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疾病的情志致病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海娟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情志因素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致病机制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致使脾肾失调,终致气滞血瘀痰浊互结于颈部而成。主要治疗方法有疏肝理气法、温肾健脾法、清肝泻火法、化痰散瘀法、软坚散结法、情志调整法等。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情志 致病机制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魏瑾 侯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1780-1782,共3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指静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分,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祖国医学对其无病名记载,根据其症状归于中医学之心悸、怔忡、晕厥、厥脱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 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指静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分,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祖国医学对其无病名记载,根据其症状归于中医学之心悸、怔忡、晕厥、厥脱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脉沉迟、结代等。近年来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分子生物学等角度进行,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起搏治疗等。祖国医学对此病研究历时已久,以下就其近年来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方面进行叙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病因病机 辨证治疗
下载PDF
从《理瀹骈文》谈甲状腺肿外敷用药 被引量:8
3
作者 冯皓月 岳仁宋 +3 位作者 李慧 朱禹 刘天一 张晓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5-736,749,共3页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理瀹骈文》一书开宗明义地提出"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认为外治与内治在医理与药性上并没有区别,均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明阴阳、察四时、分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所异者只是饮之于内与施之于...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理瀹骈文》一书开宗明义地提出"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认为外治与内治在医理与药性上并没有区别,均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明阴阳、察四时、分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所异者只是饮之于内与施之于外的用药方式不同。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疾病都具有甲状腺组织增生的共同病理基础,与中医学"瘿病"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结于颈前、久而成实的认识相吻合。结合《理瀹骈文》中"中医辨证之理、外治透皮吸收之理、膏可统治百病之理"的思想,以化痰散结之消瘰丸为基本方,加减用药、制膏外敷,协同内治法治疗甲状腺肿,以达到增加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理瀹骈文 外治机理 辨证论治 消瘰丸
下载PDF
基于辨机论治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诊治
4
作者 马玉草 吕柳 +5 位作者 黄正慧 郑晓佳 方锦颖 刘明煊 王艺文 王海隆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基于辨机论治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认为该病属于“肺痹”范畴,可分为三期。肺痹早期病机为外邪侵袭;中期病机为肺气虚损,肝木不疏,痰瘀互结;晚期病机为肺肾亏虚,毒损肺络;同时药毒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治疗方面,早期当因势利导... 基于辨机论治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认为该病属于“肺痹”范畴,可分为三期。肺痹早期病机为外邪侵袭;中期病机为肺气虚损,肝木不疏,痰瘀互结;晚期病机为肺肾亏虚,毒损肺络;同时药毒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治疗方面,早期当因势利导,宣肺散邪;中期当补益肺气,疏理肝气,化痰逐瘀;晚期当补益肺肾,解毒通络,同时应尽量控制药毒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 肺痹 辨机论治 病机 中医治疗
下载PDF
王耀献基于“辨机论治”思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5
作者 陈荟溪 孙卫卫 +3 位作者 郑慧娟 崔赵丽 张佳乐 王耀献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002-1007,共6页
王耀献教授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时,强调从初始病机、衍生病机、微观病机、对证病机等多维度、多角度探索。初始病机的核心为“风湿扰肾”;湿热、瘀血、脾肾虚损是重要衍生病机;“湿热阻滞”和“瘀血阻络”是主要的微观病机;“脾肾气虚,... 王耀献教授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时,强调从初始病机、衍生病机、微观病机、对证病机等多维度、多角度探索。初始病机的核心为“风湿扰肾”;湿热、瘀血、脾肾虚损是重要衍生病机;“湿热阻滞”和“瘀血阻络”是主要的微观病机;“脾肾气虚,湿郁不化”是最常见的对证病机;另外还有对症病机,环境病机等。辨治核心围绕“风湿扰肾”“湿热阻滞”“瘀血阻络”和“脾肾气虚”几点关键病机要素并兼顾其他病机要素,治以攻补兼施,标本兼顾,驱邪扶正。在实际诊疗中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随症加减处方,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辨机论治 初始病机 衍生病机 微观病机 对证病机 对症病机 王耀献
下载PDF
血糖波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晟 陈月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S1期220-223,共4页
