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药物用途发明中涉及作用机理的用途的可专利性研究
1
作者 赵青 《专利代理》 2024年第3期63-66,96,共5页
文章结合专利申请实务中的典型案例,参考审查指南相关内容以及目前的专利审查实践,分析讨论了药物用途发明中涉及作用机理的用途的可专利性。通过详细分析讨论,总结出当前情况下会出现的审查情形和可供参考的应对方式,并提出今后的审查... 文章结合专利申请实务中的典型案例,参考审查指南相关内容以及目前的专利审查实践,分析讨论了药物用途发明中涉及作用机理的用途的可专利性。通过详细分析讨论,总结出当前情况下会出现的审查情形和可供参考的应对方式,并提出今后的审查改进方向。目前阶段将作用机理结合具体用途比较容易获得授权保护,但从长远来看,为了保护申请人的权利和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可适当放宽标准从而对一部分特定的“作用机理”本身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途发明 作用机理 专利性
下载PDF
建立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晓 刘蓉 胡汉辉 《中国医疗保险》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医疗保险筹资不仅关系到医疗保险的正常实施和保障水平,而且也是划分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演变过程及结果... 医疗保险筹资不仅关系到医疗保险的正常实施和保障水平,而且也是划分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演变过程及结果,提出了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如何规范筹资方法和提高筹资效率,探索建立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医疗保险筹资增长机制,为我国医疗保险筹资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医疗保险筹资 筹资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的杜仲抗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叶小彤 张百霞 +3 位作者 王慧慧 何帅兵 张小华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718-3722,共5页
阐释杜仲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杜仲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该文利用"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杜仲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出杜仲抗高血压的生物网络,共包含602个节点,2 354条... 阐释杜仲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杜仲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该文利用"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杜仲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出杜仲抗高血压的生物网络,共包含602个节点,2 354条边。通过对网络分析得到杜仲治疗高血压的3条作用途径,即通过抑制血管重塑改善高血压恶化病情、降低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多态性遗传基因的活性、抑制碳酸酐酶维持机体渗透压的途径实现抗高血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网络药理学 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 实体语法系统 抗高血压
原文传递
血液循环和植物来源mi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中保 彭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miRNA是一类19~25个核苷酸大小的非编码RNA,参与了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的调节,广泛参与了哺乳动物体内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最近研究表明,外周血液中存在miRN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中某些miRNA水平变化与某些疾病的... miRNA是一类19~25个核苷酸大小的非编码RNA,参与了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的调节,广泛参与了哺乳动物体内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最近研究表明,外周血液中存在miRN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中某些miRNA水平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疾病生物标记物。植物来源的miRNA可以稳定地存在于动物的血液,并参与了机体多种靶蛋白的调控。检测血液中植物源性miRNA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中药的疗效和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miRNA 植物来源miRNA 疾病标记物 中药机制
下载PDF
功能代谢组学在中药抗抑郁机制研究中的策略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孟宇 肖霖 +3 位作者 任瑶瑶 谭睿 蒋合众 吴晓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2-1741,共10页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抗抑郁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药抗抑郁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明确的是...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抗抑郁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药抗抑郁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明确的是,抑郁症与代谢健康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为深入挖掘中药抗抑郁机制,本文从代谢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策略的中药抗抑郁机制研究思路,即借助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探析抑郁症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开展抗抑郁中药功能性分子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精确捕获抑郁症特征代谢分子和抗抑郁中药功能性分子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确定有效的药物靶点,进一步阐明抑郁症代谢紊乱所涉及的生化功能和相关机制。本文系统综述了功能代谢组学在中药抗抑郁机制中的研究策略及应用,阐述了功能代谢组学的核心价值,整理了近几年抗抑郁中药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以期借助功能代谢组学,为中药抗抑郁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药抗抑郁机制 功能代谢组学 研究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