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生物学——骨修复材料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靖 刘昌胜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材料与宿主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骨修复的过程和质量。由于对材料在体内微环境中的生物学效应、修复过程及作用机理不清楚,导致目前大部分材料的修复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真正的"骨性融合",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弄清材... 材料与宿主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骨修复的过程和质量。由于对材料在体内微环境中的生物学效应、修复过程及作用机理不清楚,导致目前大部分材料的修复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真正的"骨性融合",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弄清材料在骨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发生规律迫在眉睫。综述了骨修复材料在植入体内后产生的免疫调控效应、与体内生长因子的协同效应、以及血管化效应等一些新的生物学效应,指出了材料在体内所处的环境并非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材料参数改变体内微环境,进而影响再生过程;同时,微环境也影响了材料的转归命运。聚焦材料生物学研究,揭示材料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和规律,将是未来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生物学 骨修复 微环境 细胞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从被动应用向主动设计的升华—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类)本科教育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变革与重塑 被引量:6
2
作者 尹光福 杨为中 +2 位作者 林江莉 芶立 蒲曦鸣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类)专业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其独特的医工交叉性、知识综合性和技术前沿性,使其专业教育同时肩负“新医科”和“新工科”(简称“双新”)的改革重任。本文结合世界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趋势与前沿,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类)专业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其独特的医工交叉性、知识综合性和技术前沿性,使其专业教育同时肩负“新医科”和“新工科”(简称“双新”)的改革重任。本文结合世界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趋势与前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类)专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对生物医学材料人才素质新要求的角度,对“双新”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类)专业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以生物医学材料与机体不同层次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效应为主线重塑专业核心知识体系、设置以《材料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医学材料学系列课程、建立“产学研用”多元融合的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模式,以期有助于解决怎样培养引领新一轮诊疗技术变革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与领军人才的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 生物医学材料 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材料生物学
原文传递
仿生心肌微环境介导的材料生物学研究
3
作者 丁成斌 邵子怡 +3 位作者 曾钰婷 宋咏怡 章文俊 王乐禹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448-456,462,共10页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心肌缺氧坏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研究发现,利用组织工程手段仿生构建心肌微环境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区微环境,对心肌的再生能力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肌再生,有望成为...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心肌缺氧坏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研究发现,利用组织工程手段仿生构建心肌微环境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区微环境,对心肌的再生能力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肌再生,有望成为将来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向。然而,由于对仿生心肌微环境和机体微环境交互作用、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不清楚,直接影响心肌损伤修复的过程和质量。因此,阐明仿生心肌微环境在心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迫在眉睫。该文系统性综述了仿生心肌微环境的构建策略及植入体内后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免疫调控效应、促血管再生效应以及再生协同效应等,为新型心肌补片的仿生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心肌微环境 心肌梗死 材料生物学
下载PDF
应对老龄化所致慢病的智能生物材料
4
作者 袁月辉 黎谨 +11 位作者 周亚鸣 朱雪菲 邵小东 方伦 刘一杨 金娟 王乐禹 李永生 吴水林 蔡平强 胡本慧 顾宁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9-1532,共14页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直接导致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对以组织修复材料为核心的临床治疗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本综述通过回顾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各阶段生物材料的优劣势,同时详细论述了老龄化病损组织修复所...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直接导致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对以组织修复材料为核心的临床治疗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本综述通过回顾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各阶段生物材料的优劣势,同时详细论述了老龄化病损组织修复所面临的组织功能和微环境稳态难以维持的难题,最后基于此探讨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材料生物学、影像组学等新兴技术,研发能感知生理病理微环境,适时响应和主动调控生物学效应,并全周期适配病损组织修复进程的新一代“自适应”智能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疾病 材料生物学 智能生物材料 组织修复
原文传递
Decoding bone-inspired and cell-instructive cues of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5
作者 Zahid Hussain Shah Mehmood +3 位作者 Xingzhu Liu Yuanshan Liu Guocheng Wang Renjun Pei 《Engineered Regeneration》 EI 2024年第1期21-44,共24页
Bone fractures are common occurrence in clinical settings,creating a high demand for effective repair material.Unfortunately,limited graft availability,donor site morbidities,unpredictable clinical outcomes,immunologi... Bone fractures are common occurrence in clinical settings,creating a high demand for effective repair material.Unfortunately,limited graft availability,donor site morbidities,unpredictable clinical outcomes,immunologic reactions,infection risks,and geometrical mismatching concerns hampered tissue graft use and underscored the need for scaffolds for more effective bone reconstructions due to their tunable properties.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past decade in the fields of nanoceramics synthesis,bioconjugate chemistry,and composite material processing.This review outlines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and biology of bone tissue,materialistic compo-nents of scaffolds(bioceramics,polymers,bioactive drugs),featured scaffolding strategies(nanofibers,hydrogels,aerogels,bioprinting,and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and emphasis that hierarchical and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should be used as an inspiration for scaffold design.This review discussed how differences in materiobiological aspects of scaffolds,such as polymer/bioceramic nanocomposite,mineralized nanocomposite,matrix-rich nanocomposite,3D microenvironmental cues,pore space cues,mechanical cues,usage of physical stimulation(magnetic,electroactive,and photoactivated cues),surface cues(wettability,roughness,textured,and surface charge),and biointerface cues(cell-biomaterial interactions,cell-selective homing,and cell regula-tory strategies)modulate cellular and biological response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This study further outlines the challenges and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materiobiological cues of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substitute Scaffolds MINERALIZATION materiobiology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应关注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乐禹 邱小忠 +2 位作者 王璞玥 杜全生 谷瑞升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0,共8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种子细胞以及生长因子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的深入研究以及组织构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产品相继涌现,部分产品已走上临床,一些复杂功能器官(膀胱、生物人工肝、涎腺组织)的模拟与人工...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种子细胞以及生长因子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的深入研究以及组织构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产品相继涌现,部分产品已走上临床,一些复杂功能器官(膀胱、生物人工肝、涎腺组织)的模拟与人工构建也获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目前的组织工程产品研发仍面临巨大挑战,一些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一些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亟待厘清。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以"组织工程研究的前沿与挑战"为主题的第209期双清论坛,围绕材料生物学、重要生命器官构建及类器官研究中的技术和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析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凝练了我国未来重点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研究 基础科学问题 发展趋势 材料生物学 生命器官构建 类器官
原文传递
原位再生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昊 姜铭 +1 位作者 王靖 刘昌胜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11,共8页
原位诱导再生,又称原位再生,可在避免传统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来源和免疫排斥等问题的同时,调动和激活人体自身再生能力,实现功能再生性愈合,因此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原位再生过程中,内源性干细胞、干细胞微... 原位诱导再生,又称原位再生,可在避免传统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来源和免疫排斥等问题的同时,调动和激活人体自身再生能力,实现功能再生性愈合,因此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原位再生过程中,内源性干细胞、干细胞微环境和生物材料对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具有重要影响。现从这三个领域入手,对原位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未来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原位再生 干细胞 干细胞微环境 材料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