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艳 王丽娟 +1 位作者 昂慧 李珍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系统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筛选,... 目的系统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Stata/SE 12.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发生压疮患者1 217例,未发生压疮患者5 538例,共纳入压疮危险因素17个,其中高龄、吸烟、发热、平均动脉压低、水肿、糖尿病史、入住ICU时间延长、镇静、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血管加压素、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低15个是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ICU患者压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压疮 危险因素 年龄 吸烟 发热 平均动脉压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位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晓梅 姬仲 +2 位作者 吴永明 邓逃生 潘速跃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关系,进而确立最合适的床头抬高角度。方法纳入27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即通过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同时利用心电监护... 目的探讨体位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关系,进而确立最合适的床头抬高角度。方法纳入27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即通过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同时利用心电监护仪测出平均动脉压,再以平均动脉压减去颅内压得出脑灌注压。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平卧位、抬高床头10°、20°、30°、40°的5种体位改变。每变换一种体位,均于5 min后进行测量。结果床头抬高0~40°时颅内压与床头抬高角度呈负相关关系(r=-0.88,P〈0.05);平均动脉压与床头抬高角度也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5);床头抬高0~30°脑灌注压有上升趋势,但在40°时出现明显下降,床头抬高40°时患者颅内压较抬高30°时降低(P〈0.05),且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也随之显著降低(P〈0.05)。结论体位对颅内压有重要影响,床头抬高30°时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较为适宜,既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又能较好避免低血压和脑供血不足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 体位
下载PDF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奚杰 洪喜萍 +1 位作者 邢慕蓉 熊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要求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8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6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另选同期...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要求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8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6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直至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分析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探讨镇痛分娩后母体和胎儿的结局.结果:①各研究组经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VAS评分都显著降低,各组在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的MAP在产程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入NICU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子痫、HELLP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分娩疼痛、维持血压的稳态,且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母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子痫前期 平均动脉压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下载PDF
极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任凯 陈树涛 +1 位作者 冯津萍 耿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极早期(发病10~30 min)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心脏重症病区于2017年1月 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且其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的100例,按照无创呼吸机使用时机分为极早应用... 目的探讨极早期(发病10~30 min)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心脏重症病区于2017年1月 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且其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的100例,按照无创呼吸机使用时机分为极早应用组44例(10~ 30min应用)和对照组56例(30min^24h应用),2组患者在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后均给予鼻导管吸氧、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率、维持血压、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极早应用组在10~30min内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于发病后30min^24h才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2组治疗前性别、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监测治疗前后24 h患者的呼吸频率(R R)、静息心率(H R)、平均动脉压(M AP)、动脉血氧分压[p(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乳酸(Lac)及治疗1周后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proBNP)水平,同时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h极早应用组的RR、HR、MAP、p(O 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p( CO2)、Lac及NT-proBN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 .05)。极早应用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极早期(发病10~ 30min)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患者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无创通气 利钠肽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曼祯 陈文 +2 位作者 陈秀华 黄远征 卢冬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18例妊娠16~20周的孕妇抽血测定血β—HCG、血钙及血细胞比容,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根据有无发生妊...