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群体结构及关联标记 被引量:100
1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9-1178,共10页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16个农艺、品质性状观测值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不论共线性的或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重组;栽培群体的连锁不平衡成对位点数较野生群体多,但野生群体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随距离的衰减慢。(2)群体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分别由9和4个亚群体组成,亚群的划分与群体地理生态类型相关联,证实地理生态类型划分有其遗传基础。(3)栽培群体中累计有2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野生大豆种质中累计有34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部分标记在两类群体中都表现与同一性状关联,检出的位点有一致性,也有互补性;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有24位点(次)与遗传群体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Ⅱ.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被引量:54
2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9-1349,共11页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等位变异效应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慧珍 李卫东 +2 位作者 方宣钧 曹颖妮 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47-2152,共6页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表现有明显的差异,籽粒异黄酮含量和黄豆甙元既受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控制,染料木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大豆甙这3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同亲本组配的不同组合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在中亲优势测定中,除黄豆甙元含量和大豆甙表现为正向超亲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负向超亲。本研究认为在大豆高异黄酮育种中应选择高异黄酮材料作为亲本之一,选配组合时亲本最好采用高×高类型或高×低类型配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异黄酮 异黄酮组分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大豆异黄酮 组分含量 非加性效应 大豆甙元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延轩 接伟光 +4 位作者 胡崴 赵冬梅 姜怡彤 于海洋 阎秀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21-24,38,共5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连作及工业化肥滥用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导致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修复损伤土壤,弥补了中国在农业及生态业上的不足。深入研究微生物菌肥的特性一方面可以提高... 大豆[Glycine max(L.)Merr.]连作及工业化肥滥用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导致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修复损伤土壤,弥补了中国在农业及生态业上的不足。深入研究微生物菌肥的特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大豆的生物量、抗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及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等。从微生物菌肥的分类、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物量、抗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微生物菌肥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微生物菌肥 生物量 抗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大豆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李卫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5,共6页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ZDD2315、ZDD2226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且与Peking存在相同的抗病基因;抗性遗传表现组合特异性,Essex×ZDD2315组合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72.02%,PI88788×ZDD2226组合为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62.33%。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等3个组合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76%7、2.46%和5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48%、21.31%和35.77%;Peking×ZDD2226表现为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45.40%。抗性基因表现为隐性,育种上可以在早代选择。培育多抗品种应以抗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进行基因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抗性遗传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6,共6页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观察日期间和区组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品种×观察日期互作也极显著,最终筛选出PI227687、安陆小黄豆、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等高抗种质,并提出了一套鉴定方法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 抗虫性 鉴定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特点及优选 被引量:9
7
作者 齐波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3-819,共7页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FAi)作为耐铝毒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品种对铝毒的耐性表现。结果表明,全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铝毒隶属函数值存在相当大的变异,变幅为8.59%~74.83%,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各生态区内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特点,生态区间的变异比较小,平均数变幅仅为39.24%~41.65%,区内变异明显地大于区间变异;大豆耐铝毒性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根据参考文献所选的对照品种在509份资源中都处于中间状态,说明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存在更大的耐铝毒和敏感性的变异;按照FAi>65%(1级),遴选出了15份强耐铝毒资源,占所选资源总数的2.95%,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Ⅵ生态区;按照FAi<15%(5级),遴选出5份强敏感性材料,占资源总数的0.98%,分别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可供大豆耐铝毒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耐铝毒 种质资源 鉴定 变异
