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42
1
作者 顾雪英 魏善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0,共7页
文章将高中生涯教育置于当下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中,对其现实意义、价值及其教育体系进行审视。认为无论是正视当前时代发展特点及高中学生的特殊性需求,抑或站在生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与国际的交汇点,生涯教育都... 文章将高中生涯教育置于当下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中,对其现实意义、价值及其教育体系进行审视。认为无论是正视当前时代发展特点及高中学生的特殊性需求,抑或站在生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与国际的交汇点,生涯教育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强调生涯教育的价值不仅具有关照个体全面发展的德育价值,同时具有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和惠及学生特殊需求及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优势。提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应秉持"融合、简约、多元人力互补及多方资源支持"的原则,在高中生生涯适应与探索、生涯设计与选科、目标冲刺与反思的三个阶段,综合考虑任务递进、路径协同以及人员融合,构建适合我国高中生的生涯发展促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涯教育 现实意义 价值 体系建构
下载PDF
转化学习的基本理论探究及启示 被引量:33
2
作者 贾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9,共6页
在建构主义、哈贝马斯和弗莱雷的影响下,美国学者杰克.梅兹罗对成人生活中一种独特的学习现象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并创立了转化学习理论。发展至今,该理论不仅在学理层面上发展出一整套包括意义观点、意义体系和反思等在内的概念体系,还... 在建构主义、哈贝马斯和弗莱雷的影响下,美国学者杰克.梅兹罗对成人生活中一种独特的学习现象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并创立了转化学习理论。发展至今,该理论不仅在学理层面上发展出一整套包括意义观点、意义体系和反思等在内的概念体系,还在实践层面上对转化学习的发展阶段和发生条件做出深入探索。而转化学习理论在创建和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品质,又为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的本土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学习 意义观点 意义体系 反思 成人生活
下载PDF
中医毒邪研究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惜燕 邢玉瑞 胡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48-52,共5页
从毒邪的含义、分类、特性、致病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构建毒邪致病的因、机、证、治理论体系。毒邪指致病强烈深重、顽固复杂的邪气;毒有内外之分;损正、伤血、损络是毒邪主要的致病特点;毒邪的治疗包括常规解毒法、排毒解毒法和特定解... 从毒邪的含义、分类、特性、致病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构建毒邪致病的因、机、证、治理论体系。毒邪指致病强烈深重、顽固复杂的邪气;毒有内外之分;损正、伤血、损络是毒邪主要的致病特点;毒邪的治疗包括常规解毒法、排毒解毒法和特定解毒法。由于毒邪实质不清,导致在临床运用时毒邪致病的特异性临床表征以及解毒法的内涵亦不明确。鉴别和明晰毒邪实质,是促进毒邪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推动毒邪病机理论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邪 含义 分类 特性 致病 解毒 理论体系
下载PDF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国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导标,一般来说每个空间方位词都有一个构式体系,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上"所构成的每个构式只能兑现其一个侧面义,如"接触关系"、"包容关系"... 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导标,一般来说每个空间方位词都有一个构式体系,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上"所构成的每个构式只能兑现其一个侧面义,如"接触关系"、"包容关系"或"距离关系",在这些构式义中"接触关系"较具原型性。但它与方位词"下"并未形成绝对的"对称"关系,并且与方位词"里"也有一定通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词 “上” “下” “里” 认知语义 构式体系
下载PDF
汉语条件句违实义的可及因素——一套复合系统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春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0,共9页
汉语的违实条件句可以分为语用类、常理类、当下类和过去类四类。而汉语条件句违实义的达成则与五个因素关系密切:(1)百科知识;(2)语境;(3)标示过去时间的词语;(4)否定;(5)结果小句中的句尾"了"。其中,语境和否定是出现频率... 汉语的违实条件句可以分为语用类、常理类、当下类和过去类四类。而汉语条件句违实义的达成则与五个因素关系密切:(1)百科知识;(2)语境;(3)标示过去时间的词语;(4)否定;(5)结果小句中的句尾"了"。其中,语境和否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因素,而百科知识和语境则是达成违实义的最可及因素。此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汉语条件句违实义的达成依靠的不是某一个因素,而是几个因素的组合。组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它们共同构成了汉语条件句违实义达成的"复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句 违实义 可及因素 复合系统
下载PDF
超越“错误法社会学” 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与启示 被引量:20
6
作者 泮伟江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53,共17页