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18例妊娠16~20周的孕妇抽血测定血β—HCG、血钙及血细胞比容,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根据有无发生妊高征将孕妇分为两组,妊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并观察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妊高征孕妇在孕16~20周血β—HCG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血钙水平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与正常妊娠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测定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及平均动脉压可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钙 血细胞比容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102例危重病患者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韩锋 张静静 +3 位作者 骆艳妮 李满祥 王小闯 王岗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比较102例危重病患者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BP)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6年3~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2例危重病患者的尺/桡动脉IBP和同侧上臂NBP数据1072对,先对所有数据分别按收缩压、舒... 目的比较102例危重病患者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BP)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6年3~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2例危重病患者的尺/桡动脉IBP和同侧上臂NBP数据1072对,先对所有数据分别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配对t检验;再将数据分为高血压组(MAP≥107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压组(70 mmHg≤MAP <107 mmHg)和低血压组(MAP <70 mmHg)三个亚组,分别进行IBP和NBP的收缩压、舒张压、PP以及MAP间的配对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08±35.48)mmHg vs(122.56±24.84)mmHg,t=7.896,P <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66±13.69)mmHg vs(67.98±13.31)mmHg,t=-8.294,P <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42±28.93)mmHg vs(54.58±20.00)mmHg,t=11.697,P <0.001];有创MAP和无创MA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47±18.94)mmHg vs(86.17±15.33)mm Hg,t=0.867,P=0.386]。亚组分析显示高血压组(n=254):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3.75±33.93)mm Hg vs(152.16±16.78)mm Hg,t=6.52,P <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17±11.03)mm Hg vs(83.69±9.50)mmHg,t=-6.85,P <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57±31.50)mmHg vs (68.47±20.72)mmHg,t=9.76,P <0.001];正常血压组(n=687):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2.66±24.74)mmHg vs(118.70±15.14)mm Hg,t=5.071,P <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97±10.34)mmHg vs(65.60±8.49)mmHg,t=-5.049,P <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69±23.05)mmHg vs (53.10±11.90)mmHg,t=7.682,P <0.001];低血压组(n=131):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脉压
原文传递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德光 杜欣 +3 位作者 胡森 姜小国 晋桦 黎君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 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 ( L PS)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  4组雄性 Wistar大鼠 ,切断大鼠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 ,将左侧迷走神经干远端连接刺激电极 ,于静脉滴注 L PS( 10 m g· kg- 1 )即刻持续电刺激 ( ... 目的 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 ( L PS)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  4组雄性 Wistar大鼠 ,切断大鼠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 ,将左侧迷走神经干远端连接刺激电极 ,于静脉滴注 L PS( 10 m g· kg- 1 )即刻持续电刺激 ( 5 V、2 ms、1Hz) ,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 ( MABP) ,并于静脉滴注 L PS后 1h检测各组血 TNF- α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迷走神经电刺激能缓解 L PS引起的低血压休克 ,同时使血 TNF- α水平较 L PS组显著降低( 10 5 .39± 2 1.5 2 ) pg/ml,较 ( 12 9.80± 2 6 .5 6 ) pg/ml,P <0 .0 5 ;迷走神经切断能加快 L PS休克的产生 ,使 MABP下降 5 0 %的时间提前 ( 9.6 5± 0 .5 3) m in比 ( 2 5 .72± 3.0 7) min,P <0 .0 5 ,且使血 TNF- α水平显著上升 ( 15 9.0 7± 2 1.94 ) pg/ml比 ( 12 9.80± 2 6 .5 6 ) pg/m l,P <0 .0 1,血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 ( 34.89± 3.14 ) ng/m l比 ( 4 2 .83±2 .88) ng/ml,P <0 .0 1。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改善 L PS休克大鼠的低血压 ,而切断迷走神经可使休克症状加重 ,这种现象与迷走神经影响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与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平均动脉压 肿瘤坏死因子-Α 皮质激素
下载PDF
红景天与曲美他嗪联用对进入高原人员睡眠障碍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娴 刘莉 陆晓刚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8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与曲美他嗪联用对进入高原人员睡眠障碍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的影响。方法将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受试组,每组20人。对照组人员进入高原前后不用药物,受试组人员从进入高原前1 d开始服用红... 目的探讨红景天与曲美他嗪联用对进入高原人员睡眠障碍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的影响。方法将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受试组,每组20人。对照组人员进入高原前后不用药物,受试组人员从进入高原前1 d开始服用红景天与曲美他嗪进行干预直至任务结束,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的6项指标评估进入高原后睡眠障碍情况,并对进入高原前及后1-3 d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MABP进行比较。