下载PDF
大豆抗筛豆龟蝽Megacota cribraria(Fabricius)的QTL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邢光南 周斌 +4 位作者 赵团结 喻德跃 邢邯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1-368,共8页
筛豆龟蝽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定位筛豆龟蝽抗性QTL,分析其稳定性,为大豆抗筛豆龟蝽育种提供参考。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含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KY(简称KY)和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组... 筛豆龟蝽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定位筛豆龟蝽抗性QTL,分析其稳定性,为大豆抗筛豆龟蝽育种提供参考。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含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KY(简称KY)和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组合衍生的含142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WT(简称WT)为材料,2004-2006在田间自然虫源下鉴定了筛豆龟蝽抗性。不同年份内以黑霉程度为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差异在每年都达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都相当大,遗传率中等偏高。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KY群体的抗性QTL主要位于D1a和C2连锁群,WT群体的抗性QTL主要位于H和D1b连锁群。KY群体3年均检测出的qRMC-d1a-1位于D1a连锁群,贡献率为7.6%~31.4%;2005和2006两年均检测出的qRMC-c2-1位于C2连锁群,与环境有互作,效应相对较小;抗性等位基因来自南农1138-2;qRMC-d1a-1和qRMC-h-1在2005年和2006年存在显著的互作。WT群体连锁群H上的qRMC-h-1在3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6.3%~36.2%;D1b连锁群上的qRMC-d1b-2在2004年和2005年被检测到,效应相对较小;抗性等位基因来自通山薄皮黄豆甲。虽然WT群体D1b和H连锁群上的这2个QTL在KY群体中也有一年被检测到,但2个群体抗性位点基本上是不同的。QTL在不同环境被重复检出,说明大豆对筛豆龟蝽的抗性由稳定的主效QTL所控制,其2侧邻近标记有希望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筛豆龟蝽[Megacota cribraria(Fabricius)] 抗虫性 QTl定位
下载PDF
运用关联分析定位栽培大豆蛋白11S、7S组分的相关基因位点 被引量:7
9
作者 简爽 文自翔 +5 位作者 李海朝 袁道华 李金英 张辉 叶永忠 卢为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0-828,共9页
大豆贮藏蛋白主要成分是7S和11S球蛋白,大豆贮藏蛋白组分及其亚基组成决定了蛋白质的品质和加工特性。本研究选用134对细胞核SSR标记,对166份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分型,运用一般线性回归(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复合线性回归... 大豆贮藏蛋白主要成分是7S和11S球蛋白,大豆贮藏蛋白组分及其亚基组成决定了蛋白质的品质和加工特性。本研究选用134对细胞核SSR标记,对166份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分型,运用一般线性回归(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复合线性回归(mixed linear model,MLM)方法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定位大豆蛋白亚基的相关基因。结果表明,2年均检测到的且与蛋白亚基相关联的SSR位点有14个,以MLM方法检测到5个SSR位点(Sat_062、Satt583、Satt291、Satt234和Satt595)与蛋白亚基相关联;7S组分各亚基变异程度较大,是引起11S/7S变异的主要原因;表型变异较大的亚基可能因为相关基因进化中发生重组较多,LD衰减距离较小,导致检测到较少的相关位点。本研究结果对蛋白亚基相关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11S亚基 7S亚基 SSR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田间快速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广振 韩粉霞 +4 位作者 孙君明 于绍轩 葛一楠 闫淑荣 杨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在大田环境下建立快速有效的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服务。【方法】采用收集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分离物,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再接种麦粒形成麦粒接种体,利用微创结合锡箔纸捆绑麦粒接种体的方... 【目的】在大田环境下建立快速有效的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服务。【方法】采用收集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分离物,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再接种麦粒形成麦粒接种体,利用微创结合锡箔纸捆绑麦粒接种体的方法建立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结果】不同大豆种质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离物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而重复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差异不显著,病斑长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1,P<0.0001)。【结论】该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大豆菌核病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大豆植株抗性进行鉴定和筛选,可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61ycine max(l.)merr.] 菌核病 田间 接种鉴定
下载PDF
垄作和覆膜下盐碱地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变化
11
作者 梁新书 张凯 +2 位作者 廉晓娟 王艳 薛铸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 选择河北省黄骅市中度盐碱土区布置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田间试验,共设平播(对照)、平播覆膜、垄作及垄作覆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和覆膜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播方式相比,平播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垄作处理能显著改变土壤水盐分布,特别是大豆生长中后期降雨量开始减少后,垄作定植沟会产生叠加集雨效果,显著提高大豆生长中期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减缓作物生长后期向表层返盐进程,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对保障大豆植株生长和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可增产27.2%;垄作覆膜处理效果与垄作处理类似,覆膜措施影响不显著。垄作技术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夏播大豆种植的农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垄作 覆膜 水盐运移 产量
