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地缘主义视域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物质伦理辨识
1
作者 袁智忠 柴敏露 《中国乡村振兴学》 2024年第1期3-20,共18页
乡村是自然社会化过渡的原初形态,中国乡村地区生产并汇聚着广泛的物质形态。由于物质所具有的活力质性,在生态地缘主义的视域下,不同地域的物质都有着源自地形的差异面貌,这种物象在视觉差异中强化着物质文化及伦理意涵的地缘属性,同时... 乡村是自然社会化过渡的原初形态,中国乡村地区生产并汇聚着广泛的物质形态。由于物质所具有的活力质性,在生态地缘主义的视域下,不同地域的物质都有着源自地形的差异面貌,这种物象在视觉差异中强化着物质文化及伦理意涵的地缘属性,同时,地域物质的主动施事能力也塑造了不同的乡村电影叙事。乡村电影中的食物、建筑等都积聚着深厚的物质伦理思想。但随着工业化发展、市场经济蔓延,我国乡村地区及乡村电影中的物象表征日益趋同、辨识属性日渐消解,继而造成了物质伦理和人际伦理的式微表现。在美善统一的伦理呼唤中,当下乡村电影亟须重建带有地缘辨识属性的物质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缘主义 中国乡村电影 物质伦理 伦理辨识 电影伦理
下载PDF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论承认伦理学对教育排斥的解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寿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4,102,共8页
教育生活中普遍化的排斥使被排斥者遭受歧视、羞辱和孤独等痛苦体验的同时,也使教育生活丧失了自身的道德属性。教育排斥不仅破坏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规范,同时也使教育生活远离好生活的实质性目标。在解构排斥型的教育伦理生活的道... 教育生活中普遍化的排斥使被排斥者遭受歧视、羞辱和孤独等痛苦体验的同时,也使教育生活丧失了自身的道德属性。教育排斥不仅破坏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规范,同时也使教育生活远离好生活的实质性目标。在解构排斥型的教育伦理生活的道路上,形式伦理学企图通过规范重建来恢复教育伦理秩序;而实质伦理学则通过对善的生活目的的追求重构教育伦理生活。然而,教育伦理生活既要求形式性的伦理规范,但也需要实质性的生活目标的引导。承认伦理学作为教育排斥的解构方案,介于形式伦理和实质伦理之间,它在权利与善、先验与经验、同一与差异之间寻求平衡,兼顾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要求和实质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排斥 教育伦理生活 形式伦理 实质伦理 承认伦理
下载PDF
胡塞尔没有质料伦理学吗?——连贯理解胡塞尔前后期伦理学的一种尝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立文 《哲学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90-104,共15页
文章从布伦塔诺的《论道德认识的起源》谈起,分析了胡塞尔前期的伦理学思想及其与布伦塔诺伦理学的关系,并且在此背景下关注胡塞尔前后期伦理学的异同。论文的基本观点是,胡塞尔后期伦理学的变化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是受费希特的影响... 文章从布伦塔诺的《论道德认识的起源》谈起,分析了胡塞尔前期的伦理学思想及其与布伦塔诺伦理学的关系,并且在此背景下关注胡塞尔前后期伦理学的异同。论文的基本观点是,胡塞尔后期伦理学的变化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是受费希特的影响而产生出来的,而是胡塞尔伦理学本身内在困境的产物,即发展出一门质料伦理学的困境。据此,论文将胡塞尔的后期伦理学看作是宽泛意义上的质料伦理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客体化行为 形式伦理学 质料伦理学 胡塞尔
下载PDF
毒性物质、中毒身体与物质伦理——印德拉·辛哈《人人都叫我动物》的物质生态批评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文中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年第4期55-64,共10页
辛哈的长篇小说《人人都叫我动物》堪称一部杰出的毒性话语文本。从物质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该小说可以发现,在考普尔化学灾难期间及之后,具有施动能力的毒性物质始终在人类和非人类存在物间运行、交换、转移,不仅构成了以"动物"... 辛哈的长篇小说《人人都叫我动物》堪称一部杰出的毒性话语文本。从物质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该小说可以发现,在考普尔化学灾难期间及之后,具有施动能力的毒性物质始终在人类和非人类存在物间运行、交换、转移,不仅构成了以"动物"为代表的考普尔人的中毒身体,也构成了考普尔动植物等非人类自然物的中毒躯体。人类只不过是物质共同体中的一分子,倘若缺乏物质伦理,无视时刻发生在人与非人间的物质交换,那么类似的生态灾难可能会再次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德拉·辛哈 《人人都叫我动物》 物质生态批评 中毒身体 物质伦理
原文传递
跨躯体时空的物质伦理——斯坦格雷伯《生活在下游》研究
5
作者 方红 刘怡 《英语研究》 2021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桑德拉·斯坦格雷伯的《生活在下游》体现了斯塔西·阿莱莫所说的物质伦理。作品承袭了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社会责任与环境正义感,披露了人造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与使用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危害,揭示了身体与地方、... 桑德拉·斯坦格雷伯的《生活在下游》体现了斯塔西·阿莱莫所说的物质伦理。作品承袭了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社会责任与环境正义感,披露了人造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与使用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危害,揭示了身体与地方、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与非生命的内在物质联系,倡导探寻生态之根,呼吁社会各界遵守"预防原则",控制有毒物质的生产与流通,体现了跨躯体时空的物质伦理及其注重伦理实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毒身体 跨躯体时空 物质伦理 环境伦理
下载PDF
舍勒价值王国的创立
6
作者 高佳丽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舍勒何以要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价值王国?这要从舍勒价值伦理学的产生谈起。舍勒是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创立者,他的价值伦理学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并且还引入了情感因素。舍勒正是在前人的理论上,批判和继承了康德伦理学,借鉴了胡塞... 舍勒何以要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价值王国?这要从舍勒价值伦理学的产生谈起。舍勒是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创立者,他的价值伦理学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并且还引入了情感因素。舍勒正是在前人的理论上,批判和继承了康德伦理学,借鉴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伦理学,而舍勒价值王国的创立,就是为了帮助大众认识他的价值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伦理学 王国 康德伦理学 情感因素 现象学 创立者 胡塞尔 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