多数法社会学理论以揭示与批评法律实践中规范与事实的断裂与偏离为己任,方法论上属于"错误社会学"之一种,可以名之为"错误法社会学"。"错误社会学"预设了本体实在论的观念,即认为社会事实是独立于观察者... 多数法社会学理论以揭示与批评法律实践中规范与事实的断裂与偏离为己任,方法论上属于"错误社会学"之一种,可以名之为"错误法社会学"。"错误社会学"预设了本体实在论的观念,即认为社会事实是独立于观察者的"如其所是"的存在,却因此导致了一系列方法论的困境,尤其是无法观察以"认知"与"规范"形式存在的社会事实。通过借鉴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的观念与方法,并进一步借助系统论、控制论、生物认识论和信息论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予以综合与改造,卢曼提出以"意义"概念作为社会学的基本范畴,进而建构出一套全新的社会学的概念与方法的体系,并将其适用于法社会学研究领域,从而克服了"错误法社会学"的方法论困境,不但使得用社会学方法将"规范"作为事实进行观察得以可能,还进一步通过揭示世界的复杂性与偶联性,改变了我们观察和描述社会事实的角度与方法,从而使从社会演化的角度观察和研究中国转型时期的法律与社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法社会学 本体实在论 意义系统 复杂性 偶联性
原文传递
广告话语分析:一种广告本体研究理论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先顺 谷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8-152,共5页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提出广告话语的定义和基本构成成分,概括并分析了广告话语的五重特性,并从广告话语符号的结构体系、意义系统、生产传播、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理论建构提出初步的研究设想,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话语分析 结构体系 意义系统 生产传播 社会影响
下载PDF
中国近代“公益”的观念生成:概念谱系与结构过程 被引量:17
8
作者 武洹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0-215,共36页
与过去普遍认为中国"公益"概念舶自近代日本的观点不同,本文发现中国本土的"公益"语汇至少在清代中期已经出现,并具有经济收益、国家利益与地方公事三种用法。其中,表示"国家利益"的语义很可能随着《万... 与过去普遍认为中国"公益"概念舶自近代日本的观点不同,本文发现中国本土的"公益"语汇至少在清代中期已经出现,并具有经济收益、国家利益与地方公事三种用法。其中,表示"国家利益"的语义很可能随着《万国公法》的东渡而重塑了日本近代的"公益"概念,并于19世纪末伴随宣传维新思想的著述出版而传入中国,成为变革话语的建构工具。"公益"概念遂于清季十年得以普及并发生语义重构。综观其重构以后的语义格局,系列新生语义的现代特质一方面在于其所表征的"国家利益"被赋予了支持政体转型的群学理论与变革实践,另一方面亦承载了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家与地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公"合法性资源的争夺,两个方面共同反映出中国"公益"的开端与国家制度近代转型之间的同构关系。这一同构在何种程度上可能形塑了中国公民性在特定文化脉络中的历史养成,或能为今天探讨公益慈善与公共精神提供一种关注本土内生属性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 概念谱系 语义结构 近代转型
下载PDF
多元识读理论解读 被引量:15
9
作者 韦琴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9-62,共4页
追溯了多元识读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解读了多元识读理论的内涵,区分了多元识读理论与多元识读能力,得出结论:多元识读是一种新的意义系统,"设计"是其中的重要概念;同时多元识读也是一种新的识读形式,带来的是全新的学习方式... 追溯了多元识读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解读了多元识读理论的内涵,区分了多元识读理论与多元识读能力,得出结论:多元识读是一种新的意义系统,"设计"是其中的重要概念;同时多元识读也是一种新的识读形式,带来的是全新的学习方式。文章最后探讨了多元识读的重要性以及多元识读对我国识读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读 多元识读 意义系统 设计 识读教学
下载PDF
元话语和评价系统在人际意义研究上的互补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振华 吴启竞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0,共10页
人际意义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体现自身话语角色和进行评价时所涉及的一种语言意义。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充满着人际意义。承载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的语篇是大语篇。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马丁的评价系... 人际意义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体现自身话语角色和进行评价时所涉及的一种语言意义。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充满着人际意义。承载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的语篇是大语篇。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马丁的评价系统和海兰德的元话语强调大语篇中潜在读者/听者的角色和对话性,二者都研究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但是,二者在人际意义体现上存在差异。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体现特征,讨论元话语和评价系统对人际意义的体现,探索二者在人际意义研究方面的互补,对进一步完善大语篇人际意义的研究具有推进意义。研究发现,元话语资源可以补足评价资源对话语角色的凸显,评价资源则可以补足元话语资源对评价的传递。此外,元话语资源和评价资源在体现形式和呈现方式上也可以互相补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意义 元话语 评价系统 大语篇 互补
原文传递
关于现代汉语动转名的一点理论思考——指称化与不同层面的指称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怀成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6,共8页