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睡眠6项指标入高原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组睡眠6项指标入高原前后比较,睡眠质量[(1.46±0.42)vs(0.86±0.38)]、入睡时间[(1.53±0.53)vs(1.03±0.45)]、睡眠时间[(1.67±0.62)vs(1.12±0.53)]、睡眠障碍[(1.39±0.57)vs(0.85±0.52)]、日间功能障碍[(1.82±0.63)vs(1.06±0.65)]5项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进入高原前与后1-2 d内两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84.7±5.38)(86.7±5.38)(86.2±5.43)]vs[(79.5±6.57)(78.4±8.53)(75.2±4.63)]及MABP[(95.3±8.65)(99.4±8.53)(96.3±7.56)]vs[(92.2±7.63)(93.00±8.53)(88.3±8.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与曲美他嗪联用对改善进入高原人员的睡眠障碍疗效明显,对改善MABP效果较好,可作为进入高原人员预防睡眠障碍及MABP增高的常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曲美他嗪 高原 睡眠障碍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创伤性休克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梁鹏冲 陈宏斌 +6 位作者 王瑜清 石亚军 王鹏 王厚清 赵宁军 燕宪亮 许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30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30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0.9%氯化钠溶液复苏组(NS组),低剂量组(PHCL组)(0.05mg,kg)、中剂量组(PHCM组)(0.15mg/kg)和高剂量组(PHCH组)(0.45mg/kg)。分别在休克前(T1),休克末(|r2),复苏后即刻(L)、2(T4)、4(L)、6h(T6)等6个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采血检测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DAO)活性和D晋L酸浓度。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动物取小肠组织,光镜下检查病理学变化。结果各实验组动物R点的MAP显著降低(均≤45mmHg)(1mmHg=0.133kPa);T3-6点NS组的MAP分别是(68.8±3.0)、(67.5±5.3)、(71.0±3.7)、(71.0±2.4)mmHg,显著低于休克前(94.3±1.7)mnlHg、Con组(82.8±4.1)、(89.8±6.6)、(82.4±3.3)、(94.4±6.2)mmHg和PHCM组(83.2±13.6)、(82.2±9.0)、(83.8±8.9)、(85.4±8.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3-6点NS组的HR(185±11)、(181±7)、(164±13)、(164±13)次/min较休克前(276±13)次/min显著降低,与Con组和PH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2-6点各实验组动物的血浆DAO活性和D哥L酸浓度较休克前显著升高;T3-6点NS组的血浆DAO活性(0.393±0.020)、(0.586±0.017)、(0.844±0.036)、(0.568±0.016)μ/ml和D晋L酸浓度(8.292±0.364)、(7.539±0.098)、(5.991±0.180)、(7.108±0.372)mmol/L显著高于PHCL组和PHCH组,后两组又显著高于PHCM组(0.111±0.016)、(0.302±0.020)、(0.501±0.014)、(0.1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盐酸戊乙奎醚 血浆二胺氧化酶 D乳酸 平均动脉压
原文传递
针刺镇痛在结肠镜检查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玉芳 郝建军 +8 位作者 宋坤琨 刘浩 石拓 舒磊 李轶西 周晓黎 梅智谋 张娴 时昭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通过对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并发症等的观察,评价针刺镇痛在结肠镜检查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麻醉组用丙泊酚麻醉,针刺镇痛组采用针刺镇... [目的]通过对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并发症等的观察,评价针刺镇痛在结肠镜检查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麻醉组用丙泊酚麻醉,针刺镇痛组采用针刺镇痛。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并在患者麻醉苏醒之后进行满意度vas评分调查。[结果]异丙酚麻醉组患者检查后1min和3min的MAP、SpO2、HR和RR值,5min的MAP值均低于针刺镇痛组(P<0.05);2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结束后30min满意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镇痛法对于人体生命体征的影响非常小,具有较好的依存性和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结肠镜检查 心率 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 平均动脉压
原文传递
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子间疒前期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曼祯 陈文 +2 位作者 陈秀华 黄远征 卢冬青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可行性。以及钙剂预防子痢前期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6名孕妇在妊娠16~20周时测定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血β-... 目的探讨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可行性。以及钙剂预防子痢前期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6名孕妇在妊娠16~20周时测定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血β-HCG≥50632IU/L,血钙≤2.18mmol/L,血细胞比容≥0.35,平均动脉压≥85mmHg(1mmHg=0.133kPa)者判定为阳性,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钙剂与维生素D预防性治疗,随访并观察子痢前期发生与否。结果发现系列试验阳性者共71例,其阳性预测率为81.82%,阴性预测率为97.30%,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96.77%。治疗组子痢前期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中期联合检测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对预测子痫前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预防性治疗可明显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β—HCG 血钙 血细胞比容 平均动脉压 子痢前期 预测 预防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休克兔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崇明 左祥荣 +2 位作者 刘少华 曹权 徐鑫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休克兔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方法16只兔随机分为刺激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干,按600μg/kg静注大肠杆菌LPS。S组选择左迷走神经近心端接刺... 目的 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休克兔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方法16只兔随机分为刺激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干,按600μg/kg静注大肠杆菌LPS。S组选择左迷走神经近心端接刺激电极,在注射LPS前后各持续电刺激(电压10v,频率5Hz,波宽5ms)10min。分别于输注LPS前及后30,60,120,180,240和300min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BP),检测虹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兴奋迷走神经能缓解LPS引起的低血压休克,同时与C组比较,S组血清中TNF-α显著降低[(38.12±7.85)pg/mL.(55.12±7.89)pg/mL,P〈0.01]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55.12±9.37)pg/mL vs.(40.15±5.44)pg/mL,P〈0.01]。