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李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区,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2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聊城、德州地区,河北石家庄地区,河南焦作、获嘉地区。7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河南开封、滑县、温县等地。5号生理小种在河南和河北有零星分布。另外,在河南商丘地区新发现有9号生理小种。【结论】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线虫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各生理小种的分布没有明显分界,优势小种分布区域中存在其他生理小种。在过去的10年中,该地区生理小种的组成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供大豆抗线虫育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黄淮地区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生理小种
下载PDF
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抗菌核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韩粉霞 韩广振 +4 位作者 孙君明 张金巍 于绍轩 闫淑荣 杨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83-1790,共8页
大豆菌核病主要由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是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利用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对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接种鉴定,筛选抗/耐菌核病的... 大豆菌核病主要由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是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利用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对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接种鉴定,筛选抗/耐菌核病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提供优异抗性种质。结果表明:(1)不同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抗性不同,在44份微核心种质中,中抗种质6份(13.64%),中感种质27份(61.36%),感病种质9份(20.45%),高感I种质2份(4.55%),其中合丰24、大天鹅蛋、倪丁花眉豆、牛毛黄、大黄豆和五月黄6个中抗种质可作为抗性亲本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2)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不同,分离物黑西5(黑龙江省,大豆),病情指数49.32,病斑长度达到5.93 mm,致病性最强;黑饶24(黑龙江省,大豆)与Qin 24(青海省,油菜)致病性次之;Hef 50(安徽省,油菜)的病情指数为39.02,病斑长度为3.65 mm,致病性最弱。用黑西5鉴定和筛选抗菌核病大豆种质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 菌核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Isoflavone Contents in Soybean Seed and the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被引量:2
3
作者 LIWei-dong LIANGHui-zhen +4 位作者 LUWei-guo WANGShu-fen YANGQing-chun YANGCai-yun LIUYa-f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0-348,共9页
The soybean cultivar Yudou25 was sown at 5 loc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on 13 differentdates in 2001 and 2002. The data of isoflavone contents for the 109 samples of soybeanseed and 33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i... The soybean cultivar Yudou25 was sown at 5 loc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on 13 differentdates in 2001 and 2002. The data of isoflavone contents for the 109 samples of soybeanseed and 33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il nutritionand altitudes were received and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ep-wise regressionwas used to screen the correlated factors, which significantly effected isoflavonecont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9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isoflavones. Low mean temperature, hig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seed filling andmaturity, more sunlight hours and low mean temperature at emergence were favorable toisoflavone accumulation. The rainfall at emergence showed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isoflavone content and its optimum value was 75 mm for isoflavone formation. Low diurnaltemperature range at branching, high organic matter and low sulfur content in soil were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isoflavones. The isoflavone contents would not be affectedby other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ill] ISOFlAVONES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Seeding dates
下载PDF
大豆腺苷酸激酶基因GmAD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盖江涛 赵团结 +1 位作者 李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9-1745,共7页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催化ATP+AMP 2ADP的可逆反应,是维持细胞能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酶,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过程。目前有关大豆ADK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耐盐大豆品种南农1138-2的叶中克...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催化ATP+AMP 2ADP的可逆反应,是维持细胞能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酶,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过程。目前有关大豆ADK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耐盐大豆品种南农1138-2的叶中克隆到一个腺苷酸激酶基因,命名为GmADK。GmADK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长804 bp,编码26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含有典型的腺苷酸激酶功能域ATP-AMP(Ap5A)结合位点和AMP结合位点。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与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的ADK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显示GmADK基因的表达量在大豆叶和根中高于茎中。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mADK的表达受盐胁迫的调节,且在耐盐(南农1138-2)和盐敏感(科丰1号)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叶和根中,200 mmol L–1NaCl处理6、12和24 h后,GmADK的表达量在盐敏感品种中比未处理对照有所降低,但在耐盐品种中却比未处理对照升高,因此推测GmADK可能参与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 腺苷酸激酶 基因克隆 盐胁迫
