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高美琴 顾永佳 +3 位作者 吴燕平 姚宁 陆建锋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型种植体 上颌前突
下载PDF
自攻型微螺钉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小安 郑晓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螺钉作为正畸强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患者50例,上牙弓均拔除2颗第一前磨牙,采用自攻型微螺钉加强支抗,微螺钉均植入到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后以每侧加0.9...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螺钉作为正畸强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患者50例,上牙弓均拔除2颗第一前磨牙,采用自攻型微螺钉加强支抗,微螺钉均植入到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后以每侧加0.98 N的力滑动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于治疗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治疗过程中所有微螺钉均稳固;2)所有病例矫治后拔牙间隙均关闭,牙弓突度得到明显改善,上颌切牙明显直立和内收,平均内收7.57 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SN)相交的下内角平均减少13.40°,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NA)平面之间的上交角平均减少12.82°,上、下中切牙长轴的后交角平均增大20.5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7.94 mm,上唇突点至审美平面的线距平均减少5.52 mm,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垂直向的位移分别为0.01、0.09 mm,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病例矫治后均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变,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窝锁结关系良好。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是一种稳固、舒适、高效的支抗,可即刻受力,能使支抗磨牙处于稳定状态,最大限度地内收上颌前牙,有效矫治上颌前突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攻型微螺钉支抗 上颌前突 正畸矫治
下载PDF
自攻型微钛钉支抗在矫治成人上颌前突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莹 张泽标 +1 位作者 曾金表 杨春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钛钉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攻型微钛钉作为支抗矫治19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双尖牙并排齐牙列后,微钛钉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2周后以每侧1.0~1.5N滑动内收前牙。通...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钛钉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攻型微钛钉作为支抗矫治19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双尖牙并排齐牙列后,微钛钉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2周后以每侧1.0~1.5N滑动内收前牙。通过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9例上颌前突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49mm,切牙牙轴与SN交角平均减少17.94°,与NA交角平均减少12.4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了7.4mm,上颌切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0.38mm,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前后垂直向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自攻型微钛钉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改善侧貌,起到强支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上颌前突 安氏Ⅱ类1分类 自攻型微钛钉
下载PDF
钛金属微种植体支抗在前突畸形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昕 张志宏 +2 位作者 陶李明 王岚 韩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04-107,共4页
目的 观察钛金属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正畸科治疗的5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前突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钛金属微种植体,测量治疗前后牙内收、软组织变化,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目的 观察钛金属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正畸科治疗的5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前突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钛金属微种植体,测量治疗前后牙内收、软组织变化,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52例患者自植入支抗到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的时间约为5~16个月,平均(9.7±1.3)个月。共植入104颗钛金属微种植体,期间3颗脱落,5颗松动,本次种植体成功率92.1%。治疗前后标志点变化以上颌切牙最明显,其牙轴U1-SN,内收距离U1-Y,垂直向压低距离U1-PP明显变化(〈0.05)。上下唇前突得到改善,E line-UL和E line-LL均显著降低,颌突角G-Sn-Pg缩小,鼻唇角NLA增加。结论 钛金属微种植体作为骨性正畸支抗效果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外观,而且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金属 微种植体 支抗 稳定性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微种植体用于上颌前突正畸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梦凌 张苗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33-435,共3页
目的: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观察种植体对颌骨,牙齿及软组织的影响,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成年上颌前突患者16例,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微种植体,内收上颌前牙。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 目的: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观察种植体对颌骨,牙齿及软组织的影响,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成年上颌前突患者16例,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微种植体,内收上颌前牙。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别。结果:治疗前、后上前牙平均内收(5.18±2.74)mm,压低(1.28±0.63)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也有远中移动和压低趋势。上下唇分别后退了2.41mm和2.73mm,颌突角减小了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成年严重上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能够提供绝对支抗,最大限度改变牙齿突度和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上颌前突 安氏Ⅱ类1分类错耠
原文传递
成人上颌前突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切牙牙槽骨改建的CBCT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娇乡 苏晶晶 黄文霞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12期769-774,共6页