结论兴奋迷走神经可以改善LPS休克兔的生命体征,这种现象可能与迷走神经影响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平均动脉压 肿瘤坏死因子-α 胆碱能抗炎通路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亚军 杨礼 +5 位作者 黄乃思 许平波 朱敏敏 缪长虹 楼菲菲 吴炅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P组,n=16)或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S组,n=19)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P组,n=16)或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S组,n=19)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及术中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和S组皮瓣危象发生率分别为6.3%和10.5%。两组患者既往PONV史、晕动病史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0~2 h恶心发生率低于S组(18.8%vs 68.4%,P=0.003);P组术后2~6h和0~24h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18.8%vs 52.6%,P=0.039;18.8%vs 57.9%,P=0.019)。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6±6.86)mmHg vs(88.10±8.13) mmHg,P=0.987];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术前(P<0.05);S组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均低于P组(P<0.05)。S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大于P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两组间术后拔管时间、24h恢复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转归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可降低术后PONV发生率,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游离皮瓣乳房重建 术后恶心呕吐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颈动脉内注入腺苷对呼吸、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欣 张万育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33只麻醉家兔,观察了颈动脉内注入腺苷所诱发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如下:(1)颈动脉内注入腺苷后,平均动脉压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呼吸加快,深度变化不明显,剪断窦神经后注入腺苷,仍引起平均动脉压下降,而... 在33只麻醉家兔,观察了颈动脉内注入腺苷所诱发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如下:(1)颈动脉内注入腺苷后,平均动脉压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呼吸加快,深度变化不明显,剪断窦神经后注入腺苷,仍引起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呼吸变化消失。(2)隔离的颈动脉窦灌流液内加入腺苷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减慢;颈动脉体(CB)失活后反应消失。(3)将腺苷灌注到颈动脉窦区后,平均动脉压下降,肾交感神经传出放电活动增加,CB 失活或剪断窦神经后,反应消失。由此提示:腺苷可作为兴奋 CB 的一种物质,引起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减慢,呼吸加强和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颈动脉体 肾交感神经
下载PDF
乳腺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楼菲菲 许平波 +6 位作者 黄乃思 胡震 沈镇宙 邵志敏 俞培荣 缪长虹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3-3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5年12月共126例接受DIEP乳房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补液速度、以下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中心体温:麻醉诱导前(T0)、皮瓣切取完毕移植前(T_1)、皮瓣血管吻合完毕后15 min(T_2),手术结束(T_3)。结果:9例患者发生皮瓣危象,其中7例解救成功,2例失败。术中平均补液速度为(5.44±1.66)(m L·kg-1)/h。T_0、T_1、T_2和T_3的MAP分别为(87.45±8.90)、(74.19±8.63)、(74.60±8.71)和(79.62±7.88)mm Hg。T_0、T_1、T_2和T_3的中心体温分别为(36.69±0.14)、(36.36±0.18)、(36.27±0.14)和(36.21±0.15)℃。结论:研究者应该针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以优化皮瓣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 游离皮瓣 术中补液管理 平均动脉压 中心体温
下载PDF
Etodolac Attenuates Hippocampal Blood Flow Responses Induced by Tooth Pulp Stimulation in Rats
16
作者 Makoto Hasegawa Junichi Hada +3 位作者 Tetsuya Abe Nao Ohtsu Kousuke Honda Masahiro Urade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1年第3期295-298,共4页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increases in hippocampal blood flow (HBF) by tooth pulp stimulation (TPS) are mediated via the activ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We measured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increases in hippocampal blood flow (HBF) by tooth pulp stimulation (TPS) are mediated via the activ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We measured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BP) and HBF in urethane-anesthetized rats using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etodolac, a specific COX-2 inhibitor, on TPS-induced MABP and HBF responses. The MABP response was not attenuated by the intraperitoneal (i.p.) administration of etodolac (10 mg/kg);however, the HBF response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etodolac administ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X-2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s regulating TPS-induced HBF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OXYGENASE-2 (COX-2) ETODOLAC FEAR Memory HIPPOCAMPAL blood Flow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Tooth Pulp STIMULATION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平均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高血压Ⅱ级患者100例,分为联合服药组和服单药组。联合服药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及阿托伐他汀。服单药组仅...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高血压Ⅱ级患者100例,分为联合服药组和服单药组。联合服药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及阿托伐他汀。