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
作者 汪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近十几年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促使微生物采油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是基于16S rRNA的微生物生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油藏极端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演变规律的快速准确解析;二是以聚合物驱为主导的... 近十几年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促使微生物采油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是基于16S rRNA的微生物生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油藏极端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演变规律的快速准确解析;二是以聚合物驱为主导的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已经越过其高峰期,适合化学驱的油藏资源越来越少,对接替技术的迫切需求让微生物采油技术再次受到关注。微生物采油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生产需求使该技术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得到快速发展,其应用工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现场试验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微生物采油机理也进一步明确,以乳化、产气为主导机理已形成共识。但该技术的优势在现场应用过程中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是油藏微生物生态功能的精准调控和微生物采油配套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机理认识 物理模拟实验 技术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震 王恬 +2 位作者 孔令娜 李俊龙 陈兆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8-171,共4页
为了探讨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作用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和问题。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为例,在总结中心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中心... 为了探讨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作用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和问题。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为例,在总结中心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体会和思考
下载PDF
中文分词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文妃 徐豪杰 +1 位作者 杨文珍 吴新丽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针对制约中文分词算法效能的歧义消除和未登录词识别两大瓶颈,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基于词典、基于统计以及基于语义理解中文分词算法的研究内容.基于词典的分词算法以提高时间和空间效率为目标,通过改进词典结构来提高分词效率.双字哈希结... 针对制约中文分词算法效能的歧义消除和未登录词识别两大瓶颈,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基于词典、基于统计以及基于语义理解中文分词算法的研究内容.基于词典的分词算法以提高时间和空间效率为目标,通过改进词典结构来提高分词效率.双字哈希结构是目前查词性能较好的词典机制,但对于歧义消除和未登录词识别的贡献度有限.基于统计的分词算法通过改进统计语言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中文分词的歧义,较好地识别出未登录词.条件随机场模型(CRF)综合了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和最大熵模型(ME)的特征,是目前基于统计分词算法的主流训练模型.随着神经网络的研究应用,基于语义理解的分词算法对歧义消除和未登录词识别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能够提高中文分词的正确率.未来中文分词算法将更多地围绕上下文语义开展研究,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进一步提升歧义消除和未登录词识别的能力,从而提高中文分词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分词 歧义消除 未登录词识别 词典机制 语义理解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立新 秦凯 刘善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70-1481,共12页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波辐射、对地观测同化数据及多源数据综合的4个方面;(2)关于地震遥感异常分析的目视解译定性分析、图像处理定量分析以及多参数时空关联分析的3个发展阶段;(3)关于地震遥感异常认知理解的地球放气、应力致热、地壳岩石电池转换、氡衰变潜热释放与多圈层耦合效应等理论学说。展望未来,提出了面向典型断裂活动区的遥感监测分析与异常识别、基于地球系统地震响应的遥感异常理解分析、空天地立体观测数据的时空关联分析等3个方面的攻关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地震遥感 断裂活动 热异常 异常识别 认知理解 时空关联分析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to Ethylene:From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to Catalyst Surface Engineering 被引量:3
5
作者 Junpeng Qu Xianjun Cao +7 位作者 Li Gao Jiayi Li Lu Li Yuhan Xie Yufei Zhao Jinqiang Zhang Minghong Wu Hao Li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82-415,共34页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provides a promising way to convert CO_(2)to chemicals.The multicarbon(C_(2+))products,especially ethylene,are of great interest due to their versatile indust...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provides a promising way to convert CO_(2)to chemicals.The multicarbon(C_(2+))products,especially ethylene,are of great interest due to their versati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However,selectively reducing CO_(2)to ethylene is still challenging as the additional energy required for the C–C coupling step results in large overpotential and many competing products.Nonetheless,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eps and preferred reaction pathways/conditions,as well as rational design of novel catalysts for ethylene production have been regarded as promising approaches to achieving the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CO_(2)RR.In this review,we first illustrate the key steps for CO_(2)RR to ethylene(e.g.,CO_(2)adsorption/activation,formation of~*CO intermediate,C–C coupling step),offering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CO_(2)RR