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的不同使用,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哲学立场。维索尔伦(Vers-chueren)把语言当作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并从这一动态视角去观察分析语言,以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为中心构建语用学的整个框架,进而探... 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的不同使用,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哲学立场。维索尔伦(Vers-chueren)把语言当作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并从这一动态视角去观察分析语言,以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为中心构建语用学的整个框架,进而探讨了语言、人类和现实之间的相互顺应关系,其中包含了维氏对意义、语境、心智等概念的哲学理解,因而其语用顺应论从跨学科的角度开辟了研究语言意义奥秘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索尔伦 顺应论 哲学理解 语言意义
下载PDF
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的意义与变革
2
作者 冯承强 胡宗兵 《现代英语》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世界意义的语言表述和传达问题,把逻辑研究的“真”与哲学研究的“意义”得以发生密切的联系。为了探寻语言的真,哲学先后经历了符合论、经验论、实用论,直至实践论等不同认识方式。语言哲学的寻真之路对外语教育应产生重要的启示,外语... 世界意义的语言表述和传达问题,把逻辑研究的“真”与哲学研究的“意义”得以发生密切的联系。为了探寻语言的真,哲学先后经历了符合论、经验论、实用论,直至实践论等不同认识方式。语言哲学的寻真之路对外语教育应产生重要的启示,外语教育需要继承已有知识,在通往专业垂直领域的转向中实现自我功能的变革,并在行动体验、社会实践中去丰富、完善对世界意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外语教育 语言意义 专业垂直领域
原文传递
分词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晓弘 杨文安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07年第22期1100-1102,1117,共4页
在信息处理中,自然语言理解的基础是词语的切分,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分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分词中的歧义现象,然后对分词技术中所用到的方法作分析研究,最后阐述了国内几种分词系统并作比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理解 分词 歧义 语义
下载PDF
意义的意义——兼论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被引量:3
4
作者 殷祯岑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2,共13页
意义的研究亟需深化、拓展,而意义概念的混沌不清极大地阻碍了这一进展。本文从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的学科角度梳理学术语境中的意义观,勾勒多学科视野中的意义概念图景。研究发现,当代学术语境倾向于语篇视角的意义分析,语篇的意义包... 意义的研究亟需深化、拓展,而意义概念的混沌不清极大地阻碍了这一进展。本文从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的学科角度梳理学术语境中的意义观,勾勒多学科视野中的意义概念图景。研究发现,当代学术语境倾向于语篇视角的意义分析,语篇的意义包括客观事件和主观评价两方面。符号序列只有同时表征了两者,它承载的意义才是完整的。同时,意义的在线生成性、环境规约性、发展流变性、主观建构性特征也因此得到强调。据此,语篇视角的意义分析大有可为,而这一分析路径的开辟首要设立适合意义分析的语篇单位。本文结合意义的概念图景得出结论:语篇中承载完整意义(事件+评价)的符号序列即为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意义 客观事件 主观评价 语篇意义 符号序列 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原文传递
西方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聂大海 《长春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90-92,共3页
西方语言哲学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分别对语言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虽然还存在着局限、不足、缺陷和偏颇之处,但是为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西方语言 哲学意义理论 指称论 观念论 行为论 使用论
下载PDF
东西方文化语言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丽彦 《函授教育(继续教育研究)》 2003年第6期81-82,共2页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的差异又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词汇,语法与篇章的教学揭示隐含的文化信息,比较文化词汇和意向,以正确处理文化造成的语言差异。
关键词 文化语言差异 思维方式 东西方文化 语言形式 思维方式 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杜威的工具主义语言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虹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3期87-91,共5页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从工具主义观念出发,把语言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语言的作用和语言的意义学说,反对构造抽象的形而上学,具有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的特征。杜威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丰富了世界哲学的研究内容,体现了实用主义...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从工具主义观念出发,把语言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语言的作用和语言的意义学说,反对构造抽象的形而上学,具有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的特征。杜威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丰富了世界哲学的研究内容,体现了实用主义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思,主张用意义理论解决传统哲学问题,对逻辑实证主义、现代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作用 语言的意义 工具主义