在简介血糖波动评价方法、中医药对血糖波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中医药干预血糖波动的机制探讨(如通过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提高体内GLP-1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波动,... 在简介血糖波动评价方法、中医药对血糖波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中医药干预血糖波动的机制探讨(如通过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提高体内GLP-1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波动,双向调节血糖等)、血糖波动的辨证论治(包括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从"阴阳"论治血糖波动、从"脾"论治血糖波动、从"阴火论"论治血糖波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中医药 机制 辨证论治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聪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0期1530-1532,共3页
IgA肾病(IgAN)为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各类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诱因,可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治疗IgAN多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的西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但临床应用中发现... IgA肾病(IgAN)为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各类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诱因,可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治疗IgAN多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的西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但临床应用中发现,长期服用西药具有一定副作用,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压力,且长期治疗中,不良反应诸多。中医在治疗IgAN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讲究辨证论治,多途径综合治疗,具有副作用小、药效持久等优点。现将中医辨证论治IgAN的研究进展历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IgAN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病理机制 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辨机论治辨治成人多囊肾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宜臻 王耀献 +1 位作者 陶嘉茵 王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74-7177,共4页
王耀献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基于辨机论治治疗成人多囊肾,总结该病以“饮停痰注,肾络癥瘕”为体质病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肾阳虚,阴虚阳亢”为证候病机,“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为衍生病机,并以证候病机为辨证要点,以疏肝解郁、清热祛... 王耀献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基于辨机论治治疗成人多囊肾,总结该病以“饮停痰注,肾络癥瘕”为体质病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肾阳虚,阴虚阳亢”为证候病机,“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为衍生病机,并以证候病机为辨证要点,以疏肝解郁、清热祛湿、补肾健脾、平调阴阳为治疗原则,提出分期论治,将该病分为早期、晚期治疗,早期应以补益脾肾、疏利气机、清热化饮为法,晚期应以固本澄源、通畅三焦、化瘀排浊为法,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辨机论治 经验总结 分期论治 证候病机
原文传递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治初探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新光 李利清 +1 位作者 霍莉莉 虞坚尔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期53-55,76,共4页
回顾了近五年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治的相关文献 ,从病因病机、预防治疗等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此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诸虚、外邪、瘀血及脏腑功能失衡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以气虚、阴虚、肺脾两虚等最为多见 ;本虚标实 ,湿邪阻滞 ... 回顾了近五年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治的相关文献 ,从病因病机、预防治疗等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此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诸虚、外邪、瘀血及脏腑功能失衡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以气虚、阴虚、肺脾两虚等最为多见 ;本虚标实 ,湿邪阻滞 ,气机失调等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辨证施治仍占有主导地位 ,单方、外治法及中成药也有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防治是治疗的趋势所在。但总体而言 ,中医学尚缺乏对本病的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RRI) 复感儿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伏邪致痹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复发及临床证治 被引量:15
10
作者 考希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7-1160,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从临床表现来说属于中医药"历节病"、"历节风"、"痹证"的范畴,历代文献中关于痹证和伏邪的相关论述非常丰富。文章详细探讨了伏邪理论,提出了伏邪致痹观点,初步概括了伏邪致痹的证候特点,从... 类风湿关节炎从临床表现来说属于中医药"历节病"、"历节风"、"痹证"的范畴,历代文献中关于痹证和伏邪的相关论述非常丰富。文章详细探讨了伏邪理论,提出了伏邪致痹观点,初步概括了伏邪致痹的证候特点,从伏邪角度对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临床对伏邪致痹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致痹 类风湿关节炎 复发机制 临床证治
原文传递
燕赵医家李东垣《脾胃论》治疗发热无名方组方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孔令源 吴越 +3 位作者 李昕泽 周洪莹 李岳霖 刘川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5期52-55,共4页