conversion to ethylene.Then the alternative reaction pathway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thylene and competitive products(C_1 and other C_(2+)products)are investigated,guiding the furthe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eferred conditions for ethylene generation.Engineering strategies of Cu-based catalysts for CO_(2)RR-ethylene are further summarized,and the correlations of reaction mechanism/pathways,engineering strategies and selectivity are elaborated.Finally,major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 research area of CO_(2)RR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steps in CO_(2)RR-ethylene Preferable reaction pathways mechanism understanding Surface engineering strategies of Cu-based catalysts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时空Transformer的视频动态场景图生成模型
6
作者 王朱佳 余宙 +1 位作者 俞俊 范建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为应对动态视频中物体间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时空Transformer的视频动态场景图生成模型,在经典的Transformer架构基础上引入了多尺度建模思想,以实现对视频动态细粒度语义的精确建模。首先,在空间维度上保留... 为应对动态视频中物体间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时空Transformer的视频动态场景图生成模型,在经典的Transformer架构基础上引入了多尺度建模思想,以实现对视频动态细粒度语义的精确建模。首先,在空间维度上保留了传统模型对物体在全局空间相关性的关注;同时还对物体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了局部空间相关性建模,以便更好地理解人和物之间的交互动态,提供更准确的语义分析结果。其次,在时间维度上,除了保留传统模型对视频中物体短期时间相关性的关注外,还关注了同一对物体在完整视频中的长期时间相关性,通过更全面地建模物体之间的长期关系,生成更准确、连贯的场景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遮挡、重合等引起的场景图生成问题。最后,通过空间编码器与时间编码器的共同作用,更加精准地建模视频动态细粒度语义,克服了传统的单尺度模型的局限性。实验结果显示,在Action Genome基准数据集上,与基线模型STTran相比,在谓词分类、场景图分类与场景图检测三个任务的Recall@10指标上分别提升了5.0、2.8、2.9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建模思想能够更加精确地建模,并有效地提高在视频动态场景图生成任务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场景图生成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建模 视频理解 语义分析
下载PDF
基于门控图注意力神经网络的程序分类 被引量:6
7
作者 谭丁武 张坤芳 +2 位作者 刘燕 郑一基 鲁鸣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6-183,共8页
在源代码挖掘领域,程序分类任务是实现机器自主理解源代码的基础工作。虽然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模型和基于抽象语法树的系列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类程序源代码,但这些工作没有考虑源代码中的数据流、控制流等数据信息。提出一种方法用于... 在源代码挖掘领域,程序分类任务是实现机器自主理解源代码的基础工作。虽然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模型和基于抽象语法树的系列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类程序源代码,但这些工作没有考虑源代码中的数据流、控制流等数据信息。提出一种方法用于构建包含数据信息和语法结构的代码图EAST,并结合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图神经网络模型(GGANN)实现程序分类。GGANN模型的注意力机制考虑到节点拓扑结构性质的差异性,从而对模型信息传播过程进行改进。实验表明,改进后的GGANN模型在程序分类任务上的精度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图神经网络 代码理解 程序分类
下载PDF
Visuals to Text: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Automatic Image Captioning 被引量:4
8
作者 Yue Ming Nannan Hu +3 位作者 Chunxiao Fan Fan Feng Jiangwan Zhou Hui Yu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2年第8期1339-1365,共27页
Image captioning refers to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descriptive texts according to the visual content of images.It is a technique integrat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including the computer vision(CV),natural language proc... Image captioning refers to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descriptive texts according to the visual content of images.It is a technique integrat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including the computer vision(CV),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 recent years,substantial research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generate image caption with impressive progress.To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image captioning,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image captioning,covering both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recent deep learning-based techniques.Specifically,we first briefly review the early traditional works based on the retrieval and template.Then deep learning-based image captioning researches are focused,which is categorized into the encoder-decoder framework,attention mechanism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model structures and training manners for a detailed introduction.After that,we summarize the publicly available datasets,evaluation metrics and those proposed for specific requirements,and then compare the state of the art methods on the MS COCO dataset.Finally,we provide some discussions on open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ttention mechanism encoder-decoder framework image captioning multi-modal understanding training strategies
下载PDF