目的利用CBCT研究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切牙牙槽骨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上颌均拔除第一双尖牙辅助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收集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辅助三维测量软件Dolphinimaging对上颌80个中... 目的利用CBCT研究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切牙牙槽骨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上颌均拔除第一双尖牙辅助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收集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辅助三维测量软件Dolphinimaging对上颌80个中切牙和80个侧切牙的牙槽骨高度、厚度等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微种植体强支抗内收切牙后,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0.11±0.33)mm,腭侧牙槽骨高度降低(0.85±1.23)mm;侧切牙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0.18±0.42)mm,腭侧牙槽骨高度降低(1.13±1.14)mm;腭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较唇侧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根颈部、根中部和根尖部)(P<0.001),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也增加(P<0.05),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腭侧3个平面的牙槽骨厚度和总牙槽骨厚度治疗后均减少(P<0.001)。结论成人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后,上颌切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均降低,腭侧牙槽骨高度降低较唇侧多;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均增厚,上颌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和总牙槽骨厚度治疗后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上颌前突 上切牙内收 微种植体支抗 牙槽骨改建 牙槽骨厚度 牙槽骨高度 锥形束CT
下载PDF
微种植体和J钩在上颌前突患者矫治中的支抗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欣 刘国元 蒋勇联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目的 :比较微种植体和J钩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患者中的支抗效果。方法 :31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人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17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上颌拔牙间隙和压低下颌磨牙;J钩组14例,采用... 目的 :比较微种植体和J钩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患者中的支抗效果。方法 :31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人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17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上颌拔牙间隙和压低下颌磨牙;J钩组14例,采用滑动法结合J钩高位牵引及Ⅱ类颌间牵引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16.0软件包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2组间SNB、ANB、MP-FH、U1-Y、U6-Y、L6-MP、NLA、UL-Y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NA、U1-SN、U1-X、U6-X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患者中,微种植体较J钩的支抗作用更强,同时可以压低下颌磨牙,更有利于Ⅱ类面形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J钩 上颌前突 支抗
下载PDF
两种直丝弓支抗形式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庆慧 何欣 刘松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490-493,共4页
目的:比较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和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17岁上颌前突病例30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 MBT直丝弓组15例( S+MBT组),使用直丝弓技术结合滑动杆与横腭杆强... 目的:比较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和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17岁上颌前突病例30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 MBT直丝弓组15例( S+MBT组),使用直丝弓技术结合滑动杆与横腭杆强支抗治疗;Tip-Edge plus组15例( TP组),使用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均在矫治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上颌支抗磨牙前移量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S+MBT组L1-MP减小3.93°、L1-NB减小5.0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组L1-MP增加1.53°、L1-NB增加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P组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使用强支抗的直丝弓技术和未使用额外支抗的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初期上颌前突病例均能取得较好的软硬组织效果,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的支抗形式在控制牙合平面及切牙整体移动方面较好;治疗后Tip-Edge plus组下切牙唇倾度大于直丝弓技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杆 横腭杆 MBT矫治技术 TIP-EDGE plus矫治技术 上颌前突
原文传递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惠忠 杨光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拔牙矫正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使用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拔牙矫正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使用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对比。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拔牙间隙均关闭。实验组与对照组上中切牙切缘到Y轴距离(U1-Y)分别平均减少4.78mm与2.63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形成的后下夹角(U1-SN)分别平均减少16.62°与13.75°,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分别平均增大20.86°与13.66°;两组治疗前后数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矫治后实验组U1-Y平均增大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增大3.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可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能为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治提供有效的支抗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 上颌前突
原文传递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魏明贵 吕得志 王国世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2-56,71,共6页
目的通过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作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0例,口外弓支抗组1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 目的通过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作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0例,口外弓支抗组1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反映牙、颌、面形态特征的标志点位置变化,并通过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矫治后在矢状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56±1.37)mm,上唇突点后移(4.36±0.79)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56±0.66)mm,上唇突点后移(3.86±0.73)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5±1.36)mm、(1.81±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压低(1.96±0.82)mm,上第一磨牙压低(1.59±1.15)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伸长(0.60±0.74)mm,上第一磨牙伸长(0.24±1.7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U1-SN角减小(16.76±2.85)°、口外弓支抗组U1-SN角减小(20.10±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备较强的矢状向支抗作用,同时具备有传统口外弓支抗难以实现的垂直向支抗能力,有效压低前牙以利于矫正深覆、露龈笑畸形,压低上磨牙以利于骨性Ⅱ类面型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型种植体 口外弓 上牙弓前突