现代汉语动转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研究动词转指名词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在研究动词自指名词方面争议颇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提出指称化是动词向名词功能漂移的基础和起点,而且指称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 现代汉语动转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研究动词转指名词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在研究动词自指名词方面争议颇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提出指称化是动词向名词功能漂移的基础和起点,而且指称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动词的指称性具有等级差异。本文把动词的指称义分为概念指称义、具体事件指称义、类事件指称义和物化事件指称义。这些指称义分别对应于动词向名词功能漂移的不同阶段。本文的分析可以说明动词的指称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应该把不同层面的指称义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转名 指称化 指称义 非范畴化 连续统
原文传递
警务实战中的警察心理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伟强 《政法学刊》 2007年第3期85-88,共4页
警务实战中的警察心理是警察在警务实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警务实战效果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结合心理理论基础和警务战术理论基础对警务实战中警察心理进行研究,对培养警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工作,执行任务有非常重... 警务实战中的警察心理是警察在警务实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警务实战效果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结合心理理论基础和警务战术理论基础对警务实战中警察心理进行研究,对培养警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工作,执行任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警察心理的个性特征和群体特征的深入研究,提出警务实战中的警察心理训练应该建构起一套科学的、有序的、有层次的、有目标的训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心理 警务实战 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挖掘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传岭 程春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32-2733,2735,共3页
在认识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园林旅游开发中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倡导文化旅游,建立旅游解说系统,营造景观场,并提高导游人员文化素质,以实现我国古典园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文化内涵 文化旅游 解说系统
下载PDF
英语广告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探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蕾 蔡璀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2-46,共5页
文章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广告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从三种主要句型、时体态和语气隐喻等方面对英语广告实例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人际意义在英语广告中如何通过语气来实现,并且阐述了人际意义的传达对广... 文章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广告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从三种主要句型、时体态和语气隐喻等方面对英语广告实例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人际意义在英语广告中如何通过语气来实现,并且阐述了人际意义的传达对广告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广告 人际意义 语气系统
下载PDF
上古汉语意义系统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兼论意义内涵的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上古汉语的词汇及其意义有其内在系统,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词的引申义及同源词意义中呈现出大量的、有系统的、有规律的、相对立而又相通的对应关系——对立统一关系。这种意义关系形成的原理,可以从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关系、运动... 上古汉语的词汇及其意义有其内在系统,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词的引申义及同源词意义中呈现出大量的、有系统的、有规律的、相对立而又相通的对应关系——对立统一关系。这种意义关系形成的原理,可以从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关系、运动发展规律、认识原理和词义引申规律四方面得到理性解释。在这些原理的探讨中,提出了词义内涵量化分析的方法——两极之中两种维度的量变运动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意义系统 对立统一
下载PDF
核心素养理念“落地”之困及其支撑 被引量:11
16