ARM3D:Attention-based relation module for indoor 3D object detec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Yuqing Lan Yao Duan +4 位作者 Chenyi Liu Chenyang Zhu Yueshan Xiong Hui Huang Kai Xu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395-414,共20页
Relation context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useful for many challenging vision tasks.In the field of3D object detection,previous methods have been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context encoding,graph embedding,or explicit rela... Relation context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useful for many challenging vision tasks.In the field of3D object detection,previous methods have been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context encoding,graph embedding,or explicit relation reasoning to extract relation contexts.However,there exist inevitably redundant relation contexts due to noisy or low-quality proposals.In fact,invalid relation contexts usually indicate underlying scene misunderstanding and ambiguity,which may,on the contrary,reduce the performance in complex scenes.Inspired by recent attention mechanism like Transformer,we propose a novel 3D attention-based relation module(ARM3D).It encompasses objectaware relation reasoning to extract pair-wise relation contexts among qualified proposals and an attention module to distribute attention weights towards different relation contexts.In this way,ARM3D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useful relation contexts and filter those less relevant or even confusing contexts,which mitigates the ambiguity in detection.We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RM3D by plugging it into several state-of-the-art 3D object detectors and showing more accurate and robust detection results.Extensive experiments show the capability and generalization of ARM3D on 3D object detection.Our source code is available at https://github.com/lanlan96/AR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tion mechanism scene understanding relational reasoning 3D indoor object detection
原文传递
理解性教学:促进新时代课堂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龙海 曹宗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88,共7页
虽然课堂是教育大厦中一个微观的场域,但却是学习活动发生最为正式和集中的地方。在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课堂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地位愈发凸显,而且社会政治经济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作用,在推动课堂发展的同时,... 虽然课堂是教育大厦中一个微观的场域,但却是学习活动发生最为正式和集中的地方。在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课堂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地位愈发凸显,而且社会政治经济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作用,在推动课堂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新时代各种复杂的课堂关系,课堂存在的固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教育新需求下所衍生的新问题却层出不穷,新旧问题的叠加和融合,既对新时代课堂发展产生束缚,同时也是撬动教育发展的良好杠杆,而从情感维度、认知维度和方法维度出发的理解性教学,则是促进新时代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性教学 课堂关系 课堂问题 发展路径 理解机制
下载PDF
智能研究的方法论——寻求“智能”的一般理论(上) 被引量:4
11
作者 三宅芳雄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8年第5期9-13,4,共6页
引言智能是凭借怎样一种"心理系统"实现的呢?要阐明这一点决不容易。回顾智能研究的漫长历史就可以明白。心理系统的阐明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是非常复杂的,同时还由于智能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尚不明确。当今智能研究的一个... 引言智能是凭借怎样一种"心理系统"实现的呢?要阐明这一点决不容易。回顾智能研究的漫长历史就可以明白。心理系统的阐明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是非常复杂的,同时还由于智能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尚不明确。当今智能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构成智能理论之基础的概念尚未充分明确。例如,即使知识、信息之类的基础概念也不存在明确的界定。作为智能科学的"认知科学"的一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与机制的层级(function mechanism hierarchy) 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 理解(understanding)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 表象(representation)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视域中的中日青年交流评析——以“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为中心
12
作者 师艳荣 《东北亚学刊》 2023年第5期71-84,148,共15页
中日青年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助推中日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中日两国为纪念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44届,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稳定的交流模式。... 中日青年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助推中日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中日两国为纪念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44届,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稳定的交流模式。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首个政府间青年交流项目,在公共外交和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很有成效,增进了两国青年的沟通互信,提升了中日青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社会奉献意识。受近年中日关系下行态势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虽然该项目的交流规模有所萎缩,交流模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但交流始终持续。面对中日关系现状,强化青年交流既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需求,也是两国青年的现实需要。未来应不断创新交流模式,扩大交流规模,使青年交流更好地发挥公共外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日青年交流 交流机制 交流模式 相互认知