下载PDF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嫒嫒 邓军波 +3 位作者 杨芳 陈艳 姚望 王富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43-48,共6页
为了便于从黄淮海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新品种(系)中筛选出适应在江汉平原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系),以新引进的13个新育成的黄淮海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相关分析法解析大豆产量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次关... 为了便于从黄淮海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新品种(系)中筛选出适应在江汉平原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系),以新引进的13个新育成的黄淮海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相关分析法解析大豆产量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次关系及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与大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灰色关联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粒重(0.805)>有效分枝数(0.763)>生育期(0.746)>单株粒数(0.745)>开花期(0.727)>百粒重(0.715)>主茎节数(0.702)>株高(0.698)>单株有效荚数(0.691)。相关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对新引进品种的选择和评价上注重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更容易获得高产的品种(系)。同时,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也可为长江流域鄂中地区新品种选育、鉴定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品种(系) 产量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汉川市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大豆玉米产量及效益分析
13
作者 王四芳 刘翔 +2 位作者 赵光 罗真 汤颢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为了探索汉川市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大豆[Glycine max(L.)Merr.]、玉米(Zea mays L.)的产量及效益表现,分析了多个品种大豆、玉米在该模式下的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中豆63和玉米品种汉玉919在经济效益上... 为了探索汉川市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大豆[Glycine max(L.)Merr.]、玉米(Zea mays L.)的产量及效益表现,分析了多个品种大豆、玉米在该模式下的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中豆63和玉米品种汉玉919在经济效益上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Glycine max(l.)merr.] 玉米(Zea mays l.) 产量 效益 汉川市
下载PD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with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a shade-tolerance gene network in soybean
14
作者 Yanzhu Su Xiaoshuai Hao +11 位作者 Weiying Zeng Zhenguang Lai Yongpeng Pan Can Wang Pengfei Guo Zhipeng Zhang Jianbo He Guangnan Xing Wubin Wang Jiaoping Zhang Zudong Sun Junyi Gai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32-243,共12页
Shade tolerance is essential for soybeans in inter/relay cropping systems.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integrated with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genes and construct a genetic network g... Shade tolerance is essential for soybeans in inter/relay cropping systems.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integrated with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genes and construct a genetic network governing the trait in a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two soybean parents with contrasting shade tolerance.An improved GWAS procedure,restricted two-stage 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based on gene/allele sequence markers(GASM-RTM-GWAS),identified 140 genes and their alleles associated with shade-tolerance index(STI),146 with relative pith cell length(RCL),and nine with both.Annotation of these genes by biological categories allow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by 187 genes,of which half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der shading and non-shad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From the identified genes,three ones jointly identified for both traits by both GWAS and transcriptome and two genes with maximum links were chosen as beginners for entrance into the network.Altogether,both STI and RCL gene systems worked for shade-tolerance with genes interacted each other,this confirmed that shadetolerance is regulated by more than single group of interacted genes,involving multiple biological functions as a gen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l.)merr.) SHADE-TOlERANCE Restricted two-stage 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based on gene/allele sequence markers(GASM-RTM-GWAS) Shade-tolerance index(STI) Relative cell length(RCl) Transcriptome
下载PDF
日照大豆、菜豆根瘤菌的16S rDNA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晓凡 李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938-2941,共4页