下载PDF
上颌切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玉兰 王铁军 柳忠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8-645,共8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并分析上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完成的正畸病例3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14.5岁。所有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且使用种植钉强支抗内...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并分析上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完成的正畸病例3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14.5岁。所有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且使用种植钉强支抗内收上颌切牙,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上颌切牙内收角度、内收量及伸长量,使用New Tom NNT软件对CBCT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调整冠状、轴向与矢状轴,选取通过切缘和根尖的牙齿长轴最长的矢状截面测量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结果上颌前牙内收治疗前后,中切牙内收角度为12.92°±6.43°,内收量为(5.54±2.21) mm,伸长量为(0.60±0.95) mm,牙根吸收长度为(0.81±0.46) mm,牙根吸收率为6.80%±3.60%,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为(0.20±0.22) m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率与上颌中切牙切端的水平向位移及根尖至唇侧皮质骨的距离具有相关性;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上颌切牙内收角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突患者代偿性治疗后,上颌切牙产生了明显的牙根吸收,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移动量越大,或超出了牙槽骨的解剖限制和改建限度,容易导致牙根吸收。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切牙内收角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上颌前突 锥形束CT 切牙内收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宁 李巍然 +1 位作者 陈晓红 郑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 :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15例,传统口内支抗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制取寄存模型、拍摄头颅侧... 目的 :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15例,传统口内支抗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制取寄存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三维模型测量对比牙的移动效果,通过头影测量比较颌骨及软组织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661±1.328)mm,压低(0.129±1.815)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788±2.009)mm,伸长(2.623±1.776)mm。矢状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向位移有显著差异(P<0.05)。2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0.608±1.045)mm,压低(0.720±0.805)mm,腭向移动(0.477±0.904)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1.503±0.945)mm,伸长(0.072±0.690)mm,腭向移动(0.883±0.752)mm。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移均有显著差异(P<0.05),横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32组之间颌骨及软组织指标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颌前突患者,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切牙的垂直向控制及支抗磨牙的矢状向、垂直向控制上优于传统口内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支抗 传统口内支抗 上颌前突
下载PDF
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两种前份截骨术式对唇部软组织影响的对比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燕妮 林阳阳 +1 位作者 侯敏 宋大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22,共8页
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前份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 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前份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骨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骨性颌骨前突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前份截骨术式对改善前突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前份截骨术 正颌手术
原文传递
上颌前突矫治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昕 梅兴华 张清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1±2.7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4.6±1.6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6.8°±5.6(°P<0.01),上下唇间隙Stms-Stmi平均缩小4.5±3.5m(mP<0.01),露齿程度Is-Stms平均减小2.1±2.2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ss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早期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正上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 颜面部软组织侧貌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15例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欣 刘国元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42-845,共4页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作用。方法 15例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软硬组织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作用。方法 15例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软硬组织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切缘平均腭向移动6.52 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平均近中移动0.41 mm,上唇突点后移,鼻唇角加大,A点轻微后移,患者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微种植体在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具有完全支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支抗 上颌前突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颌骨前突矫治整形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红芸 蔡雁卿 李燕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颌骨前突整形手术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4例颌骨前突矫治整形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优质整体护理,对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目的:探讨颌骨前突整形手术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4例颌骨前突矫治整形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优质整体护理,对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护理效果明显。结论:对于上下颌骨矫治整形患者实施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前突 矫治 整形 护理
