知有用性 感知易用性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智慧城市突发事件情报感知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谨铖 马龙 +2 位作者 张立红 冯晓阳 黄鑫 《武警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5-12,共8页
大数据环境中社交媒体数据呈现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真实性、价值性特点,加强情报感知工作可以科学有效指导情报工作,提高情报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梳理分析我国突发事件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智慧城市突发... 大数据环境中社交媒体数据呈现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真实性、价值性特点,加强情报感知工作可以科学有效指导情报工作,提高情报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梳理分析我国突发事件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智慧城市突发事件情报感知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智慧城市突发事件情报感知模型。模型可在信息发布初期及时感知,调整情报工作环节和策略,以期实现社交媒体大数据与突发事件情报感知的深层次融合,为突发事件决策部门提供情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数据 智慧城市 突发事件 情报感知
下载PDF
数字技术、电影媒介与新感知——从视听思维到感知世界的新方式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波 袁海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147,共8页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以视听为传播介质的影像使得人类思维过程,以更加表象的物质化方式被模拟或复制,成为'大脑的视网膜'。以电影为主体的视听实践,则担当了当代文化中阐释和思考世界的媒介典型。德勒兹正是认识到电影与思维之...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以视听为传播介质的影像使得人类思维过程,以更加表象的物质化方式被模拟或复制,成为'大脑的视网膜'。以电影为主体的视听实践,则担当了当代文化中阐释和思考世界的媒介典型。德勒兹正是认识到电影与思维之间的紧密关联性,才使得电影从'物质现实的复原'走入感知世界和心智领域。本文正是在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及德勒兹电影思想的启发下,认为被誉为'古老象形文字'的电影,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将会如同文字语言一般成为人类感知和思考世界的新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视听思维 电影媒介 新感知
原文传递
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俊 龚花萍 熊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7,160,共9页
文章提出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关系假设,以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风险感知现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程... 文章提出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关系假设,以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风险感知现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程度的城乡间差距明显,其面对信息安全风险主要采用系统式处理;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会对系统式处理产生影响,知识和信息有效性会对启发式-系统式处理产生影响;系统式处理在知识、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信息有效性和风险感知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负面情绪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媒体 信息安全 风险感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