作者 夏永庚 彭波 贺晓珍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2,共9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需要教育政策的指导力、教师素质的支持力、教育评价的导向力、教...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需要教育政策的指导力、教师素质的支持力、教育评价的导向力、教育资源的助推力等多元组合力的形成,但目前这种组合力还存在较大的欠缺与不足,需要从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建构起坚强有力的支持体系:一是颁布专门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配套教育政策;二是建立社会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培育核心素养;三是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四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五是以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助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素养内涵 素养结构 挑战 “落地” 支持体系
下载PDF
图像的境况:视觉实践与图像阐释的传播视角——兼论图像阐释学的释义系统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涛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在传统的图像学那里,图像阐释的两大问题——情境问题和象征问题未能得到系统解决,迫切需要引入传播学的分析视角加以修正和完善。传播视角下的图像,不再是“静观”的文本对象,而是既定传播场景中的要素单元和实践形式,因此需要从图像... 在传统的图像学那里,图像阐释的两大问题——情境问题和象征问题未能得到系统解决,迫切需要引入传播学的分析视角加以修正和完善。传播视角下的图像,不再是“静观”的文本对象,而是既定传播场景中的要素单元和实践形式,因此需要从图像文本转向图像实践,在传播维度上发现图像阐释的新问题、新变量及其打开的释义空间。具体而言,传播视角拓展了图像阐释的三大问题。一是图像分析的释义规则问题。图像阐释的互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都存在一个基础性的传播生成逻辑。二是图像存在的发生场景问题。传播将信息模式带入现实场景,在图像发生学意义上重构了图像阐释的元语言系统。三是图像流动的生命历程问题。传播构建了由“图”及“象”的形象生成体系,从而赋予图像一种流动的“生命”形式,由此丰富了图像阐释的事件分析和历史分析进路。正是在传播视角下,图像阐释拥有了一种历时的、关系的、过程的、事件的认识维度,这使得我们可以围绕“图像的境况”命题,想象并重构图像阐释学的总体释义系统。传播视角赋予了图像阐释以新的意义空间,为克服当前较为普遍的强制阐释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整体性阐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阐释学 瓦尔堡学派 图像实践 传播视角 释义系统 图像生命
原文传递
多模态话语中符号意义构成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德禄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6,共13页
本文致力于对多模态话语中符号意义的构成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基于供用特征、话语实践和符号世界三个视角的符号意义的研究,以及从符号世界四个层次的现象域对符号意义及其来源的研究;然后探讨了符号意义、符号系统的生成及其过程;接着... 本文致力于对多模态话语中符号意义的构成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基于供用特征、话语实践和符号世界三个视角的符号意义的研究,以及从符号世界四个层次的现象域对符号意义及其来源的研究;然后探讨了符号意义、符号系统的生成及其过程;接着,探讨了符号不同意义特征的功能;最后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符号在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的不同作用。本研究发现:1)对符号的供用特征进行研究,应该主要探讨符号的实体是如何符号化成为“意义潜势”的;2)任何符号,无论它派生于哪个层次的符号世界的现象域,其意义都是符号意义,但派生于不同层次的意义具有不同的特征;3)符号的意义一般通过:(1)给物体赋义,(2)使符义延伸,(3)符号借代,(4)符号创新等四种方式生成;4)符号意义的生成过程包括通过从上到下,从意义到实体的选择过程,和从下到上的符号识别和规约化过程;5)派生于不同符号世界现象域的符号可在多模态话语模态配置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本研究将会对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符号的选择以及认识每个符号的意义特征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符号意义 供用特征 符号系统 意义潜势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逻辑体系与实施路径——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陶芳铭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从价值意蕴上看,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实现以智启人和以德育人的融合;在逻辑体系上,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在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基础上,达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在实施路径上,以公共管理类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 从价值意蕴上看,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实现以智启人和以德育人的融合;在逻辑体系上,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在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基础上,达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在实施路径上,以公共管理类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究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价值意蕴 逻辑体系 实施路径
下载PDF
社会分层的含义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元书 李宏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13-15,共3页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形成社会分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工;二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三是社会制度因素。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含义 原因 社会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