下载PDF
三种支抗形式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庆慧 何欣 刘松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比较Nance弓与横腭杆、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Mclaughlin Bennett Trevisi,MBT)直丝弓技术,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支抗磨牙与上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三种支抗的相关疗效。方法:选取11~17岁上... 目的:比较Nance弓与横腭杆、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Mclaughlin Bennett Trevisi,MBT)直丝弓技术,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支抗磨牙与上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三种支抗的相关疗效。方法:选取11~17岁上颌前突病例36例,均拔除4颗前磨牙。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组12例(N+T组),使用直丝弓技术,应用强支抗进行矫治,一步滑动法;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组12例(S+T组),应用直丝弓技术,结合中支抗进行矫治,两步滑动法; Tip-Edge Plus组12例(TP组),使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应用弱支抗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N+T组上颌支抗磨牙前移量显著增加,与S+T组和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组上颌切牙整体后移显著,与N+T组和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直丝弓支抗形式均能取得预期效果,其中滑动杆与横腭杆联合MBT直丝弓技术在上颌前牙整体向后移动方面优于其他两组,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在磨牙支抗控制方面优于其他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杆 NANCE弓 横腭杆 MBT直丝弓技术 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 上颌前突
原文传递
微种植体或Nance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华祥 巩天杰 郭晶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以微种植体作支抗及以Nance弓作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实验组40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对照组40例采用Nance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对比研究以微种植体作支抗及以Nance弓作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实验组40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对照组40例采用Nance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两组病例在上颌前突矫治中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上前牙后移4.93 mm,磨牙近中移动0.48 mm,上前牙后移的平均速度1.38 mm/月,矫治疗程平均16.6个月,对照组上前牙后移3.69 mm,磨牙近中移动1.02 mm,上前牙后移速度平均1.05 mm/月,矫治疗程平均20.5个月。结论:微种植体和Nance弓支抗均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但微种植体支抗可使上前牙更多内收,且可有效地缩短矫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Nance弓支抗 上颌前突 正畸矫治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上颌前突拔牙病例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娟 李淑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上颌拥挤前突拔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上颌拥挤前突患者,分别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完成拔牙矫治,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的头颅侧位片...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上颌拥挤前突拔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上颌拥挤前突患者,分别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完成拔牙矫治,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侧貌均改善明显,各软组织指标(UL-E Line,LL-E Line,H角,鼻唇角)改变趋势相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上下切牙凸距和唇倾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其中U1-NA、L1-NB凸距减少量(T1-T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1-PP、U1-NA、L1-NB、L1-MP角度减少量(T1-T0)隐形组明显大于固定组(P<0.05)。治疗后隐形组上下切牙角度指标略小于正常值,固定组各角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两组上颌第一磨牙均发生前移,隐形组磨牙前移量(3.51 mm)明显大于固定组(2.83 mm)(P<0.05)。隐形组治疗后SN-MP、PP-MP减小趋势较固定组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前突、拥挤患者减数治疗,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均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能更好地控制前牙转矩,同时保护后牙支抗;但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磨牙垂直向高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拔牙 头影测量 转矩 上颌前突 支抗
原文传递
外科矫治男性上颌前突术后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燕 张清彬 +1 位作者 柳邦友 赵建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22-924,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治男性上颌前突畸形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9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 目的:回顾性研究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治男性上颌前突畸形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9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8±2.2)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5.2±1.7)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7.7±5.7)°(P<0.01),上下唇间隙St ms-Stmi平均缩小(4.9±3.7)mm(P<0.01),露齿程度Is-St ms平均减小(2.5±2.3)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半年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是矫正上颌前突畸形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患者颜面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而且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 颜面部软组织侧貌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