在山东日照地区同时采集大豆[Glycine max(L.)Merr]、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根瘤,分离纯化,保藏根瘤菌共54株,通过提取DNA,PCR recA基因,通过Blast比对及recA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研究日照地区大豆与菜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结... 在山东日照地区同时采集大豆[Glycine max(L.)Merr]、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根瘤,分离纯化,保藏根瘤菌共54株,通过提取DNA,PCR recA基因,通过Blast比对及recA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研究日照地区大豆与菜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90%以上的相似水平上,日照大豆中的根瘤菌分布于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3大属,圆明慢生根瘤菌、大豆慢生根瘤菌、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4个种,3个未定种。日照菜豆中的根瘤菌全部分布于根瘤菌属,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赤小豆根瘤菌3个种,2个未定种,其中一个进化距离较远,可能为潜在新种。证明了日照大豆、菜豆根瘤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日照大豆根瘤菌多样性大于日照菜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 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轩慧冬 黄颜众 +1 位作者 郭娜 邢邯 《大豆科技》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中国,可以为人类提供主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随着环境条件的日渐恶劣,中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区发生干旱、高温、盐渍等非生物胁迫的频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了中国大豆的生产。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培育植...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中国,可以为人类提供主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随着环境条件的日渐恶劣,中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区发生干旱、高温、盐渍等非生物胁迫的频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了中国大豆的生产。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效率大大提高。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报道已经日渐增多。因此,对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对于大豆生物工程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转基因技术 非生物胁迫 耐受性
下载PDF
A novel procedure for identifying a hybrid QTL-allele system for hybrid-vigor improvement, with a case study in soybean(Glycine max)yield
17
作者 Jinshe Wang Jianbo He +1 位作者 Jiayin Yang Junyi Gai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Breeding by design” for pure lines may be achieved by construction of an additive QTL-allele matrix in a germplasm panel or breeding population, but this option is not available for hybrids, where both additive and... “Breeding by design” for pure lines may be achieved by construction of an additive QTL-allele matrix in a germplasm panel or breeding population, but this option is not available for hybrids, where both additive and dominance QTL-allele matrices must be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a hybrid-QTL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designated PLSRGA,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 for model fitting integrated with a genetic algorithm(GA) for variable selection based on a multi-locus, multi-allele model is described for additive and dominance QTL-allele detection in a diallel hybrid population(DHP). The PLSRGA was shown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be superior to single-marker analysis and was then used for QTL-allele identification in a soybean DPH yield experiment with eight parents. Twenty-eight main-effect QTL with 138 alleles and nine QTL × environment QTL with 46 alleles were identified, with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61.8% and 23.5%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Main-effect additive and dominance QTL-allele matrices were established as a compact form of the DHP genetic structure. The mechanism of heterosis superior-to-parents(or superior-to-parents heterosis, SPH) was explored and might be explained by a complementary locus-set composed of OD+(showing positive over-dominance, most often), PD+(showing positive partial-to-complete dominance, less often) and HA+(showing positive homozygous additivity, occasionally) loci, depending on the parental materials. Any locus-type, whether OD+, PD + and HA+, could be the best genotype of a locus. All hybrids showed various numbers of better or best genotypes at many but not necessarily all loci, indicating further SPH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additive/dominance QTL-allele matrices, the best hybrid genotype was predicted, and a hybrid improvement approach is suggested. PLSRGA is powerful for hybrid QTL-allele detection and cross-SPH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by design Diallel hybrid population PlSRGA(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via genetic algorithm) QTl-allele matrix of additive/dominance effect Simulation experiment Soybean[Glycine max(l.)merr.]