下载PDF
VAM真菌对大豆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骆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7-1019,共3页
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接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V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对大豆[Glycine max(L.)Merr.]幼苗叶片质膜抗氧化系统、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VAM真菌相比,... 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接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V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对大豆[Glycine max(L.)Merr.]幼苗叶片质膜抗氧化系统、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VAM真菌相比,接种VAM真菌可以缓解因干旱胁迫造成的大豆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缓解游离脯氨酸(Pro)的积累、提高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提高可溶性糖(SG)的转运速度,抑制叶绿素(Chl)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幼苗 抗旱机理 VAM真菌 干旱胁迫
下载PDF
大豆转录因子GmWRKY3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赵琳 赵婕 +2 位作者 孙永媛 曹金锋 刘建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88-3194,共7页
WRKY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的WRKY序列,克隆了大豆GmWRKY3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903 bp,其编码30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WRKY32蛋白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且具有C... WRKY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的WRKY序列,克隆了大豆GmWRKY3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903 bp,其编码30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WRKY32蛋白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且具有CX_(7)CX_(22)HXXC锌脂结构,属于WRKY基因家族的第Ⅲ类。与野生大豆Gs WRKY70、木豆CcWRKY70和山葡萄VaWRKY7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79%和72%。此外GmWRKY32亲水性较弱疏水性较强,属于不可溶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及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PEG、高盐胁迫和激素JA诱导处理12 h后,GmWRKY32表达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5、4.2和3.2倍;在激素ABA诱导处理24 h后,GmWRKY32表达量较对照增加了6倍。推测其与大豆抵御非生物胁迫密切相关,并为大豆抗性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大豆WRKY的家族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并为大豆抗性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GmWRKY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非生物胁迫
原文传递
基因型及6-BA浓度对大豆子叶再生的影响
7
作者 王芳娟 周丽艳 +2 位作者 陆鸣 郭振清 东方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51-5353,共3页
以冀豆系列10个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为材料,研究基因型与6-BA浓度对大豆子叶再生芽和再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冀豆5号、冀豆7号芽再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0.65%和38.43%;根再生率适中,分别为24.77%和15.74%,适于继续进行遗传... 以冀豆系列10个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为材料,研究基因型与6-BA浓度对大豆子叶再生芽和再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冀豆5号、冀豆7号芽再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0.65%和38.43%;根再生率适中,分别为24.77%和15.74%,适于继续进行遗传转化。冀豆13号根再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73.96%,但其芽再生率较差,只有22.25%,不适于继续进行遗传转化。综合芽再生率和根再生率,10个冀豆品种在6-BA浓度为0.5 mg/L下再生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 基因型 6-BA浓度 芽再生率 根再生率
下载PDF
Proteomic Studies of Petal-specific Proteins in Soybean [Glycine Max(L.)Merr.] Florets
8
作者 Guo Fang-liang Liu Han-miao +7 位作者 Luo Ting-ting Fang Si-jia Pang Ze Yang Ming-ming Wei Xiao-shuang Song Bo Liu Shan-shan Li Wen-b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1期10-18,共9页
A survey of petal-specific proteomes of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Non-italic].) was conducted comparing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in different petals.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ference ... A survey of petal-specific proteomes of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Non-italic].) was conducted comparing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in different petals.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ference maps of protein extracts from standard petals(SP), lateral wings(LW), keel petals(KP), and reproductive organs(RO)(a mixture of stamen and carpel) were obtaine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three petal types was compared using Image Master TM 2 D platinum 6.0 software.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homologous proteins between SP and LW was 59.27%, between SP and KP was 61.48%, and between LW and KP was 60.05%. Within a mass range of 6.5-200.0 ku and pH 4.0-7.0, approximately 590, 646, 544, and 700 protein spots were detected in SP, LW, KP, and RO,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8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detected. Sixty-four of these detected spot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nd showed more than 2-fold changes in abundance; of these 64 proteins, 26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and 38 showed decreased expression. Among these spots, single organ-specific proteins were also identified.They were ID 49(60.9 ku), ID 45(50.0 ku), and ID 46(40.5 ku) in RO, ID 98(42.0 ku) in SP, and ID 05(29.0 ku) in KP. A total of 14 protein spots from 8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with LC-MS/MS. Further protein identific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SwissProt and NCBInr databases. The identified proteins and their putative functions were discussed further. This was the first study reporting the comparison of petal protein profiles of soybean florets using proteomics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 2D-PAGE lC-MS/MS PETAl protein
