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Ω”形轴向槽道热管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程宾 施明恒 +1 位作者 陈永平 吴嘉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4-550,共7页
建立了"Ω"形轴向槽道热管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理论模型,并计算了其最大传热能力。模型综合考虑了气-液交界面的剪切力、弯月面毛细半径变化以及接触角的作用。分析讨论了热管结构尺寸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热负荷对蒸发段端口毛... 建立了"Ω"形轴向槽道热管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理论模型,并计算了其最大传热能力。模型综合考虑了气-液交界面的剪切力、弯月面毛细半径变化以及接触角的作用。分析讨论了热管结构尺寸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热负荷对蒸发段端口毛细半径的影响、吸液芯结构尺寸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气液两相压力、平均速度以及毛细半径的沿轴向分布。并且,将计算得到的不同工作温度下最大传热能力与Chi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同时,实验也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热管 传热传质 最大传热能力 毛细力
下载PDF
“Ω”形微槽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程宾 陈永平 +1 位作者 施明恒 吴嘉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34-1536,共3页
本文对一定型"Ω"形轴向槽道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型热管在水平工况下的轴向温度分布、当量导热系数和总热阻、蒸发/凝结传热系数和最大传热能力。研究表明,该型热管元件具有良好的等温特性和导热性能,可... 本文对一定型"Ω"形轴向槽道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型热管在水平工况下的轴向温度分布、当量导热系数和总热阻、蒸发/凝结传热系数和最大传热能力。研究表明,该型热管元件具有良好的等温特性和导热性能,可实现高热流、长距离、低温差的热量传输;热管的最大传热能力受其工作温度影响较大,在工作温度较低时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但在高温工况下,传热能力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热管 实验研究 最大传热能力 等温性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Ω”形微槽热管设计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程宾 施明恒 +1 位作者 陈永平 吴嘉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34-2136,共3页
本文应用"Ω"形轴向槽道热管最大传热能力的预测模型,分析讨论了热管结构参数对最大传热能力的影响。以某微小型热管为例,采用遗传算法,以最大传热能力作为目标函数,以热管的结构参数作为变量,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求得最... 本文应用"Ω"形轴向槽道热管最大传热能力的预测模型,分析讨论了热管结构参数对最大传热能力的影响。以某微小型热管为例,采用遗传算法,以最大传热能力作为目标函数,以热管的结构参数作为变量,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求得最佳的热管结构参数匹配,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热管 遗传算法 最大传热能力
下载PDF
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漂移特性及输热能力限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济鋆 匡波 姚伟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3,共7页
基于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 ,运用最简单的均相模型计算出典型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 ,详细讨论了由浮力和阻力随加热功率(含汽率)的非线性变化特性引起的静态分岔机理 ;导出对应于强迫循环系统的Ledinegg 不稳定性现象... 基于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 ,运用最简单的均相模型计算出典型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 ,详细讨论了由浮力和阻力随加热功率(含汽率)的非线性变化特性引起的静态分岔机理 ;导出对应于强迫循环系统的Ledinegg 不稳定性现象及其判断准则 ;定义稳定性裕度、自然循环系统输热能力限、静态分岔迟滞现象 ;讨论了系统压力、欠热度、阻力、几何构型等参数对运行稳定性及输热能力限的影响 ;强调指出了简单理论预测启示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启动、变工况、瞬变、事故工况及安全停闭等过程的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静态稳定性 分岔解图 输热能力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