下载PDF
逻辑论证系统的语形、语义及语用关系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新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6-78,共3页
逻辑论证 ,就它本身来说无论是严格的 ,还是不严格的 ,它都联系着论证系统的语形、语义。笔者在阐明概念限制的逻辑论证支点与论证系统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论述了逻辑论证系统的语形。
关键词 语用关系 逻辑论证系统 语形 语义
下载PDF
语义研究对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岳立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9-153,共5页
自《马氏文通》起 ,语义问题就一直是影响汉语语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 0 0多年来 ,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从以意义为本 ,到以意义为主形式为辅 ,又到重形式轻意义 ,直至今天确立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原则的语义认识过程 ,也使自己逐渐由... 自《马氏文通》起 ,语义问题就一直是影响汉语语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 0 0多年来 ,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从以意义为本 ,到以意义为主形式为辅 ,又到重形式轻意义 ,直至今天确立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原则的语义认识过程 ,也使自己逐渐由模仿走向自觉 ,越来越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汉语 语法
下载PDF
由模糊意义观谈中华文化专有项英译
10
作者 连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9期51-56,共6页
“语言意义”是语言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的共同命题,在中华文化英译中对文化专有项的处理要求译者不得不在固定意义观和模糊意义观中做出选择。比较了两种意义观,对中华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并以专有名词类别中的地名和组织名、一般名... “语言意义”是语言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的共同命题,在中华文化英译中对文化专有项的处理要求译者不得不在固定意义观和模糊意义观中做出选择。比较了两种意义观,对中华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并以专有名词类别中的地名和组织名、一般名词类别中的抽象概念词为例子说明模糊语言观在处理这类翻译难点的可行性,旨在鼓励译者灵活处理语言表征,通过尝试实现意义层面的模糊对等,以在不同语言表征难以一致的困境中解放手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意义 固定意义观 模糊意义观 中华文化专有项
下载PDF
论语言意义的基本理念
11
作者 聂大海 吕蓓蓓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7,共3页
西方语言哲学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分别对语言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阐释,虽然还存在着局限和偏颇之处,但这些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
关键词 指称 观念 行为 用法 语言的意义
下载PDF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之关联
12
作者 孟建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既不乏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修辞语义是具体的、个体的、临时的,而语言意义则是抽象的、全民的、稳定的;语言意义是修辞语义形成的基础,修辞语义则是具体语境和特定语体规...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既不乏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修辞语义是具体的、个体的、临时的,而语言意义则是抽象的、全民的、稳定的;语言意义是修辞语义形成的基础,修辞语义则是具体语境和特定语体规制下语言意义的修辞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语义 语言意义 相互关联
下载PDF
翻译是创造,是技术也是艺术——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英译获奖谈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伟雄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8,共4页
本文从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获奖译文谈到“翻译是创造,是技术也是艺术”。文章认为,翻译的创造性要求按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译出原文的语用真意;翻译的技术性和科学性要求译文客观求是和逻辑明确;翻译的艺术性要求译文讲究语言艺... 本文从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获奖译文谈到“翻译是创造,是技术也是艺术”。文章认为,翻译的创造性要求按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译出原文的语用真意;翻译的技术性和科学性要求译文客观求是和逻辑明确;翻译的艺术性要求译文讲究语言艺术,科技翻译也讲究艺术美。文章进而指出,翻译工作要不断追求高难度标准,以求不断提高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翻译策略 语用真意 逻辑 语言艺术
下载PDF
关于语境的功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明强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9-93,98,共6页
 语境有多种功能:从语言表现一般意义的特点看,有生成和解释的功能;从语言表现深层意义的特点看,有暗示和引导的功能;从语言表现多重意义的特点看,有创造和过滤的功能;从语言与语用主体相关性的特点看,有协调和转化的功能;从语言使用...  语境有多种功能:从语言表现一般意义的特点看,有生成和解释的功能;从语言表现深层意义的特点看,有暗示和引导的功能;从语言表现多重意义的特点看,有创造和过滤的功能;从语言与语用主体相关性的特点看,有协调和转化的功能;从语言使用的精简与表义的非对称的特点看,有省略和补充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 语境 语境意义 语境功能
下载PDF
英汉排比“语势美”特征的形成与赏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慧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文从英汉排比的修辞性话语特征出发,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赏析英汉排比"壮文势、广语义"的话语特征之形成.同时,从英汉排比内部结构入手,分析了其语势特征的三种内在关系.