下载PDF
隐型含义新解 被引量:3
13
作者 阿卜杜外力.热合曼 刘振前 徐万治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101,共13页
话语意义一直是语言哲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关于隐型含义的争论尤其激烈。话语某一成分的意义并非其语言编码所表达,通过语用过程所确定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究竟是所言还是所含?持格赖斯论者把它看作为一般会话含义,属于所含。持关联... 话语意义一直是语言哲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关于隐型含义的争论尤其激烈。话语某一成分的意义并非其语言编码所表达,通过语用过程所确定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究竟是所言还是所含?持格赖斯论者把它看作为一般会话含义,属于所含。持关联论者反对这一理论,将它称为显性含义,是所言的一部分。Bach(1994a)在两个学派之间保持中立,引入了隐型含义的新概念,指出它是处于所言和所含之间的独立层。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Bach对话语意义层次的三分法更可接受,但是其理论框架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对Bach关于隐型含义的界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隐型含义的产生条件和理解机制,从而使其隐型含义的概念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型含义 界定 产生条件 理解机制
原文传递
美国内分泌学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科学声明”之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昕晔 毛文烽 谷伟军 《药品评价》 CAS 2018年第5期5-9,50,共6页
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对多个器官的微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2017年11月,美国内分泌学会(The Endocrine Society,TES)发布了关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科学声明,主要回顾了参与促进和消除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对多个器官的微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2017年11月,美国内分泌学会(The Endocrine Society,TES)发布了关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科学声明,主要回顾了参与促进和消除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生化/细胞学途径,总结了在三大经典靶器官——眼睛、肾脏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发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同时也涉及了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对于皮肤、脑、脂肪组织、心肌和骨骼肌的微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其目的在于通过当前的研究成果寻找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尽管目前疗效有限,但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与进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机制 治疗 声明 解读
下载PDF
对贯彻地质找矿新机制的粗浅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弟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第10期39-41,55,共3页
地质找矿新机制是解决现有体制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的需要;是解决找矿深层次问题的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的需要。要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必须着力解决诸如投入、吃大锅饭、项目任务书下达晚、人才、社会保障、政策环境和外部... 地质找矿新机制是解决现有体制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的需要;是解决找矿深层次问题的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的需要。要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必须着力解决诸如投入、吃大锅饭、项目任务书下达晚、人才、社会保障、政策环境和外部施工环境、占而不探、装备少、体制不顺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应在解放思想上先行,在转企转产上先行,在项目投资上先行,在科研工作上先行,在机制创新上先行,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先行,在政策上先行,在发展路径上要矿业权与矿业并重,同时注重弘扬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找矿 新机制 认识 问题 举措
下载PDF
Fundamentals,On‑Going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of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Zongkui Kou Xin Li +4 位作者 Tingting Wang Yuanyuan Ma Wenjie Zang Guangdi Nie John Wa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SCIE EI 2022年第1期82-111,共30页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ECR)is an attractive pathway to synthesize useful fuels and chemical feedstocks,especially when paired with renewable electricity as the energy source.In this overview,we exami...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ECR)is an attractive pathway to synthesize useful fuels and chemical feedstocks,especially when paired with renewable electricity as the energy source.In this overview,we examine the recently witnessed advances and on-going pursuits of ECR in terms of the key fundamental mechanisms,basic experimentation principles,electrocatalyst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setup for ECR,aiming at offering timely key insights into solving the unsettled bottleneck issues.The reaction pathway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generation of single-,double-and multi-carbon products by the ECR,as well as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in catalyst design to form them both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electrocatalysis,we look into the critically important roles played by various in situ and operando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where the key priorities are to engineer the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ECR catalysts for the specifically targeted products.Indeed,with the purposely designed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one would be able to“magically”transform a bottle of CO_(2)-riched“coke drink”to a glass of“beer”with the desired alcohol product in a layman term,instead of a bottle of formic acid.Nonetheless,there are still considerable co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ahead.As a dynamically rapid-advancing research frontier for bo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there are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in the ECR scale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Catalyst design mechanism understanding Fundamental science