下载PDF
夏大豆提取蛋白质的组分及其亚基组构成变异分析
9
作者 刘顺湖 李桂菊 +1 位作者 王晓强 冯磊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0,14,共7页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1S和7S...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1S和7S组分的亚基总数变异范围为15~23个,平均为18.03个.7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3~7个,平均4.49个,有5个亚基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11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11~19个,平均13.54个,没有亚基组缺失现象.(2)7S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4.78~27.54%,平均为22.07%;11S组分的变异范围为49.04~63.52%,平均为59.77%.11S/7S比值变异范围为2.12~4.11,平均为2.77.(3)7S组分6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平均为4.38~6.62%,11S组分4个亚基组平均相对含量为7.02~21.72%.(4)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组分之间有微弱的正相关(r=0.08),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而11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r=0.19).7S的6个亚基组中相邻的2个亚基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38~-0.85).11S组分的相邻亚基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8~-0.95),不相邻的亚基组之间相关关系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 max(l )Merr ) 提取蛋白质 11S 7S 11S 7S比值 亚基组 相对含量
下载PDF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Modern Soybean Cultivars Released from Ohio and Liaoning
10
作者 谢甫绨 St.MARTIN STEVEN K.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5-900,共6页
Seeding rate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soybean production.Chinese and U.S.soybean growers use different seeding rates,and breeder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cultivars adapted to respective plan... Seeding rate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soybean production.Chinese and U.S.soybean growers use different seeding rates,and breeder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cultivars adapted to respective plant densiti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cultivars recently released in different breeding programs,using four cultivars developed in Liaoning,China and four in Ohio,USA.We used 3 plant density treatments(7.5,15.0,22.5 x 104 plants/hm2) and assessed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from 2004 to 2006 in Liaon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yield for either group of the cultivars.The average yield of Ohio cultiva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aoning cultivar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density and cultivar for all the assessed traits.The plant height of Liaoning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hio cultivars,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plant height.The average branch number of Ohio cultivar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Liaoning cultivars;higher plant density reduced th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greatly.Plant densit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ode number and internode length,Liaoning cultivars generally had longer internode length.Plant densit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 yield:stem ratio,as the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the seed yield:stem ratio decreased for both groups of cultivars.However,100-seed weight was not affected by pla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Glycine max(l.) Merr.] BREEDING planting density agronomic trait
下载PDF
福建大豆主栽品种的组织培养研究
11
作者 张戊英 张韵春 张蔚勇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利用福建大豆主栽品种的子叶节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研究,探讨不同品种、不同激素和除草剂不同浓度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诱导分化能力差别较大,供试品种中“莆豆8008”的诱导能力较强,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丛生芽数分别... 利用福建大豆主栽品种的子叶节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研究,探讨不同品种、不同激素和除草剂不同浓度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诱导分化能力差别较大,供试品种中“莆豆8008”的诱导能力较强,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丛生芽数分别为94.2%和2.69。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表明6-BA较适合于丛生芽的诱导,适宜浓度为1.67mg/L。大豆子叶节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除草剂Glufosinate梯度实验表明除草剂Glufosinate5mg/L可作为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选择压力,生根培养基上不宜加除草剂Glufosin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组织培养 激素 GlUFOSINATE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群体结构及关联标记 被引量:100