关键词 排比 话语特征 语言气势 周全语义
下载PDF
论谢灵运“顺从性情、会性通神”的诗赋思想与创作实践
16
作者 王景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5,共9页
“言志”与“会性通神”是谢灵运《山居赋》中有关诗赋创作的直接表述,“顺从性情”由山居隐逸之志延伸到文学层面,包含着顺性而作的创作观念,三者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谢灵运的诗赋思想。谢灵运继承《诗》《骚》、汉魏诗人的比兴言志精神,... “言志”与“会性通神”是谢灵运《山居赋》中有关诗赋创作的直接表述,“顺从性情”由山居隐逸之志延伸到文学层面,包含着顺性而作的创作观念,三者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谢灵运的诗赋思想。谢灵运继承《诗》《骚》、汉魏诗人的比兴言志精神,同时提出具有现实内涵的性情论,性情抒发成为言志的重要内容,这种性情与言志相合的诗赋思想,既是对传统言志内涵的发展,也是其性情论的独特之处。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思想,“会性通神”将晋宋之际具有本体意义的“神”引入文学批评,突破了东晋玄言诗人泯除主体精神的“凝神”观,注重主体感知与当下体验的传达,同时蕴含着谢灵运对言意问题的思考。“言志”“性情”与“会性通神”包含着谢灵运在诗赋本体论上的观点,体现出他对文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与他的诗赋创作互为表里,显示出自觉回归文学本质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性情 诗赋思想 言意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群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6-79,117,共5页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文学,应是一种广义色彩的"泛寓言"体式。还原《庄子》的"泛寓言"理论,探讨其深远影响,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寓言"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寓言"创作,比较中西及古今寓言的异同,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寄寓于言 泛寓言 “寓言诗” 寓言故事
下载PDF
从意向角度看双关与反语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玉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说话者的意义是说话者的意向所赋予。双关与反语都是有意而有度的隐藏说话者的意向,都有语言本身意义和说话者意义,而且二种意义不一致。双关是说话者意义对语言表面意义的偏离,而反语是说话者意义和语言表面意义相反。反语是双关的一... 说话者的意义是说话者的意向所赋予。双关与反语都是有意而有度的隐藏说话者的意向,都有语言本身意义和说话者意义,而且二种意义不一致。双关是说话者意义对语言表面意义的偏离,而反语是说话者意义和语言表面意义相反。反语是双关的一种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 语言表面意义 说话者意义 双关 反语
下载PDF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得意而忘言”——兼谈高中语文言语教学的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辛雅静 刘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87-89,共3页
"得意而忘言",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言语形式的探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此教法有一定弊端。鉴于此,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强调言意兼顾的重要性并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提出实现言意兼顾的教学策略,其中着重论述了以文... "得意而忘言",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言语形式的探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此教法有一定弊端。鉴于此,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强调言意兼顾的重要性并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提出实现言意兼顾的教学策略,其中着重论述了以文体表达规律为出发点进行文本细读的阅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言意兼顾 高中语文 言语教学 文本细读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关于人地名可译性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君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70-71,共2页
人地名可译性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际上并非对源语名称进行翻译,而是对名称具体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
关键词 可译性 语符意义 所指 重新命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