服单药组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所有患者于服药前、服药12周后24 h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药物干预12周后平均动脉压及平均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服药组药物干预12周后血压变异系数较服单药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降压,无提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低平均动脉压的作用,但有提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低血压变异系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平均动脉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探讨开颅术后患者的体位护理对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冬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0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究开颅手术患者治疗后不同体位护理的实施对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在手术后的护理中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不同角度。比较不同体位下ICP、MAP及CP... 目的:探究开颅手术患者治疗后不同体位护理的实施对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在手术后的护理中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不同角度。比较不同体位下ICP、MAP及CPP等指标水平。结果:体位为0°~40°时ICP及MAP水平逐渐下降;0°~30°时CPP水平呈逐渐上升状态,40°时CPP水平呈快速下降状态,且低于其他各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后体位调整为30°~40°状态下ICP及MA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CPP水平有所上升,对于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内压 平均动脉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A Competing Risk Hazard Model fo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19
作者 Parvin Akter Khanam Mohammed Ataharul Islam +4 位作者 Mohammed Abu Sayeed Tanjima Begum Mohammed Golam Rabbani Subhagata Choudhury Hajera Mahtab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4年第5期1-11,共11页
Diabetes mellitu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globally. It is the cause of serious and sometimes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leading to death.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leading... Diabetes mellitu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globally. It is the cause of serious and sometimes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leading to death.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cluding Bangladesh. I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microvascular (nephropathy and retinopathy), macrovascul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troke) and other mixed (catarac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oot ulcer etc.)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diabetes complications and to propose competing risk models for analyzing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We study 2887 diabetic patients from the BIRDEM registry record books for the period from 1984 to 1997 who have at least two follow-up visits and who are free from complications at the first visit. The data on variables such as 2-hBG, age, sex,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area of residence, educational level, BMI, SBP, DBP and treatment status are obtained. Also, the time from the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o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recorded. We use the competing risk hazard model and examined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i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CHD and nephropathy in T2DM. We also found that male and illiterate patients are more affected by nephropathy. In our study, we also revealed that female and illiterate patients are also more influenced by cata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Educational Leve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下载PDF
CENTRAL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ACCELERA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RAT FROM HEMORRHAGIC SHOCK
20
作者 梅林 韩济生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23期1993-1997,共5页
There have been data showing that central cholecystokinin oetapeptide (CCK-8) could antagonize the analgesia induced by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t opioid peptides. Recently, we found that the hypotension produced by op... There have been data showing that central cholecystokinin oetapeptide (CCK-8) could antagonize the analgesia induced by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t opioid peptides. Recently, we found that the hypotension produced by opioid peptides could also be reversed by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 CCK-8 (Mei Lin et al., unpublished result).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either in physiology or in pharmacology suggested that CCK-8 appeared to have a potent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opioid peptides and may be the endogenous anti-opioid sub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HEMORRHAGIC shock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PROGLUMIDE ANTISERUM ra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