12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9-1178,共10页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16个农艺、品质性状观测值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不论共线性的或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重组;栽培群体的连锁不平衡成对位点数较野生群体多,但野生群体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随距离的衰减慢。(2)群体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分别由9和4个亚群体组成,亚群的划分与群体地理生态类型相关联,证实地理生态类型划分有其遗传基础。(3)栽培群体中累计有2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野生大豆种质中累计有34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部分标记在两类群体中都表现与同一性状关联,检出的位点有一致性,也有互补性;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有24位点(次)与遗传群体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盖钧镒 许东河 +4 位作者 高忠 岛本义也 阿部纯 福士泰史 北岛俊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显 ,遗传距离较大 ;同一地理群体内存在季节生态分化 ,遗传距离相对较小 ;南方春豆与东北春豆熟期组相近 ,但其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其他生态型的距离。 ( 2 )中国栽培大豆在地理上和季节上表现由晚熟型向早熟型进化的趋势 ,东北、黄淮栽培大豆各种生态型与本地区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 ,因而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各地栽培大豆的共同祖先 ,南方原始栽培类型在向北方扩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各种早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生态型 遗传演化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Ⅱ.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被引量:54
14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9-1349,共11页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等位变异效应
下载PDF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宋日 刘利 +1 位作者 马丽艳 吴春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7,共5页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趋势基本一致,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土壤稳定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1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2.38倍和1.71倍;培养30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0%和28.4%。因此,新鲜的作物根系分泌物能快速黏结土壤颗粒,避免遭水破坏,保护团聚体,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根系分泌物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被引量:37
16
作者 蒙忻 刘学义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1,共16页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QTl 分子连锁图 抗病育种
下载PDF
不同SDS-PAGE分离胶浓度条件下大豆贮藏蛋白亚基的分辨效果 被引量:40
17
作者 王显生 麻浩 +2 位作者 向世鹏 张国正 崔国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80,共6页
采用SDS-PAGE浓缩胶浓度为5%,分离胶浓度分别为9%、10%、11%、12%、13%的凝胶系统,探讨不同分离胶浓度条件下大豆籽粒主要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亚基的分辨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胶浓度大小对大豆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亚基电泳图谱分辨... 采用SDS-PAGE浓缩胶浓度为5%,分离胶浓度分别为9%、10%、11%、12%、13%的凝胶系统,探讨不同分离胶浓度条件下大豆籽粒主要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亚基的分辨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胶浓度大小对大豆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亚基电泳图谱分辨率的影响非常明显。分离胶浓度为9%和10%时,7S组分亚基(α′、α和β)分辨效果较好;分离胶浓度为13%时,11S组分各亚基(A3、A4A2、A1aA1b、A5、B3、B1aB1bB2和B4)分辨效果较好。如需获得较好的7S和11组分亚基综合分辨效果,以分离胶浓度为12%的凝胶系统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亚基 SDS—PAGE 分离胶浓度 分辨效果
下载PDF
利用中国秋大豆(Glycine max(L.) Merr)筛选SSR核心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谢华 常汝镇 +3 位作者 曹永生 张明辉 冯忠孚 邱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6,共7页
选择中国秋大豆为试验材料 ,对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筛选和鉴定。经过 2 0 0个位点在琼脂糖胶上初筛和 96个位点在变性聚丙烯酰胺胶上复鉴 ,选出 6 0个位点 ,这些位点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在大豆 2 0个整合遗传连锁群 ,相邻位点间平均... 选择中国秋大豆为试验材料 ,对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筛选和鉴定。经过 2 0 0个位点在琼脂糖胶上初筛和 96个位点在变性聚丙烯酰胺胶上复鉴 ,选出 6 0个位点 ,这些位点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在大豆 2 0个整合遗传连锁群 ,相邻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在 5 0cM左右。除连锁群C2 、O上分别有 5个位点 ,G、K、M上分别有 2个位点外 ,其余 15个连锁群均分布有 3个位点 ;(2 )与 96个位点在 80份秋大豆种质检测到种质间遗传关系达到极显著相关 (r =0 .910 ) ;(3)在 80份秋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中表现出较高多态性 ,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 9.3,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值为 0 .773;(4)在检测的秋大豆绝大多数种质基因组中 ,均为单一拷贝的位点 ,具有较高特异性 ;(5 )在相同的PCR扩增条件下 ,同一位点不同等位变异间易于识别且扩增强度较为一致。这套SSR核心位点的确定为中国大豆核心种质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SSR核心位点 大豆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核心种质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遗传芽黄突变体的发现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国荣 刘佑斌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本研究新发现一个大豆芽黄突变体NJ89-3.该突变体典型表现为,从第一对真叶开始,新生叶表现明显黄化,但随叶片充分伸展定形,逐渐变为正常绿色.植株最后一张叶片充分伸展定形后,芽黄植株与正常绿色植株并无明显区别.研究表明NJ89-3的芽黄... 本研究新发现一个大豆芽黄突变体NJ89-3.该突变体典型表现为,从第一对真叶开始,新生叶表现明显黄化,但随叶片充分伸展定形,逐渐变为正常绿色.植株最后一张叶片充分伸展定形后,芽黄植株与正常绿色植株并无明显区别.研究表明NJ89-3的芽黄性状由细胞质基因突变引起,属细胞质遗传,建议将此细胞质基因命名为cyt-Y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黄 细胞质遗传
下载PDF
大豆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2 位作者 吕慧能 王永军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5-863,共9页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抗旱综合指标从中筛选出汉中八月黄、晋豆14,科丰1号,圆黑豆等强耐旱型(1级)和临河大粉青、宁海晚黄豆等干旱敏感型(5级)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 2”(1级×4级)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分别为4.30%和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QTL分析检测到5、3、5个QTLs分别控制比根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位于N6 C2、N8 D1b+W、N11 E、N18 K连锁群上。3性状各有1个贡献率大的QTL(Dw1,Rl1,Rv1),而且均位在N6 C2的STAS8_3T STAS8_6T相同距离的区段上,其他QTLs效应均较小。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性 根系性状 相关 遗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QTl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