下载PDF
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中豆4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18
作者 何念 刘歆 +4 位作者 杨芳 陈艳 吴吉平 汪嫒嫒 邓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S01期62-66,共5页
以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中豆46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播种期(5月21日、5月30日、6月8日)和4个种植密度(25.05、37.95、50.10、66.75万株/hm^(2)),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豆46主要农艺性状、产... 以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中豆46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播种期(5月21日、5月30日、6月8日)和4个种植密度(25.05、37.95、50.10、66.75万株/hm^(2)),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豆46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该大豆产量和生育期,对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显著影响;播种期、种植密度及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对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中豆46在江汉平原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30日,在此播种期下,中豆46在种植密度37.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963.3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中豆46 播种期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世界大豆生育阶段光温综合反应的地理分化和演化
19
作者 姜芬芬 孙磊 +8 位作者 刘方东 王吴彬 邢光南 张焦平 张逢凯 李宁 李艳 贺建波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1-466,共16页
【目的】大豆是短日喜温植物,对光温(日长、温度)条件敏感。大豆对光温反应的敏感性是大豆重要的驯化性状和适应性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地理位置和/或播种季节是决定野生和栽培大豆分化的重要生态因素,这两个因素均是通过日长和温度等环... 【目的】大豆是短日喜温植物,对光温(日长、温度)条件敏感。大豆对光温反应的敏感性是大豆重要的驯化性状和适应性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地理位置和/或播种季节是决定野生和栽培大豆分化的重要生态因素,这两个因素均是通过日长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来调控大豆的生长发育。因而研究和比较野生和栽培大豆生长发育阶段光温综合反应特性的地理和季节分化,可以为大豆引种和适应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19份世界代表性野生和栽培大豆,在安徽当涂进行2年春播和夏播田间试验,使用播季间生育期差异作为品种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photo-thermal comprehensive response sensitivity,PTCRS)评价指标,研究各地理生态型大豆生长发育阶段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1)大豆的光温反应特性存在于生长发育的全过程。(2)野生大豆由南向北迁移时,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PTCRS减小,生育后期PTCRS增大,光温反应类型由前敏后钝变为前钝后敏,全生育期光温反应敏感。(3)野生大豆驯化为栽培大豆后,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PTCRS分别减小20%和16%,生育后期PTCRS变化较小,主要光温反应类型由前敏后钝变为前钝后敏和前钝后钝。(4)夏秋大豆和春大豆的全生育期PTCRS均表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PTCRS的地理分化则存在差异,其中,由南向北迁移时,夏秋大豆生育前期PTCRS减小、生育后期PTCRS先增后减,春大豆生育前期PTCRS无明显变化、生育后期PTCRS减小。(5)以中国黄淮和南方作为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向北传播至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和瑞典南部,生育前期、后期和全生育期PTCRS均大幅减小;向东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岛以及向西传播至北美北部、北美南部和中南美,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PTCRS减小,生育后期PTCRS无明显变化;向南传播至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生育前期和全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and Zucc.) 生育期性状 地理-播季光温生态反应
下载PDF
A novel TIR-NBS-LRR gene regulates immune response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in soybean 被引量:1
20
作者 Li Zhou Sushuang Deng +6 位作者 Huidong Xuan Xingxing Fan Ruidong Sun Jinming Zhao Haitang Wang Na Guo Han Xi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644-1653,共10页
Phytophthora root rot(PRR),caused by Phytophthora sojae,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soybean.The NBSLRR gene family is a class of plant genes involved in disease resistance.miRNA mediates plant response to biotic stres... Phytophthora root rot(PRR),caused by Phytophthora sojae,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soybean.The NBSLRR gene family is a class of plant genes involved in disease resistance.miRNA mediates plant response to biotic stresses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s at the transcriptional or post-translational level.Glyma.16G135500,encoding an NBS-LRR-type protein,is a target of gma-miR1510 that responds to pathogen infections.We cloned and overexpressed Glyma.16G135500(naming it GmTNL16)and knocked down mi R1510 using 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 technology to identify the roles of the GmTNL16/gma-mi R1510 pair in the interaction of soybean and the oomycete.By overexpressing GmTNL16 in transgenic hairy roots of soybean,we showed that biomass of P.sojae was lower in overexpressing hairy roots than in control roots.Thus,miR1510 expression was reduced upon P.sojae infection,reflecting the induced expression of GmTNL16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P.sojae in soybean.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enriched in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by RNA sequencing analyze.In particular,jasmonate and salicylic acid pathway-associated genes,including JAZ,COI1,TGA,and PR,responded to P.sojae infection.All of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mTNL16/gma-miR1510 pair participates in soybean defense response via the JA and SA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l.)merr.) Phytophthora sojae gma-miR1510 GmTNl16 SA and JA pathwa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