原文传递
基于分块注意力机制和交互位置关系的群组活动识别
17
作者 刘博 卿粼波 +2 位作者 王正勇 刘美 姜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2-2057,共6页
复杂场景下的群体活动识别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涉及一组人在场景中的相互作用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针对当前复杂场景下群组行为识别方法缺乏精细化设计以及没有充分利用个体间交互式特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块注意力机制和交互位... 复杂场景下的群体活动识别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涉及一组人在场景中的相互作用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针对当前复杂场景下群组行为识别方法缺乏精细化设计以及没有充分利用个体间交互式特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块注意力机制和交互位置关系的网络框架,进一步考虑个体肢体语义特征,同时挖掘个体间交互特征相似性与行为一致性的关系。首先,采用原始视频序列和光流图像序列作为网络的输入,并引入一种分块注意力模块来细化个体的肢体运动特征;然后,将空间位置和交互式距离作为个体的交互特征;最后,将个体运动特征和空间位置关系特征融合为群体场景无向图的节点特征,并利用图卷积网络(GCN)进一步捕获全局场景下的活动交互,从而识别群体活动。实验结果表明,此框架在两个群组行为识别数据集(CAD和CAE)上分别取得了92.8%和97.7%的识别准确率,在CAD数据集上与成员关系图(ARG)和置信度能量循环网络(CERN)相比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8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同时结合消融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活动识别 注意力机制 交互关系 视频理解 图卷积网络
下载PDF
粤港澳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机制和逻辑
18
作者 赵小琪 《华文文学》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如果我们将粤港澳文学看成一个系统,那么,一方面,粤港澳文学的统一性只有通过子系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粤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要想生成"我—你"的良性对话和沟通,就必须建立相互理解与互信的对话机制。粤港澳... 如果我们将粤港澳文学看成一个系统,那么,一方面,粤港澳文学的统一性只有通过子系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粤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要想生成"我—你"的良性对话和沟通,就必须建立相互理解与互信的对话机制。粤港澳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机制和逻辑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即:粤港澳文学为何可以相互理解和粤港澳文学如何理解。粤港澳文学相互理解的基础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地缘相近、文化传统同一、语言相似的三种关系。粤港澳文学相互理解的途径和方法是,首先是对话主体要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其次是对话主体要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对方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文学 对话机制 相互理解
下载PDF
模糊教学机制与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之关系探微
19
作者 王宝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2期70-71,共2页
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牵涉到多种认知因素,教学中合理匹配各种认知因素需借助于模糊教学机制。模糊教学机制得益于模糊理论,是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不断发展,语用能力不断变化的一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又体现为一定... 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牵涉到多种认知因素,教学中合理匹配各种认知因素需借助于模糊教学机制。模糊教学机制得益于模糊理论,是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不断发展,语用能力不断变化的一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又体现为一定的教学操作方式。只有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模糊手段和方法,才能不断使大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教学机制 英语语用能力 大学生 理解 表达
下载PDF
A conjecture on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20
作者 Yixin ZHONG 《Frontier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4期411-418,共8页
All kinds of sensing organs in humans are able to reflect only the formal factors of objects,named formal information.It is believed,however,that not only the formal information but also the content information and va... All kinds of sensing organs in humans are able to reflect only the formal factors of objects,named formal information.It is believed,however,that not only the formal information but also the content information and value information of objects could play fundamental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and decisionmaking in human thinking.Therefore,the questions of where and how the content information and the value information be produced from the formal information become critical i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and decision-making.A conjectural theory that may reasonably answer the question is presented here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 information content information valu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and decision-mak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