本研究围绕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发热的两首无名方,依据原文记载从证治机理、方药配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得出无名方一适宜治疗气虚热证和脾虚湿盛证、无名方二适宜治疗心火亢盛证和阳明气分证的结论,借助研究无名方,以探讨李... 本研究围绕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发热的两首无名方,依据原文记载从证治机理、方药配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得出无名方一适宜治疗气虚热证和脾虚湿盛证、无名方二适宜治疗心火亢盛证和阳明气分证的结论,借助研究无名方,以探讨李东垣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进一步挖掘其学术思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李东垣 无名方 证治机理 组方配伍规律 处方分析 用药特点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浅议温病毒邪理论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润津 林兴栋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第2期6-9,共4页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理论中统称'癌病',随着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作息规律等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恶性肿瘤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趋势,单一的治疗手段对提高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5年生存期多得不到有效保障...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理论中统称'癌病',随着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作息规律等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恶性肿瘤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趋势,单一的治疗手段对提高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5年生存期多得不到有效保障。传统中医理论多以'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识癌病形成机理,故以温通散结为基本治疗原则;笔者结合温病学中温毒理论,认为毒邪为癌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具体表现为痰浊、瘀毒留置体内,影响气血津液输布,故形成有形产物;治疗上多以泄浊解毒、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为法,清解毒邪法可贯穿恶性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温病毒邪 证治机理
下载PDF
防风通圣散证治机理探赜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立娟 崔渺 +1 位作者 魏岩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13-716,共4页
防风通圣散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所创的治疫名方,该方以玄府理论为基础,围绕风热怫郁于玄府这一核心病机,用以集疏散外邪、清利三焦以及养血清热的“开玄三法”,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由于刘完素所处的金代战乱异常,灾疫频发,... 防风通圣散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所创的治疫名方,该方以玄府理论为基础,围绕风热怫郁于玄府这一核心病机,用以集疏散外邪、清利三焦以及养血清热的“开玄三法”,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由于刘完素所处的金代战乱异常,灾疫频发,防风通圣散设立之初即可用于治疫。“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该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六类系统性疾病,也作防疫之用。现就该方的证治机理及古今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中医古方新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防风通圣散 证治机理
下载PDF
关于藏象理论部分内容的探讨
14
作者 孟竞璧 孟子敬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134-135,共2页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赖于脏腑机能活动的变化。据此中医以脏腑为纲,在对病证的定位、诊断、论治的基础上创立了藏象理论,并认为它是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贯穿...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赖于脏腑机能活动的变化。据此中医以脏腑为纲,在对病证的定位、诊断、论治的基础上创立了藏象理论,并认为它是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贯穿于中医各科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藏象理论将脏腑生理功能依据社会职能分工进行类比,对病证进行了规律性总结,但有些与人体生理,特别是脑中枢神经功能反应不符,为了使中医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否定的否定规律,运用开放性模式修正,充实和完善藏象理论,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脏腑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凌香 刘保延 +3 位作者 周雪忠 舒梓心 牟梓君 何丽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6-791,共6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为中医药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7个常用数据库中有关症状群生物机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代、研究内容、作者、高频关键词等。结果:共纳... 目的:分析国内外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为中医药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7个常用数据库中有关症状群生物机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代、研究内容、作者、高频关键词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75篇,发文量自2012年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以34.29%发文量居首位,语种以英文为主(79.43%),以观察性临床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精神心理领域、癌症、胃肠道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抑郁症、癌症相关症状群、细胞因子及遗传学等方面。结论: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研究已进入大发展时期,但中医相关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或可借鉴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结合大数据时代带来的良机,以促进中医药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 生物学机制 生物分子网络 辨证论治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